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居民点多维要素共生特征与整治策略--以贵州省江口县鱼粮溪村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德东 冯应斌 +1 位作者 龙花楼 徐雨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99,共9页
研究目的:探究农村居民点多维要素共生机理与特征并提出整治策略,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质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村域尺度农村居民点由“人”“地”“业”“房”要素构成,4维要素间彼此联系、相互响应,并按一定共生规律... 研究目的:探究农村居民点多维要素共生机理与特征并提出整治策略,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质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村域尺度农村居民点由“人”“地”“业”“房”要素构成,4维要素间彼此联系、相互响应,并按一定共生规律组合与作用而形成具有共生结构和共生功能特征的农村居民点共生系统;(2)村域经济社会环境与多要素变化共同推动鱼粮溪村居民点共生模式由“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有序演进,不同模式下“人”“地”“业”“房”关键要素的发展程度与相互作用机制不尽相同;(3)基于农村居民点多要素共生机理,可凝练出协调多维共生单元、完善村域共生环境及加快共生模式转型3种整治策略。研究结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应充分考虑其共生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与住宅等关键要素活力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共生理论 村庄分类 土地整治 整治策略
下载PDF
坝区农户宅基地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江口县鱼良溪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德东 胡梅 吴永兴 《南方农机》 2021年第6期4-5,26,共3页
探索农村宅基地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江口县鱼良溪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制图方法绘制出坝区村域宅基地现状图,并对其规模特征进行解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宅基地规模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 探索农村宅基地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江口县鱼良溪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制图方法绘制出坝区村域宅基地现状图,并对其规模特征进行解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宅基地规模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宅基地平均面积为224.01 m^(2),普遍存在宅基地面积超标现象;②农户宅基地面积集中在100 m^(2)~300 m^(2),占比达到81.48%;0~100 m^(2)区间的宅基地数量最少,仅占比2.61%;③影响坝区农户宅基地面积的因素主要有农户家庭总收入、家庭非农就业率、高程、坡度、与村委会距离、与道路距离、与河流距离,其中家庭非农就业率对宅基地面积的影响最大,与河流及村委会距离的影响作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区 宅基地 规模 影响因素 村域
下载PDF
贵州省县域城镇化质量评价及其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梅 冯应斌 冯德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7期67-76,共10页
科学认知县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可为促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83个县域单元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3个维度构建了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 科学认知县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可为促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83个县域单元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3个维度构建了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探析贵州省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2008-2018年贵州省各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城镇化质量中等别的数量不断增加,低等别的数量持续下降,但高等别的占比仍然偏低.②贵州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内在耦合协调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稳步提升型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区、六盘水市区、遵义市区以及仁怀市,缓慢提升型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区周围以及沪昆高铁沿线,低水平保持型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③贵州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城镇化质量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沿线区域;城镇化质量热点区域保持在贵阳、遵义及其周边区域;次热区域毗邻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黔中地区;而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贵州省应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补齐社会发展短板,持续提升县域城镇化质量和努力缩小区域差异;夯实黔中地区对贵州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县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耦合协调度 空间自相关 贵州省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以湄潭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小敏 冯德东 韩德军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8期172-174,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对如何实现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同等同步同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为研究区,从入市情况、入市主体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剖析研究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整体状况,发现研究区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的主要阻碍... 乡村振兴战略对如何实现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同等同步同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为研究区,从入市情况、入市主体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剖析研究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整体状况,发现研究区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的主要阻碍因素集中在资源、农户及政策等方面,提出增加商住综合性用地入市、指标形式异地入市与就地入市并行、政府发挥最优居间作用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 湄潭县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德东 龙花楼 +2 位作者 王坤 姜棪峰 黄萤乾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15-2232,共18页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布局乱、效率低,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有利于城乡空间重构与国土空间品质提升。论文基于文献研究、归纳演绎及逻辑推演的方法,按照“概念内涵—时空格局—机制效应—思路方法—优化模式”的研究思路对农村居民...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布局乱、效率低,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有利于城乡空间重构与国土空间品质提升。论文基于文献研究、归纳演绎及逻辑推演的方法,按照“概念内涵—时空格局—机制效应—思路方法—优化模式”的研究思路对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体系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研究明晰了不同的学科认知偏好造成的农村居民点概念内涵的差异性、丰富性与动态性,以及地理学视角下要素多元、尺度多维及系统集成的基本属性;发现了中国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区域差异性与地理指向性特征以及整体大规模、高密度的演化趋势;归纳了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与政策制度三大类驱动因素以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生态”效应;认为“3S”空间技术、计量经济模型及大数据智能等多学科技术方法交融为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提供工具与方法基础,有效支撑了“规模管控、要素重组、结构优化和功能重塑”四种主导优化模式。未来研究应着重面向城乡融合、远程耦合和数字乡村等复杂背景,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点的混杂转向特征与调控模式、城乡远程耦合与农村居民点变化的互馈机制、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居民点用地“存量盘活”与“增量管控”等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村居民点 乡村重构 布局优化 混杂乡村
