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节段腰椎融合后引流时间与早期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赞 雷飞 +5 位作者 叶飞 周庆忠 袁浩 郑礼鹏 查娴 冯大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背景:引流管作为腰椎术后常规方式方便术后出血引流及管理,目前对于风险较小的短节段腰椎术后拔管时间选择仍未达成共识。目的:探讨短节段腰椎融合后不同引流时间对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4... 背景:引流管作为腰椎术后常规方式方便术后出血引流及管理,目前对于风险较小的短节段腰椎术后拔管时间选择仍未达成共识。目的:探讨短节段腰椎融合后不同引流时间对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的2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术后第2天拔管组(A组)、术后第3天拔管组(B组)、观察法24 h引流量<30 mL后拔管组(C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1)因患者失访7例,排除2例,最终纳入211例,其中A组72例,B组71例,C组68例;(2)C组平均引流时间2.91 d;3组间术后引流量A组明显少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天红细胞压积值C组低于A、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A组短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A组4例、B组2例、C组3例患者接受同种异体输血,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方面,3组术后伤口渗漏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3组患者术后出院前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6)提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可有效减少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后失血量及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引流 引流管拔除 术后恢复 输血 伤口渗漏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变化
2
作者 张仕霖 雷飞 +5 位作者 袁浩 郑礼鹏 陈赞 刘玉熙 王明朗 冯大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54-4859,共6页
背景: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未得到充分纠正,而这种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状态可能是造成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失平衡状态下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其改变与患者临床... 背景: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未得到充分纠正,而这种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状态可能是造成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失平衡状态下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其改变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究手术纠正患者矢状位失平衡从而改善患者后期临床疗效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5例,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1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10%)且都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周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VA)将患者分为Ⅰ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5 mm,n=27)、Ⅱ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5 mm,且≤10 mm,n=19)、Ⅲ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10 mm,n=12)、未失衡组(C2-7 SVA位于正常范围,n=67)。比较术后各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像学矢状位平衡参数C2-7 Cobb角、C2-7 SVA值、颈倾斜角、T1倾斜角、胸廓入口角的变化,探究患者后期临床疗效与术后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随访时间大于1年;②术前症状评分、术后1周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2-7 SVA较术前降低,较术后1周上升(P<0.05);C2-7 Cobb角较术前增加(P<0.05);颈倾斜角较术前降低(P<0.05);③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量与C2-7 SVA变化量呈现正相关(P<0.05);④提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术后颈椎矢状位失平衡越严重的患者,后期疗效越差;颈椎病患者术后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是导致患者后期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临床医生更应重视术前、术中对颈椎矢状位平衡的纠正,在术前根据矢状位平衡参数制订个性化手术策略及方案,并在术中纠正C2-7 SVA至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矢状位参数 矢状位失衡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化脓性脊柱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包羽生 雷飞 +1 位作者 周庆忠 冯大雄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化脓性脊柱炎(P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确诊的PS患者96例(A组)、脊柱结核(TBS)91例(B组)及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100例(C组)的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结果,比...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化脓性脊柱炎(P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确诊的PS患者96例(A组)、脊柱结核(TBS)91例(B组)及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100例(C组)的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结果,比较三者分别与联合检测对PS、TBS、OVCF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三者分别与联合对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结果C组的发病年龄明显大于A、B组(P<0.05),A与B组之间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CT、CRP及ESR检测值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A组>B组>C组。A组的PCT、CRP、ESR特异度为77.5%、64.4%、57.1%、联合诊断82.7%,敏感度为80.2%、88.5%、88.5%、联合诊断94.7%,AUC分别为0.820、0.720、0.779、联合诊断0.804,均有诊断价值(AUC>0.5),其中,PCT>ESR、PCT>CRP、三者联合>CRP(P<0.05),ESR与CRP、PCT与三者联合、ESR与三者联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CT、CRP、ESR的特异度为59.2%、51.0%、49.0%、联合诊断75.2%,敏感度为43.9%、62.6%、73.6%、联合诊断81.3%,AUC分别为0.740、0.664、0.624、联合诊断0.663,均有诊断价值(AUC>0.5),其中,PCT>ESR、PCT>CRP、PCT>三者联合(P<0.05),ESR与CRP、三者联合与ESR、三者联合与CR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CT、CRP、ESR及三者联合在诊断PS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PCT和PCT联合CRP、ESR对PS诊断的特异性优于CRP、ESR。(2)PCT和PCT联合CRP、ESR对PS鉴别TBS及OVCF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脊柱炎 脊柱结核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降钙素原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5
4
