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毒试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实验的观察
1
作者 冯坚红 尹松梅 +1 位作者 马丽萍 徐立卓 《新医学》 1998年第S2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新型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蛇毒试剂(plateletaggre-gationvenomreagent,PAgVR)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特点。方法: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PAgVR诱导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并以二磷腺苷(ADP)作对照、结果:在高脂血症病人P... 目的:观察新型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蛇毒试剂(plateletaggre-gationvenomreagent,PAgVR)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特点。方法: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PAgVR诱导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并以二磷腺苷(ADP)作对照、结果:在高脂血症病人PAgVR(12.5mg/L)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增高,作用强度与二磷腺苷(2μmol/L)相近(P>0.05);在慢性肾炎尿毒症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PAgVR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强度明显高于二磷腺苷(P<0.05).结论:在不同疾病状态下,PAgVR和二磷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尤其是对某些低凝倾向病人进行检测时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蛇毒试剂 二磷腺苷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尹松梅 谢双锋 +3 位作者 聂大年 马丽萍 冯坚红 徐立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86-487,共2页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 :选择 2 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 2 5例 ,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血小板粘附功能 (PAD)、血液流变学 [包括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 :选择 2 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 2 5例 ,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血小板粘附功能 (PAD)、血液流变学 [包括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 (ESR)、红细胞压积 (Hct) ]及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PAG、PAD、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ESR及FIB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处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状态 ,为避免血栓形成需要尽早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血小板功能 血液流变学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调脂过程中血流变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谢双锋 尹松梅 +3 位作者 聂大年 马丽萍 冯坚红 徐立卓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00-201,204,共3页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调脂过程中血流变及血小板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 2 5例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分别在口服普伐他汀前、治疗 4周后、治疗 8周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 ,包括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及血小...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调脂过程中血流变及血小板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 2 5例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分别在口服普伐他汀前、治疗 4周后、治疗 8周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 ,包括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及血小板粘附功能 (PAD)的变化。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PAG、PAD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经普伐他汀治疗后 ,各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 普伐他汀除降低TC、LDL C以外 ,其改善血流变及血小板功能的非降脂临床效应 ,在治疗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益清 尹松梅 +5 位作者 谢双锋 聂大年 马丽萍 吴裕丹 冯坚红 徐立卓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5期368-368,共1页
关键词 患者 GDM 妊娠期糖尿病 血小板功能 改变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CD62P 功能状态 GMP-140 血液系统
下载PDF
细胞调控因子SKP2的表达与HL-60/A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洁 尹松梅 +5 位作者 谢双锋 聂大年 李益清 马丽萍 王秀菊 冯坚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因子SKP2、P27kip1在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A和非耐药细胞株HL-60细胞中的表达及细胞周期比例,探讨细胞增殖与耐药的关系。【方法】RT-PCR、Western blot检测SKP2、P27kip1、MRP 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因子SKP2、P27kip1在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A和非耐药细胞株HL-60细胞中的表达及细胞周期比例,探讨细胞增殖与耐药的关系。【方法】RT-PCR、Western blot检测SKP2、P27kip1、MRP 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药物毒性分析方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A对阿霉素、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的耐药倍数分别为49.14倍、39.20倍和6.43倍;HL-60/A细胞MRP的表达高于HL-60;HL-60/A和HL-60细胞株G0/G1细胞期比例分别为(35.10±0.81)%和(43.96±1.12)%,两组比较P<0.05;HL-60/A细胞中SKP2的表达高于HL-60细胞;P27kip1的表达低于HL-60细胞。【结论】HL-60/A细胞多药耐药机制产生与MRP的表达增高有关。耐药HL-60/A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比例高,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S期激酶蛋白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白血病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治疗前后血小板立体计量学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丽萍 徐立卓 +5 位作者 杨玉芳 尹松梅 聂大年 李志雄 谢双峰 冯坚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0-63,共4页
