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与纵隔镜在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宏响 张真榕 刘德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纵隔镜和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临床N2期(cN2)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2012年CT显示纵隔淋巴结增大行EBUS-TBNA检查的肺癌患者35例及行纵隔镜检查的肺癌患者31例进行分析... 目的:比较纵隔镜和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临床N2期(cN2)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2012年CT显示纵隔淋巴结增大行EBUS-TBNA检查的肺癌患者35例及行纵隔镜检查的肺癌患者31例进行分析。结果:EBUS-TBNA检查的敏感性89.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6.7%,准确率91.4%。纵隔镜检查的敏感性96.4%,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5%,准确率96.8%。二者对于cN2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EBUS-TBNA具有安全,准确的特点,可有效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达到纵隔镜类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纵隔镜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纵隔淋巴结 分期
下载PDF
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宏响 张真榕 +10 位作者 黄涛 刘德若 郭永庆 石彬 田燕雏 宋之乙 梁朝阳 陈京宇 张海涛 鲍彤 王在永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59-262,266,共5页
目的:研究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335例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 目的:研究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335例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为第7组、第4组.右肺上叶与右肺中、下叶NSCLC相比更容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P<0.01).T1期上叶NSCLC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高分化NSCLC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NSCLC (P<0.05).结论:NSCLC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 转移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肺移植后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宏响 张真榕 +2 位作者 王晓伟 梁朝阳 刘德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肺移植已经从一个疗效不确定的高危手术逐渐演化成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肺移植趋于成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大幅度提高,随着新型免疫抑制方案的应用,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明显降低。抗感染治疗的逐步完善使得肺... 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肺移植已经从一个疗效不确定的高危手术逐渐演化成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肺移植趋于成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大幅度提高,随着新型免疫抑制方案的应用,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明显降低。抗感染治疗的逐步完善使得肺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也逐步降低。目前恶性肿瘤成为肺移植后导致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1]。现就肺移植后肺癌的高危因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等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术 免疫抑制方案 免疫排斥反应 单肺移植 长期生存率 双肺移植 移植受体 临床实践 移植肺 环孢素
下载PDF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宏响 刘德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是肺癌中最主要的类型。靶向治疗有望提高包括NSCL多种实体瘤的疗效。围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领域。...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是肺癌中最主要的类型。靶向治疗有望提高包括NSCL多种实体瘤的疗效。围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领域。本文主要以吉非替尼及其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药物 分子机制 吉非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ECEPTOR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 CELL
下载PDF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真榕 刘德若 +3 位作者 王晓伟 冯宏响 张耀文 李简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比较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PubMed以及Cochrane协作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搜索,搜索词:肺段切除、肺叶切除、肺癌、对照性研究.应用REV 5.0及Sta-ta12.0进行统计.结果:最终26篇文献入组.组... 目的:比较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PubMed以及Cochrane协作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搜索,搜索词:肺段切除、肺叶切除、肺癌、对照性研究.应用REV 5.0及Sta-ta12.0进行统计.结果:最终26篇文献入组.组间比较术后肺漏气(RR=1.16,95%CI 0.71~1.89,P=0.55)、肺部感染(RR=1.71,95%CI 0.51~5.73,/P=0.38)、房颤(RR=0.51,95%CI 0.15~1.71,P--0.27)、围手术期30d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RR=0.84,95%CI 0.67~1.06,P=0.13)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肺段切除组低氧血症(RR=4.63,95%CI1.41~15.26,P=0.01)的发生率较高.肺段切除组的局部复发率较高(RR=1.36,95%CI 1.01~1.83,P=0.04);组间比较全身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RR--0.87,95%CI 0.67~1.12,P=0.28);组间比较无瘤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RR=1.02,95%CI 0.84~1.23,P=0.87);组间比较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RR=1.02,95%CI 0.91~1.14,P=0.76).结论:肺段切除围手术期安全性较高,远期复发率、无瘤生存期及远期生存率与肺叶切除无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 肺段切除 肺癌 预后
