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家精神”: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神特质的真实写照,具有中国教育家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本质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具有世界各国教育家的共同性。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为世界教育学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 教育学的标识性概念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根脉
2
作者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中,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话语体系
下载PDF
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素养的核心构成
3
作者 冯建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在于培养有道德的公民。培养有道德的公民,前提在于明确公民道德素养及其构成。公民道德素养是公民应该具有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并不局限于狭义的思想道德,而是指一个好公民在政治、法治、道德和人...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在于培养有道德的公民。培养有道德的公民,前提在于明确公民道德素养及其构成。公民道德素养是公民应该具有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并不局限于狭义的思想道德,而是指一个好公民在政治、法治、道德和人格上必须具备的认知、观念和行为,包括公民品格、国家认同、法治观念、公共道德、公共精神五大核心构成,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共同指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素养 公民品格 国家认同 法治观念 公共道德 公共精神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魂脉
4
作者 冯建军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7,共14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根本标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有所下滑,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学的指导,研...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根本标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有所下滑,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学的指导,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刻不容缓。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魂脉,它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实践为逻辑起点的完整思想体系,包括生产力与教育、生产关系与教育、人的发展与教育等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建设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论述,形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教育问题,形成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入与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话语
5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史研究》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密不可分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通过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介绍苏俄教育引入中国。在早期引入的基础上,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涤,李大...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密不可分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通过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介绍苏俄教育引入中国。在早期引入的基础上,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涤,李大钊、陈独秀、恽代英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教育问题,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主要是作为批判的武器,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嬗变与话语特点
6
作者 冯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4年第3期5-19,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探索和规律性认识,它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基础,经历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探索和规律性认识,它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基础,经历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话语,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和权威性;反映了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具有群众本位、实践本位和伦理本位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历史演变 话语体系
下载PDF
笔谈:中国教育家精神与现代教育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时忠 冯建军 +1 位作者 刘铁芳 李建华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1,共14页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精神、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不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精神、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不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支柱,而且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基于此,我们不能停留于对具体要求的阐释,必须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正确把握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整体特质和时代气息,特别是要同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本期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内构性特点、教育家精神的内在理路、教育家与时代精神、教育家精神的超越性向度等视角各抒己见,但又彼此关联,为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时代精神 中国教育家精神 教育伦理 超越性 育人之道