为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对血小板超微结构及立体计量学参数的影响及调脂药普伐他汀干预后的变化 ,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2 0例 ,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4~ 8周 ,治疗前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并进行立体计量分析。... 为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对血小板超微结构及立体计量学参数的影响及调脂药普伐他汀干预后的变化 ,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2 0例 ,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4~ 8周 ,治疗前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并进行立体计量分析。结果发现 ,治疗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明显下降 ,同时血小板形态结构的立体计量学参数得以改善。结果提示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立体计量学参数的可逆性变化可能与普伐他汀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 普伐他汀 治疗
下载PDF
ADP和CPA诱导的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的变化
7
作者 尹松梅 聂大年 +7 位作者 谢双锋 曾福仁 马丽萍 李益清 吴裕丹 王秀菊 冯坚红 关永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ytoplasmic free Ca2+ concentration,[Ca2+]i)的变化。[方法]采 用Fura-2/Am荧光双波长测定[Ca2+]i技术,动态观察激动剂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环匹阿尼酸 (cyclepiazoni...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ytoplasmic free Ca2+ concentration,[Ca2+]i)的变化。[方法]采 用Fura-2/Am荧光双波长测定[Ca2+]i技术,动态观察激动剂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环匹阿尼酸 (cyclepiazonic acid,CPA)对高血压病人血小板[Ca2+]i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病人静息血小板[Ca2+]i与正常人比较明显增高 (P<0.05);ADP和CPA激动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平台钙与静息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位钙-平台钙的差 (既钙释放)与正常人比较明显增高(P分别<0.05和<0.01);平台钙-静息钙的差(既钙内流)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静息血小板[Ca2+]i增高,平台钙水平明显增高,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 被ADP和CPA激活不能恢复至静息动状态;ADP和CPA激动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钙释放增多,钙内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人 血小板 [CA^2+]I 人血 胞浆游离钙 正常人 增高 钙释放 ADP 二磷酸腺苷
下载PDF
尼氟灭酸对糖尿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及聚集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聂大年 尹松梅 +6 位作者 谢双锋 王晓刚 李益清 马丽萍 王秀菊 吴裕丹 冯坚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Ca2+]i)、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对其的影响。【方法】用Fura-2荧光测钙技术检测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Ca2+]i)、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对其的影响。【方法】用Fura-2荧光测钙技术检测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及两者联合对糖尿病人的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结果】①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率为(74.9±13.7)%,高于正常人(P<0.05);糖尿病人的静息血小板[Ca2+]i值、钙释放、钙內流分别为(124.5±38.1)nmol/L、(497.1±95.1)nmol/L、(354.3±75.0)nmol/L,均高于正常人(P均<0.05);②尼氟灭酸及硝苯地平抑制血小板钙内流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尼氟灭酸(50μmol/L)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内流的抑制率为(54.7±14.5)%,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为(32.3±21.4)%;IC50的硝苯地平(7.5μmol/L)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内流的抑制率为(17.9±11.9)%,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为(32.3±20.4)%;③尼氟灭酸联合硝苯地平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有抑制作用,联合作用时尼氟灭酸对钙内流抑制率为(51.9±12.8)%;硝苯地平对钙内流抑制率为(12.4±8.5)%(P均<0.05),两者间不存在交互效应。【结论】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率、静息血小板[Ca2+]i及钙运动均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尼氟灭酸可抑制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和钙内流,可能与血小板膜存在对尼氟灭酸敏感的氯通道有关。尼氟灭酸与硝苯地平联合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钙运动无协同及遏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浆游离钙 尼氟灭酸 硝苯地平 血小板 糖尿病
下载PDF
普伐他汀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TXB_2、cAMP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徐立卓 马丽萍 +1 位作者 尹松梅 冯坚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6-18,共3页
降低血胆固醇和血小板的高反应性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住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本文探讨了普伐他汀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血栓烷素B2(TXD2)及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血源标本来自28例高胆固醇血症(... 降低血胆固醇和血小板的高反应性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住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本文探讨了普伐他汀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血栓烷素B2(TXD2)及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血源标本来自28例高胆固醇血症(HC)病人和1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显示,HC病人的血小板功能增强。与加药前比较,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0.03μmol/L,0.3μmol/L)均可降低HC组的血小板聚集反应,降低血小板TXB2量,增加血小板cAMP量,提示普伐他汀具有抗血小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高脂血症 血小板聚集 血栓烷素B2 环磷酸腺苷
