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血细胞综合征所致肝功能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孙丹 苟海梅 +2 位作者 王显飞 冯迎春 冯志松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个罕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免疫系统过度刺激所致的系统性炎症、细胞因子风暴及多器官衰竭。根据促发因素的不同,噬血细胞综合征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及诱导缓解...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个罕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免疫系统过度刺激所致的系统性炎症、细胞因子风暴及多器官衰竭。根据促发因素的不同,噬血细胞综合征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及诱导缓解治疗,但治疗效果差。本文报道了1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的诊治过程,并复习噬血细胞综合征所致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及噬血细胞综合征所致的肝功能异常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发热 感染 肝功能损伤
下载PDF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孙丹 王显飞 +1 位作者 冯志松 黄旻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53-654,共2页
报道1例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 线粒体脑肌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药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3
作者 冯志松 黄涛 +3 位作者 任权 冯迎春 黄日文 廖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泻下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SAP患者被随机分为A、B和C组。A组32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B组32例,在A组西医治疗基础上胃管注入泻下中药,每次注入后夹管1h,中药组成:柴胡、白芍、枳实、厚朴、黄芩... 目的:观察中医泻下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SAP患者被随机分为A、B和C组。A组32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B组32例,在A组西医治疗基础上胃管注入泻下中药,每次注入后夹管1h,中药组成:柴胡、白芍、枳实、厚朴、黄芩,重用生大黄和芒硝,根据患者肠鸣音和大便情况调整剂量;C组31例,不行胃肠减压,单纯按照B组的中药方剂进行口服。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及治疗前与治疗5 d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开始排便、肠鸣音恢复、腹痛和腹胀缓解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均<0.05);3组死亡的1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死亡前无肠鸣音恢复和排便;A组治疗5d后的APACHEⅡ评分、胰腺感染发生率和手术中转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而低血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均<0.05);A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B组和C组的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西医结合中医泻下法治疗SAP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并能迅速、有效地缓解腹痛和腹胀等局部症状,无须进行胃肠减压;肠鸣音和排便可能是判断SAP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重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胃肠减压 泻下法
下载PDF
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引起急性肠梗阻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志松 黄涛 +1 位作者 黄明 冯迎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80-381,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因和处理方法,以期提高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的安全性并及时发现导致急性肠梗阻可能的病因。方法对34例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出现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因和处理方法,以期提高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的安全性并及时发现导致急性肠梗阻可能的病因。方法对34例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出现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全性肠梗阻的先兆症状;29例患者采用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等治疗后症状缓解;28例再准备肠道成功,5例经内科治疗效果不好和1例再准备肠道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手术的6例患者中1例死亡。34例患者中有33例发现明确病因,1例未发现明确病因。结论对怀疑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病人不宜口服甘露醇急泻做肠道准备,宜采用禁食、小剂量甘露醇缓泻;口服甘露醇引起肠梗阻的患者多有明确的病因,结肠镜检查是明确病因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肠梗阻 清洁肠道
下载PDF
中药泻下法替代胃肠减压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志松 黄旻 +2 位作者 黄涛 任权 冯迎春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968-969,共2页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在中西医结合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作用。方法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泻下法治疗,同时安置胃肠减压;B组取消胃肠减压,余与A组同。结果A和...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在中西医结合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作用。方法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泻下法治疗,同时安置胃肠减压;B组取消胃肠减压,余与A组同。结果A和B各组内治疗5d后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P<0.05),两组无1例发生胰腺感染;两组间的开始排便时间、局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恢复时间、与治疗有关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分别达64.7%和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中西医结合下泻治疗SAP无须安胃肠减压;但需要及时发现和纠正低钾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 胃肠减压
下载PDF
胃癌发生过程中Fas.C-erbB-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志松 吴小翎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蛋白 Fas,c- erb B- 2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41例慢性中、重度浅表性胃炎 ,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2 2例不典型增生和 37例胃癌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Fas,c-erb B- 2蛋白...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蛋白 Fas,c- erb B- 2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41例慢性中、重度浅表性胃炎 ,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2 2例不典型增生和 37例胃癌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Fas,c-erb B- 2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 ,Fas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Fa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 (P<0 .0 5 )和胃癌组 (P<0 .0 1)。c- erb B- 2的阳性表达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分别显著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 (P<0 .0 5 )、不典型增生组 (P<0 .0 1)和胃癌组 (P<0 .0 5 )。在胃癌组中 ,高中分化胃癌 Fa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 (P<0 .0 5 ) ;c- erb B- 2在早期胃癌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进展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 (P<0 .0 5 )。结论 胃粘膜癌变过程 Fas,c- erb B- 2的异常表达及与其有关的胃粘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异常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FAS C-ERB-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bcl-2 C-erbB-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志松 吴小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的机制。