下载PDF
从“跨”到“转”: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的问题与路径创新
8
作者 宁莹莹 冯建军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起步、稳步推进和加速发展期,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传播主体影响力不足、传播渠道缺乏整合、传播内容凝练不足等问题。“转文化传播”面对全球化语境下传播生态的变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起步、稳步推进和加速发展期,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传播主体影响力不足、传播渠道缺乏整合、传播内容凝练不足等问题。“转文化传播”面对全球化语境下传播生态的变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倡导传播主体与受众间的平等对话和融合性发展。“转文化传播”为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范式的重塑、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变革、中国教育学话语的在地融合,以及叙事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理路。以“转文化”指导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需要在坚持自我主体性的基础上与他者互动杂糅以寻求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发展,嵌入在地语境传播中国教育学,构建多主体多平台融合的传播渠道,以能够引发受众共情的策略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和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国际传播 转文化传播 中国话语
下载PDF
阀板尾迹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博星 卢金玲 +4 位作者 冯建军 王维 朱国俊 戈振国 杨沁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离心泵进水管路通常布置阀门供检修时切断水流,这会导致离心泵入流畸变。该研究旨在分析泵前检修阀所诱发的非定常尾迹特征及其对大流量工况离心泵运行特性的影响机理。试验对比了均匀来流和畸变来流条件下离心泵的外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离心泵进水管路通常布置阀门供检修时切断水流,这会导致离心泵入流畸变。该研究旨在分析泵前检修阀所诱发的非定常尾迹特征及其对大流量工况离心泵运行特性的影响机理。试验对比了均匀来流和畸变来流条件下离心泵的外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了阀板尾迹涡的流动特征及其对离心泵非稳态内流场的影响,分析了阀板尾迹涡诱发的叶轮径向力。结果表明:两种来流条件下数值模拟与试验得到的离心泵外特性误差在5%以内;对离心泵性能产生主要影响的尾迹涡主要来自阀门阀板一侧的边界层分离与卷吸,入流畸变导致大流量工况下离心泵效率相较于均匀入流下降9.15%,扬程降低1.2 m;阀板尾迹在离心泵入口产生1.9倍转频的脉动频率;尾迹涡的周期性入流导致两个叶片前缘的最大相对液流角由30°分别增大至43°和39°,这两个叶片的压力面脱流加剧,产生逐渐向下游耗散的失速团,叶片承受2倍转频的非稳态激振力;尾迹涡的周期性吸入导致叶轮上的时均径向力增大至均匀入流的4.5倍左右,最大径向力达到均匀入流的7倍左右,径向力矢量发生偏移,离心泵断轴风险加剧。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现场中离心泵运行稳定性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涡流 非定常流动 入流畸变 径向力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S特性区能量损失及流动特性研究
10
作者 王李科 姚亮 +3 位作者 冯建军 朱国俊 卢金玲 阮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4,366,共12页
为了调节电网的稳定性,抽水蓄能电站需要频繁启停和变换工况运行,导致水泵水轮机容易进入S特性区,机组振动增加,并网失败。本文以模型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产理论详细分析了S特性区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损失规律,明确了熵产率分布与... 为了调节电网的稳定性,抽水蓄能电站需要频繁启停和变换工况运行,导致水泵水轮机容易进入S特性区,机组振动增加,并网失败。本文以模型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产理论详细分析了S特性区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损失规律,明确了熵产率分布与内部流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S特性区内近飞逸工况总熵产最大,约为设计工况的5.1倍,脉动熵产占据的比例接近80%,随着流量的减小,转轮熵产占比逐渐降低,活动导叶和尾水管的熵产占比增加。小流量工况转轮进口靠近下环位置首先出现了明显的漩涡,导致了活动导叶出口和转轮进口的高熵产区,随着流量进一步减小,漩涡逐渐向上冠转移,并且切向速度增大,在转轮进口形成挡水环,阻碍水流进入转轮,在无叶区内出现了环状分布的高熵产区。反水泵工况,水流在低压边与逆时针旋转的叶片撞击,导致水流很难进入叶片内部,形成了大尺度的回流涡结构;双列叶栅内充满大量涡结构,导致活动导叶吸力面的熵产率增大,并且向固定导叶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S特性 熵产理论 回流涡
下载PDF
吸入涡形成机理及其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高菉浛 冯建军 +3 位作者 樊丞 朱国俊 王李科 李晨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847,共10页
泵站运行在淹没深度较小工况下进水池内容易产生吸入涡,影响泵站安全稳定运行。为研究离心泵吸入管进口前吸入涡形成机理及其对过流部件的影响,本文采用可视化试验捕捉吸入涡动态发展过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吸入涡的诱因以及对叶轮... 泵站运行在淹没深度较小工况下进水池内容易产生吸入涡,影响泵站安全稳定运行。为研究离心泵吸入管进口前吸入涡形成机理及其对过流部件的影响,本文采用可视化试验捕捉吸入涡动态发展过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吸入涡的诱因以及对叶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视化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吸入涡从初生、发展、强化到保持阶段的准确性。在计算工况下,进水池内会产生贯通吸入涡,空气沿“漏斗形”气柱进入吸入管,并以不断脱落的破碎气囊形式持续进入过流部件;吸入涡形成过程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能量聚集-维持-耗散过程,主要受大速度梯度影响;吸入涡携气进入吸入管,造成吸入管内部流动紊乱,流速分布均匀度及速度加权平均角均明显降低,导致叶轮轴向均匀入流假设失效,进而影响叶轮内部流动;吸入涡的发展与叶轮功率、效率有明显相关性,在其携气过程中,气相聚集导致叶轮流道内靠近叶片吸力面侧产生低速区,叶片正背面压差明显降低,叶片载荷分布不均,叶轮做功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涡 离心泵 气液两相流动 能量特性 流动特性
下载PDF
叶顶间隙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
12
作者 甘新海 王超 +2 位作者 刘佳敏 崔文豪 冯建军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3-1300,共8页
