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洛阳老城发现四座西周车马坑
被引量:
21
1
作者
冯承泽
杨焕新
《考古》
1988年第1期15-23,98-99,共11页
1985年,我队配合洛阳市基本建设,在洛阳老城中部,中州路北侧清理了四座车马坑(图一)。 1号、2号、3号车马坑位于发掘区的北部东侧,呈南北向一排,1号车马坑北距2号车马坑1.55米(图版贰,2),南距3号车马坑1.35米。4号车马坑在3号车马坑的西...
1985年,我队配合洛阳市基本建设,在洛阳老城中部,中州路北侧清理了四座车马坑(图一)。 1号、2号、3号车马坑位于发掘区的北部东侧,呈南北向一排,1号车马坑北距2号车马坑1.55米(图版贰,2),南距3号车马坑1.35米。4号车马坑在3号车马坑的西边,相距约13米。四座车马坑均受到晚期遗迹的严重破坏。2号车马坑车舆部分只残存底部,马骨架也不完整。3号车马坑只存半个马骨架。现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马坑
长方形
西周
车辕
洛阳市
图版
呈椭圆形
残存
骨架
车轴
原文传递
1987年隋唐东都城发掘简报
被引量:
5
2
作者
冯承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44-448,486-487,共7页
1987年隋唐东都洛阳城的考古工作,仍然是以配合市政基本建设为主,做了必要的发掘清理工作,规模一般较小,但涉及的地点较多,主要集中在宫城范围内。先后发掘了3l处,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同时对皇城宫城内的水系也做了一定的查勘工作。现...
1987年隋唐东都洛阳城的考古工作,仍然是以配合市政基本建设为主,做了必要的发掘清理工作,规模一般较小,但涉及的地点较多,主要集中在宫城范围内。先后发掘了3l处,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同时对皇城宫城内的水系也做了一定的查勘工作。现择其重要者简报如下。一、九洲池畔廊房建筑的发掘廊房建筑位于宫城的西北角,九洲池的西南侧,现洛阳玻璃厂平板车间成品库的西部,此处遗址在配合第三浮法线的改建工程中发现,初开3×10米探沟一条,发现有房屋的包边砖及散水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隋唐
东都洛阳
遗迹
东西向
宫城
发掘简报
改建工程
红褐色
基本建设
原文传递
洛阳唐东都履道坊白居易故居发掘简报
被引量:
37
3
作者
赵孟林
冯承泽
+1 位作者
王岩
李春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692-701,共10页
白居易故居位于洛阳唐东都外郭城的东南部,洛水之南,伊水之北,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林木茂盛,风景秀丽。白居易《池上篇》曰:"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闸(hàn)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
白居易故居位于洛阳唐东都外郭城的东南部,洛水之南,伊水之北,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林木茂盛,风景秀丽。白居易《池上篇》曰:"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闸(hàn)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1992年5月,我们从《洛阳日报》获悉,郊区安乐乡与狮子桥村准备恢复白居易在履道坊的故居,同时建立白居易纪念馆。洛阳隋唐东都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洛阳
唐代文化
故居
口径
遗迹
建筑材料
宋代文化
白氏
发掘
原文传递
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26
4
作者
王岩
杨焕新
冯承泽
《考古》
1988年第3期227-230,291,共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于1986年10—12月配合洛阳市公交公司基建工程中,在中州路与定鼎路相交的东北角,发现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图一)。遗址为深浅厚度不同的夯土殿基,中心有一圆形大柱坑。殿基上面堆积分为三层。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于1986年10—12月配合洛阳市公交公司基建工程中,在中州路与定鼎路相交的东北角,发现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图一)。遗址为深浅厚度不同的夯土殿基,中心有一圆形大柱坑。殿基上面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地表土,厚0.05—0.5米。杂灰土内含砖瓦碎片、煤渣,局部为现代墙基,深至殿基夯土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明堂
遗址
夯土
东都
地表土
基建工程
中心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洛阳隋唐东都城1982—1986年考古工作纪要
被引量:
13
5
作者
王岩
冯承泽
杨焕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4-250,293-295,共20页
洛阳隋唐城1982—1986年的考古工作主要在宫城、皇城内(包括诸小城),配合市政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必要的勘察和发掘。同时,对应天门内中轴线上的宫殿遗址进行了全面的探查,对历年来尚未搞清的门址又重新进行了勘查了解,并对个别门址作了...
