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成因机制及有利油气勘探区域预测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常茂 刘进 宋立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4,共6页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的形成,与扬子、华夏板块的碰撞有关,其内部岩层中4个滑脱层的存在为本构造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其形成过程中,隔挡式褶皱首先形成,然后逐步完成向隔槽式褶皱的转变,并最终在造山带根部形成基底挤出式变形...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的形成,与扬子、华夏板块的碰撞有关,其内部岩层中4个滑脱层的存在为本构造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其形成过程中,隔挡式褶皱首先形成,然后逐步完成向隔槽式褶皱的转变,并最终在造山带根部形成基底挤出式变形带。受构造带控制,各变形区的油气勘探应有所差别:隔挡式褶皱带内次级背斜、具备较好盖层的隔槽式褶皱带及逆冲推覆体之下具有较好石油地质条件地区成为有利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挡式褶皱带 隔槽式褶皱带 挤出变形带 有利勘探区
下载PDF
南海南、北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热演化差异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冯常茂 王后金 +1 位作者 解习农 张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对横跨南海南、北共轭大陆边缘的两条骨干剖面所经过的沉积盆地烃源岩热演化进行模拟,分析了南、北陆缘盆地烃源岩热演化差异。结果表明,南海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比北部陆缘盆地的生烃门限浅,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在2 200~2 30... 对横跨南海南、北共轭大陆边缘的两条骨干剖面所经过的沉积盆地烃源岩热演化进行模拟,分析了南、北陆缘盆地烃源岩热演化差异。结果表明,南海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比北部陆缘盆地的生烃门限浅,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在2 200~2 300 m之间,中新统烃源岩基本已进入生烃门限;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位于2 500~2 600m之间,渐新统及其以下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南海南、北陆缘盆地生烃门限的规律性与南海现今热流分布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整体趋势相对应,高热流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与生烃,因此热流值高的区域对应生烃门限较浅。造成南、北陆缘主力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南海扩张及古南海俯冲引起的地温场变化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热演化 地热场 陆缘盆地 南海南部
下载PDF
勘探早—中期的沉积盆地有效烃源岩综合预测方法探讨——以北黄海某盆地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冯常茂 白志琳 +3 位作者 涂广红 王后金 胡小强 杜民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71,共7页
针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提出了一套有效烃源岩的综合预测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从钻井出发,井震结合,按由点到面、由剖面到平面的顺序分五步进行:确定有利沉积相带;确定烃源岩平面分布;划分区域沉积相分布;确定平面热演化分布;有效烃源... 针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提出了一套有效烃源岩的综合预测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从钻井出发,井震结合,按由点到面、由剖面到平面的顺序分五步进行:确定有利沉积相带;确定烃源岩平面分布;划分区域沉积相分布;确定平面热演化分布;有效烃源岩分布预测。利用该方法,对北黄海某盆地侏罗系SQ1层序进行了有效烃源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烃源岩预测 预测方法 油气勘探 侏罗系 北黄海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组合含油气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冯常茂 牛新生 吴冲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应用均一法测温及激光拉曼探针等技术对黔中隆起地区下组合含油气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烃类包裹体个体较小,无色,形态不规则,其烃类成分以CH4为主,具明显干气特征,部分包裹体内含CO2,分析认为是碳酸盐(碳酸氢钙)... 应用均一法测温及激光拉曼探针等技术对黔中隆起地区下组合含油气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烃类包裹体个体较小,无色,形态不规则,其烃类成分以CH4为主,具明显干气特征,部分包裹体内含CO2,分析认为是碳酸盐(碳酸氢钙)因温度、压力的变化分解所致。均一温度测试结果显示下组合油气包裹体形成时的温度分别位于85~12513、12516513两个温度段,结合该地区埋藏史及古地温史研究,确定本区成藏期分别为早中寒武世一早三叠世及早三叠世一中晚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 成藏期 黔中隆起
下载PDF
西沙海槽盆地古近系烃源岩预测与早期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常茂 钟广见 王嘹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753,共7页
