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止血用ZSM-5沸石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少清 陈绍宗 +3 位作者 司徒镇强 李学拥 李跃军 李望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对ZSM-5沸石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为开发其作为急救止血材料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试验,对ZSM-5沸石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溶血、急性全身毒性、热原、皮内反应、致敏、微核试验研究。... 目的:对ZSM-5沸石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为开发其作为急救止血材料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试验,对ZSM-5沸石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溶血、急性全身毒性、热原、皮内反应、致敏、微核试验研究。为了解沸石颗粒残留伤口内对机体的影响,行肌肉内植入试验研究。结果:ZSM-5沸石无明显细胞毒性;无溶血反应;急性全身毒性、热原、皮内反应、致敏试验结果均符合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沸石植入肌肉后12周局部组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ZSM-5沸石细胞生物相容性好,但长期存留于创面内可引起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生物相容性 MTT试验 肌肉内植入试验
下载PDF
止血用ZSM-5沸石的细胞毒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少清 陈绍宗 +1 位作者 李学拥 司徒镇强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对ZSM-5沸石进行细胞毒性评价,探讨其作为急救止血材料的安全性。方法: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①采用L929细胞经沸石浸提液培养后,MTT法测定其相对增值率;②将L929细胞与沸石直接接触培养,不同时间观察细胞生长状... 目的:对ZSM-5沸石进行细胞毒性评价,探讨其作为急救止血材料的安全性。方法: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①采用L929细胞经沸石浸提液培养后,MTT法测定其相对增值率;②将L929细胞与沸石直接接触培养,不同时间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细胞计数;③将L929细胞种植于沸石表面,扫描电镜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ZSM-5沸石性质稳定,细胞毒性程度为0~1级,符合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L929细胞与沸石直接接触培养生长良好,形态学无明显改变。结论:ZSM-5沸石细胞相容性好,符合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细胞毒性 MTY试验 细胞培养 沸石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悦 金淑芳 +7 位作者 方早 田卓炜 邱蔚六 章一新 冯少清 陶晓峰 周辉红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影像学、解剖学及其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CIP皮瓣修复15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査。术中进行...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影像学、解剖学及其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CIP皮瓣修复15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査。术中进行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受区缺损重建,对术后受、供区功能恢复进行评价。术后随访2~10个月。结果·切取的SCIP皮瓣平均面积为(46±22)cm^2,平均厚度为(1.2±0.3)cm;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和腹壁浅动脉的关系可以分为5型:Ⅰ型(8/15),Ⅱ型(2/15),Ⅲ型(2/15),Ⅳ型(2/15),Ⅴ型(1/15)。患者术后受区外形丰满,张口度、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SCIP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口腔癌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颌面部 缺损重建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额部除皱后引起皮脂分泌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闵沛如 喜雯婧 +6 位作者 苏薇洁 冯少清 Aurelia Trisliana 濮哲铭 张艳 章一新 Lucrezia Pacchioni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注射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BTX-A)行额部注射除皱术后,引起局部皮脂分泌改变的情况,并研究其剂量和功效之间的关联。方法20例额部皱纹患者(中度至重度)随机分为注射总量10 U或20 U的两个治疗组。注射药物为宝...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注射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BTX-A)行额部注射除皱术后,引起局部皮脂分泌改变的情况,并研究其剂量和功效之间的关联。方法20例额部皱纹患者(中度至重度)随机分为注射总量10 U或20 U的两个治疗组。注射药物为宝妥适(BOTOX, BOTOX Cosmetic;Allergan, Irvine, CA),使用肌肉内注射标准五点法。评价注射后2周、4周、8周、16周患者额部注射区域(注射点外围半径0.5 cm区域、注射点外围半径0.6~1.5 cm环形区域、注射点外围半径1.6~2.5 cm环形区域)皮肤油脂分泌水平。