作者 冯大雄 康建平 侯宗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植骨融合结合后路器械固定、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56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植骨融合结合后路器械固定、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56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S17例,L4、5、S12例,L5、S22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4例。术前后凸成角5~18°,平均9°。4例伴有肺结核;3例伴窦道形成;3例伴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压;9例伴椎旁脓肿。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手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核无复发。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术后12个月X线片检查示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并通过椎间隙10例,1例术后CT扫描证实前方有假关节形成。融合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3例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后消失。血常规、血沉、肝肾功正常9例,2例肝转氨酶升高。结论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后路器械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具有安全、操作简便、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的优点,适用于腰骶段脊柱结核伴窦道及术前诊断尚不能排除化脓性脊椎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脊柱融合术 前后路联合手术
下载PDF
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附37例报告) 被引量:19
5
作者 冯大雄 王清 +1 位作者 侯宗亮 钟德君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5期410-411,共2页
观察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采用该手术方法共治疗脊柱结核 37例。其中 :颈椎 3例 ,胸椎 5例 ,胸腰椎 17例 ,腰椎 12例 ;3例伴窦道形成 ;9例伴不同程度的脊髓和 (或 )... 观察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采用该手术方法共治疗脊柱结核 37例。其中 :颈椎 3例 ,胸椎 5例 ,胸腰椎 17例 ,腰椎 12例 ;3例伴窦道形成 ;9例伴不同程度的脊髓和 (或 )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术前后凸成角 10°~ 72° ,平均 31°。结果 :平均随访 1.7年 ,优良率为 90 %,植骨融合率可达 95 %,后凸矫正角度 13°,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 ,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提高骨融合率 ,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术 植骨术 内固定治疗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 被引量:28
6
作者 冯大雄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的必要性及适应证.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采用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后路器械固定、融合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1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胸腰段8例,腰椎4例,腰骶椎2例;累及...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的必要性及适应证.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采用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后路器械固定、融合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1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胸腰段8例,腰椎4例,腰骶椎2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7例,4个节段3例;3例伴窦道形成;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术前后凸成角10°~72°,平均31°.Ⅰ期后路器械固定、融合12例,Ⅱ期后路器械固定、融合5例.结果:平均随访3.1年,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后凸成角7°~58°,平均16°,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5.6%,1例有假关节形成.疗效按Chen标准优良率90%,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多个节段受累、腰骶段及伴窦道的病例,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下载PDF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存活与分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大雄 钟德君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27-531,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rdU(5-溴尿嘧啶)标记10只同种异体SD大鼠的BMSCs;WD法制成同种SD大鼠完全性截瘫的脊髓损伤动物...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rdU(5-溴尿嘧啶)标记10只同种异体SD大鼠的BMSCs;WD法制成同种SD大鼠完全性截瘫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模后7d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2只,为应用BM-SCs移植组,B组22只,作为对照组,C组1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经鼠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2×106个/ml)1ml,B组经鼠尾静脉注射1mlL-DMEM液,C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注射后2、3、6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MSCs在损伤段脊髓的存活、分布、分化情况并作计数观察。结果:A组移植后2、3、6周BrdU阳性的BMSCs主要分布于损伤段及邻近节段脊髓内;移植后2周BrdU阳性的BMSCs约占移植细胞数的4.9%,移植后3周占4.4%,移植后6周占2.9%。移植后2周,BMSCs形态大多变为圆形或椭圆形,部分阳性标记的细胞长出神经元样突起,约12.6%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约5.4%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B、C组损伤段脊髓内未见有BrdU阳性细胞。结论:脊髓损伤后静脉移植的BMSCs能在脊髓损伤灶内停留、存活,表现出对损伤灶的趋化性,部分存活的BMSCs可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可用于脊髓损伤的细胞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大鼠
下载PDF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大雄 钟德君 +1 位作者 阳运康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37-941,I0020-I0021,共7页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rdU标记10只同种异体SD大鼠的BMSC,WD法制成完全性截瘫的同种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模后7d随机分...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rdU标记10只同种异体SD大鼠的BMSC,WD法制成完全性截瘫的同种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模后7d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2只,作为BMSC移植组,经鼠尾静脉移植2×106/ml的BMSC悬液1ml;B组22只,作为对照组,移植1mlL-DMEM液;C组22只,作为空白手术对照组。移植后1、2、3、4、5、6周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后肢运动功能;移植后2、3、6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检测损伤段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的表达。结果:移植后3周开始,A组的BBB评分在各观察时间点明显高于B组、C组,移植后6周维持在较稳定水平,而B、C组在伤后3周开始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在移植后2、3、6周,A组GAP-43、NF200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于B组、C组,6周时开始下降,而B组与C组在移植后2、3、6周的表达均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静脉移植BMSC能使损伤段脊髓GAP-43、NF200表达上调,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大鼠
下载PDF