西沙海槽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域。该盆地古近系发育有始新统、渐新统两套地层。始新统主要发育一套河湖相烃源岩,其干酪根类型可能主要为Ⅰ-Ⅱ型,具备较高的TOC含量,该套地层在中部坳陷厚度较大,具备较大的生烃潜... 西沙海槽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域。该盆地古近系发育有始新统、渐新统两套地层。始新统主要发育一套河湖相烃源岩,其干酪根类型可能主要为Ⅰ-Ⅱ型,具备较高的TOC含量,该套地层在中部坳陷厚度较大,具备较大的生烃潜力,是一套潜在的优质烃源岩;渐新统主要发育一套滨、浅海烃源岩,其干酪根类型可能以Ⅲ型为主,也是该盆地主力烃源岩之一。烃源岩成熟演化模拟结果表明,始新统湖相烃源岩以及下渐新统滨浅海煤系烃源岩基本已经达到成熟或过成熟阶段;上渐新统烃源岩则仅沉积厚度较大的中央坳陷局部进入了成熟阶段;中新统烃源岩由于埋深较浅,基本未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槽盆地 古近系 烃源岩 早期评价
下载PDF
西沙海槽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常茂 钟广见 金华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8期6-10,163,共5页
西沙海槽盆地位于琼东南盆地东部,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域。该盆地古近系发育有始新统、渐新统两套主要地层层序。始新统主要发育平行-亚平行地震相、杂乱反射地震相以及前积地震相,渐新统主要发育一套平行-亚平行反射... 西沙海槽盆地位于琼东南盆地东部,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域。该盆地古近系发育有始新统、渐新统两套主要地层层序。始新统主要发育平行-亚平行地震相、杂乱反射地震相以及前积地震相,渐新统主要发育一套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利用地震资料对西沙海槽盆地的地层砂岩百分含量(Ps)进行了计算,结合地震相分布特点以及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该盆地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沙海槽盆地始新世为陆相湖盆沉积体系,神狐隆起区以及西沙隆起区成为始新统主要物源区;渐新世主要接受滨、浅海相沉积,主要物源区为北部的神狐隆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槽盆地 南海北部 地震相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沉积盆地深部地层超压指标转化及评价方法--以湘黔鄂渝交界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常茂 吴冲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419,共6页
沉积盆地超压的成因类型主要有3种:地层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和流体作用;其形成机理有欠压实、蒙脱石脱水、烃类生成、流体热增压、液态烃类的热裂解作用等。但深部地层超压的产生主要与水热效应增压、上覆地层压力和烃类生成及裂解作... 沉积盆地超压的成因类型主要有3种:地层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和流体作用;其形成机理有欠压实、蒙脱石脱水、烃类生成、流体热增压、液态烃类的热裂解作用等。但深部地层超压的产生主要与水热效应增压、上覆地层压力和烃类生成及裂解作用有关,因而地层超压系数可以用水热效应增压系数、静岩增压系数和烃类增压系数三者之和来表示。确定是否存在超压时,除考虑地层超压系数外,还应用断裂进行一票否决制。利用该指标转化方法,对湘黔鄂渝交界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超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牛蹄塘组形成超压的最可能区域为宜宾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形成机制 下组合 沉积盆地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南区沙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冯常茂 朱忠德 +3 位作者 李相明 李建明 胡忠贵 余成林 《河南石油》 2004年第6期10-12,共3页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 ,通过对八面河油田南区沙三段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 ,确认为一套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两个亚相 ,其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 ,通过对八面河油田南区沙三段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 ,确认为一套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两个亚相 ,其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微相 ,并建立了该区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沙三段 沉积相 三角洲沉积
下载PDF
八面河面南区Es_3~中亚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相带分析
9
作者 冯常茂 朱忠德 +4 位作者 李相明 胡忠贵 余成林 彭寿昌 刘满仓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2-23,共2页
八面河面南区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细砂岩、粉砂岩砂体 ,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层物性最好 ,非均质较弱 ,河口砂微相坝砂体储层物性较好 ,非均质最弱 ,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砂体物性较差 ... 八面河面南区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细砂岩、粉砂岩砂体 ,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层物性最好 ,非均质较弱 ,河口砂微相坝砂体储层物性较好 ,非均质最弱 ,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砂体物性较差 ,非均质性较强 ,通过综合评价认为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砂体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而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微相砂体有利于油气运移 ,但不利于油气保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沙河街组 储集层 三角洲
