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头颈应用解剖学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新莉 杨蓬勃 +5 位作者 靳辉 许杰华 刘建新 马延兵 计胜峰 冯改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9-62,78,共5页
头颈应用解剖学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口腔科学以及眼科学等学科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教学团队2020年自以来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头颈应用解剖学教学中,结合雨课堂、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使用互联网... 头颈应用解剖学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口腔科学以及眼科学等学科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教学团队2020年自以来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头颈应用解剖学教学中,结合雨课堂、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使用互联网学习资源、微信交流平台、微课、网络开放课堂等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2020年以来三年教学的初步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应用新媒体技术教学法和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法的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进行分析。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法比较,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新媒体技术应用和实践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解剖学 研究生 医学教学
下载PDF
续断和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顶叶皮层内生长抑素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1 位作者 王唯析 钱亦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0-641,共2页
关键词 维生素E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顶叶皮层 生长抑素 AD SS 免疫组织
下载PDF
重组基因c-Aβ-c的构建及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3 位作者 李月英 韩华 王全颖 杨广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Ghis/c-Aβ-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β-c的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扩增编码HBcAg的1~71、88~144氨基酸的基因片断(HBc1~71和HBc88~14...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Ghis/c-Aβ-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β-c的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扩增编码HBcAg的1~71、88~144氨基酸的基因片断(HBc1~71和HBc88~144),以及编码淀粉样肽Aβ1-42的基因.将后者连接于HBc1~71和HBc88~144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GEMEX/c-Aβ-c,并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HGhis中,构建表达质粒pHGhis/c-Aβ-c,通过温度诱导表达.用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以融合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 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融合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之中,表达质粒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表达蛋白约占细菌沉淀的16%.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其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可达1∶16 000,且检测不到抗-HBcAg抗体.结论: c-Aβ-c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β-淀粉样肽(Aβ) 基因工程疫苗 免疫原性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融合基因Aβ-HBcAg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2 位作者 刘中华 王全颖 杨广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构建 β 淀粉样肽 ( β amyloidpeptide ,Aβ)与乙肝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 /Aβ HBcAg ,为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和制备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 /模板法 ,制备两端含... 目的 构建 β 淀粉样肽 ( β amyloidpeptide ,Aβ)与乙肝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 /Aβ HBcAg ,为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和制备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 /模板法 ,制备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Aβ1- 42肽的cDNA ,将其连接到删除了Pre C区的HBcAg亚型ayw基因的N端组成融合基因Aβ HBcAg ,再将该融合基因亚克隆于载体 pBV2 2 0 ,构建为原核表达载体pBV2 2 0 /Aβ HBcAg。 结果 经DNA测序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证实已成功地将Aβ1- 42cDNA重组到HBVcore的N端 ,并将融合基因亚克隆于 pBV2 2 0内。 结论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 /Aβ HBc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融合基因
下载PDF
重组质粒pYTA/Aβ-HBcAg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2 位作者 董炜疆 王全颖 杨广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肽 (Aβ)与HBcAg的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 ,并检测表达的融合蛋白Aβ HBcAg的免疫原性。方法 :从重组质粒 7Z/Aβ HBcAg中 ,切下含Aβ HBcAg的基因片段 ,将其融合于质粒pYTA1的lac启动子之后 ,构建重组表达质...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肽 (Aβ)与HBcAg的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 ,并检测表达的融合蛋白Aβ HBcAg的免疫原性。方法 :从重组质粒 7Z/Aβ HBcAg中 ,切下含Aβ HBcAg的基因片段 ,将其融合于质粒pYTA1的lac启动子之后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YTA/Aβ HBcAg。以此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IPTG诱导下表达。超声破碎表达的细菌 ,通过SDS 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 ,检测融合蛋白Aβ HBcAg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融合蛋白经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分离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 Aβ抗体的滴度。 结果 :融合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细菌裂解液的上清中 ,其表达量为菌体总蛋白量的 7%。表达的融合蛋白既有Aβ的反应原性 ,又有与HBcAg的反应原性。经 3次免疫后 ,BALB/c小鼠血清中抗 Aβ抗体的滴度最高可达为 1∶16 0 0 0。结论 :融合基因Aβ HBcAg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 ,存在于细菌裂解液的上清中 ,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HBCAG 免疫原性 疫苗