为明确叶顶间隙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叶顶间隙尺寸下的离心压气机叶顶泄漏涡和流动损失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然后,分析了不同叶顶间隙下压气机... 为明确叶顶间隙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叶顶间隙尺寸下的离心压气机叶顶泄漏涡和流动损失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然后,分析了不同叶顶间隙下压气机等熵效率及压比的变化趋势;最后,对内部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不同间隙下叶轮内部涡结构变化形态、泄漏流流线分布及沿流动方向的熵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叶顶间隙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叶顶间隙比从0.018增加到0.054时,全工况范围内效率下降最大变化量分别为0.7%、0.6%、0.4%及0.2%,压比整体下降幅度保持在0.3%左右。叶顶泄漏流与主流掺混形成叶顶泄漏涡和叶顶分离涡,其中叶顶泄漏涡是主要损失来源。随着叶顶间隙比增大,靠近叶片前缘20%流向范围内的流动损失变化较小,靠近叶片尾缘40%范围内的损失增大。叶顶间隙比增加导致泄漏涡尺寸增大从而降低有效过流面积,是造成压气机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压缩机 离心压气机 熵变化规律 数值模拟方法 压缩机气动性能 泄漏涡 流动损失 内部流动特性
下载PDF
如何在国际学术领域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基于阿切尔的反思性视角
13
作者 吴希 冯建军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共14页
在不平衡的世界学术知识体系中,以充沛的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全球教育治理带来中国声音,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整体机制和学术氛围的创设,更有赖于中国教育研究者个体的自省自觉。凭借反思性概念,通过对教育学领域中国青年学... 在不平衡的世界学术知识体系中,以充沛的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全球教育治理带来中国声音,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整体机制和学术氛围的创设,更有赖于中国教育研究者个体的自省自觉。凭借反思性概念,通过对教育学领域中国青年学者的非结构式访谈,发现受访者在文本语言、机构政策和社会文化三个情境层次体现不同的主导反思性,分别为沟通的反思性、自主的反思性与元反思性。元反思性是学者参与国际期刊发表过程中文化自觉的体现,有助于在国际学术领域发出贴地的、本土的中国教育声音。为在国际学术领域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教育研究者应将学术创作作为反思性的表达,重视中国教育实践探究和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并积极融通中外教育研究学术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 学术话语 文化自觉 中国教育话语体系 国际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超越功利化:论教育功利的合理限度
14
作者 吉永桃 冯建军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8,共10页
庸俗功利化取向使教育沦为追逐利益的工具,导致人的失落。人文教育的理念为超越功利化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但是,矫枉过正的理想化追求无法真正实现超越庸俗功利化的诉求。寻求超越教育功利化的现实可能,不是行动上的妥协与折中,而是在把... 庸俗功利化取向使教育沦为追逐利益的工具,导致人的失落。人文教育的理念为超越功利化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但是,矫枉过正的理想化追求无法真正实现超越庸俗功利化的诉求。寻求超越教育功利化的现实可能,不是行动上的妥协与折中,而是在把握教育本性与社会境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重塑教育功利观。一方面,教育是功利性与超越性共存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当前社会,知识经济、低欲望社会与后物质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呼唤超越功利化的教育。超越功利化,并不是全盘否定功利追求的倾向,而是反对庸俗功利化的取向,寻求一种合理的教育功利观。这需要基于功利主义理论重新理解教育功利的内涵:第一,明确功利以幸福而非利益为追求,学生的幸福是教育功利的旨归;第二,把握教育中功利价值的限度,正视教育的无用性;第三,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看到美好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功利观 功利化 人文教育 功利主义 超越性
下载PDF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向(笔谈)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建军 刘铁芳 +3 位作者 万永奇 朱桂琴 胡金木 张铭凯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时代命题,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征程上如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认识,也是进一步求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之教育根本问题的实践指引。如何破解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时代命题,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征程上如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认识,也是进一步求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之教育根本问题的实践指引。如何破解好这一命题,关系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品性,也影响教育作为育人活动价值的实现。为此,我们邀约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这一命题展开多方面探讨,以笔谈的形式刊发,期待引发对新时代育人工作更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在这组笔谈中,有文章总体上阐释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与构成问题,也有文章从大德公德私德的角度探讨了如何立德树人的问题,亦有文章着眼师德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探讨了如何推进数字化时代的师德建设、如何进行教育家精神培育从而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问题,还有文章聚焦立德与课程的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更好实现育人立德的旨趣。诚然,如何持续推进新征程上育人工作深化,如何有效提升立德实践效能,这都还需要来自各方的真知灼见和切实行动。本组笔谈的刊发,希望能引起更多理论探讨,也希望有更多躬耕实践,唯其如此,时代新人的培育才可能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立德树人 师德建设 教育家精神 课程立德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容要求与推进措施 被引量:28
16
作者 冯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6,共8页
