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天同 朱传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障碍被认为是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仅凭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式,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而难以将其从感染的肝细胞中彻底清除。因此,通过治疗性疫苗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障碍被认为是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仅凭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式,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而难以将其从感染的肝细胞中彻底清除。因此,通过治疗性疫苗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是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一个极有潜力的治疗方式。本文回顾近年来治疗性疫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提出本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治疗性疫苗
下载PDF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相关指标对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感染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张文 冯天同 +2 位作者 袁慧 侯晓雪 朱传龙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其他相关指标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感染的评估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移植手术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其他相关指标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感染的评估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移植手术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等数据。将所有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分为术后2~4周、5~12周、13~52周及>52周组,并根据年龄±3岁对各组进行1∶1配对未感染患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术后感染与未感染组的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肝移植术后早期(即术后2~4周)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术后早期他克莫司浓度的相对安全值。结果共纳入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150例,其中术后2~4周组65例,术后5~12周组31例,术后13~52周组27例,术后>52周组27例,4组匹配的未感染患者分别为52、30、32、39例。303例肝移植患者中男247例(81.52%),年龄范围为10~78岁;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主要原发疾病,分别占41.91%(127/303)和47.52%(144/303)。术后2~4周发生感染患者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为(11.46±4.94)μg/L,丙氨酸转氨酶为118.20(38.80,215.80)U/L,分别高于未感染组的(7.12±2.33)μg/L和39.40(23.40,142.7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6、Z=2.66,均P<0.05)。痰液来源的检出样本最多,占61.6%(98/159)。共分离出174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55.2%(96/174)]居多,以肺炎克雷伯菌[20.1%(35/174)]和鲍曼不动杆菌[13.8%(24/174)]为主。多因素分析表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比值比(OR)=1.634,95%可信区间(CI)1.298~2.058,P=0.001]是肝移植患者术后2~4周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淋巴细胞计数(OR=0.165,95%CI 0.057~0.474,P=0.010)是其保护因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判断患者术后2~4周发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临界值为8.7μg/L(P<0.05),灵敏度为0.708,特异度为0.846。结论肝移植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革兰阴性杆菌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当肝移植患者术后2~4周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在8.7μg/L以下时,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可能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后感染 他克莫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