下载PDF
调脂过程中血小板超微结构和P-选择素的变化及关系
10
作者 马丽萍 徐立卓 +4 位作者 尹松梅 聂大年 谢双峰 寇伟 冯坚红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第4期150-152,共3页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P-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选择HC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岁,口服普伐他汀10~20 mg/d,疗程4~8周。治疗前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P-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选择HC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岁,口服普伐他汀10~20 mg/d,疗程4~8周。治疗前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并进行立体计量分析,同时测定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结果:HC患者服用普伐他汀4~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时血小板形态结构的立体计量学参数得以改善。结论:治疗后HC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P-选择素表达的下降与血小板形态结构的恢复有关;而普伐他汀对血小板的这种良性影响,可能是其降脂以外,参与并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多种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血小板 超微结构 P-选择素 动脉粥样硬化 HC AS
下载PDF
苯扎贝特对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凝血烷B_2及环腺苷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松梅 马丽萍 +1 位作者 徐立卓 冯坚红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苯氧芳酸类降脂药苯扎贝特(bezafibrate)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在体内、外观察28例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口恶烷B2(TXB2)及环腺苷酸(cAMP)在苯扎... 目的:研究苯氧芳酸类降脂药苯扎贝特(bezafibrate)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在体内、外观察28例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口恶烷B2(TXB2)及环腺苷酸(cAMP)在苯扎贝特作用前后的含量变化,并与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口服苯扎贝特8周,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水平下降,PAgT、血小板TXB2及cAMP含量无改变;不同浓度的苯扎贝特(6.9μmol·L-1,69μmol·L-1)在体外对上述血小板功能指标无影响。结论:苯扎贝特在体内、外未发现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高胆固醇血症 血小板聚集 环腺苷酸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功能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尹松梅 李益清 +5 位作者 谢双锋 马丽萍 吴裕丹 聂大年 冯坚红 徐立卓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功能状态和血小板活化情况。方法 选择妊娠晚期中度妊高征孕妇 2 1例 (妊高征组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2 3例 (妊娠期糖尿病组 ) ,正常妊娠晚期妇女 2 0例 (对照组 )作为...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功能状态和血小板活化情况。方法 选择妊娠晚期中度妊高征孕妇 2 1例 (妊高征组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2 3例 (妊娠期糖尿病组 ) ,正常妊娠晚期妇女 2 0例 (对照组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术观察3组孕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 2P)的表达。结果  (1)妊高征组孕妇血小板计数为 (181± 5 6 )× 10 9/L ,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为 (2 0 6± 6 0 )× 10 9/L ,对照组孕妇为 (2 2 9± 5 6 )× 10 9/L。妊高征组孕妇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妊高征组孕妇的血小板平均容积为 (11 2± 2 0 )fl,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为 (9 5± 1 6 )fl,对照组孕妇为 (8 7± 1 6 )fl,妊高征组血小板平均容积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而妊娠期糖尿病组血小板平均容积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妊高征组孕妇阳性血小板百分比CD6 2P(% )为 (42± 13) %、阳性血小板荧光强度 [CD6 2P(I) ]为 10 9± 39,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血小板CD6 2P为 (42± 1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 血小板活化 血细胞分析仪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三七皂甙单体2A-1-1对人血小板聚集和钙内流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福仁 尹松梅 +5 位作者 谢双峰 聂大年 马丽萍 冯坚红 徐立卓 关永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4-547,共4页
目的 观察三七皂甙单体 2A 1 1对人血小板聚集和钙内流的影响 ,并探讨其对受体操纵性钙通道的作用。方法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 ;Fura 2 /Am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 ,观察 2A 1 1、硝苯地平、SK&F96 36 5对二磷酸腺... 目的 观察三七皂甙单体 2A 1 1对人血小板聚集和钙内流的影响 ,并探讨其对受体操纵性钙通道的作用。方法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 ;Fura 2 /Am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 ,观察 2A 1 1、硝苯地平、SK&F96 36 5对二磷酸腺苷 (ADP)、环匹阿尼酸 (CPA)介导的人血小板钙内流的变化。结果 硝苯地平 (2 0 μmol/L)不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不能抑制ADP或CPA介导的血小板钙内流 ;SK&F96 36 5 (2 0 μmol/L)可以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抑制率为5 9.83% ;SK&F96 36 5 (15 μmol/L)可以抑制CPA和ADP介导的钙内流 ;2A 1 1(5 ,10 ,2 0 μmol/L)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抑制率分别为 4 7.0 6 % ,5 3.4 7% ,71.5 2 % ;2A 1 1(10 ,2 0 μmol/L)可抑制CPA和ADP介导的钙内流。结论 三七皂甙单体 2A 1 1能抑制人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小板受体操纵性钙通道 ,从而抑制钙内流 ,有抗血小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内流 血小板聚集 人血 三七皂甙 抑制率 介导 SK 单体 比浊法 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和苯扎贝特在体外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丽萍 尹松梅 +3 位作者 徐立卓 程鲲 吕磊 冯坚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478-479,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 普伐他汀 苯扎贝特 降脂药
