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中游地区靺鞨文化的区域性及族属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冯恩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3,共5页
黑龙江中游沿岸地区的文化遗存分为三江平原区和结雅—布列亚平原区两区。三江平原区又可划分为两个亚区,即江南亚区和江北亚区。每个亚区可分为早晚两期,各有特点。三江平原区的靺鞨考古遗迹的族属是黑水部,结雅—布列亚平原区的... 黑龙江中游沿岸地区的文化遗存分为三江平原区和结雅—布列亚平原区两区。三江平原区又可划分为两个亚区,即江南亚区和江北亚区。每个亚区可分为早晚两期,各有特点。三江平原区的靺鞨考古遗迹的族属是黑水部,结雅—布列亚平原区的靺鞨考古遗迹的族属是思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靺鞨文化 黑水部 思慕部 边疆考古
下载PDF
蹀躞带──契丹文化中的突厥因素 被引量:19
2
作者 冯恩学 《文物世界》 1998年第1期66-70,共5页
蹀躞带契丹文化中的突厥因素冯恩学(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契丹在发展过程中,除积极地向汉族学习外,也曾接受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契丹北走黑车子室韦,始学作车帐;因突厥而称皇后曰“可敦”;据回鹘文而创契丹小字,故契丹文化也是... 蹀躞带契丹文化中的突厥因素冯恩学(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契丹在发展过程中,除积极地向汉族学习外,也曾接受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契丹北走黑车子室韦,始学作车帐;因突厥而称皇后曰“可敦”;据回鹘文而创契丹小字,故契丹文化也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在契丹考古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文化 突厥 阿尔泰地区 辽代 鸟居龙藏 内蒙古自治区 阿尔泰山地 文物 省博物馆 辽墓壁画
下载PDF
试论萨满教宇宙观对解读考古现象的重要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冯恩学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40,共3页
萨满教的宇宙观对一部分考古遗存现象解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女真墓葬出土的腰带镂孔牌饰、契丹墓葬出土的金帽、红山文化的筒形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以及悬棺葬等考古发现都可以用萨满教宇宙观得到合理解释。
关键词 萨满教 宇宙观 考古
下载PDF
谈三星堆出土神树的性质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恩学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1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三星堆 萨满教世界观 青铜神树 宇宙树 满族 巴蜀文化 象征着 祭坛 祭祀坑 不列颠百科全书
下载PDF
奉节宝塔坪遗址2003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恩学 魏东 于卫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8,共9页
2003年在奉节县宝塔坪遗址发掘一批墓葬。IM1028是土坑墓,出土陶器和铜铃,年代在战国晚期到秦代。IM9001是石室墓,出土陶器皿和陶俑,年代在东汉。
关键词 宝塔坪 遗址 墓葬 东汉
下载PDF
对滴水壶辽墓壁画之商榷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恩学 《文物春秋》 2001年第6期11-12,10,共3页
关键词 墓室壁画 辽墓 辽史 墓葬 石棺 辽代 简报 古巴 描述 商榷
下载PDF
元中都城址观感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恩学 《文物春秋》 1998年第3期42-43,共2页
以前我并不了解中都城。在这次会议期间,通过实地参观中都城址和张北县文保所的收集品,可以肯定,认为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的“白城子”是元代中都城址是正确的。元史专家们已从文献史料角度论定此城是元代武宗修建的中都城,我仅从... 以前我并不了解中都城。在这次会议期间,通过实地参观中都城址和张北县文保所的收集品,可以肯定,认为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的“白城子”是元代中都城址是正确的。元史专家们已从文献史料角度论定此城是元代武宗修建的中都城,我仅从考古遗迹遗物.上谈谈个人的认识。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中都 都城 安西王 元上都 察罕脑儿 张北县 文化遗产 重城 元大都 马可·波罗
下载PDF
三峡巴人崇拜太阳和使用贝币的实证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恩学 《中华文化论坛》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商周时期,巴人原始宗教盛行。太阳是古代自然崇拜的重要对象之一,那么巴人是否也崇拜太阳?我国商代已出现货币,深居高山峡谷之中的三峡巴人,是否也使用货币?春秋时,我国形成了四大铸币体系,分别是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表... 商周时期,巴人原始宗教盛行。太阳是古代自然崇拜的重要对象之一,那么巴人是否也崇拜太阳?我国商代已出现货币,深居高山峡谷之中的三峡巴人,是否也使用货币?春秋时,我国形成了四大铸币体系,分别是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表明春秋以前曾经存在多种货币形态,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三峡地区 商周时期 宗教 太阳崇拜 贝币
下载PDF
俄罗斯远东地区特罗伊茨基靺鞨墓地人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全超 冯恩学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本文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特罗伊茨基墓地1969年发掘出土的10例靺鞨颅骨(男性5例,女性5例)进行了人类学的观察和测量,认为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特罗伊茨基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 本文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特罗伊茨基墓地1969年发掘出土的10例靺鞨颅骨(男性5例,女性5例)进行了人类学的观察和测量,认为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特罗伊茨基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古代贝加尔组群、现代中央亚细亚组群和贝加尔组群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远东地区 特罗伊茨基墓地 颅骨 靺鞨