下载PDF
铝中毒对SD大鼠海马结构内SS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冯改丰 王唯析 +3 位作者 胡海涛 钱亦华 任惠民 胡晓丹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2年第2期6-7,共2页
为观察铝中毒对大鼠海马结构内 SS神经元的影响 ,给实验组大鼠饮水中加入 Al Cl3(60 / mg/ d/只 ) ,3个月后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海马结构内 S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海马结构各区内 SS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 为观察铝中毒对大鼠海马结构内 SS神经元的影响 ,给实验组大鼠饮水中加入 Al Cl3(60 / mg/ d/只 ) ,3个月后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海马结构内 S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海马结构各区内 SS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P<0 .0 5 ) ,形态亦出现了损伤性改变。提示铝中毒对大鼠海马结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中毒 海马结构 SS神经元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融合蛋白CAC免疫的小鼠血清可抑制β-淀粉样肽的纤维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2 位作者 靳辉 王全颖 杨广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CAC(HBcAg与β-淀粉样肽基因重组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的小鼠血清对β-淀粉样肽(Aβ)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融合蛋白CAC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当滴度大于1∶10 000时,经小鼠...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CAC(HBcAg与β-淀粉样肽基因重组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的小鼠血清对β-淀粉样肽(Aβ)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融合蛋白CAC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当滴度大于1∶10 000时,经小鼠眼球采血分离血清。以不同稀释度的血清与终浓度为0.5 mg/m l的Aβ混合,37℃孵育(老化)5 d后,透射电镜观察Aβ的聚集和纤维形成。结果融合蛋白免疫3次后,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达到了1∶16 000。电镜观察可见,加未免疫的对照鼠血清时,经过5 d的老化,Aβ聚集成空心管状纤维,纤维密集,呈网状,几乎充斥于整个视野。当加入稀释度为1∶2 000的高滴度免疫血清时,开始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形成的Aβ纤维逐渐减少;到1∶500时,镜下见不到Aβ纤维的存在。结论CAC免疫的小鼠血清可抑制Aβ的纤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Aβ) 融合蛋白 血清 抗体
下载PDF
融合蛋白CAC免疫对大鼠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肽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2 位作者 靳辉 王唯析 钱亦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CAC(HBcAg与β-淀粉样肽基因重组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对大鼠海马内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肽(Aβ)的作用。方法用融合蛋白CAC免疫SD大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β抗体的滴度。当滴度大于1:3000时,给大鼠海马CA1区...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CAC(HBcAg与β-淀粉样肽基因重组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对大鼠海马内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肽(Aβ)的作用。方法用融合蛋白CAC免疫SD大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β抗体的滴度。当滴度大于1:3000时,给大鼠海马CA1区注射聚集态Aβ1-40。2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病理学检测。结果融合蛋白免疫5次后,大鼠血清中Aβ抗体的滴度达到了1:3000。未经CAC免疫的大鼠,在海马内注射Aβ后,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低,注射区可见细胞损伤和刚果红染色的淀粉样沉积,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浸润。CAC免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淀粉样沉积面积减少或几乎消失。结论融合蛋白CAC免疫可抑制海马内注射Aβ的毒性作用,促进其降解和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CAC Β-淀粉样肽 海马 免疫
下载PDF
含APPβ裂解位点肽及Aβ_(1-15)的嵌合型HBcAg颗粒抗原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9
作者 冯改丰 王军阳 +5 位作者 靳辉 王唯析 钱亦华 杨维娜 王全颖 杨广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构建含APPβ位点裂解肽ABCSP、β-淀粉样肽氨基段15肽(Aβ1-15)及删除了c/e1表位的截短型HBcAg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c-ABCSP-Aβ15-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BCSP-Aβ15-C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检测其免疫原性,为多表位A... 目的:构建含APPβ位点裂解肽ABCSP、β-淀粉样肽氨基段15肽(Aβ1-15)及删除了c/e1表位的截短型HBcAg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c-ABCSP-Aβ15-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BCSP-Aβ15-C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检测其免疫原性,为多表位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含APPβ位点裂解肽ABCSP、β-淀粉样肽氨基段15肽(Aβ1-15)的基因,连接于HBcAg的1~71的3'端,再将HBcAg的88~144位氨基酸的基因片断连接于Aβ1-15的基因的3'端,构建重组质粒pUC/c-ABCSP-Aβ15-c,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c-ABCSP-Aβ15-c,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重组基因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融合蛋白形成的病毒样颗粒。融合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BCSP、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基因位于表达质粒之中,其大小、序列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SDS-PAGE显示,在细菌裂解液的上清和沉淀中均可见到表达蛋白条带,且以沉淀中为多,约占沉淀总蛋白的40%。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形成电镜下可观察到的病毒样颗粒。昆明小鼠经融合蛋白免疫5次后,其血清中抗-ABCSP抗体的滴度可达1∶5 000,抗-Aβ抗体的滴度可达1∶10 000,检测不到抗-HBc抗体。结论:c-ABCSP-Aβ15-c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Aβ) HBCAG 融合蛋白 病毒样颗粒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含Aβ_(1-15)的嵌合型HBcAg颗粒抗原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10