方法对 4 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2 2例不典型增生和 37例胃癌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bcl 2、C erbB 2蛋白的表达 ,结果bcl 2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表达不断...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的机制。方法对 4 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2 2例不典型增生和 37例胃癌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bcl 2、C erbB 2蛋白的表达 ,结果bcl 2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表达不断增加 ,其中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分别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P <0 .0 1) ,胃癌组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 (P <0 .0 5 )。C erbB 2的表达也呈递增趋势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分别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 (P <0 .0 5 ) ,不典型增生组(P <0 .0 1)和胃癌组 (P <0 .0 5 ) ,结论胃粘膜癌变过程中bcl 2、C erbB 2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癌 BCL-2 C-ERBB-2 表达
下载PDF
Fas/FasL系统与胃癌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志松 吴小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FAS抗原 FASL 癌前病变 表达 胃癌
下载PDF
胃粘膜细胞Fas/FasL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志松 吴小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引起胃粘膜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根据尿素酶试验和改良Warthin stary银染是否阳性 ,选择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标本 2 3你。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标本 18例。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两组标本Fas/FasL的表达...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引起胃粘膜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根据尿素酶试验和改良Warthin stary银染是否阳性 ,选择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标本 2 3你。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标本 18例。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两组标本Fas/FasL的表达。结果HP阳性阳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粘膜细胞Fa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1) ,FasL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胃粘膜细胞Fas蛋白过度表达可能是HP感染引起胃粘膜细胞调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细胞 FAS/FASL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HP与胃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
10
作者 冯志松 吴小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胃粘膜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凌颖 陈劲松 +1 位作者 曹丽鹏 冯志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SAP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西医常规治疗组和加用柴芍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15例。另以同期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 目的探讨中药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SAP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西医常规治疗组和加用柴芍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15例。另以同期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于入院时及治疗3、5、7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5)、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F)的含量,观察患者腹痛、腹胀、腹部压痛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入院时两个治疗组SAP患者血清IL-6、IL-15、MIF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以中西医结合组下降明显,并于治疗7d时达谷值,且与西医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ng/L):246.34±86.65比724.88±110.89,IL-15(ng/L):158.81±50.63比403.04±134.83,MIF(ng/L):121.90±29.48比240.60±67.36,均P〈0.05]。中西医结合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西医组显著缩短[腹痛缓解时间(h):95.87±32.56比149.33±35.89,腹胀缓解时间(h):137.07±41.67比191.87±32.08,腹部压痛缓解时间(h):128.93±40.60比189.73±33.31,肠鸣音恢复时间(h):88.53±31.71比128.00±30.92,均P〈0.05]。西医组死亡2例,中西医结合组无死亡,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柴芍承气汤结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SAP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IL-15和MI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重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5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柴芍承气汤
下载PDF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权 冯志松 +2 位作者 龙飞武 黄涛 向军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及替硝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5)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1周后10mg,qd,疗程3周;阿莫西林1·0g,bid...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及替硝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5)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1周后10mg,qd,疗程3周;阿莫西林1·0g,bid,疗程1周;替硝唑0·5g,bid,疗程1周。对照组(n=70)口服法莫替丁20mg,bid,疗程5周;枸橼酸铋钾110mg,tid,疗程5周;阿莫西林1·0g,bid,疗程2周;替硝唑0·5g,bid,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来判断其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镜下溃疡痊愈分别为72例和57例(96%和81·4%,P<0·01);Hp根除率分别为90·7%和71·4%(P<0·01)。治疗组显效73例(97·3%),有效2例(2·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45例(64·2%),有效19例(27·1%),总有效率91·3%,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快速缓解疼痛,与抗生素联合应用能提高Hp的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法莫替丁 疗效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中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国斌 魏锦 +2 位作者 冯志松 周京国 杨明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D-二聚体的水平及分析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凝血离心后分离血浆存放-30℃冰箱待测。UC的疾病活动度、内镜分级分别用Truelove-Witts、Truelove标准评分。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63....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D-二聚体的水平及分析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凝血离心后分离血浆存放-30℃冰箱待测。UC的疾病活动度、内镜分级分别用Truelove-Witts、Truelove标准评分。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63. 3% (19 /30)升高。活动性全结肠炎的D-二聚体水平更高(0. 79 ±0. 13mg/l, p<0. 01)。不同疾病活动度、内镜分级无差异,P>0. 05。