下载PDF
病理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真榕 冯宏响 +10 位作者 张耀文 郭永庆 石彬 田燕雏 宋之乙 梁朝阳 张海涛 陈京宇 王在永 鲍彤 刘德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5-18,30,共5页
目的:探讨病理T1(p T1)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胸外科1997年1月~2013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p T1期且直径≤3cm的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AS 9.13软件。结果:共入组p T1-N... 目的:探讨病理T1(p T1)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胸外科1997年1月~2013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p T1期且直径≤3cm的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AS 9.13软件。结果:共入组p T1-NSCLC患者165例,其中男88例、女77例。平均年龄59岁(26~80岁)。发生N1淋巴结转移的比率为19.4%;发生N2淋巴结转移的比率为13.9%;发生N1+N2淋巴结转移的比率为24.2%。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N(c N)分期、临床(c)分期及分化程度与N1、N2、N1+N2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临床T(cT)分期、病理类型及p T大小与N2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c N分期与N1、N2、N1+N2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对于直径≤3cm的NSCLC而言,c N分期与纵隔及肺门、肺内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关系。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及分化程度与纵隔淋巴结及肺门、肺内淋巴结转移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N分期
下载PDF
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真榕 冯宏响 +7 位作者 甘继瑞 肖飞 郭永庆 石彬 宋之乙 田燕雏 梁朝阳 刘德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17-220,224,F0002,共6页
目的:评估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3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数据。结果:入组患者200例患者行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363例患者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比,叶特异... 目的:评估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3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数据。结果:入组患者200例患者行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363例患者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比,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纵隔淋巴结个数较少(9.84±8.55 vs 13.09±9.31,P<0.01);发生多站N2淋巴结转移较少(15.8%vs 55.7%,P<0.01);局部复发率(12.0%vs 6.6%,P<0.05)和远处转移率(28%Vs 18.2%,P<0.01)较高;但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并不是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2组比较所有入组患者生存率和不同肿瘤大小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具有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一致的肿瘤治疗效果,可以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范围内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18)F⁃FDG 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萍萍 富丽萍 +3 位作者 张凌 冯宏响 史艳芬 郑玉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对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与增强CT影... 目的对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全部PPMA患者。对其^(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入选2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PMA患者,全部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CT扫描。^(18)F⁃FDG PET/CT显像示孤立性PPMA 7例、弥漫性多发PPMA 18例,前者形态学表现为肺部孤立性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征与棘突,实性成分摄取^(18)F⁃FDG不均匀,空洞或囊性密度区对^(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弥漫性多发PPMA形态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病灶,分布、大小、形态不一,包括多发结节或团块5例,实变影5例,结节、团块、空洞、磨玻璃密度影、斑片影及实变影等多种形态占位混合存在8例。实变影为弥漫性多发PPMA最典型的形态学表现(11例),实变灶密度极不均匀,其内均含囊性密度区,CT值较低(-71~79 Hu),可见肺叶膨隆征(6例)、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4例)、血管造影征(3例)、周围磨玻璃密度影(7例)。弥漫性多发PPMA对^(18)F⁃FDG摄取程度不一,囊性成分低于实性成分。增强CT示,4例呈不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以结节、团块或空洞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无线性相关;以实变影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增强CT示PPMA病灶可无强化或不均匀强化。^(18)F⁃FDG PET/CT显像示PPMA病灶常表现为结节、斑片影等多种占位形式与实变影混合存在,可通过其特征性表现,包括肺叶膨隆、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造影征以及代谢程度与病灶密度呈正相关等,与肺部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肺小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牛云 史艳芬 +1 位作者 张红雷 冯宏响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47-15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诊断肺小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1月间确诊的肺小细胞癌患者的EBUS-TBNA检查结果,分析EBUS-TBNA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的病理特...