原文传递
氯通道阻断剂对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松梅 陈晓琳 +6 位作者 聂大年 谢双锋 马丽萍 王秀菊 吴裕丹 李益清 冯坚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 探讨氯通道在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新鲜分离人血小板,以凝血酶为诱导剂,观察氯通道阻断剂DIDS、NFA和钙通道阻断剂SK&F96365、Nife dipine对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的单独作用和相互... 目的 探讨氯通道在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新鲜分离人血小板,以凝血酶为诱导剂,观察氯通道阻断剂DIDS、NFA和钙通道阻断剂SK&F96365、Nife dipine对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的单独作用和相互作用。结果 氯通道阻断剂DIDS、NFA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 ( 1U/m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静息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无明显影响;DIDS、SK&F96365、Nifedipine可以明显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钙释放和钙内流,与对照组比较,P<0. 05;DIDS与SK&F96365联合,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钙释放和钙内流的抑制比各自单独抑制作用明显增高(P<0. 05),两者的作用相互增强;DIDS与Nifedipine联合,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钙释放的抑制比各自单独抑制作用明显增高 (P<0. 05 ),两者可相互增强;NFA与SK&F96365联合,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钙释放的抑制比各自的单独作用明显降低 (P<0. 05 ),两者可相互减弱;NFA与Nifedipine联合,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钙释放和钙内流的抑制比各自的单独作用明显降低(P<0. 05),两者可相互减弱。结论 氯通道阻断剂DIDS、NFA对人静息血小板胞浆钙浓度无影响;DIDS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钙释放和钙内流,NFA仅抑制凝血酶诱导的钙释放;氯通道阻断剂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凝血酶 胞浆游离钙 氯通道 诱导 钙内流 联合 钙释放 阻断剂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及血栓烷素-B_2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丽萍 尹松梅 +3 位作者 徐立卓 聂大年 冯坚红 程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AS)进程的机理。方法 根据高胆固醇血症 (HC)诊断标准选择HC患者 2 1例 ,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8~ 12周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比浊...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AS)进程的机理。方法 根据高胆固醇血症 (HC)诊断标准选择HC患者 2 1例 ,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8~ 12周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比浊法 )、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 14 0(GMP 14 0 ,放免法 )、血小板血栓烷素B2 (TXB2 ,放免法 )及血脂水平的测定 ;2 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HC对照组。结果 普伐他汀治疗 8周 ,血总胆固醇 (TC) ,低密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水平明显下降(P <0 .0 1) ,同时由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PAGT Max)由治疗前的 ( 82 .5 2± 18.73 ) %降至( 64 .4 1± 2 0 .78) % ,GMP 14 0由治疗前的 ( 74 8± 15 4 )分子数 /血小板降至 ( 3 78± 119)分子数 /血小板 ,血小板TXB2 由治疗前的 ( 2 .95± 0 .5 3 )pg·10 -6 ·血小板-1降至 ( 2 .11± 0 .5 4 )pg·10 -6 ·血小板 -1,8周与 12周治疗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是其发挥抗血栓特性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早期效益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 血小板聚集 血栓烷素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在体内外对血小板CD_(62P)、CD_(4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丽萍 徐立卓 +5 位作者 尹松梅 杨玉芳 聂大年 李志雄 谢双峰 冯坚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60-462,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 (HC)患者血小板CD62P及CD4 1表达及调脂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2 0例HC患者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8周 ,治疗前后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在体外研究中 ,于HC患者的血标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 ,...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 (HC)患者血小板CD62P及CD4 1表达及调脂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2 0例HC患者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8周 ,治疗前后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在体外研究中 ,于HC患者的血标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 ,测定加药前后血小板CD62P及CD4 1表达的变化。结果 HC患者服用普伐他汀 4周和 8周后 ,CD62P平均荧光强度由治疗前的 31.8± 7.8分别降至2 7.2± 6 .9和 2 6 .8± 4.9;CD62P糖蛋白阳性血小板百分数由治疗前的 (31.3± 9.3) %分别降至 (2 6 .4±7 4) %和 (2 5 .3± 9.1) % ,P <0 .0 5。CD4 1由治疗前的 483.2± 2 6 3.9分别降至 348.1± 192 .4和 30 6 .8±12 8 0 ,P <0 .0 5。普伐他汀在体外对血小板CD62P及CD4 1的影响与与体内相似。