结论UC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治疗时应考虑预防微血栓形成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分析 患者 ELISA法检测 疾病活动度 P〉0.05 微血栓形成 临床意义 分离血浆 内镜分级 活动性 水平 离心后 抗凝血 UC 升高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消化性溃疡临床和胃镜的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权 冯志松 +3 位作者 李国华 聂玲 李惠玲 黄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108-2108,F0003,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镜 成人 儿童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多环黏膜切除60例报告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涛 张红 +4 位作者 杨国栋 冯迎春 凌颖 蒋玲 冯志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 multi-band mucosectomy , MBM )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0月对60例胃镜及病理确定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胃镜下1.2%卢戈液染色,确定病灶并标记切除... 目的: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 multi-band mucosectomy , MBM )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0月对60例胃镜及病理确定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胃镜下1.2%卢戈液染色,确定病灶并标记切除范围,安装多环黏膜切除器,自口侧将病灶上缘及标记点上皮层吸入,释放橡胶环完成套扎,圈套器电凝切除,收集组织标本;重复吸引、套扎、切除至病灶完全切除。结果60例共84处病灶,1例术中出血转胸外科手术,其余59例83处(98.3%)病灶均一次性成功切除。使用皮圈1~12发,共用皮圈289发,平均4.8发/例。手术时间10~60 min,平均23.5 min;切除长度1.0~10 cm,宽度不超过3/4食管周径;3例(5.0%)术中明显出血,2例术中止血,1例转外科手术,术后无一例出血。术中穿孔1例(1.7%),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保守治疗成功。术后病理:全部标本基底无癌残留,原位癌9例,高级别瘤变29例,低级别瘤变12例,角化不全6例,颗粒细胞瘤1例,息肉/炎性增生3例。59例随访1~23个月,2例(3.4%)食管狭窄,经探条扩张吞咽困难缓解,无一例局部复发及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多环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涛 任权 +1 位作者 冯迎春 冯志松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 ,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 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进行分组 ,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残胃及吻合...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 ,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 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进行分组 ,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 6 3.6 4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镜下见胆汁反流者 5 6 .82 % ;残胃及吻合口溃疡 9.4 7% ;不典型增生 12 .88% ;残胃肠化 14 .0 2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残胃癌 8.33% ,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 (χ2 =12 .84 ,P <0 .0 0 1) ,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 (9.2 2 % )明显高于BillrothⅠ式术后 (4.2 6 % ) ,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 残胃 内镜
下载PDF
疼痛对大鼠胃、结肠CGRP、SP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国栋 冯志松 +1 位作者 张晓英 黄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研究疼痛对大鼠胃、结肠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左足跖皮下注射5%甲醛50μl建立大鼠疼痛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 目的研究疼痛对大鼠胃、结肠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左足跖皮下注射5%甲醛50μl建立大鼠疼痛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胃和结肠中CGRP和SP含量。结果疼痛模型组大鼠血浆中及胃、结肠CGRP和SP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左足跖皮下注射甲醛可致痛症状产生,并引起胃、结肠CGRP含量升高及SP含量下降。进而抑制大鼠胃、结肠蠕动,产生消化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消化道 肠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涛 冯志松 戴立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急性重症胰腺炎为高危急腹症,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的失控性释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能促使巨噬细胞在炎症局部的聚集、增生、活化,增强其粘附、吞噬作用,并能促进多种致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抵消糖... 急性重症胰腺炎为高危急腹症,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的失控性释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能促使巨噬细胞在炎症局部的聚集、增生、活化,增强其粘附、吞噬作用,并能促进多种致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抵消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关键介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细胞因子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下载PDF
血清AChE活性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俊 冯志松 +2 位作者 凌颖 江毅敏 席春晖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活性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P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研... 目的探讨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活性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P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研究对象入院时空腹血清以检测ACh E活性。分析影响ACh E活性的临床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Ch E活性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AP患者血清ACh E活性显著下降,与白蛋白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当其值<8.05 IU/L时,其鉴别重症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0.6%和90.0%,曲线下面积为0.786;当其值<6.8 IU/L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100%和93.0%,曲线下面积为0.978。结论血清ACh E活性可作为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死亡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急性胰腺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Kiss-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毅敏 戴俊臣 +4 位作者 王俊 王显飞 冯志松 贺国斌 任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Kiss-1 m 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大肠癌和距瘤体5 cm以上的正常结直肠组织,用Realtime PCR检测肠黏膜Kiss-1 m RNA和MMP9 m 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Ki... 目的探讨Kiss-1 m 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大肠癌和距瘤体5 cm以上的正常结直肠组织,用Realtime PCR检测肠黏膜Kiss-1 m RNA和MMP9 m 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 m 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MMP9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Kiss-1蛋白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KISS-1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Kiss-1蛋白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可做为大肠癌转移的预测因子及大肠癌的治疗靶点,对于结直肠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ISS-1 MMP-9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