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数字媒体教育理念的中国化——访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冯应谦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珠 冯应谦 《艺术教育》 2018年第24期25-28,共4页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播学、政治学博士,任教于我国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2011至2017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2013至2017年,担任暨南大学“珠江学者”客座教授。
关键词 新闻与传播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理念 数字媒体 专家访谈 中国化 国际 明尼苏达大学
原文传递
亚洲流行音乐的研究路径、理论和方法
2
作者 冯应谦 杨洁 戴佳 《全球传媒学刊》 2016年第2期84-92,共9页
这篇文章是我计划写作的一本关于亚洲流行音乐研究的书籍的概要,其主要观点在于阐明,流行音乐在亚洲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研究领域。流行音乐在今天表现出突出的理论主题,比如文化与政治、性别与身份、亚洲内部文化流动等等,这与曾经在亚洲... 这篇文章是我计划写作的一本关于亚洲流行音乐研究的书籍的概要,其主要观点在于阐明,流行音乐在亚洲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研究领域。流行音乐在今天表现出突出的理论主题,比如文化与政治、性别与身份、亚洲内部文化流动等等,这与曾经在亚洲特定区域暂时性或者周期性出现的流行音乐现象或趋势,例如20世纪80年代风靡的日本流行音乐、90年代在东亚和南亚粤语歌的流行以及音乐产业在90年代后期的全球化特征,迥然相异。这篇文章力图指出在亚洲流行音乐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主题、方法和路径,最终希望能够辨别出那些对亚洲而言更有针对性的研究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流行音乐研究 情境化 去情境化 跨亚洲
下载PDF
“本真性”塑造:垂直类音乐综艺节目符号与意义的文化生产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盈龙 冯应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4,共6页
垂直类音乐综艺节目对小众音乐"本真性"文化意义的再生成,需要在具体的生产语境、节目生产要素的影响下,通过视听元素编码出新的文化符号,生产出既能体现小众音乐"本真性"的一面,同时又符合节目定位的文化品牌。最... 垂直类音乐综艺节目对小众音乐"本真性"文化意义的再生成,需要在具体的生产语境、节目生产要素的影响下,通过视听元素编码出新的文化符号,生产出既能体现小众音乐"本真性"的一面,同时又符合节目定位的文化品牌。最终,垂直类音乐综艺节目通过建构符合节目主题的文化符号,向观众传达一种新的意义表征,从而实现小众音乐"本真性"文化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类节目 音乐类节目 小众音乐 本真性 文化生产
下载PDF
全球文化工业:比较角度探讨
4
作者 冯应谦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CSSCI 2008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前言本文是为讨论各国的文化政策确立一个分析框架,帮助读者在专注每一国家文化产业之余,不会迷失于微小的细节之中,而是将各国的文化产业政策放于国家政治和经济的脉络中去思考。本专栏所介绍的文化产业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 前言本文是为讨论各国的文化政策确立一个分析框架,帮助读者在专注每一国家文化产业之余,不会迷失于微小的细节之中,而是将各国的文化产业政策放于国家政治和经济的脉络中去思考。本专栏所介绍的文化产业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泰国。申铉准和李政烨详细分析了韩国20世纪90年代后的文化政策;迈克金和张卫红以"创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政策 文化政策 国家文化产业 创意文化 克金 全球文化 城市集群 人际网络 文化单位 主导文化
原文传递
社会表演理论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研究——以偶像养成类节目《创造101》王菊粉丝为案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盈龙 冯应谦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0-70,共11页
粉丝文化研究长期以来被放置于收编/抵抗(IRP)或者奇观/表演(SPP)研究范式中。收编/抵抗的二元模式,忽略了粉丝身份问题;奇观/表演的研究范式虽然强调了身份问题,却把权力、阶级问题置于边缘位置。如何在粉丝研究中既考虑到社会权力的问... 粉丝文化研究长期以来被放置于收编/抵抗(IRP)或者奇观/表演(SPP)研究范式中。收编/抵抗的二元模式,忽略了粉丝身份问题;奇观/表演的研究范式虽然强调了身份问题,却把权力、阶级问题置于边缘位置。如何在粉丝研究中既考虑到社会权力的问题,同时又不忽视表演者的身份问题呢?笔者从社会表演学理论入手,采用文化语用学模型,尝试探索粉丝文化研究的新路径。通过对偶像养成类节目《创造101》王菊粉丝的研究表明,社会表演理论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从角色表演关系的宏观视角分析了"大众是如何变成粉丝的"这一问题,并进一步指出粉丝的角色扮演、成功的社会表演、情感性劳动等问题。此外,研究发现成功的社会表演隐藏了资本权利的争夺,粉丝群体行动并未改变社会现状,表演者从中获利越大,社会表演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这也是社会表演理论带给粉丝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表演理论 文化语用学 粉丝文化
原文传递
全球模式与地方性知识:电视生产社群的民族志阐释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潇潇 冯应谦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8-149,共12页