血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普伐他汀能改善HC患者血小板功能及CD62P和CD4 表达 ,可能是其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机制之一 ;体外实验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普伐他汀 血小板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对家兔血小板源一氧化氮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丽萍 康马飞 +6 位作者 尹松梅 聂大年 谢双峰 吴裕丹 李益清 冯坚红 徐立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9-54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血小板源一氧化氮(NO)系统的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程的关系.方法高胆固醇饲养诱导AS新西兰白兔模型30只.设普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0周时开始服用普伐他汀10 mg/d至24周)、普伐他... 目的动态观察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血小板源一氧化氮(NO)系统的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程的关系.方法高胆固醇饲养诱导AS新西兰白兔模型30只.设普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0周时开始服用普伐他汀10 mg/d至24周)、普伐他汀药物治疗组(B组,在高胆固醇饲养(12周时开始服用普伐他汀10 mg/d至24周)、无药物对照组(C组,0~24周均不用药).采用RT-PCR方法检测A、B、C三组在0,6,12,18,24周不同时间血小板源内皮型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mRNA和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mRNA表达、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的变化;通过大体病理形态证实不同时间大动脉AS程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血小板源eNOSmRNA在0,6,12,18,24周时的表达量:A组无明显改变;B组分别是0.95±0.77,0.53±0.33,0.49±0.25,0.83±0.28,1.00±0.77(P<0.05);C组分别是0.82±0.16,0.40±0.29,0.33±0.29,0.51±0.23,0.19±0.12(P<0.05).6,12周时B组和C组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18,24周时,B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但A组和B组较C组明显增高(P<0.01).iNOS mRNA表达在A、B、C三组不同时期均无变化.NOS活性及NO含量在三组不同时期变化与eNOS mRNA相似.大体形态:A组未见AS形成;B组12周时见大动脉内膜粗糙,有大量脂纹,24周时有部分大动脉仍有脂纹,但内膜较光滑,未见斑块;C组24周时各大动脉均见大量斑块或脂纹.结论随着高胆固醇血症(HC)及AS的形成,血小板源eNOS mRNA表达量、NOS活性及NO含量逐渐降低;普伐他汀能上调血小板源eNOSmRNA表达,提高NOS活性,并能稳定AS病变的继续发展或使其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血小板 高胆同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普伐他汀 一氧化氮系统 血小板源 基因MRNA表达 诱导型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调脂过程中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松梅 马丽萍 +2 位作者 徐立卓 程鲲 冯坚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机制。方法: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普伐他汀10~20mg/d治疗4周及8周后血小板功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血胆固醇降低,同时每个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的分子...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机制。方法: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普伐他汀10~20mg/d治疗4周及8周后血小板功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血胆固醇降低,同时每个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的分子数由治疗前的748±154分别降至478±110和378±119;血浆P选择素由治疗前的24.3±9.9μg/L分别降至16.8±4.5和16.1±4.0μg/L,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浆P选择素之间显示较好的相关性(r=0.8722)。结论:普伐他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早期效益是由于对血小板功能的良性影响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普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源内皮型氧化氮合酶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丽萍 康马飞 +6 位作者 尹松梅 聂大年 谢双峰 吴裕丹 李益清 王秀菊 冯坚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血小板源内皮型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关系。方法设立模型组、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家兔6只。模型组、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每天给予胆固醇饮食,至12周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模... 目的探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血小板源内皮型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关系。方法设立模型组、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家兔6只。模型组、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每天给予胆固醇饮食,至12周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模后继续喂养至24周,同时治疗组服用普伐他汀10mg/d;非治疗组仅给予普通饮食。实验终点剥离家兔主动脉观察大体和组织病理形态,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小板源eNOS/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和非治疗组均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和(或)斑块形成;主动脉最大脂纹或斑块厚度占整个血管壁厚度的百分比,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分别是0.04±0.02、0.82±0.16、0.33±0.18和0.77±0.14,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59,P=0.001)。血小板(2~4×10^8/ml)eNOS mRNA表达在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分别是1.02±0.28、0.41±0.27、1.00±0.77、0.40±0.29,治疗组较非治疗组明显增高(F=3.544,P=0.02)。结论血小板源eNOS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呈负相关;普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逆转作用可能与血小板源eN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血小板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