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天捷 王增武 张澍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9-572,共4页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涉及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机制、内分泌失常等改变,可引起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受累脏器缺血症...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涉及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机制、内分泌失常等改变,可引起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受累脏器缺血症状。因受累血管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不同,症状轻重不一,可表现为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出汗、体质量下降、肌痛关节炎等全身症状和因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的局部缺血症状和体征。对所有 TA 患者均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大血管造影了解动脉受累情况。对临床上有低热、关节痛及类似感冒样症状时,尤其是青年女性,应仔细进行体格检查,从双侧以及上下肢肢体血压的测定和外周血管的体检中发现线索。男性患者患病比例低,病初反应轻,出现症状晚,发病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多发大动脉炎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活动期的患者应该给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血管障碍危及脏器血运则需要选择手术治疗。大动脉炎早期表现多为非特异性,诊断困难。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尽快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抓住时机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大动脉炎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大动脉炎 非手术治疗 诊断 非特异性炎症 全身炎性反应 缺血症状 血管狭窄 自身免疫机制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冯天捷 陈柯萍 +3 位作者 任晓庆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对于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具备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作和未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我院植入ICD和CR... 目的:对于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具备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作和未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我院植入ICD和CRT-D的122例患者,入选前1个月内无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在起搏器植入前测定hsCRP,根据术后程控随访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n=48)和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n=74)。比较hsCRP结果与术后6个月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有无相关性。结果:入选122例患者中,男性99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8例,发作室性心律失常189次;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基线hsCRP水平高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6.97±3.57)mg/L vs(2.13±1.8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的心房颤动病史患者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有晕厥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族史以及其他炎症指标如血沉和白细胞计数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无相关性。结论:对于器械治疗前病情稳定,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患者,hsCRP升高与ICD或CRT-D植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有相关性,但不是唯一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冯天捷 陈柯萍 +2 位作者 任晓庆 华伟 张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84-887,890,共5页
目的 观察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经左室造影证实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99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存在柬支传导阻滞25例(LBBB组)... 目的 观察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经左室造影证实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99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存在柬支传导阻滞25例(LBBB组)。选择同期无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通过住院病历记录,门诊随访、再入院复查、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 LBBB组饮酒史高于对照组(32.0%vs.14.6%,P〈0.01),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高于对照组(24.0%vs.10.4%,P〈0.01),前壁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8.0%vs.75.0%,P〈0.01),心脏超声左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患者[(41.0±6.9)mm vs.(37.0±3.8)mm,P〈0.01;(65.0±5.3)mm vs.(60.0±4.8)mm,P〈0.01],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病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6.0%vs.8.3%,P〈0.01)。LBBB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血流动力学终点事件的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0%vs.6.3%、64.0%vs.27.1%,P均〈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左柬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RR=1.04、1.13,P〈0.01)。结论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无束支传导阻滞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较,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移植的比例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阻滞 左束支 心肌病 缺血性 预后
下载PDF
生命网与欧洲高血压指南的实施 被引量:1
4
作者 康连鸣 冯天捷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2期155-156,共2页
2003年6月,由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和欧洲心脏协会(ESC)组建的高血压治疗指南起草委员更新和公布了"欧洲心脏病协会动脉高血压治疗指南".新指南制定的目的是把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最好的、最全面的信息提供给与高血压治疗有关的... 2003年6月,由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和欧洲心脏协会(ESC)组建的高血压治疗指南起草委员更新和公布了"欧洲心脏病协会动脉高血压治疗指南".新指南制定的目的是把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最好的、最全面的信息提供给与高血压治疗有关的各级医务人员.基于这个目的,新指南不仅保留了1999年WHO/ISH的一些内容,而且综合、客观分析了近来的一些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并结合欧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网 欧洲 高血压 分类 治疗
下载PDF
艾司洛尔与地尔硫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即时疗效临床研究
5
作者 康连鸣 宋有城 +1 位作者 冯天捷 张文佳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9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与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方法2001年3月~2004年9月65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30例)和地尔硫艹卓(35例)。结果艾司洛尔和...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与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方法2001年3月~2004年9月65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30例)和地尔硫艹卓(35例)。结果艾司洛尔和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29.3%和27.6%,总有效率分别为83%和85%,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10.0±3.9)分钟和(10.0±3.9)分钟。结论艾司洛尔及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律失常 艾司洛尔 地尔硫艹卓