洛阳隋唐城1982—1986年的考古工作主要在宫城、皇城内(包括诸小城),配合市政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必要的勘察和发掘。同时,对应天门内中轴线上的宫殿遗址进行了全面的探查,对历年来尚未搞清的门址又重新进行了勘查了解,并对个别门址作了发掘清理。在这五年内,配合基建工程,清理了大量的建筑遗迹,可惜多数破坏严重,不辨形制。但也有重大发现,如明堂——含元殿遗址的发现,九洲池的范围及岛上亭阁遗址的发掘等。同时清理了一批古墓葬(包括东周墓53座,汉墓22座,晋墓2座。材料将另行发表)和四座西周车马坑。现择其重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台基
夯土
考古工作
长方形
建筑物
发掘
包边
宫城
洛阳市
原文传递
新疆吉木萨尔北庭古城调查
被引量:
11
6
作者
孙秉根
陈戈
冯承泽
《考古》
1982年第2期165-175,233-235,共14页
北庭古城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的所在地,为古丝路上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的最高军政中心。清代中叶,我国学者徐松曾去古城考察。解放前,外国探险队曾来此调查或盗掘,我国学者也曾对古城进行过调查和发...
北庭古城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的所在地,为古丝路上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的最高军政中心。清代中叶,我国学者徐松曾去古城考察。解放前,外国探险队曾来此调查或盗掘,我国学者也曾对古城进行过调查和发掘。解放后,西北文化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管会、博物馆多次进行调查并征集文物,并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我队于1980年lO月,对古城进行了实测并作了初步踏查。现将情况简述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墙
新疆吉木萨尔
古城
马面
清代中叶
土坯
都护府
护城壕
调查
修补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市中州路北唐宋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3
7
作者
石自社
陈良伟
+7 位作者
席现坤
赵孟林
张如意
席俊伟
郭中运
李少锋
李宏伟
冯承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53,i001,共14页
1997~1998年,在洛阳市中州路北侧发现上下叠压的唐宋时期建筑基址,出土了较多建筑材料和瓷器、铜钱等。其中,唐代晚期的步廊建筑残存有步廊基础、地面、柱础石和柱础石坑,以及瓦片铺砌的小径等。北宋晚期的宫殿基址规模较大,形制较清楚...
1997~1998年,在洛阳市中州路北侧发现上下叠压的唐宋时期建筑基址,出土了较多建筑材料和瓷器、铜钱等。其中,唐代晚期的步廊建筑残存有步廊基础、地面、柱础石和柱础石坑,以及瓦片铺砌的小径等。北宋晚期的宫殿基址规模较大,形制较清楚,由主殿、天井、廊道和附属建筑等部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建筑基址
简报
唐宋
洛阳市
原文传递
唐洛阳宫城出土哀帝玉册
被引量:
4
8
作者
王岩
冯承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087-1089,1155,共4页
1989年11月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配合洛阳日报社家属楼基建工程中发现玉册十枚,其中六枚为唐哀帝即位册文。遗址位于今定鼎南路与中州路相交的西南部,隋唐城宫城南部,应天门内中轴线西侧(图一)。发掘面积324平方米。地层堆积分为三层...