下载PDF
南海西沙海槽盆地新生界含油气系统及油气勘探方向
10
作者 冯常茂 钟广见 +3 位作者 陈胜红 赵忠泉 孙鸣 易海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2期41-48,共8页
为了从整体上认识西沙海槽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笔者对该盆地进行了含油气系统分析,认为西沙海槽盆地发育新生界含油气系统,主要烃源岩为始新统湖相泥岩、渐新统海相泥岩;储层为始新统湖相、三角洲、河道砂岩以及渐新统滨浅海相、海相三... 为了从整体上认识西沙海槽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笔者对该盆地进行了含油气系统分析,认为西沙海槽盆地发育新生界含油气系统,主要烃源岩为始新统湖相泥岩、渐新统海相泥岩;储层为始新统湖相、三角洲、河道砂岩以及渐新统滨浅海相、海相三角洲、深水扇等砂岩;始新统湖相泥岩、渐新统滨浅海相泥岩以及中新世之后的半深海-深海相泥岩构成了三大套区域盖层。西沙海槽盆地新生界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为中中新世,各种油气成藏地质事件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该油气系统可分为4个油气运聚单元,中央坳陷以及紧邻中央坳陷的北部断阶带、南部坳陷西部局部区域是该盆地进一步勘探的首选区域。本研究成果对认识西沙海槽盆地的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槽盆地 含油气系统 成藏条件 油气运聚单元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
下载PDF
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控制作用的定量评价——以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泉头组四段Ⅰ砂组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忠贵 朱忠德 +1 位作者 李相明 冯常茂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研究是认识储层各种物性特征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英台地区下白垩统青山口组、泉头组四段Ⅰ砂组为研究对象,确定为扇三角洲相沉积,并划分出六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引入油藏描述中相控模型的概念,定量地讨论了研究区沉... 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研究是认识储层各种物性特征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英台地区下白垩统青山口组、泉头组四段Ⅰ砂组为研究对象,确定为扇三角洲相沉积,并划分出六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引入油藏描述中相控模型的概念,定量地讨论了研究区沉积微相与储层发育程度、储层物性及单层内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水下分支河道、河口砂坝微相的储层物性良好,而席状砂、远砂坝微相的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反映沉积微相的变化规律控制着储层物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沉积微相 英台地区 油藏描述 相控 席状砂 扇三角洲 层内非均质性 下白垩统 物性特征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 被引量:19
12
作者 钟广见 吴世敏 冯常茂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8,共6页
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海域均分布有中生代地层,地震勘探揭示南海北部中生界东、西之间在地震相及沉积充填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东部中生界为双层结构,而西部为单层结构。东部中生代地层由海相及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与陆相白垩系组成,而西部则... 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海域均分布有中生代地层,地震勘探揭示南海北部中生界东、西之间在地震相及沉积充填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东部中生界为双层结构,而西部为单层结构。东部中生代地层由海相及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与陆相白垩系组成,而西部则由陆相白垩系构成,缺失侏罗系。从海水入侵方向看,南海北部中生界与特提斯域无关,可能更受太平洋域的影响。侏罗纪古太平洋边缘海盆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及台西南盆地,从早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海盆范围逐渐缩小;白垩纪南海北部整体抬升,除台西南盆地东部接受海相沉积外,白垩纪南海北部以小型断陷盆地为特征,在断陷盆地内接受陆相河湖相沉积。南海北部在中生代时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部位,东部中生界双层结构、西部单层结构的沉积模式进一步明确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对南海北部中生界的控制作用,同时东部将是中生代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生界 地震勘探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南海北部西沙海槽盆地新生代层序地层及地震相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忠泉 钟广见 +2 位作者 冯常茂 涂广红 金华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6,共12页