结果两种不同剂量注射2周、4周、8周后额部注射点外围半径0.5 cm区域平均皮脂分泌水平较注射前显著下降(P<0.05),注射16周后注射点外围半径0.5 cm区域平均油脂分泌水平于注射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注射2周、4周、8周、16周后,注射点外围半径1.6~2.5 cm环形区域皮肤的平均油脂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注射前平均皮肤油脂分泌水平(P<0.05),注射点外围半径1.6~2.5 cm环形区域皮肤的平均油脂分泌水平与注射前水平相比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10 U及20 U肌肉内BTX-A注射2周、4周及8周后,能显著减少注射点外围半径0.5 cm区域的皮脂分泌,并引起注射点外围半径1.6~2.5 cm环形区域皮肤的皮脂分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皮脂分泌 额部除皱术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辅助设计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卓炜 周辉红 +2 位作者 冯少清 孙坚 何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807-812,共6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uplex sonography,CDS)与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两种常用术前穿支血管定位技术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辅助设计及其准确度、敏感度对比的应用,为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uplex sonography,CDS)与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两种常用术前穿支血管定位技术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辅助设计及其准确度、敏感度对比的应用,为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罹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需行手术及同期软组织修复29例,术前应用CDS、CTA技术对患者双侧腹股沟区旋髂浅动脉穿支进行检测,并记录血管相关检查结果,对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备18例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以术中解剖证实结果为金标准,设计诊断试验,探讨CDS、CTA两种技术用于诊断旋髂浅动脉穿支是否存在及管径大小的准确性。结果:18例患者行皮瓣制备,其中1例术中未探及血管、17例术中行旋髂浅动脉管径测量,平均管径为(0.69±0.20)mm。在诊断血管有无的试验中,CDS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2.4%,ROC曲线下面积为0.79;CTA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4.2%,ROC曲线下面积为0.85。术前测量的CDS、CTA平均管径分别为(0.84±0.14)、(1.01±0.19)mm,将CDS、CTA技术术前测量的管径大小分别与术中对比,穿支动脉管径(D)分别与CDS、CTA测量的管径值两两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S、CTA是用于术前检测穿支血管相对可靠的技术。利用CDS、CTA术前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定位穿支血管,可为术者提供与该穿支血管的走行、毗邻以及穿出点的精确信息,并一定程度反映血管管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穿支皮瓣 影像学 修复重建
下载PDF
乳房体积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喜雯婧 闵沛如 +6 位作者 苏薇洁 冯少清 Aurelia Trisliana 张艳 濮哲铭 章一新 Lucrezia Pacchioni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324-327,330,共5页
目的比较各类乳房体积测量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breast volume"、"breast measurement"和"breast volumetry"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出以乳房体积测量为主题的文献。回顾、整... 目的比较各类乳房体积测量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breast volume"、"breast measurement"和"breast volumetry"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出以乳房体积测量为主题的文献。回顾、整理各类乳房体积测量方法,并分析其原理,比较其准确性、经济性和操作可行性。结果自1970年7月至2013年5月,总共有46篇以乳房体积测量的文章符合入选标准。目前已被报道的乳房体积测量方法共有9种,可以根据其测量原理分为三类:影像法,包括MRI、超声和CT测量;自然法,包括3D建模、排水体积法和胸模法;几何法,包括Grossman-Roudner、人体测量计算和X线摄片。结论 9种测量方法中,3D建模和MRI测量法,因准确性较高,又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以用来为术前计划提供参考;Grossman-Roudner模具测量法和人体测量法虽可靠性有所降低,但经济简便,可以使用在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乳房测量 乳房体积
下载PDF