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路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以人的品德发展的阶段性为基础,以大中小学学段为经,以思政课程要素为纬,形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表现为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路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以人的品德发展的阶段性为基础,以大中小学学段为经,以思政课程要素为纬,形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表现为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的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建设,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现阶段推进一体化,需要发挥地方教育部门的统筹作用和大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建立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促进大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德育 大中小学一体化
下载PDF
我们如何看待ChatGPT对教育的挑战 被引量:28
17
作者 冯建军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3,共7页
ChatGPT是一个智能机器人聊天程序,它缺少创造性思维,也缺少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它可以改变教育形式,但改变不了教育本质。未来教育不是排斥ChatGPT,而是拥抱ChatGPT,走向人机协同。ChatGPT具有快速获取信息、处理大量文本数据、个性化... ChatGPT是一个智能机器人聊天程序,它缺少创造性思维,也缺少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它可以改变教育形式,但改变不了教育本质。未来教育不是排斥ChatGPT,而是拥抱ChatGPT,走向人机协同。ChatGPT具有快速获取信息、处理大量文本数据、个性化学习、实时反馈等优势,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等提供便利和帮助,但可能出现过度关注知识教学、忽略学生批判性思考、引发学术作弊、忽视情感体验和人的片面发展等问题。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教育应坚守育人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重申人文教育的理念,加强情感教育和科技伦理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探索——以陈桂生教授的《教育原理》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建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7,共9页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陈桂生教授的《教育原理》可视为一个成功案例。以陈桂生的《教育原理》为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解读,认为它是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著作,是关于教育事理的理论教育学,也是科学的教育学。从陈桂...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陈桂生教授的《教育原理》可视为一个成功案例。以陈桂生的《教育原理》为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解读,认为它是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著作,是关于教育事理的理论教育学,也是科学的教育学。从陈桂生教授的治学经历可以看到,他具有四方面的素养: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二是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三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四是元教育学的素养。这四个方面,使得他对中国教育学的研究,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中国教育问题,建构中国教育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桂生 《教育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话语
下载PDF
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体系建设成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建军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新时代的十年,中国教育学正在向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目标迈进,在“三大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学科体系上,制度化建设成效显著,学科体系日益健全,中国特色日益凸显;在学术体系上,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 新时代的十年,中国教育学正在向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目标迈进,在“三大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学科体系上,制度化建设成效显著,学科体系日益健全,中国特色日益凸显;在学术体系上,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话语体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概念、范畴和一批原创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已经或正在形成,中国教育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但原创性理论和本土话语需要进一步提升。构建中国教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今后一个阶段我国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十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我国德育政策话语的分析——基于对118个德育政策文本的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建军 颜玉如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34,共13页
新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颁布的德育政策中存在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德育政策话语。研究选取2000—2022年国家颁布的相关德育政策,对文本中的政策话语进行词频统计、绘制共现词网络关系图谱与编码分析等。基于德育政策话语的价... 新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颁布的德育政策中存在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德育政策话语。研究选取2000—2022年国家颁布的相关德育政策,对文本中的政策话语进行词频统计、绘制共现词网络关系图谱与编码分析等。基于德育政策话语的价值导向、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等维度,系统梳理新世纪以来德育政策话语的变革与发展。研究发现,德育政策话语把握正确的立场方向,紧跟时代发展趋向而创造出诸多创新性话语;在原有话语基础上渐趋细化深化发展,并越来越强调体系化与系统化。德育政策话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价值,在未来应进一步发挥其引领、指导与协调作用,以此有效地推进德育工作,保障我国德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德育政策 政策话语 话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