1989年11月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配合洛阳日报社家属楼基建工程中发现玉册十枚,其中六枚为唐哀帝即位册文。遗址位于今定鼎南路与中州路相交的西南部,隋唐城宫城南部,应天门内中轴线西侧(图一)。发掘面积324平方米。地层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灰褐色杂土,土质松软,厚0.5—0.7米。上部为现代建筑垃圾,下部为近代耕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建筑垃圾
基建工程
考古研究
洛阳宫
中轴线
层堆积
宫城
西南部
发掘
原文传递
1984—1986年洛阳市区周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
4
9
作者
杨焕新
冯承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789-798,866,共11页
1984—1986年我队在配合洛阳市基本建设工程中,清理了52座周墓,简报如下。52座周墓主要分布在洛阳市老城西部向西至洛阳市委所在地的东西范围内。其中玻璃厂内17座(M26—29、M65—72。
关键词
玉石器
洛阳市
陶器
中州
周墓
痕迹
随葬器物
口径
长方形
房地产公司
原文传递
洛阳汉魏故城圆形建筑遗址初探
被引量:
9
10
作者
冯承泽
杨鸿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8-272,296,共6页
在洛阳市东郊金村南偏西约200米处,汉魏洛阳城宫城内西北部,西距宫城西墙约65米,南距由阊阖门到建春门东西大道约300米有一方形夯土台残迹,当地老乡称它为"羊塚"(图一)。土台现状面积约25×25米,台中部高出地面约2.5米,...
在洛阳市东郊金村南偏西约200米处,汉魏洛阳城宫城内西北部,西距宫城西墙约65米,南距由阊阖门到建春门东西大道约300米有一方形夯土台残迹,当地老乡称它为"羊塚"(图一)。土台现状面积约25×25米,台中部高出地面约2.5米,夯土黄褐色,纯净而坚实。1964年冬季金村大队兴修水利取土,将这个夯土台东部挖掉,暴露出一个圜状砖墙;1965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对此遗迹进行了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建筑
洛阳汉魏故城
遗址
夯土
兴修水利
宫城
汉魏洛阳城
中国科学院
初探
长方形
原文传递
洛阳涧滨仰韶、殷文化遗址和宋墓清理
被引量:
2
11
作者
冯承泽
《考古》
1960年第10期10-13,共4页
1955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为了继续勘查洛阳古城并进一步了解汉代居民遗址,在1954年春秋两季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洛阳西郊进行发掘工作。发掘共分东、西、中三区进行。在东、中二区发现了汉代房基、方仓、圆(?)、井、石...
1955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为了继续勘查洛阳古城并进一步了解汉代居民遗址,在1954年春秋两季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洛阳西郊进行发掘工作。发掘共分东、西、中三区进行。在东、中二区发现了汉代房基、方仓、圆(?)、井、石子路等重要遗迹;西区发现了三道古城残基、六个灰坑、十一座墓葬。东、中二区的汉代遗迹及西区的三道古城残基,郭宝钧先生已有专文报导(见1956年考古通讯第一期"洛阳西郊汉代居住遗迹"一文),这里发表的只是该文中所未述及的西区发现的灰坑和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仰韶
灰坑
汉代
中国科学院
宋墓
墓葬
发掘
古城
西区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老城发现四座西周车马坑
被引量:
21
1
作者
冯承泽
杨焕新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
出处
《考古》
1988年第1期15-23,98-99,共11页
文摘
1985年,我队配合洛阳市基本建设,在洛阳老城中部,中州路北侧清理了四座车马坑(图一)。 1号、2号、3号车马坑位于发掘区的北部东侧,呈南北向一排,1号车马坑北距2号车马坑1.55米(图版贰,2),南距3号车马坑1.35米。4号车马坑在3号车马坑的西边,相距约13米。四座车马坑均受到晚期遗迹的严重破坏。2号车马坑车舆部分只残存底部,马骨架也不完整。3号车马坑只存半个马骨架。现分述如下。
关键词
车马坑
长方形
西周
车辕
洛阳市
图版
呈椭圆形
残存
骨架
车轴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1987年隋唐东都城发掘简报
被引量:
5
2
作者
冯承泽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44-448,486-487,共7页
文摘
1987年隋唐东都洛阳城的考古工作,仍然是以配合市政基本建设为主,做了必要的发掘清理工作,规模一般较小,但涉及的地点较多,主要集中在宫城范围内。先后发掘了3l处,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同时对皇城宫城内的水系也做了一定的查勘工作。现择其重要者简报如下。一、九洲池畔廊房建筑的发掘廊房建筑位于宫城的西北角,九洲池的西南侧,现洛阳玻璃厂平板车间成品库的西部,此处遗址在配合第三浮法线的改建工程中发现,初开3×10米探沟一条,发现有房屋的包边砖及散水遗迹。
关键词
建筑结构
隋唐