西沙海槽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西段的一个勘探程度较低的大型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多道地震资料并结合周边地区地质特征对盆地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在研究区内识别出8个地震反射界面,结合地震剖面振幅旋回性变化,将研究... 西沙海槽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西段的一个勘探程度较低的大型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多道地震资料并结合周边地区地质特征对盆地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在研究区内识别出8个地震反射界面,结合地震剖面振幅旋回性变化,将研究区新生代地层划分了3个超层序和8个层序,并进一步论述了各层序的顶底接触关系、地震反射特征、地层厚度、层速度及砂岩含量等。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出5类典型的地震相:平行-亚平行相、楔状发散相、前积相、杂乱相及水道充填相。在地震相划分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层序沉积特征和沉积发育史的分析,认为始新世研究区呈现出陆相湖盆沉积体系特征;渐新世,盆地遭受海侵,研究区接受滨海相和浅海相沉积;早中新世,盆地中部沉积大规模半深海相沉积;中中新世末海平面出现下降,陆坡半深海环境的范围有所减小,西沙海槽浊积水道的雏形形成;晚中新世之后,研究区进入稳定的区域沉降阶段,主要发育了一套半深海-深海相泥岩沉积。此外,由研究区南北缘隆起区提供物源在层序内部还发育有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由地形高差控制作用在陡坡带或断层下降盘还形成了斜坡扇、浊积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震相 沉积特征 西沙海槽盆地
下载PDF
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41
14
作者 牛新生 冯常茂 刘进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黔中隆起经历了水下和陆上两个发育阶段;都匀运动是这一发育转变的成因。问题的焦点是水下隆起的开始时间和都匀运动发生的具体时间。根据沉积相研究,受郁南运动控制,黔中隆起在下奥陶统桐梓组沉积期间已具雏形。对贵阳乌当发现的珊瑚化... 黔中隆起经历了水下和陆上两个发育阶段;都匀运动是这一发育转变的成因。问题的焦点是水下隆起的开始时间和都匀运动发生的具体时间。根据沉积相研究,受郁南运动控制,黔中隆起在下奥陶统桐梓组沉积期间已具雏形。对贵阳乌当发现的珊瑚化石Plasmoporella、Heliolites、Amsassia等重新厘定后认为黔中隆起大规模露出水面的时间为晚奥陶世五峰组沉积期结束之时,这也是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都匀运动本身,受到自南而北方向的滇桂—北越地块的挤压和南东—北西方向的加里东造山运动的挤压,因此在黔中及周缘地区形成了以黔中背斜、乌当—二比向斜为代表的东西向构造和以麻江背斜为代表的南北向构造并存的地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构造演化 构造成因 郁南运动 都匀运动 奥陶纪
下载PDF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侏罗系沉积特征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光学 张莉 +7 位作者 吕宝凤 钟广见 冯常茂 易海 赵忠泉 杨振 鄢伟 强昆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8,共11页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侏罗系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沉积特征对其储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研究区最新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可以划分出4个典型地震反射界面和3个地震反射层,根据层序界面圈出侏罗系分布特征和残留厚度;通过地震相...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侏罗系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沉积特征对其储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研究区最新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可以划分出4个典型地震反射界面和3个地震反射层,根据层序界面圈出侏罗系分布特征和残留厚度;通过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对比分析研究,识别出侏罗纪地层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重塑了潮汕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史。该区主要发育5类沉积相、8种沉积亚相,其中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深水扇中亚相分别控制了碎屑流砂岩优质储层的发育;此外,浊流砂岩储层主要受控于物源供给的影响,距离三角洲砂体朵叶越近,滑塌浊积体数量越多,面积也越大。总体上,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深水扇中亚相和滑塌浊积体是研究区良好的储集相带,该类储集体由于埋藏较深加之被泥岩覆盖,对油气聚集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坳陷 侏罗系 沉积特征 沉积相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的成盆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后金 王嘹亮 冯常茂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中朝板块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其发育演化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裂陷、晚白垩世-古新世构造反转、始新世-渐新世裂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构造反转及中中新世-第四纪区域沉降5个阶段。北黄海盆地的动力学类型可定... 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中朝板块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其发育演化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裂陷、晚白垩世-古新世构造反转、始新世-渐新世裂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构造反转及中中新世-第四纪区域沉降5个阶段。北黄海盆地的动力学类型可定义为右行转换拉张盆地,区域性走滑运动在成盆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北黄海盆地与中国东部其他盆地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背景,主要受控于特提斯构造域板块(地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盆地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动力学机制 右行转换拉张