原文传递
我国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梅 冯德东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0期17-19,共3页
对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为推动土地利用转型领域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数据,运用Cite 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近20年以来土地利用转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对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为推动土地利用转型领域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数据,运用Cite 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近20年以来土地利用转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在时间上依次经历了缓慢发展期(2000—2006)、平稳增长期(2007—2012)和快速增长期(2013—2020);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关系是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探究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成为该领域的研究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Cite Space软件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村域耕地边际化诊断及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辜磊 冯应斌 +3 位作者 冯德东 李静静 吴爽 杨溪源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5-920,共16页
耕地边际化的诊断识别对于建立山区粮食与生态安全间的适度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边际化类型划分及传统诊断思路,尝试构建“时间诊断—显隐交互—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框架,以“三变”改革①发源地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为例,采用... 耕地边际化的诊断识别对于建立山区粮食与生态安全间的适度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边际化类型划分及传统诊断思路,尝试构建“时间诊断—显隐交互—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框架,以“三变”改革①发源地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为例,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类型耕地边际化的时空分布情况及特征。研究表明:耕地边际化时间上可以“纯收益”年际变化作为关键指标进行诊断,空间上能以耕地向其他地类转移趋势进行表达;2000—2020年间舍烹村耕地出现了两次明显的边际化现象,分别出现在2013—2014年与2016—2017年,后者程度较深;2010—2015年期间舍烹村耕地边际化显隐交互特征最为明显,显性特征中耕地物理、自然及经济边际化分别发生了7.13、0.99、33.27 hm^(2),隐性特征中边际化程度在“三变”改革前后呈现相互融合、交替变化特征。研究围绕“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思路提出政策建议,可为促进山区耕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边际化 复杂适应系统 诊断 空间分异 舍烹村
原文传递
山区典型村域耕地边际化过程及驱动因素
8
作者 辜磊 冯应斌 +2 位作者 李静静 胡梅 冯德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6-1420,共15页
【目的】通过探讨山区典型村域耕地边际化演变过程、发展阶段及驱动因子,进一步凝练耕地边际化特征及机理,为广泛山区耕地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撑。【方法】本文基于2000—2020年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及猴场村641份农户调... 【目的】通过探讨山区典型村域耕地边际化演变过程、发展阶段及驱动因子,进一步凝练耕地边际化特征及机理,为广泛山区耕地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撑。【方法】本文基于2000—2020年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及猴场村641份农户调查问卷,通过构建耕地边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耕地边际化发展强度、耕地边际化贡献率及耕地边际化阶段识别方法,探讨村域间的耕地边际化演变过程、阶段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①耕地边际化包含显性层面的地类用途转移和隐性层面的要素投入变化,完整的发展过程应由初始期、发展期、渐变期及趋稳期组成,其发展速率及阶段特征受到宏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②研究期内舍烹村与猴场村的耕地边际化呈现指数逐渐上升但强度逐渐下降趋势,前者整体耕地边际化指数略低于后者,随着时间推移,隐性边际化构成了其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内容;③耕地流转行为和劳动力特征对城乡融合型村域的耕地边际化起主导作用,耕地利用条件和资源禀赋对于传统农业型村域的耕地边际化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山区耕地边际化有着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演变的必然趋势,城乡融合型村域应通过持续的农地制度创新、整合村域发展要素等举措建立粮食与生态安全间的适度平衡;传统农业型村域应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策略合理应对耕地边际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边际化 城乡融合 农业生产 驱动因素 山区 贵州省
原文传递
特色保护类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探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冯德东 冯应斌 +2 位作者 赵玲珑 龙花楼 徐雨利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5-837,共13页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聚落空间面临剧烈分化和重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有利于乡村转型发展。论文基于系统理论,梳理了特色村落农村居民点空间系统形成机制,提出“遵循有序性—延续精神性—落脚物质性”的重构框架,并以贵州省江口县...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聚落空间面临剧烈分化和重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有利于乡村转型发展。论文基于系统理论,梳理了特色村落农村居民点空间系统形成机制,提出“遵循有序性—延续精神性—落脚物质性”的重构框架,并以贵州省江口县坝梅村为例,选用规模指数、基因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解译了村域居民点系统内、外部特征,提出重构模式。研究表明:(1)行为主体、文化基因及民居建筑构成坝梅村居民点内部系统,并分别呈“多元主体行为诱发空间变化、文化基因丰富但延续较差、用地结构与功能多样化”的特征;(2)坝梅村居民点系统外部特征体现在外部环境对居民点起约束和导向作用,表现为距离点状、线状基础设施及河流越近,村域居民点数量、规模越大;(3)基于特征认知和重构框架,按照“分区—分类”方法,划分了核心区、重点区、提升区和保育区4种治理区以及完好型、受损型、缺失型、失真型4类民居提升类型,并提出了自组织和他组织2种模式下的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为推动特色村落空间治理与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重构 外部性 内部性 坝梅村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雨利 龙花楼 +1 位作者 屠爽爽 冯德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1-210,共10页
基于2008-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倡议提出后,沿线重点省份的入境旅游产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上升... 基于2008-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倡议提出后,沿线重点省份的入境旅游产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入境旅游产业规模效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导致入境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增长乏力。②“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③“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效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的。沿线重点省份的政府部门通过宏观调控加大旅游行业投资,促进资源要素的集聚,实现入境旅游效率的提升。④“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地区沿线重点省份的入境旅游规模效率、西部地区沿线重点省份的入境旅游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东北地区沿线重点省份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文章提出如下建议:通过技术效率提升实现入境旅游产业优质发展;促进多方政策形成合力以优化入境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与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制定充分考虑区域异质性的问题;各省发掘地方优势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入境旅游效率 旅游产业 全局超效率SBM 双重差分模型 对外开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