下载PDF
俄罗斯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区特罗伊茨基墓地古环境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卓炜 冯恩学 张淑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6-1174,共9页
采用孢粉分析方法对中俄合作发掘获得的探方10中第3层、第2层采集的孢粉土样进行分析鉴定,研究了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区特罗伊茨基墓地的古代自然环境。孢粉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样均含有较多孢粉,但孢粉种类较少。出现的植物有23... 采用孢粉分析方法对中俄合作发掘获得的探方10中第3层、第2层采集的孢粉土样进行分析鉴定,研究了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区特罗伊茨基墓地的古代自然环境。孢粉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样均含有较多孢粉,但孢粉种类较少。出现的植物有23科,31属,其中乔、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有松科(Pi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桦木科(Betul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壳斗科(F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禾本科(Gramin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蔷薇科(Rosaceae)、杨柳科(Salicaceae)、茄科(Solanaceae)、瑞香科(Thymelaeaceae)、榆科(Ulmaceae)、荨麻科(Urtic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浮萍科(Lemnaceae)等21科的花粉;蕨类植物有石松科(Lycopod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等两个科的孢子出现。研究表明,本区在以往所谓的隋唐时期暖温气候阶段呈现的唐中期比较干旱寒冷的气候特征应当是在晚全新世降温的大气候环境背景下,较高纬度地区的地方气候响应。辽代早期的气候愈发干旱寒冷化。中温带与寒温带的过渡是本区现代气候特征。本区的气候环境背景应当支持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本项研究一方面提高了这一地区晚全新世期间更小时间尺度环境研究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孢粉分析及古代植被和气候比较研究,为深入全面地了解靺鞨人不同经济形态和生业模式与环境背景条件的关系奠定了植物考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特罗伊茨基墓地 唐代中期与辽代早期 植被与气候环境
下载PDF
俄罗斯远东地区特罗伊茨基靺鞨墓地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全超 冯恩学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饮食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该技术首次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特罗伊茨基靺鞨墓地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特罗伊茨基墓地古代靺鞨居民日常饮食习惯中...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饮食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该技术首次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特罗伊茨基靺鞨墓地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特罗伊茨基墓地古代靺鞨居民日常饮食习惯中保持着较高比例的动物性食物摄入,植物类食物的摄入中C3类植物的比重较高。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初步推测该组靺鞨居民已经有一定农业,渔猎业和饲养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的经济类型有所差别。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原古代民族的经济模式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靺鞨 特罗伊茨基墓地 稳定同位素分析 饮食结构
下载PDF
雷家坪遗址出土六朝玻璃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俊卿 杨益民 +2 位作者 冯恩学 毛振伟 王昌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6,共8页
采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成分测试等手段,对湖北省巴东县雷家坪遗址六朝时期墓葬出土的若干精美"珠饰"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阐述了它们的特征,确定其材质;并与其他遗址出土不同时期的玻璃制品进行比较,... 采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成分测试等手段,对湖北省巴东县雷家坪遗址六朝时期墓葬出土的若干精美"珠饰"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阐述了它们的特征,确定其材质;并与其他遗址出土不同时期的玻璃制品进行比较,发现其配方和我国西周至汉代玻璃,以及西方传统玻璃差别甚大。结合考古背景资料分析,这批珠饰很有可能是我国古代工匠在原有玻璃技术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外来玻璃的制造技术,在中国境内自行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家坪遗址 玻璃珠饰 显微观察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博闻强识 钩深致远——林沄先生访谈录
13
作者 林沄 冯恩学 王立新 《南方文物》 2009年第1期24-31,共8页
冯恩学(以下简称冯):林先生您好!我们受《南方文物》编辑部的委托,想请您谈谈您的治学经验和体会。我们博士毕业也都十多年了,能有机会再次系统聆听一下先生的教诲,实属难得。老师您是上海人,在北京大学读本科,为什么本科毕业... 冯恩学(以下简称冯):林先生您好!我们受《南方文物》编辑部的委托,想请您谈谈您的治学经验和体会。我们博士毕业也都十多年了,能有机会再次系统聆听一下先生的教诲,实属难得。老师您是上海人,在北京大学读本科,为什么本科毕业后选择到东北的吉林大学来读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录 治学经验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编辑部 上海人 研究生 毕业
下载PDF
吉林乾安县辽金春搽钵遗址群后鸣字区遗址2015年的发掘
14