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大雄 康建平 +1 位作者 叶飞 李骏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总结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2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3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即前后路联合手术)2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方椎管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 目的总结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2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3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即前后路联合手术)2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方椎管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即单纯后路手术)10例,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①前后路联合手术21例,手术用时200-280m in,平均(220±18.3)m in,出血量400-600m l,平均(480±38.4)m 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5.2%。②单纯后路手术10例,手术用时150-180m in,平均(170±14.6)m in,出血量300-500m l,平均(410±38.4)m l,8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窦道闭合;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0%。全组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无1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应根据病损和脓肿的部位,具体分析。适当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减少损伤、彻底病灶清除、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腰骶椎 病灶清除术 内固定
下载PDF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及巢蛋白的调节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大雄 康建平 宋跃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2期8421-8425,共5页
目的: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向中胚层间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或微环境中还能够向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分化。为此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及巢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 目的: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向中胚层间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或微环境中还能够向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分化。为此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及巢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雌性SD大鼠6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注射液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2只/组。另取6周龄SD大鼠10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②实验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酶消化控制相结合,分离纯化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6代在移植前1d予以BrdU标记,制成浓度约为2×109L-1细胞悬液。各组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1周作尾静脉穿刺,细胞移植组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L,注射液对照组注入等量的无血清低糖培养基,模型对照组未作处理。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细胞移植后2,3,6周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段脊髓的存活情况,观察损伤段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及巢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及计数:移植后2,3,6周BrdU阳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分布于损伤段及邻近节段脊髓内,计数分别为(9830±874)个,(8780±720)个,(5700±420)个,各占移植细胞总量的4.9%,4.4%,2.9%。②生长相关蛋白43及神经丝蛋白的表达:细胞移植后2,3,6周,细胞移植组生长相关蛋白43及神经丝蛋白的表达面积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③巢蛋白的表达:细胞移植后2,3周,细胞移植组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至第6周细胞移植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其余两组不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后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向脊髓损伤灶内迁徙、存活,上调生长相关蛋白43、经丝蛋白及巢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下载PDF
田氏脊椎刀脊髓前减压和经椎弓根短节段器械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37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大雄 李怀先 鲁晓波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263-264,共2页
关键词 田氏脊椎刀脊髓前减压 经椎弓根短节段器械固定 治疗 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脱位
下载PDF
CT硬膜外造影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大雄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造影后CT(CT-E)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对2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X线平片及单纯CT检查后再行CT-E检查。CT-E扫描椎体下1/3、椎间隙、椎体上缘平面,结合单纯CT及手术所见行对比分析。结果:CT-E诊... 目的:探讨硬膜外造影后CT(CT-E)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对2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X线平片及单纯CT检查后再行CT-E检查。CT-E扫描椎体下1/3、椎间隙、椎体上缘平面,结合单纯CT及手术所见行对比分析。结果:CT-E诊断中央管狭窄3例,中央管伴侧隐窝狭窄2例,侧隐窝狭窄16例,神经根管狭窄4例,椎间孔狭窄2例。与手术所见吻合25例,诊断准确率达93%;单纯CT与手术所见吻合23例,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CT-E对腰椎管狭窄症更具有定性、定位诊断作用,可为有限化手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硬膜外造影 腰椎管狭窄症 影像学诊断 硬膜外穿刺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大雄 宋跃明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422-424,共3页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SCHWANN细胞 自我复制能力 脊髓损伤修复 少突胶质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
下载PDF
误诊和(或)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大雄 鲁晓波 宁文杰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650-651,共2页
