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软骨细胞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均伟 王跃 +5 位作者 吕波 郝鹏 唐六一 朱建新 朱宗东 谭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6期6409-6416,共8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诱导时间报道不一,对诱导中细胞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8,11,14,17,20 d向成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诱导成熟时间。方法:穿刺新西兰大白兔...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诱导时间报道不一,对诱导中细胞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8,11,14,17,20 d向成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诱导成熟时间。方法:穿刺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穿刺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予以含转化生长因子β1等成分的无血清诱导液定向向软骨细胞诱导。根据不同的诱导时间分成为5组:8 d组、11 d组、14 d组、17 d组及20 d组。通过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结果、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培养液内多聚蛋白聚糖含量,比较各实验组定向诱导为成软骨细胞的情况。结果与结论:诱导8 d时细胞形态有较明显改变,14 d时具有明显的软骨细胞形态。诱导培养液在诱导4 d时即可检出少量多聚蛋白聚糖,在8 d时浓度出现明显升高,并保持缓慢升高至20 d。在14 d时,诱导的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明显阳性表现。提示单层高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等因子作用下能定向诱导为软骨细胞,诱导早期即可能有少量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8 d时初步具有软骨细胞的形态、功能特征,14 d时成为较成熟的软骨细胞;诱导过程中细胞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软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Ⅱ型 多聚蛋白质类
下载PDF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金属过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均伟 王跃 +2 位作者 朱宗 李平 袁心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欧美一些国家研究显示,金属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对镍、钴和铬过敏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1%的患者出现明显金属过敏症状,在假体功能良好的患者中,通过检测发现20%~25%的患者存在金属过敏。国内骨科金属材料植入术后过敏病例少有报道... 欧美一些国家研究显示,金属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对镍、钴和铬过敏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1%的患者出现明显金属过敏症状,在假体功能良好的患者中,通过检测发现20%~25%的患者存在金属过敏。国内骨科金属材料植入术后过敏病例少有报道,对金属假体过敏的检测,目前尚无一个可靠的方法,通常采用体表斑贴试验或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方法。关节置换术后金属过敏常导致皮疹、疼痛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在有金属过敏史的初次关节置换患者或翻修患者,避免使用含过敏金属成份的假体,对预防术后过敏的发生和延长假体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过敏 人工关节置换 斑贴试验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碧 冯均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3D打印技术作为数字化技术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各种骨科手术个体化、精确化的有效手段。随着基于CT、MRI图像的人体组织器官的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骨科手术向具有高度个性化、精确化和快速化发展。本文对3... 3D打印技术作为数字化技术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各种骨科手术个体化、精确化的有效手段。随着基于CT、MRI图像的人体组织器官的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骨科手术向具有高度个性化、精确化和快速化发展。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还原重建骨骼模型、个体化手术导板、个体化替代物、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原理 骨科 个体化 导板 替代物
下载PDF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高龄转子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预测 被引量:6
4
作者 周雨 贾仲钰 +4 位作者 王跃 顾斌 冯均伟 邓俊才 廖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老龄转子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风险预测的实用性。方法对148髋行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OSSUM和P-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观测值比较。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 目的探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老龄转子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风险预测的实用性。方法对148髋行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OSSUM和P-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观测值比较。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23例,观测并发症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预测死亡84例,观测死亡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死亡11例,观测死亡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OSSUM对死亡率的预测值偏高,对并发症的预测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P-POSSUM对术后死亡风险有很好的预测能力。但POSSUM和P-POSSUM部分评价内容,如年龄评分、骨科高危因素及定义术后并发症方面有待国内形成大数据后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UM及P-POSSUM 术后风险 转子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冯雨 冯均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人工关节节置换术在我国已趋于成熟,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在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药物使用等,严格血液管理,能减少输血率,实现患者快速康复。现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的研究进展... 人工关节节置换术在我国已趋于成熟,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在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药物使用等,严格血液管理,能减少输血率,实现患者快速康复。现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管理 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人工 输血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一天 冯均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下肢不等长作为全髋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造成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下降并引起相应的不适症状,同时在处理上有一定困难。充分的术前计划、精确的术前测量、术中准确手术操作是避免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无论影像学测量、模板测... 下肢不等长作为全髋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造成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下降并引起相应的不适症状,同时在处理上有一定困难。充分的术前计划、精确的术前测量、术中准确手术操作是避免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无论影像学测量、模板测量、卷尺测量以及术中测量等评估方法,都存在相应优劣,特别影像学测量中摄片方式及参考点的选取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及术中下肢长度控制的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不等长 模板技术 影像学测量 术中测量
下载PDF
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建中 韦勇 冯均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7期232-234,共3页