东都洛阳
遗迹
东西向
宫城
发掘简报
改建工程
红褐色
基本建设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唐东都履道坊白居易故居发掘简报
被引量:
37
3
作者
赵孟林
冯承泽
王岩
李春林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692-701,共10页
文摘
白居易故居位于洛阳唐东都外郭城的东南部,洛水之南,伊水之北,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林木茂盛,风景秀丽。白居易《池上篇》曰:"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闸(hàn)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1992年5月,我们从《洛阳日报》获悉,郊区安乐乡与狮子桥村准备恢复白居易在履道坊的故居,同时建立白居易纪念馆。洛阳隋唐东都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白居易
洛阳
唐代文化
故居
口径
遗迹
建筑材料
宋代文化
白氏
发掘
分类号
K878.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26
4
作者
王岩
杨焕新
冯承泽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
出处
《考古》
1988年第3期227-230,291,共5页
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于1986年10—12月配合洛阳市公交公司基建工程中,在中州路与定鼎路相交的东北角,发现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图一)。遗址为深浅厚度不同的夯土殿基,中心有一圆形大柱坑。殿基上面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地表土,厚0.05—0.5米。杂灰土内含砖瓦碎片、煤渣,局部为现代墙基,深至殿基夯土面上。
关键词
武则天
明堂
遗址
夯土
东都
地表土
基建工程
中心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隋唐东都城1982—1986年考古工作纪要
被引量:
13
5
作者
王岩
冯承泽
杨焕新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4-250,293-295,共20页
文摘
洛阳隋唐城1982—1986年的考古工作主要在宫城、皇城内(包括诸小城),配合市政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必要的勘察和发掘。同时,对应天门内中轴线上的宫殿遗址进行了全面的探查,对历年来尚未搞清的门址又重新进行了勘查了解,并对个别门址作了发掘清理。在这五年内,配合基建工程,清理了大量的建筑遗迹,可惜多数破坏严重,不辨形制。但也有重大发现,如明堂——含元殿遗址的发现,九洲池的范围及岛上亭阁遗址的发掘等。同时清理了一批古墓葬(包括东周墓53座,汉墓22座,晋墓2座。材料将另行发表)和四座西周车马坑。现择其重要者。
关键词
遗址
台基
夯土
考古工作
长方形
建筑物
发掘
包边
宫城
洛阳市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疆吉木萨尔北庭古城调查
被引量:
11
6
作者
孙秉根
陈戈
冯承泽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队
出处
《考古》
1982年第2期165-175,233-235,共14页
文摘
北庭古城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的所在地,为古丝路上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的最高军政中心。清代中叶,我国学者徐松曾去古城考察。解放前,外国探险队曾来此调查或盗掘,我国学者也曾对古城进行过调查和发掘。解放后,西北文化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管会、博物馆多次进行调查并征集文物,并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我队于1980年lO月,对古城进行了实测并作了初步踏查。现将情况简述于后。
关键词
城墙
新疆吉木萨尔
古城
马面
清代中叶
土坯
都护府
护城壕
调查
修补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河南洛阳市中州路北唐宋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3
7
作者
石自社
陈良伟
席现坤
赵孟林
张如意
席俊伟
郭中运
李少锋
李宏伟
冯承泽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53,i001,共14页
文摘
1997~1998年,在洛阳市中州路北侧发现上下叠压的唐宋时期建筑基址,出土了较多建筑材料和瓷器、铜钱等。其中,唐代晚期的步廊建筑残存有步廊基础、地面、柱础石和柱础石坑,以及瓦片铺砌的小径等。北宋晚期的宫殿基址规模较大,形制较清楚,由主殿、天井、廊道和附属建筑等部分组成。
关键词
发掘
建筑基址
简报
唐宋
洛阳市
Keywords
Henan
Luoyang
remains of a Tang period corridor
remains of a Song period palace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洛阳宫城出土哀帝玉册