慢性胸壁放射性溃疡的分期修复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耀东 管欣 +4 位作者 章一新 冯少清 王峰 梁析 梁翔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胸部放射性溃疡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自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对10例胸部慢性溃疡患者实行分期治疗。Ⅰ期清创,大网膜填塞;Ⅱ期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包括背阔肌带蒂移植及胸大肌肌皮瓣转移。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目的 探讨慢性胸部放射性溃疡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自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对10例胸部慢性溃疡患者实行分期治疗。Ⅰ期清创,大网膜填塞;Ⅱ期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包括背阔肌带蒂移植及胸大肌肌皮瓣转移。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6-37个月,平均随访25个月。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转移皮瓣无一例发生坏死。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经抽液后加压包扎痊愈。其余患者无术后感染情况发生。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结论 对于慢性溃疡的修复,分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大网膜瓣适用于软组织缺损的充填,尤其是感染性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缺损 慢性放射性溃疡 分期治疗 胸壁重建
下载PDF
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在上背部瘢痕疙瘩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东翰 冯少清 +2 位作者 许恒 喜雯婧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Dorsal intercostal artery perforator,DICAP)螺旋桨皮瓣应用于背部大面积瘢痕疙瘩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的4例上背部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创面均应用DI... 目的探讨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Dorsal intercostal artery perforator,DICAP)螺旋桨皮瓣应用于背部大面积瘢痕疙瘩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的4例上背部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创面均应用DICAP螺旋桨皮瓣修复,术后24~48 h创面及供区均行早期放射治疗。结果对4例患者共成功实施6个DICAP螺旋桨皮瓣修复,供区均直接关闭。未出现皮瓣部分/完全坏死,仅1例术后出现血清肿。平均随访21.2个月,均未出现瘢痕疙瘩复发。结论DICAP皮瓣联合术后早期放疗是躯干上背部瘢痕疙瘩手术治疗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瘢痕疙瘩 放射治疗
下载PDF
1470nm裸光纤二极管激光器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孟心娴 崔春晓 +10 位作者 濮哲铭 张艳 冯少清 苏薇洁 李华 喜雯婧 闵沛如 张铮 许恒 李科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1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1470 nm裸光纤二极管激光器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选取31例因各种病因引起的增生性瘢痕(n=14)及瘢痕疙瘩(n=17)患者,给予1~3次光纤治疗。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多普勒超声、皮肤弹... 目的探讨1470 nm裸光纤二极管激光器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选取31例因各种病因引起的增生性瘢痕(n=14)及瘢痕疙瘩(n=17)患者,给予1~3次光纤治疗。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多普勒超声、皮肤弹性测试仪、皮肤黑色素及血红素检测仪和血流灌注成像仪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总VSS评分改善了44%,瘢痕疙瘩患者的总VSS评分改善了37.5%(P<0.001)。瘢痕厚度平均减少(0.2±0.153)cm(P<0.001)。其中,增生性瘢痕厚度减少21.66%(P<0.001),瘢痕疙瘩减少21.5%(P<0.001)。治疗后瘢痕硬度也有所改善,R0指数增加0.89%(P<0.05),Q0指数增加0.43%(P<0.05)。瘢痕疙瘩的色素沉着减少了10.04%(P<0.05)。血流灌注方面,增生性瘢痕降低了28.6%(P<0.001),瘢痕疙瘩则降低了20.4%(P<0.001)。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色素沉着、皮肤感染或瘢痕复发)。结论1470 nm裸光纤二极管激光器可通过病灶内微创治疗,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实现瘢痕减容、改善瘢痕硬度、减少色沉和病灶内的血运,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瘢痕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1470nm激光 微创治疗
下载PDF
远红外线治疗妇科癌症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安全性研究
10
作者 王小点 崔春晓 +7 位作者 夏亮 冯少清 喜雯婧 肖文天 孟心娴 韩承尧 李科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治疗妇科癌症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选取74名妇科癌症术后淋巴水肿的患者,分别接受绷带治疗(n=35)和远红外线+绷带治疗(n=39)。1年后评估患者淋巴水肿肢体积液量、淋巴水肿肢体...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治疗妇科癌症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选取74名妇科癌症术后淋巴水肿的患者,分别接受绷带治疗(n=35)和远红外线+绷带治疗(n=39)。1年后评估患者淋巴水肿肢体积液量、淋巴水肿肢体周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记录阴道、腹股沟-盆腔淋巴结变化情况,以及肺部有否癌症转移和其他不良反应。