目的 :观察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9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 目的 :观察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9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由6.94±1.02分降低至2.19±0.61分。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VAS评分由6.95±1.01分降低至5.07±0.756。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ODI的平均值(17.97±4.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ODI的平均值(45.17±4.06),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单、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低、可充分改善椎体凸畸形、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使患者更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等优点。在将此疗法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后,可将其作为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首选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老年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肢体骨样骨瘤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冯均伟 梁伟民 +5 位作者 王跃 唐智 阿木夫沙 许宝修 何聂正浩 郝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切除肢体骨样骨瘤的准确性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36例肢体骨样骨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选择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切除瘤巢手术(机器人手术组),20例采用常规C臂X线机...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切除肢体骨样骨瘤的准确性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36例肢体骨样骨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选择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切除瘤巢手术(机器人手术组),20例采用常规C臂X线机透视定位后切除肿瘤(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瘤巢直径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病灶切除准确度、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以及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机器人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均减少,病灶切除准确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切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为3~24个月,中位时间均为12个月。术后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两组患者术后3 d、3个月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 d机器人手术组VAS评分较开放手术组更低(P<0.05),但术后3个月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切除肢体骨样骨瘤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病灶切除准确度提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早期疼痛程度更轻,具有精准、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样骨瘤 骨科机器人 微创手术 早期疗效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大鼠力学动态及BALP/CTX-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明 向桃 +3 位作者 吴杨玲 贾龙 苏悦 冯均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820,共6页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骨质疏松(OP)性椎体骨折大鼠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表达与力学动态的影响。方法把60只SD雌性大鼠均等划入至假手术组(sham组)、OP性椎体骨折大鼠组(OP组)、行BMSCs处理的OP...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骨质疏松(OP)性椎体骨折大鼠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表达与力学动态的影响。方法把60只SD雌性大鼠均等划入至假手术组(sham组)、OP性椎体骨折大鼠组(OP组)、行BMSCs处理的OP性椎体骨折大鼠组(BMSCs组),对比3组动物骨动力学改变、骨定量振幅衰减(BUA)状况、骨密度(BMD),经由HE染色查看椎体骨组织形态学与参数;ELISA测定血清内CTX-1、BALP水平。结果力学对比表明,在L5椎体与右侧股骨力学改变方面,对比3组实验动物发现存在显著区别(P<0.05);在弹性模量、最大载荷上,OP组与sham组相比大幅下降(P<0.05);经过干预,在最大载荷、弹性模量这2项指标上,与OP组相比,BMSCs组明显偏高(P<0.05)。相较于sham组,OP组动物的BUA与BMD值下调(P<0.05);经过干预,在BUA与BMD这2项指标上,与OP组相比,BMSCs组增高(P<0.05),与sham组相当(P>0.05)。在骨小梁数量上,与sham组相比,OP组明显偏少,同时分布失调缺乏规则性;在此项指标上,与OP组相比,BMSCs组偏多,同时分布较为规则。相较于sham组,OP组椎体骨组织学形态参数出现大幅改变,MTPT与TBV这2项参数皆大幅下降,MAR与TRS参数皆大幅上调(P<0.05);经过干预,BMSCs组椎体骨组织学形态参数与OP组相比为明显改善表现(P<0.05)。相较sham组,OP组血清内BALP含量大幅减少,CTX-1水平上调(P<0.05);经过干预,BMSCs组血清内BALP含量与OP组相比偏高,CTX-1含量与OP组相比大幅下降(P<0.05)。结论BMSCs对OP性椎体骨折大鼠力学改变具改善作用,可提升骨组织最大荷载与弹性模量,同时BMSCs可上调血清内BALP表达,使CTX-1表达下调,由此帮助OP性椎体骨折大鼠早日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OP性椎体骨折 骨碱性磷酸酶 力学动态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原文传递
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设计股骨远端截骨导板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碧 王跃 +1 位作者 郝鹏 冯均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设计的股骨远端截骨导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2月拟行初次TKA的20例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例,... 目的探讨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设计的股骨远端截骨导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2月拟行初次TKA的20例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11例;年龄53~84岁,平均69.4岁。体质量指数22.1~31.0 kg/m2,平均24.8 kg/m2。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03.0±19.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4±1.3)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8.1±11.3)分。术前基于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片及膝关节CT构建膝关节三维模型,设计并制作股骨远端截骨导板,模拟手术确定股骨远端截骨厚度。比较术前设计以及术中实际股骨远端内、外侧髁截骨厚度。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计算隐性失血量;术后3个月行膝关节ROM、VAS评分、HS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的股骨外翻角(femoral mechanical-anatomical angle,FMAA)、股骨远端解剖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aLDFA)、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echanical femoral tibial angle,mFTA)、股骨远端屈曲角(distal femoral flexion angle,DFFA)、股骨假体屈曲角(femoral prosthesis flexion angle,FPFA)、股骨假体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femoral component angle,aLFC)、前翼与股骨前方皮质线夹角(α角),评估股骨远端假体冠状面及矢状面位置。结果于股骨远端截骨导板辅助下TKA均顺利完成;术前设计股骨远端内、外侧髁截骨厚度与术中实际截骨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关节周围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除1例患者未行氨甲环酸治疗外,其余19例患者术中失血量为30~150 mL,平均73.2 mL;术后引流量为20~500 mL,平均154.5 mL;隐性失血量为169.2~1400.0 mL,平均643.8 mL。术后3个月ROM为(111.5±11.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2,P=0.065);VAS评分为(2.4±0.9)分、HSS评分为(88.2±7.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48,P=0.000;t=–11.442,P=0.000)。X线片复查示术后mFTA与术前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FA、FMAA、DFFA与术前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FA、aLFC、α角与术前规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制备的股骨远端截骨导板辅助TKA能实现精确截骨,改善下肢冠状面和矢状面力线,减少手术失血量,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截骨导板 下肢全长X线片 CT 股骨截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