下载PDF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侏罗系古地貌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强昆生 张光学 +4 位作者 张莉 吕宝凤 钟广见 冯常茂 易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1258,共8页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极具油气勘探潜力;综合运用最新采集的地震资料结合测井数据,在侏罗纪地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目的层剥蚀量计算,对侏罗系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利用残留地层的沉积相标志分析结果,建立了潮汕坳陷侏罗系沉积模式...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极具油气勘探潜力;综合运用最新采集的地震资料结合测井数据,在侏罗纪地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目的层剥蚀量计算,对侏罗系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利用残留地层的沉积相标志分析结果,建立了潮汕坳陷侏罗系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在早侏罗世末期和中侏罗世末期,地层遭受剥蚀改造;古地貌各要素对沉积体系发育的影响,古隆起(凸起)指明了沉积物的来源和方向;古海底峡谷是沉积物从物源区搬运到沉积区的重要运移通道;斜坡带为重要的沉积场所,并对储层的品质和规模有巨大影响,制约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大小;盆底的地貌形态控制着沉积体形态和产状。研究结果表明,古地貌恢复后的各要素在时空上的有效配置关系是准确把握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范围的关键因素,对沉积储层及烃源岩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该结论对侏罗系下一步勘探及有利储层预测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坳陷 侏罗系 古地貌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南海西沙海槽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钟广见 冯常茂 韦振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8,共6页
西沙海槽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接受了厚1 500~8 000m的沉积,沉积层中部厚,南北薄,呈南北分带特征。地震剖面上表现出下断上拗的特点,盆地裂陷期的构造样式以"多米诺式半地堑"或"地堑&qu... 西沙海槽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接受了厚1 500~8 000m的沉积,沉积层中部厚,南北薄,呈南北分带特征。地震剖面上表现出下断上拗的特点,盆地裂陷期的构造样式以"多米诺式半地堑"或"地堑"为特征,控制半地堑发育的主要断层有F1、F2、F3、F4、F5。盆地发育经历了古新世—渐新世断陷和中新世—第四纪拗陷两个主要演化阶段,断陷阶段发育陆相河湖相沉积,拗陷阶段发育浅海-半深海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地质构造 西沙海槽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潮汕坳陷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广见 苏丕波 +5 位作者 冯常茂 刘胜 孙鸣 易海 赵静 赵忠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96-2905,共10页
钻探资料证实南海东北部发育海相中生界。潮汕坳陷是南海东北部最大残留坳陷,面积达3.7×10^(4) km^(2),经历了晚三叠世张裂初期、侏罗纪坳陷期、晚侏罗世末期第一次构造反转期、早白垩世再沉降期、晚白垩世晚期第二次构造反转期及... 钻探资料证实南海东北部发育海相中生界。潮汕坳陷是南海东北部最大残留坳陷,面积达3.7×10^(4) km^(2),经历了晚三叠世张裂初期、侏罗纪坳陷期、晚侏罗世末期第一次构造反转期、早白垩世再沉降期、晚白垩世晚期第二次构造反转期及新近纪区域热沉降期等6个构造演化阶段,充填了滨浅海、半深海等海相沉积及河湖相等陆相沉积。潮汕坳陷侏罗系半封闭海湾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泥岩地层厚,生烃能力强,油气地质条件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潮汕坳陷 中生界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深水油气勘探发展趋势及南海北部勘探现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广见 曾繁彩 冯常茂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63-1064,共2页
近年来,全球油气重大发现50%以上来自于海上,特别是深水领域,到2010年,全球深水区投产油气田的储量将达273.15亿桶,约占将开发储量的1/4,其中西非、巴西、墨西哥湾最多,其次是挪威、亚太地区、英国等(陈春峰,2005)。预计2010年深海原油... 近年来,全球油气重大发现50%以上来自于海上,特别是深水领域,到2010年,全球深水区投产油气田的储量将达273.15亿桶,约占将开发储量的1/4,其中西非、巴西、墨西哥湾最多,其次是挪威、亚太地区、英国等(陈春峰,2005)。预计2010年深海原油产量可达850万桶/日,可满足全球9%的石油需求。据道格拉斯(Douglas)预计,到2011年全球海洋油气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深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南海北部陆坡 勘探现状 发展趋势 深水勘探 深水区 珠江口盆地 油气田 墨西哥湾 海洋地质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