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诊断肺小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1月间确诊的肺小细胞癌患者的EBUS-TBNA检查结果,分析EBUS-TBNA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的病理特征,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28例患者行EBUS-TBNA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78.6%;25例行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96.0%。应用EBUS-TBNA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的25例患者,符合率100.0%。病理特征:细胞小,胞质稀少,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染色质深染,细颗粒状,通常不见核仁,核分裂像常见,易挤压、拉丝,细胞间互相镶嵌。免疫组化结果:CK阳性率100%,CD56阳性率90%,Syn阳性率55%,TTF1阳性率89.47%,Cg A阳性率60%。结论 :对于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小细胞癌患者,联合应用EBUS-TBNA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微创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肺小细胞癌 组织学 细胞学
下载PDF
序贯式双侧肺叶移植1例(英文)
10
作者 张真榕 刘德若 +12 位作者 郭永庆 石彬 宋之乙 田燕雏 寿延宁 梁朝阳 张海涛 陈京宇 王在永 鲍彤 马千里 强光亮 冯宏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3期10067-10070,共4页
背景:肺移植可以改善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延长生存期,目前已经成为终末期肺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肺源不足影响了肺移植的发展,活体肺叶移植以及尸体肺叶移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肺源不足。目的:评估双侧肺叶移植的临床... 背景:肺移植可以改善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延长生存期,目前已经成为终末期肺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肺源不足影响了肺移植的发展,活体肺叶移植以及尸体肺叶移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肺源不足。目的:评估双侧肺叶移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例26岁女性肺囊性纤维化受体进行序贯式双侧尸体肺叶移植,术中进行体外循环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移植后给予抗排斥(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抗感染(细菌、真菌)治疗。结果与结论:患者恢复过程较顺利,移植后恢复满意出院。提示双侧肺叶移植可以为肺囊性纤维化受体提供满意的近期肺功能,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肺叶移植 序贯式 肺囊性纤维化 排斥反应
下载PDF
胸腔镜与传统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海涛 张真榕 +3 位作者 冯宏响 郭永庆 梁朝阳 刘德若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819-821,共3页
目的比较胸腺扩大切除术与传统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3例因MG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腔镜组7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症状完全消失9例(12.7%),药物治... 目的比较胸腺扩大切除术与传统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3例因MG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腔镜组7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症状完全消失9例(12.7%),药物治疗减量23例(32.4%),症状部分缓解38例(53.5%),症状无变化或加重1例(1.4%)。正中开胸组10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症状完全消失11例(10.8%),药物治疗减量40例(39.2%),症状部分缓解48例(47.1%),症状无变化或加重3例(2.9%)。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术后近期缓解率分别为98.6%、97.1%,远期缓解率依次为91.5%、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低于开胸组[(5.3±2.6)分vs.(6.2±1.7)分,P=0.047;(3±1)d vs.(6±2)d,P=0.021]。结论胸腔镜与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率满意。与正中开胸术式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腔镜 正中开胸
下载PDF
早期肺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飞 冯宏响 +5 位作者 田周俊逸 温焕舜 苏昆松 张真榕 梁朝阳 刘德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提高对早期肺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急性疼痛的认识,分析、筛选出可能诱发术后急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有效预防干预,改善患者手术体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中心自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由单一医疗组连续收治的204例早期肺腺癌患... 目的提高对早期肺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急性疼痛的认识,分析、筛选出可能诱发术后急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有效预防干预,改善患者手术体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中心自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由单一医疗组连续收治的204例早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评估结果。按照一般状况、既往病史、社会精神属性、病灶特征及手术麻醉方式等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发生术后急性疼痛的比例,并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4例患者。男84例,女120例;年龄(57.9±11.5)岁;中位手术时间120(110,145)min。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或围术期死亡发生。术后疼痛控制不达标76例(37.3%),发生重度以上疼痛24例(11.8%),33例(16.2%)术后需要追加肌注强效镇痛药。年龄<60岁、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采用两切口手术、手术时间>2 h、仅接受全麻及术前情绪低落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较各自对照组发生术后急性疼痛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早期肺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急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02)、长期饮酒史(P=0.014)、切口数量(P=0.016)、手术时间(P=0.010)、抑郁状态(P=0.037)及加强镇痛方式(P=0.012)。结论早期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罹患急性疼痛的情况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主观体验以及生活质量。年轻、既往有长期饮酒史以及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是发生术后急性疼痛的高危人群。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选择以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为代表的加强镇痛麻醉方式,可以作为减轻术后急性疼痛发生概率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胸腔镜手术 术后急性疼痛