下载PDF
长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6
作者 康连鸣 宋有城 +2 位作者 李力 张文佳 冯天捷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4期266-266,共1页
回顾分析13例长QT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Tdp发作时血钾偏低(3.3±0.3mmol/L),经治疗后血钾正常(4.4±0.3mmol/L)。Tdp发作时的心电图有明显的异常U波,QTU明显延长(0.65±0.01s),频率为233.8±15.1次... 回顾分析13例长QT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Tdp发作时血钾偏低(3.3±0.3mmol/L),经治疗后血钾正常(4.4±0.3mmol/L)。Tdp发作时的心电图有明显的异常U波,QTU明显延长(0.65±0.01s),频率为233.8±15.1次/分。在补钾、补镁的基础上,7例心率明显缓慢者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6例有效,1例无效者和另6例使用维拉帕米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长QT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新型锁定钢丝拔除心律植入电极导线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潇男 唐闽 +8 位作者 冯天捷 任晓庆 陈柯萍 戴研 陈若涵 吴瑛 孙奇 马坚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导线锁定钢丝(lead locking device,LLD)这种新型全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利用LLD拔除电极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电极导线拔除原因、锁定钢丝锁... 目的:探讨运用导线锁定钢丝(lead locking device,LLD)这种新型全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利用LLD拔除电极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电极导线拔除原因、锁定钢丝锁定导线情况、电极导线拔除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6例患者(其中1例女性,中位年龄62.5岁)使用LLD拔除电极导线,共拔除导线13根(1根废弃电极导线和12根有功能电极导线),其中LLD成功放置在11根(85%)电极导线的顶端进行全程锁定,2根(15%)未全程锁定。12根(92%)电极导线完全拔除,1根(8%)部分拔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LD这种新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电极导线安全、有效,有利于导线完全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丝 电极导线 导线拔除
下载PDF
优化显像方案在阵发性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索妮 牛国栋 +8 位作者 林锦璇 冯天捷 郑黎晖 丁立刚 樊晓寒 刘志敏 陈刚 姚焰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25-25,共1页
目的: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导管消融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的冷冻球囊消融(CB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射频消融(RFA),但放射线暴露较射频消融显著增加。本研究就CBA肺静脉隔离(PVI)步骤中采用优化显像方案对降低术中放射线暴露的... 目的: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导管消融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的冷冻球囊消融(CB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射频消融(RFA),但放射线暴露较射频消融显著增加。本研究就CBA肺静脉隔离(PVI)步骤中采用优化显像方案对降低术中放射线暴露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消融 阵发性房颤 肺静脉隔离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前后左心功能的改变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冯天捷 翁思贤 +4 位作者 周彬 董潇男 于丰源 华伟 唐闽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手术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收住持续性房颤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复发组...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手术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收住持续性房颤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复发组,19例)和窦律维持组(窦律组,41例)。分别比较2组射频消融手术前后的左心功能指标改变,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较窦律组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明显延长,肺静脉隔离(CPVI)+其他消融比例高于窦律组(t=11.257,χ^(2)=2.121,P<0.01);消融后,窦律组血浆NT-proBNP下降高于复发组(t/P=2.988/0.004);和复发组相比,窦律组左心房内径缩小,左心室内径减小,LVEF增加,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3,9.214,8.652,65.32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持续时间(OR=1.23,95%CI 1.056~1.558,P=0.012)和术前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大小(OR=2.01,95%CI 0.928~4.347,P=0.023)是消融术后房颤是否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后能够减少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6 min步行试验距离,改善左心功能。术前左心房内径大、房颤持续时间长是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持续性 射频消融 危险因素 复发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晓枫 李超 +7 位作者 冯天捷 方丕华 唐闽 张浩 刘俊 夏雨 任晓庆 张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配对比较希氏束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起搏参数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评估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希氏束起搏患者(29例)及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患者... 目的通过回顾性配对比较希氏束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起搏参数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评估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希氏束起搏患者(29例)及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感染、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QRS波宽度改变等指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1.4)年,希氏束起搏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平均提高(1.5±0.7)%,而间隔部起搏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减低(3.2±2.1)%。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均没有明显变化。末次随访希氏束起搏组患者QRS波宽度[(116±24)ms]窄于间隔部起搏组[(141±20)ms](P<0.05),但希氏束起搏组患者起搏阈值[(1.8±0.5)mv/0.4ms]高于间隔部起搏组[(0.9±0.4)mv/0.4ms](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植入器械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相比,希氏束起搏同样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间隔部起搏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左束支起搏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天捷 宋光远 +9 位作者 赵杰 陈阳 牛冠男 周政 赵振燕 王墨扬 随永刚 陈柯萍 华伟 吴永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运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后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院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TAVI治疗、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35例。根据心室...