作者 冯恩学 侯璇 武松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8,共12页
辽金春擦钵遗址群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乾安县,发现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是辽金时期大型季节性营地遗址。遗址群共分为后鸣字区、地字区、藏字区、腾字区四个区域,其中后鸣字区遗址位于赞字乡后鸣字村西北的花敖泡湖面东南岸,地理... 辽金春擦钵遗址群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乾安县,发现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是辽金时期大型季节性营地遗址。遗址群共分为后鸣字区、地字区、藏字区、腾字区四个区域,其中后鸣字区遗址位于赞字乡后鸣字村西北的花敖泡湖面东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44°57′57.35"、东经123°55′00.57",海拔126米(总基点设于土台B0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乾安县 春擦钵遗址群 后鸣字区遗址 建筑基址 辽金时期
原文传递
磨盘村山城早期遗存研究
15
作者 冯恩学 安文荣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120,共6页
吉林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于2013~2021年进行连续发掘,发现有早、晚两期遗存^([1])。晚期遗存已经明确是金末元初的东夏国的南京城。本文仅就早期遗存的发现过程、年代、是否为《旧唐书》记载的东牟山城、文化因素来源等基本问题进行... 吉林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于2013~2021年进行连续发掘,发现有早、晚两期遗存^([1])。晚期遗存已经明确是金末元初的东夏国的南京城。本文仅就早期遗存的发现过程、年代、是否为《旧唐书》记载的东牟山城、文化因素来源等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磨盘村山城距延吉市区东5公里,沿着环形山脊修筑城墙,向南俯视延吉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村山城 渤海国 东牟山城 鸟莲纹瓦当
原文传递
吉林乾安县辽金春捺钵遗址群后鸣字区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冯恩学 武松 +4 位作者 王中军 高义夫 张晓东 张红哲 孙殿彪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43,共16页
2014年8~9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乾安县春捺钵遗址群的后鸣字区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发现土台和大型院落遗址,院落内有建筑基址、灰坑等遗迹,并出土了建筑构件、佛教造像等遗物。该遗址可能是辽金时期皇室进行春捺钵活动的场... 2014年8~9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乾安县春捺钵遗址群的后鸣字区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发现土台和大型院落遗址,院落内有建筑基址、灰坑等遗迹,并出土了建筑构件、佛教造像等遗物。该遗址可能是辽金时期皇室进行春捺钵活动的场所,为辽金考古和辽金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乾安县 辽金 建筑基址 春捺钵
原文传递
蒙古国出土金微州都督仆固墓志考研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恩学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88,共6页
2009年蒙古国与俄罗斯联合考古队在位于蒙古国中央省札马尔苏木土拉河北岸的和日水·登吉古城外发掘了一座古墓,此墓为封土单室洞室墓,墓室前设长约30米的墓道,墓道有3个天井,中间天井带左右壁龛。墓门用青砖封堵,靠近墓门的... 2009年蒙古国与俄罗斯联合考古队在位于蒙古国中央省札马尔苏木土拉河北岸的和日水·登吉古城外发掘了一座古墓,此墓为封土单室洞室墓,墓室前设长约30米的墓道,墓道有3个天井,中间天井带左右壁龛。墓门用青砖封堵,靠近墓门的天井有1个竖井式盗洞,门外的天井地面放置墓志一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墓志 考研 都督 微州 出土 2009年 俄罗斯
原文传递
辽墓反映的契丹人汉化与汉人契丹化 被引量:15
18
作者 冯恩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3,160,共6页
辽代出现了契丹人汉化与汉人契丹化的民族文化融合现象。辽西地区和燕云地区由于历史传统和民族构成的差异,在民族文化融合上呈现出不同特点。辽代墓葬资料反映出辽西地区民族文化融合强烈,契丹人汉化是整体性的,是历史发展趋势;部分汉... 辽代出现了契丹人汉化与汉人契丹化的民族文化融合现象。辽西地区和燕云地区由于历史传统和民族构成的差异,在民族文化融合上呈现出不同特点。辽代墓葬资料反映出辽西地区民族文化融合强烈,契丹人汉化是整体性的,是历史发展趋势;部分汉人高官墓呈现出强烈的契丹化倾向,甚至完全契丹化。燕云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相对较弱,汉人平民墓地和高官墓在葬俗上没有契丹化,但在日常的服饰、出行方式上出现了契丹化。这与契丹为统治民族,契丹文化上升为"国俗"地位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墓葬 契丹人汉化 汉人契丹化 民族文化融合
原文传递
抚松大方(荒)顶子积石堆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恩学 马天夫 +2 位作者 谢浩 梁娜 陈影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25-37,473,共17页
大方顶子积石堆遗迹群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9′,北纬42°24′,位于大方顶子山的山顶脊背上。大方顶子山(大荒顶子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原浑江市)抚松县东北10千米,大方村西南2千米处,东南距长白山主峰75千米。在头道松花江与二... 大方顶子积石堆遗迹群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9′,北纬42°24′,位于大方顶子山的山顶脊背上。大方顶子山(大荒顶子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原浑江市)抚松县东北10千米,大方村西南2千米处,东南距长白山主峰75千米。在头道松花江与二道松花江之间,松江河支流大浦江河北岸(图一)。大荒顶子山海拔912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积 抚松 边疆考古研究 新石器时代遗址 石墓 木炭块 墓群 考古调查 石坛 句丽
原文传递
辽墓壁画所见马的类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恩学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辽墓壁画 小型马 辽代 契丹人 三家子 数值区间 体长 小头 细颈 克什克腾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