被引量:
4
8
作者
王岩
冯承泽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087-1089,1155,共4页
文摘
1989年11月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配合洛阳日报社家属楼基建工程中发现玉册十枚,其中六枚为唐哀帝即位册文。遗址位于今定鼎南路与中州路相交的西南部,隋唐城宫城南部,应天门内中轴线西侧(图一)。发掘面积324平方米。地层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灰褐色杂土,土质松软,厚0.5—0.7米。上部为现代建筑垃圾,下部为近代耕土层。
关键词
出土
建筑垃圾
基建工程
考古研究
洛阳宫
中轴线
层堆积
宫城
西南部
发掘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1984—1986年洛阳市区周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
4
9
作者
杨焕新
冯承泽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789-798,866,共11页
文摘
1984—1986年我队在配合洛阳市基本建设工程中,清理了52座周墓,简报如下。52座周墓主要分布在洛阳市老城西部向西至洛阳市委所在地的东西范围内。其中玻璃厂内17座(M26—29、M65—72。
关键词
玉石器
洛阳市
陶器
中州
周墓
痕迹
随葬器物
口径
长方形
房地产公司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汉魏故城圆形建筑遗址初探
被引量:
9
10
作者
冯承泽
杨鸿勋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8-272,296,共6页
文摘
在洛阳市东郊金村南偏西约200米处,汉魏洛阳城宫城内西北部,西距宫城西墙约65米,南距由阊阖门到建春门东西大道约300米有一方形夯土台残迹,当地老乡称它为"羊塚"(图一)。土台现状面积约25×25米,台中部高出地面约2.5米,夯土黄褐色,纯净而坚实。1964年冬季金村大队兴修水利取土,将这个夯土台东部挖掉,暴露出一个圜状砖墙;1965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对此遗迹进行了清理。
关键词
圆形建筑
洛阳汉魏故城
遗址
夯土
兴修水利
宫城
汉魏洛阳城
中国科学院
初探
长方形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涧滨仰韶、殷文化遗址和宋墓清理
被引量:
2
11
作者
冯承泽
机构
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
出处
《考古》
1960年第10期10-13,共4页
文摘
1955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为了继续勘查洛阳古城并进一步了解汉代居民遗址,在1954年春秋两季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洛阳西郊进行发掘工作。发掘共分东、西、中三区进行。在东、中二区发现了汉代房基、方仓、圆(?)、井、石子路等重要遗迹;西区发现了三道古城残基、六个灰坑、十一座墓葬。东、中二区的汉代遗迹及西区的三道古城残基,郭宝钧先生已有专文报导(见1956年考古通讯第一期"洛阳西郊汉代居住遗迹"一文),这里发表的只是该文中所未述及的西区发现的灰坑和墓葬。
关键词
洛阳
仰韶
灰坑
汉代
中国科学院
宋墓
墓葬
发掘
古城
西区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洛阳老城发现四座西周车马坑
冯承泽
杨焕新
《考古》
1988
21
原文传递
2
1987年隋唐东都城发掘简报
冯承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5
原文传递
3
洛阳唐东都履道坊白居易故居发掘简报
赵孟林
冯承泽
王岩
李春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37
原文传递
4
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
王岩
杨焕新
冯承泽
《考古》
1988
26
原文传递
5
洛阳隋唐东都城1982—1986年考古工作纪要
王岩
冯承泽
杨焕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3
原文传递
6
新疆吉木萨尔北庭古城调查
孙秉根
陈戈
冯承泽
《考古》
1982
11
原文传递
7
河南洛阳市中州路北唐宋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石自社
陈良伟
席现坤
赵孟林
张如意
席俊伟
郭中运
李少锋
李宏伟
冯承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原文传递
8
唐洛阳宫城出土哀帝玉册
王岩
冯承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4
原文传递
9
1984—1986年洛阳市区周墓发掘简报
杨焕新
冯承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4
原文传递
10
洛阳汉魏故城圆形建筑遗址初探
冯承泽
杨鸿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9
原文传递
11
洛阳涧滨仰韶、殷文化遗址和宋墓清理
冯承泽
《考古》
196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