本文聚焦于电视生产领域的日常实践,通过民族志观察,剖析了"丑女贝蒂"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该剧的拍摄和制作,反映了全球电视模式与地方性知识的相遇和碰撞。电视模式所携带的全球性知识,指引着本土生产者复制原版节目;... 本文聚焦于电视生产领域的日常实践,通过民族志观察,剖析了"丑女贝蒂"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该剧的拍摄和制作,反映了全球电视模式与地方性知识的相遇和碰撞。电视模式所携带的全球性知识,指引着本土生产者复制原版节目;同时电视生产社群还需依据地方性知识,对与当地社会观念冲突的元素进行适当的改编。拥戴、协商和摒弃是本土生产者改编全球模式的常见策略,模式的引进和转译的偏差,最后形成了混杂的文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生产社群 全球模式 地方性知识 文化混杂
原文传递
自由、自主与抵抗:作为创意劳动的网文创作 被引量:4
7
作者 林磊 冯应谦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84,共13页
网络文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学媒介形态,而且它的创作和写作方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一方面显著地揭露了创作者与资本平台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凸显出新的劳动共同体所展现出的反剥削和反异化的契机。本研究旨在通过量化和... 网络文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学媒介形态,而且它的创作和写作方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一方面显著地揭露了创作者与资本平台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凸显出新的劳动共同体所展现出的反剥削和反异化的契机。本研究旨在通过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作者的创作情况和工作境遇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从创意劳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角度对网文作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尽管网文创作的劳动关系依然还存在着各种不合理之处,但是,网文作者们的抗争和抵制,显然十分有力地震慑了资本的霸权。相比于传统工业时代为了谋生而忍气吞声的“打工仔”,网络文学的作者们体现出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游离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劳动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多的主体意识和抵抗意识,而非进一步的异化。因此,与其悲观地将网络文学的作者们判定为一种在数字时代之中被进一步异化的“文学打工仔”,不如将这种新型的劳动模式以及劳动者们所体现出的进步性看作一种抵抗异化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创意劳动 数字劳工 后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恋“湘”情结:媒体融合时代湖南电视生产者的空间迁徙与社群依附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元 冯应谦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4,共12页
媒介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使电视内容生产脱离原有的区域环境向更大的地理空间中散逸,通讯技术革命下的新媒体内容生产又将虚拟与真实的空间生产环境整合到一处。以"电视湘军"为代表的区域性电视生产社群开始以"游牧者&qu... 媒介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使电视内容生产脱离原有的区域环境向更大的地理空间中散逸,通讯技术革命下的新媒体内容生产又将虚拟与真实的空间生产环境整合到一处。以"电视湘军"为代表的区域性电视生产社群开始以"游牧者"的姿态进入全国视频内容生产市场并主动应对变动不居的空间生产实况。从地方感(sense of place)及其基本互动模式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发现融媒体市场中湖南电视生产者在媒体环境变化之下通过不同程度的社群依附,以集体身份主动适应不同媒介空间的行为,以此维续"湖南电视人"的生产自信和地方优势,同时表达出动态迁徙生产中基于"湖南核心性"的稳定的恋地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湘军” 地方感 空间迁徙 社群依附 恋地情结
原文传递
西方科幻电影中赛博格女性人物形象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廖子萱 冯应谦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科幻电影让观者对未来世界的世界结构与认知模式都有了自由想象。女性赛博格角色似乎可因其独特新鲜的身份特质从而超越传统的性别身份并争取到更多的政治权力。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一方面,西方科幻电影的女性赛博格依然遵循传统... 科幻电影让观者对未来世界的世界结构与认知模式都有了自由想象。女性赛博格角色似乎可因其独特新鲜的身份特质从而超越传统的性别身份并争取到更多的政治权力。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一方面,西方科幻电影的女性赛博格依然遵循传统电影女性角色塑造的底层逻辑,女性赛博格还是无法逃脱男性的凝视与话语霸权;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电影中的女性赛博格确实存在一些积极的面向,她们的存在赋予了电影女性人物的塑造新鲜的生命力。本文以近几年较为经典的西方科幻电影女性赛博格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全方位探究科幻电影中女性赛博格的人物塑造,从多重视角的辩证思考中获得对女性身份与权力的启发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格 女性 科幻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