体外实验检测远红外线对成纤维细胞、A2780、HeLa、Ishikawa和SKOV-3细胞的细胞活力、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绷带治疗组相比,远红外线+绷带治疗组患者1年后淋巴水肿肢体的积液量和周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血清CA125均无升高,未见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肿大,无其他不良反应。经远红外线处理的成纤维细胞及A2780、HeLa、Ishikawa和SKOV-3细胞,其细胞活力、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远红外线与绷带疗法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妇科癌症术后淋巴水肿,并且不会促进妇科癌症的复发或转移,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妇科癌症术后淋巴水肿 远红外线 绷带治疗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穿支皮瓣微循环检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喜雯婧 李科 +1 位作者 冯少清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评价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皮瓣微循环检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的15例皮瓣手术,术中对皮瓣进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将术中造影结果与术中传统主观评估结果进行比较;术后2周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将之与术中造... 目的评价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皮瓣微循环检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的15例皮瓣手术,术中对皮瓣进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将术中造影结果与术中传统主观评估结果进行比较;术后2周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将之与术中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皮瓣造影发现7例皮瓣存在微循环问题,传统主观观察法仅发现2例存在微循环障碍。其中,3例皮瓣在处理后再次造影仍提示有局部循环障碍,术后这3例皮瓣均发生局部坏死,坏死区域与术中造影"暗区"基本相符。所有术中造影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检测皮瓣灌注情况的准确性高,对皮瓣微循环障碍的敏感性高,可有效降低皮瓣术后局部坏死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穿支皮瓣 微循环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早期护理指导
12
作者 冯少清 范日红 姜珊珊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年第8期67-67,共1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侵犯辅助性T淋巴细胞为主,是以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为基本特征的全身性传染病.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护理措施 AIDS 艾滋病 HIV
下载PDF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
13
作者 何静娟 张莉 +1 位作者 孙桂云 冯少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何静娟,张莉,孙桂云,冯少清我院内分泌科1990年8月至1993年8月共收治小儿糖尿病44例,占同期入院病儿的1.2‰,全部为胰岛素依赖型。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2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何静娟,张莉,孙桂云,冯少清我院内分泌科1990年8月至1993年8月共收治小儿糖尿病44例,占同期入院病儿的1.2‰,全部为胰岛素依赖型。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2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10例(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依赖型 酮症酸中毒 小儿糖尿病 内分泌科 尿糖阴性 酸氢钠 孙桂 何静 儿童糖尿病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17
14
作者 冯少清 苏薇洁 +4 位作者 喜雯婧 闵沛如 濮哲铭 张艳 章一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策略。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65例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按颈部下唇唇红缘一颌上区、颌下区、颈前区3个解剖学亚单位的不同要求,对颈部挛缩瘢痕进行相应松解,后行颈阔肌松解... 目的探讨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策略。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65例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按颈部下唇唇红缘一颌上区、颌下区、颈前区3个解剖学亚单位的不同要求,对颈部挛缩瘢痕进行相应松解,后行颈阔肌松解术,部分颏部发育短小患者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依据覆盖颈部创面的皮肤组织与创周皮肤组织的色泽、质地、厚度等尽可能接近的相似性原则,除学龄前患儿行皮片移植外,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局部皮瓣、邻位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瘢痕松解及颈阔肌松解术;9例患者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32例患者采用局部扩张皮瓣,7例患者采用邻位皮瓣,11例患者采用游离皮瓣,15例患者采用皮片。术后所有皮片、皮瓣均成活,所有患者术后颈部活动良好,重建后的颏颈角角度为90—120°。随访6~24个月,6例植皮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皮片挛缩,采用皮瓣修复的患者均未见挛缩现象。结论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以颏颈角重建为重点,依据亚单位原则松解挛缩瘢痕,依据相似性原则修复创面,优先采用皮瓣移植术,次选植皮术,可取得较佳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瘢痕 挛缩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穿支血管定位中的比较 被引量:30