原文传递
病理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宏响 张真榕 +5 位作者 郭永庆 石彬 宋之乙 田燕雏 梁朝阳 刘德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969-973,共5页
目的 分析术后病理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Ⅰ_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57例,年龄37~80岁,中位年龄61... 目的 分析术后病理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Ⅰ_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57例,年龄37~80岁,中位年龄61岁。收集相关住院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 随访时间9~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随访过程中患者出现复发转移14例(10.1%),局部复发8例,同时发现骨转移和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0.017)、病理低分化(P=0.043)、肿瘤直径≥2 cm(T1b,P=0.01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脉管侵犯(P=0.011)和肿瘤的直径≥2 cm(T1b,P=0.026)是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脉管浸润和肿瘤直径是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脉管浸润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生存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真榕 梁朝阳 +7 位作者 冯宏响 肖飞 郭永庆 石彬 宋之乙 田燕雏 甘继瑞 刘德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872-878,883,共8页
目的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评价与NSCLC患者复发/转移后生存时间(postrecurrence survival,PR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临床病... 目的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评价与NSCLC患者复发/转移后生存时间(postrecurrence survival,PR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01-2011-12-31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除的16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病理分期为pⅠA~ⅢA期且经过随访均发生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应用SPSS 20.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对根治性切除术后OS和PRS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平均年龄62岁,其中鳞癌41例,腺癌101例,其他类型NSCLC 18例(腺鳞癌11例,大细胞癌7例)。随访终点43例发生局部复发,93例发生远处转移,24例同时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入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复发/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NM分期和复发/转移与OS有相关性,P<0.05;年龄、吸烟指数、吸烟史、病理类型、淋巴血管浸润、复发/转移时间≤12个月、复发转移时间≤24个月、术后有无(放)化疗以及复发后有无治疗亦与OS具有相关性,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0.23,95%CI:0.14~0.38,P<0.01)、吸烟指数(HR=11.28,95%CI:2.53~50.26,P<0.01)、TNM分期(HR=1.50,95%CI:1.08~2.07,P<0.05)、复发时间≤24个月(HR=0.31,95%CI:0.16~0.60,P<0.01)、术后有无放化疗(HR=0.82,95%CI:0.68~0.99,P<0.05)、复发后有无治疗(HR=1.40,95%CI:1.24~1.58,P<0.01)为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指数、病理类型、TNM分期、术后有无(放)化疗和复发后有无治疗与PRS有相关性,P<0.01;复发/转移亦与PRS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0.26,95%CI:0.18~0.45,P<0.01)、吸烟指数(HR=1.73,95%CI:1.12~2.68,P<0.05)、术后有无(放)化疗(HR=0.77,95%CI:0.66~0.91,P<0.01)、复发后有无治疗(HR=1.36,95%CI:1.22~1.52,P<0.01)为影响P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患者OS和PRS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术后早期(≤24个月)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复发/转移后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OS与P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总生存率 复发/转移后生存率 预后
原文传递
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真榕 刘德若 +5 位作者 郭永庆 石彬 田燕雏 宋之乙 梁朝阳 冯宏响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754-759,共6页