目的 分析误诊和 (或 )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 ,探讨其原因。方法 收集我院和外院误诊和 (或 )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其中 3例臀上皮神经炎 ,4例股骨头坏死 ,1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例多发性骨髓瘤 ,1例肺癌腰椎转移 ,... 目的 分析误诊和 (或 )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 ,探讨其原因。方法 收集我院和外院误诊和 (或 )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其中 3例臀上皮神经炎 ,4例股骨头坏死 ,1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例多发性骨髓瘤 ,1例肺癌腰椎转移 ,1例股骨下端 Brodies骨脓肿 ,2例腰椎结核 ,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1例盆腔内肿瘤 ,1例胸椎肿瘤 ,1例脊髓型颈椎病 ,2例骶骨囊肿 ,1例 S1 神经根鞘膜瘤 ,共 2 0例。结果 门诊误诊并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5例 ,平均修正诊断1 .5月 ;误诊而入院 1 2例 ,平均修正诊断 2 .1月 ;术前误诊并误行开窗髓核摘除术 5例 ,其中 3例术后修正诊断 ;2例术后3月~ 2年才修正诊断。结论 误诊和 (或 )误治原因 :1不重视腰腿痛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腰椎平片的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误诊 误治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大雄 宋跃明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523-524,共2页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自1997年共收治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27例,除外21例具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和(或)糖尿病等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其余106例中非手术治...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自1997年共收治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27例,除外21例具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和(或)糖尿病等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其余106例中非手术治疗42例(包括股骨髁上牵引28例,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螺纹钉固定9例,皮牵引加矫形鞋固定5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64例。结果:平均随访1.7年。非手术42例中,优19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平均卧床82.4天,平均恢复正常行走时间102.7天,无1例死亡。手术治疗64例中,优39例,良10例,可7例,差6例;平均卧床41.5天,平均恢复正常行走时间52.3天,无1例死亡;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的优良率、短缩与髋内翻畸形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手术治疗组卧床时间短、恢复正常行走时间较非手术治疗组明显提前。结论:①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的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相同的疗效;②非手术治疗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对牵引管理不完善及护理不系统全面;③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术前骨折的类型、骨骼质量估计不足,术中急视对小转子的复位及保持股骨内后侧皮质的完整性,内固定物选择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性 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生物多聚合物与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大雄 宋跃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材料、人工合成的非降解聚合物单独或复合细胞,或与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抑制环境,促进轴突再生。三类生物多聚合物各具优缺点,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尚须进一步... 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材料、人工合成的非降解聚合物单独或复合细胞,或与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抑制环境,促进轴突再生。三类生物多聚合物各具优缺点,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尚须进一步研究更优良的生物材料及更适合的与之复合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组织工程 细胞支架 生物多聚合物
下载PDF
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23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大雄 康建平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24-425,共2页
目的 :总结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优点及适应症。方法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手术治疗的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 37例 ,其中应用倒打交锁髓内钉 2 3例 ,DCS8例 ,平均随访 1.6月 ,结合手术、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分... 目的 :总结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优点及适应症。方法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手术治疗的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 37例 ,其中应用倒打交锁髓内钉 2 3例 ,DCS8例 ,平均随访 1.6月 ,结合手术、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分析。结果 :采用改良膝关节功能评分 ,19例 (48.6 % )优 ,14例 (37.8% )良 ,4例 (10 .9% )可。结论 :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A、B1 、B2 、C型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股骨骨折 治疗 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 适应症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54例诊治体会
18
作者 冯大雄 钟德君 《中医正骨》 2002年第9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治疗 诊断 牵引复位 手法复位 开放复位 经皮穿针固定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前臂背侧近段锐器伤诊治失误原因分析
19
作者 冯大雄 阳运康 宁文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5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前臂 锐器伤 诊断 临床资料 桡神经
下载PDF
IL-1和IL-6的表达增强且与盘源性下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负相关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剑 康建平 +2 位作者 冯大雄 王松 杨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患者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评估、记录其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 JOA)评分,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同种族同地区30例45~65岁DLBP患者,另取10例以1年内无腰腿痛病史,因外伤...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患者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评估、记录其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 JOA)评分,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同种族同地区30例45~65岁DLBP患者,另取10例以1年内无腰腿痛病史,因外伤导致腰椎骨折需行手术治疗,影像学资料未提示腰椎间盘退变作为对照。以腰痛m JOA评分评估DLBP的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LBP组与对照组椎间盘组织中IL-1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IL-1和IL-6的含量,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探讨IL-1、IL-6与m JO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LBP组椎间盘组织IL-1、IL-6表达明显增强。Western blot实验证实DLBP组椎间盘组织IL-1、IL-6水平明显升高。DLBP组术前m JOA评分最低分7分,最高分16分。DLBP组IL-1、IL-6含量与m JOA评分显著负相关。结论 IL-1和IL-6在DLBP退变椎间盘含量增加,且与下腰痛m JOA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改良日本骨关节学会(mJOA)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