15
作者 冯少清 喜雯婧 +3 位作者 王珏 李华 李科 章一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特征和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对自下肢切取穿支皮瓣的40个病例术前均采用两种技术进行穿支血管的评估,包括位置、口径、走行路径等信息...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特征和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对自下肢切取穿支皮瓣的40个病例术前均采用两种技术进行穿支血管的评估,包括位置、口径、走行路径等信息,依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穿支血管,并将术前检测的结果与术中探查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U和CTA在下肢穿支血管的识别率分别为95.0%和90.0%、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5.O%和82.5%,CDU表现出更高的精确度。在检查及图像分析总时间上两种技术没有明显差异。设计的所有皮瓣均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出现2.0cm×2.0cm的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35例直接关闭缝合。5例通过部分植皮关闭。结论术前影像学技术可提供准确的穿支血管解剖学信息,方便手术设计,减少供区损伤。获得最佳手术效果。对于下肢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估,建议首选CDU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下肢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血管造影技术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珏 田涛 +1 位作者 冯少清 章一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7-321,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进行术前穿支血管特征评估、指导“freestyle”穿支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对下肢软组织缺损40例术前均采用MDCTA行穿支评估,包括位置、口径、走行、与邻近...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进行术前穿支血管特征评估、指导“freestyle”穿支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对下肢软组织缺损40例术前均采用MDCTA行穿支评估,包括位置、口径、走行、与邻近结构的关系。选择优势穿支设计不同的穿支皮瓣进行软组织修复重建,并评估术前与术中穿支位置的吻合率。结果应用带蒂螺旋桨穿支皮瓣19例,游离穿支皮瓣21例。术后所有皮瓣均存活,仅1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出现2cmx2cm的坏死,经换药后治愈。供区37例直接关闭缝合,3例通过部分植皮。术前穿支定位与术中所见穿支位置吻合率为97.5%。结论术前MDCTA可以提供准确的穿支解剖学特征信息,在下肢软组织修复重建时,皮瓣的设计更具随意和准确,手术更加简单、安全,从而减少了供区损伤并获得最佳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下肢 软组织缺损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基于大网膜瓣三明治桥接技术修复巨大腹壁缺损2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致成 杨董超 +5 位作者 董文培 冯少清 胡敏 杨建军 章一新 顾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大网膜瓣的生物补片-带蒂大网膜瓣-合成补片三明治(BOSS)桥接技术修复巨大腹壁缺损的手术方案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巨大腹壁缺损病人临床资料,分... 目的探讨基于大网膜瓣的生物补片-带蒂大网膜瓣-合成补片三明治(BOSS)桥接技术修复巨大腹壁缺损的手术方案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巨大腹壁缺损病人临床资料,分析BOSS桥接技术修复巨大腹壁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腹壁缺损面积为(422.2±334.1)cm^(2),术中出血量为(450.0±420.0)mL,手术时间为(205.8±80.9)min。术后随访(24.4±17.4)个月,疝复发或补片膨出发生率为4.3%,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3.0%。结论采用BOSS桥接技术修复巨大腹壁缺损可显著改善腹壁修复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腹壁缺损 桥接修复术 大网膜瓣
原文传递