目的评估肺段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疾病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43例,肺段切除术组29例,肺叶切除术组59例。将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 目的评估肺段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疾病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43例,肺段切除术组29例,肺叶切除术组59例。将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同期肺叶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频数匹配。对围手术期因素、肿瘤相关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段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量166 ml;术后胸腔引流量2 147 ml,术后拔管时间6 d。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肺段切除术治疗肺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时间(P>0.999)、术中出血量(P=0.207)、术后胸腔引流量(P=0.946)、拔管时间(P=0.804)及术后并发症(P>0.999)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肺叶切除术相比,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时间(P=0.462)、术中出血量(P=0.783)、术后拔管时间(P=0.072)、术后并发症(P>0.999)、复发及转移率(P=0.417)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肺段切除术组N1淋巴结清扫个数(P=0.033)及站数(P=0.024)要少于肺叶切除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终点两组无瘤生存率(P=0.373)及总生存率(P=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适用于肺良性疾病位置较为局限的患者以及部分肺功能欠满意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肺癌 肺良性疾病
原文传递
Ⅲ_A-N_2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生存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强光亮 梁朝阳 +8 位作者 余其多 肖飞 温焕舜 冯宏响 张真榕 马千里 石彬 郭永庆 刘德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不同亚组的生存率差异。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为ⅢA-N2期的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可... 目的探讨影响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不同亚组的生存率差异。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为ⅢA-N2期的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并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差异,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1)、术后治疗(P=0.011)、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3(P=0.010)、纵隔淋巴结跨区域转移(P=0.010)、纵隔淋巴结多区域转移(P=0.013)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3(P=0.007)和跨区域转移(P=0.046)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肿瘤在左肺下叶、右肺下叶者最易出现跨区域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3.3%和48.0%;其次是左肺上叶(31.6%)、右肺中叶(14.3%)和右肺上叶(11.5%)。结论纵隔淋巴跨区域转移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3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作为ⅢA-N2期NSCLC的一种亚组特征,提示肿瘤侵袭性更高和预后不良。任何部位的肺癌均可发生纵隔淋巴结跨区域转移,下叶肺癌的跨区域转移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预后 纵隔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早期诊断非中心型小细胞肺癌的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千里 温焕舜 +3 位作者 鲍彤 冯宏响 张真榕 刘德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84-488,共5页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BUS-TBNA)早期诊断非中心型小细胞肺癌的意义。方法选取1999年7月至2017年6月共141例在我院诊断为伴有同侧或者对侧淋巴结转移(N2或N3期)的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根据获取病理组织的途径分为两组,...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BUS-TBNA)早期诊断非中心型小细胞肺癌的意义。方法选取1999年7月至2017年6月共141例在我院诊断为伴有同侧或者对侧淋巴结转移(N2或N3期)的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根据获取病理组织的途径分为两组,试验组(49例)为通过EBUS-TBNA确诊,对照组(92例)为通过胸腔镜(40例,43.5%)、纵隔镜(1例,1.1%)或开胸手术(51例,55.4%)确诊。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住院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男109例,女32例,年龄(56.21±11.48)岁(16~79岁)。病变位于上叶62例,中叶12例,下叶56例,中下/上叶11例。T1期7例,T2期61例,T3期45例,T4期26例,Tx期2例。与传统方法相比,EBUS-TBNA组将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从住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缩短了10.78天[(4.62±0.66)天对(15.40±1.61)天,P<0.05];住院时间节省了18.13天[(5.30±0.76)天对(23.43±2.44)天,P<0.05]。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为31.0%,EBUS-TBNA组的5年生存率为2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结论EBUS-TBNA显著缩短了从发现疾病到获得治疗的等待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对于伴有广泛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非中心型小细胞肺癌患者,EBUS-TBNA具有更为高效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诊断 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原文传递
cT_(1a-c)N_(0)M_(0)期肺腺癌肺泡腔内播散关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真榕 刘展 +4 位作者 冯宏响 邵为朋 顾鑫蕾 孙宏亮 刘德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9-764,共6页
目的分析早期肺腺癌患者肺泡腔内播散(STAS)相关临床、影像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2017-01-01-2018-12-31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67例cT1acN0M0期肺腺癌患者,依据不同STAS状态分为观察组(80例,STAS+)和对照组(587例,STA... 目的分析早期肺腺癌患者肺泡腔内播散(STAS)相关临床、影像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2017-01-01-2018-12-31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67例cT1acN0M0期肺腺癌患者,依据不同STAS状态分为观察组(80例,STAS+)和对照组(587例,STAS-)。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影响STAS发生的关联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浸润性腺癌568例(附壁生长为主型115例,腺泡为主型324例,乳头为主型63例,微乳头为主型12例,实体为主型39例,变异型15例),微浸润腺癌69例,原位腺癌14例,未明确病理分类患者16例。