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运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后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院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TAVI治疗、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35例。根据心室电极放置位置,分为LBBP组(12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23例)。计算LBBP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观察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第3天及1、3、6个月测量起搏器程控参数。比较两组患者TAVI术后1、3、6个月时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指标。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年龄(76.4±7.7)岁,男性19例(54.3%)。与RVAP组患者比较,LBBP组患者在起搏器置入术中的手术时间[(86.58±17.10)min比(68.74±9.18)min,P<0.001]及X线透视时间[(20.08±4.44)min比(17.00±2.26)min,P<0.001]更长。LBBP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1/12,12例患者均无气胸和血胸、电极脱位、感染以及囊袋出血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起搏器程控参数均在理想范围且稳定。共随访7.43(5.21,9.84)个月,术后3、6个月时,与RVAP组患者比较,LBBP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更高[3个月时:(60.75±2.89)%比(57.35±3.33)%,P=0.004;6个月时:(63.17±3.33)%比(56.17±3.97)%,P<0.001],NT-proBNP值均更低[3个月:822(607,1150)ng/L比1052(902,1536)ng/L,P=0.006;6个月:440(330,679)ng/L比783(588,1023)ng/L,P=0.001];术后1、3、6个月时,LBBP组患者的QRS时限均较RVAP组患者短[1个月时:99(97,107)ms比126(124,130)ms,P<0.001;3个月时:98(96,105)ms比129(128,133)ms,P<0.001;6个月时:96(94,104)ms比130(128,132)ms,P<0.001]。结论对于TAVI术后存在永久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LBBP是可行、安全可靠的,短期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但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左束支起搏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起搏器
原文传递
植入起搏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天捷 陈柯萍 +4 位作者 姚焰 马坚 方丕华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62-364,386,共4页
目的对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心电图记录判断房颤复发率与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率有无差别。方法所有患者因阵发性房颤接受导管消融治疗... 目的对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心电图记录判断房颤复发率与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率有无差别。方法所有患者因阵发性房颤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因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导管消融前后植入双腔起搏器治疗。消融术后3个月随访开始记录房颤发作情况。分别通过传统记录方式(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和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情况。结果共40例(男28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6.00±9.3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0.52~0.73(0.61±0.03),左心房内径31.00~38.00(34.00±6.56)mm,随访4.5~42.0(25.0±8.2)个月。随访结束时,38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房颤复发10例(25%);根据起搏器程控记录房颤复发16例(40%)。结论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导管消融术后根据心电图和起搏器腔内电图判断房颤的复发率有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起搏器 复发
原文传递
心律植入装置早中期感染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天捷 翁思贤 +6 位作者 周彬 董潇男 于丰源 任晓庆 华伟 张澍 唐闽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464-3468,共5页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后1年内发生囊袋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2125例。根据患者是否于植入术后1年内诊断起搏器囊袋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后1年内发生囊袋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2125例。根据患者是否于植入术后1年内诊断起搏器囊袋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分析感染可能的相关因素以及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34例患者发生囊袋感染。发生早中期感染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28.92±3.13 vs 25.72±1.91,P=0.032);接受抗凝治疗的感染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38.23%vs 11.91%,P<0.01);手术次数≥3次的感染组患者多于非感染组患者(14.71%vs 5.4%,P<0.01);住院时间≥4天的感染组患者多于非感染组患者(58.82%vs 11.81%,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BMI增高(OR=1.207,95%CI:1.022~1.425),接受抗凝药物治疗(OR=3.911,95%CI:1.126~15.015),住院时间≥4天(OR=2.432,95%CI:1.723~6.154)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BMI增高,接受抗凝药物治疗,住院时间≥4天是早中期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感染 危险因素 起搏器植入
原文传递
心律植入装置迟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天捷 翁思贤 +5 位作者 周彬 董潇男 于丰源 任晓庆 华伟 唐闽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692-3696,共5页
目的探讨心律植入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迟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某病区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3547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70例... 目的探讨心律植入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迟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某病区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3547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70例)和非感染组(3477例)。回顾性调查术后1年以上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理。结果CIED迟发囊袋感染发生率1.9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迟发感染与植入时间(OR=1.059,95%CI:1.031-1.088,P<0.01),与患者年龄相关(OR=1.049,95%CI:1.008-1.191,P=0.02),手术次数(OR=1.132,95%CI:1.021-3.258,P=0.01),是否植入临时起搏器(OR=0.241,95%CI:0.064-0.913,P=0.036),上一次手术住院时间(OR=3.457,95%CI:1.979-6.039,P<0.01)相关;是影响心律植入装置迟发囊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感染组患者危险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年龄59岁,植入时间13.5个月,接受1.8次手术,住院时间2.5天。结论感染危险因素提示需要做好相关预防措施,移除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拔除是严重迟发CIED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植入装置 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心律转复除颤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天捷 陈柯萍 +1 位作者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评价8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植入IC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6年8月至2008年1月来本院就诊定期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了ICD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 目的评价8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植入IC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6年8月至2008年1月来本院就诊定期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了ICD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80例植入了ICD患者(其中11例为二次更换ICD),其中65例(81.25%)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最为常见。随访4~62(26.96±18.97)个月中,72例患者(90%)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并成功接受ICD治疗,共发生心律失常事件1243次,启动治疗程序1854次,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治疗室速712次,低能量复律和高能量除颤转复治疗共266次。误识别治疗147次。68次心律失常事件在ICD启动治疗程序中自行终止,ICD未继续实施治疗。随访期间共有3例(3.75%)患者死亡。结论ICD能够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植入术后需要密切随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随访