预构皮瓣修复头面部瘢痕术后淋巴水肿的监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科 冯少清 +4 位作者 李华 闵沛如 喜雯婧 刘宁飞 章一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 分析预构皮瓣修复头面部瘢痕术后水肿的性质并监测预构皮瓣术后水肿的转归. 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入选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患者18例,持续随访5个月.通过B超检测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分析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性质.监测预构皮瓣术后... 目的 分析预构皮瓣修复头面部瘢痕术后水肿的性质并监测预构皮瓣术后水肿的转归. 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入选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患者18例,持续随访5个月.通过B超检测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分析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性质.监测预构皮瓣术后淋巴水肿的转归情况,即淋巴系统重建及再通过程:包括大体观察皮瓣术后肿胀变化;使用B超监测皮瓣水肿程度;ICG(吲哚菁绿荧光成像)监测皮瓣内淋巴水肿程度变化;ICG监测淋巴系统重建与再通情况. 结果 患者于术后ld起出现皮瓣凹陷性水肿,B超及ICG提示为轻度淋巴水肿7例,中度淋巴水肿10例,重度淋巴水肿1例.术后皮瓣内淋巴水肿程度逐渐减轻,术后3~6d内缓解最快,术后12d起趋于稳定.ICG荧光造影示术后3周起皮瓣淋巴水肿程度减轻;皮瓣内淋巴管运输能力逐渐恢复,术后3~6d改善最明显;术后6d发现预构皮瓣内淋巴微循环与受区再通;淋巴系统沿淋巴结方向重建;术后2个月形成集合淋巴管;术后5个月重建淋巴系统成熟. 结论 预构皮瓣术后存在淋巴管阻塞,会发生短暂性淋巴水肿,水肿发生率较高;皮瓣淋巴回流系统在术后6d内可发生再通,主要沿淋巴结方向重建;术后2~3周左右,水肿大部分消退且趋于稳定;预构皮瓣内淋巴系统重建及淋巴管与受区再通对水肿消退起重要作用;5个月后重建淋巴系统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皮瓣移植 淋巴水肿 淋巴管再生 吲哚菁绿
原文传递
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小鼠NIH3T3细胞移植促进皮瓣早期血运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岩 易成刚 +4 位作者 何丽洁 王映梅 冯少清 刘丹 郭树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小鼠 NIH3T3细胞移植对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和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体外 PcDNA3.1(-)/VEGF_(165)质粒转染小鼠 NIH3T3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 NIH3T3细胞体外表达 VEGF 的情况,CM-DiI 标...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小鼠 NIH3T3细胞移植对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和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体外 PcDNA3.1(-)/VEGF_(165)质粒转染小鼠 NIH3T3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 NIH3T3细胞体外表达 VEGF 的情况,CM-DiI 标记小鼠 NIH3T3细胞。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A 组[PcDNA3.1(-)/VEGF_(165)质粒转染的 NIH3T3细胞移植]、B 组(单纯 NIH3T3细胞移植)、C 组(单纯 DMEM 培养基注射)。每只小鼠背侧皮下按组分别注射细胞悬液和培养基,注射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连续检测大鼠血浆 VEGF 浓度,注射后第4天掀起一个蒂在尾侧的4.0cm×1.5 cm 的随意皮瓣。术后第7天分别观察皮瓣的存活率、血流灌注、皮瓣毛细血管密度、NIH3T3细胞在皮瓣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结果转染 VEGF_(165)基因的小鼠 NIH3T3细胞体外和体内检测均高表达 VEGF_(165)蛋白。A 组的皮瓣存活率、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灌注比值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转染 VEGF 基因的小鼠 NIH3T3细胞皮下移植可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外科皮瓣 细胞移植 小鼠NIH3T3细胞 生理性新生血管化
原文传递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重新评价和手术策略 被引量:16
20
作者 喜雯婧 冯少清 +4 位作者 李华 李科 许恒 肖文天 章一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目的介绍旋髂浅动脉(SCIA)穿支血管的分类,及基于两种不同SCIA穿支的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特点和切取方法,探讨一套能够克服SCIP皮瓣固有缺点的手术策略。方法2011年8月至2017年6月,将SCIP皮瓣应用在90例不同的软组织缺损... 目的介绍旋髂浅动脉(SCIA)穿支血管的分类,及基于两种不同SCIA穿支的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特点和切取方法,探讨一套能够克服SCIP皮瓣固有缺点的手术策略。方法2011年8月至2017年6月,将SCIP皮瓣应用在90例不同的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术前对SCIA的穿支血管进行术前影像学评估,术中对不同穿支采取不同解剖方法,需要时使用深支逆行灌注延长血管蒂。记录皮瓣厚度、血管蒂长度、成活情况、受区关闭情况等信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57例皮瓣使用了SCIA系统的近侧穿支.29例皮瓣使用了SCIA系统的远侧穿支,4例以腹壁浅动脉(SIEA)穿支作为血管蒂。8例使用了血管蒂延长技术,获得血管蒂最长为10cm。受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本组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90例皮瓣均成活。结论本文提出的手术策略简化SCIP皮瓣的术中决策,可以克服SCIP皮瓣的固有缺点,因此,SCIP皮瓣有潜力成为修复重建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常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CT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术前影像学导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