病理分期ⅠA期578例,ⅠB期6例,ⅡA期1例,ⅡB 30例,ⅢA期52例。667例患者中,508例进行了分子病理检测,300例为EGFR敏感突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STAS患者有更高的癌胚抗原(CEA)水平(U=16768.500,P=0.001),CT表现肿瘤直径更大(U=17156.000,P<0.001),结节多为部分实性结节(χ^(2)=34.903,P<0.001),肿瘤实性成分比例(CTR)更高(U=14420.000,P<0.001)和肿瘤消失比例更低(TDR)(U=14625.000,P<0.001);多表现有分叶征(χ^(2)=7.324,P=0.007)、血管集束征(χ^(2)=4.979,P=0.001)及空气支气管征(χ^(2)=11.458,P=0.026)。在病理方面,STAS阳性组肿瘤直径更大(U=15762.000,P<0.001)、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χ^(2)=14.641,P<0.001)和更高的病理分期(χ^(2)=18.661,P<0.001),此外还容易发生胸膜侵犯(χ^(2)=7.480,P=0.006)及淋巴脉管浸润(χ^(2)=30.436,P<0.001);其病理成分多为浸润性成分,原位腺癌及微浸润腺癌比例更低,χ^(2)=13.32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脉管浸润(OR=5.21,95%CI为2.1112.84,P=0.001)和CTR(OR=3.83,95%CI为1.897.75,P<0.001)是STAS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AS阳性肺腺癌患者影像学上多表现为实性成分为主或实性结节,即使肿瘤直径小,是否采用亚肺叶切除仍需要慎重考虑。病理学方面,STAS与淋巴脉管浸润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STAS与其他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肺泡腔内播散 EGFR 高分辨CT
原文传递
不同CT表现的小肺腺癌的不同术前检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真榕 刘展 +5 位作者 冯宏响 肖飞 邵为朋 顾鑫蕾 孙宏亮 刘德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82-486,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CT表现的小肺腺癌患者远处转移规律,探讨不同影像学特点的小肺腺癌采用不同术前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cT1a-cN0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共纳入患者785例,其中... 目的分析不同CT表现的小肺腺癌患者远处转移规律,探讨不同影像学特点的小肺腺癌采用不同术前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cT1a-cN0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共纳入患者785例,其中男289例,女496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5例中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287例,GGN为主结节111例,实性成分为主结节221例,纯实性结节(pure solid nodule,PSN)166例。8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转移6例,脑转移1例,脑转移及肾上腺转移1例。纯GGN及GGN为主结节患者中均未见远处转移,实性成分为主结节患者中有1例发生远处转移,7例PSN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实性成分为主结节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为0.5%(1/221),实性结节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为4.2%(7/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P=0.030)、肺窗肿瘤最大径(P=0.003)、肺窗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径(P<0.001)、肺窗肿瘤最大面积(P=0.002)、纵隔窗肿瘤最大面积(P<0.001)、肿瘤实性成分比例(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R,P<0.001)、肿瘤消失比例(tumor disappearance ratio,TDR,P<0.001)、结节性质(P<0.001)及胸膜凹陷征(P=0.037)是远处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CEA(OR=1.019,95%CI:1.002~1.037,P=0.028)及TDR(OR=0.000,95%CI:0.000~0.310,P=0.001)为远处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纯GGN及GGN为主结节患者术前可不行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而对于PSN,有必要术前进行包含头颅MRI在内的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CT 术前检查
原文传递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初步经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真榕 邵为朋 +3 位作者 冯宏响 王蓓 梁朝阳 刘德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索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联合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连续患者资料,比较新辅助化免组和新辅助化疗组两组间的安全性... 目的探索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联合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连续患者资料,比较新辅助化免组和新辅助化疗组两组间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纳入44例患者,其中新辅助化免组19例,新辅助化疗组25例;鳞癌占所有患者的65.91%;中央型肺癌39例(88.64%);新辅助治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平均34天,其中免疫联合化疗组(33.74±10.66)天,化疗组(33.88±11.9)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不良反应。新辅助化免组获得整体缓解(overall response,OR)13例(63.16%),新辅助化疗组获得OR 11例(4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免组达到降期9例(47.37%),新辅助化疗组降期8例(3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免组7例(36.84%)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新辅助化疗组无达到pCR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辅助化免组4例(21.05%)患者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ain pathological remission,mPR),新辅助化疗组6例(24.00%)患者达到m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安全性满意;与新辅助化疗相比,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并未增加术前3级以上不良反应、延长手术前等待时间;新辅助化免在pCR的优势明显,为肿瘤的治愈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免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整体缓解 病理完全缓解 主要病理缓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