原文传递
QRS时限与缺血性心肌病预后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天捷 陈柯萍 +1 位作者 华伟 张澍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981-984,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RS时限与远期预后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左室造影证实LVEF≤35%,出院诊断明确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心电图记录的QRS波时限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RS时限与远期预后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左室造影证实LVEF≤35%,出院诊断明确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心电图记录的QRS波时限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QRS时限<120ms组,QRS时限≥120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远期预后。影响全因死亡、心脏移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心衰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患者921例,5例患者失访,916例患者完成研究。入选患者中QRS时限<120ms患者835例(91.2%),QRS时限≥120ms患者81例(8.8%)。与QRS时限<120ms组比较,QRS时限≥120ms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加;心功能分级有所减低;房颤病史更为常见。916例患者随访9-58月,49例(5.3%)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发生全因死亡、新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再入院,心脏移植事件总计96例(10.5%)。Cox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35%,QRS时限≥120ms,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衰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LVEF≤3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RS时限≥120ms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心衰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心脏移植事件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时限 缺血性心肌病
原文传递
房室结快径电生理特性与慢径消融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冯天捷 牛国栋 +5 位作者 顾敏 乔宇 索妮 林锦璇 姚焰 张澍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109-2113,共5页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三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 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径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术后再行心脏移植的原因分析
18
作者 冯天捷 陈柯萍 +2 位作者 黄洁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再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例特点和原因.方法 选择12例植入器械治疗后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对临床表现、器械治疗后随访、心脏移植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植入... 目的 回顾性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再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例特点和原因.方法 选择12例植入器械治疗后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对临床表现、器械治疗后随访、心脏移植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植入了CRT,6例患者植入ICD,平均年龄22~63(43.67±12.05)岁,植入器械治疗至移植手术的平均时间5~48(26.72±14.02)个月.ICD患者术后进行心脏移植的原因与心律失常发作、ICD频繁放电、ICD电池耗竭、心力衰竭加重有关.CRT患者术后进行心脏移植原因与心力衰竭加重有关.结论 对于需要植入ICD或CRT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植入器械治疗后严密随访观察,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情况决定心脏移植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移植
原文传递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系血浆载脂蛋白B与脉压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裴卫东 孙余华 +10 位作者 张健 刘群 荆志成 邱大勇 刘亚红 龚菁 冯天捷 陆宗良 惠汝太 吴锡桂 刘力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 探讨家族型混合性高脂血症 (FCHL)家系中血压表型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脉压 )的影响因子及家族性脂质异常性高血压 (FDH)家系的分布特征。方法 从北京地区搜集 4 2个FCHL家系 (共 4 35人 ) ,其中确诊了 11个FDH家系。... 目的 探讨家族型混合性高脂血症 (FCHL)家系中血压表型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脉压 )的影响因子及家族性脂质异常性高血压 (FDH)家系的分布特征。方法 从北京地区搜集 4 2个FCHL家系 (共 4 35人 ) ,其中确诊了 11个FDH家系。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 ,分析FCHL家系年龄介于 30~ 6 0岁之间的家系成员 (共 2 37人 )血压表型的影响因子。结果 FCHL亲属脂质异常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 2 9 9% ,配偶的患病率为 8 9% ,危险度优势比为 3 37(95 %CI为1 4 4~ 8 14 ,P <0 0 1)。FCHL家系中体重指数、年龄、血糖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相关 (P<0 0 5 ) ;年龄、载脂蛋白B与脉压相关 (P <0 0 5 )。结论 体重指数、血糖升高可以增加FCHL家庭成员高血压的易患性 ,载脂蛋白B升高是脉压增加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混合型 高脂血症 血浆 载脂蛋白B 脉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即时疗效临床用药体会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连鸣 宋有城 +1 位作者 冯天捷 张文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9-470,共2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艾司洛尔及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方法将2001-03~2003-08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94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29例...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艾司洛尔及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方法将2001-03~2003-08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94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29例)、艾司洛尔(30例)和地尔硫(艹卓)(35例).结果毛花甙C、艾司洛尔和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0.4%、29.3%和27.6%,总有效率分别为86%、83%和85%,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4.3±21.0)min、(10.0±3.9)min和(10.0±3.9)min.结论艾司洛尔、毛花甙C及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律失常 毛花甙C 艾司洛尔 地尔硫ZHUO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