作者 冯改丰 靳辉 +3 位作者 王唯析 钱亦华 王全颖 杨广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含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氨基段15肽(Aβ1-15)和删除c/el表位的截断型HBcAg的融合蛋白,观察其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检测其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基因工程疫苗...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含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氨基段15肽(Aβ1-15)和删除c/el表位的截断型HBcAg的融合蛋白,观察其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检测其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合成的Aβ1-15基因连接于HBcAg的1-71的3’端,再将HBcAg的88~144位氨基酸的基因片断连接于Aβ1-15;的基因的3’端,构建重组质粒pUC/c—Aβ1-15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c.Aβ1-15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重组基因的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命名为CAl5C)纯化后,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的形成。以病毒颗粒抗原CA15C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之中,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在细菌裂解液的上清和沉淀中均可见表达蛋白CA15C,以沉淀中为多,约占细菌沉淀总蛋白的40%。电镜下可见纯化后的CA15C形成直径约30nm的病毒样颗粒。昆明小鼠经CA15C免疫5次后,其血清中抗-AB抗体的滴度可达1:10000,且检测不到抗-HBc抗体。结论:原核表达制备的含Aβ1。和HBcAg的融合蛋白CA15C,可形成病毒样颗粒,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Aβ) HBCAG 融合蛋白 病毒样颗粒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志英 胡海涛 +2 位作者 冯改丰 许杰华 张海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NSC)和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human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h 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改善作用。 方法 SD大鼠4 0只随机分...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NSC)和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human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h 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改善作用。 方法 SD大鼠4 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进行单侧切断大鼠穹窿海马伞( fibria-fornix,FF)制备AD模型, 组为损伤组; 、组于术后10~12 d,侧脑室移植h BDNF基因修饰及未修饰的NSC分别为NSC组和BDNF组。移植后2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行为学检测。 结果  组和 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4 1.84±2 1.76 s和2 5 .2 3±17.0 6 s,较 组潜伏期70 .91±2 3.6 7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游泳距离的百分比: 组和 组分别为36 .9%和4 2 .0 % ,较 组2 6 .0 %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 组大鼠采取边缘式和随机式搜索模式显著多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其中 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及搜索策略接近 组( P>0 .0 5 ) ,采取直线式和趋向式的搜索策略显著多于其它各组( P<0 .0 1)。 结论 NSC和h 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AD模型鼠的行为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h 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修饰 学习记忆 神经干细胞移植 痴呆大鼠 Morris水迷宫 HBDNF disease 逃避潜伏期 SC移植 factor 阿尔茨海默病 搜索策略 brain 正常对照组 穹窿海马伞 侧脑室移植 行为学检测 AD模型鼠 统计学
下载PDF
天麻素对Aβ25-35诱导的Alzheimer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中华 胡海涛 +2 位作者 冯改丰 赵志英 毛乃颖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对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以β-淀粉样肽25-35片段(Aβ25-35)20μmol/L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以人参总皂甙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形态学观察、MTT等方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对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以β-淀粉样肽25-35片段(Aβ25-35)20μmol/L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以人参总皂甙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形态学观察、MTT等方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25-35诱导的培养神经元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MTT检测显示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预先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天麻素、人参总皂甙时,Aβ25-35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细胞活力明显增强,LDH释放减少,与实验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天麻素具有预防和治疗AD的潜在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天麻素 Β-淀粉样肽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葛根素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海英 胡海涛 +3 位作者 刘亦恒 王洪权 冯改丰 陈国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应用Aβ25-35孵育PC12细胞株制作细胞损伤模型,以研究葛根素对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Aβ25-35和葛根素对PC12细胞进行处理,MTT法检测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Annexin... 目的:应用Aβ25-35孵育PC12细胞株制作细胞损伤模型,以研究葛根素对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Aβ25-35和葛根素对PC12细胞进行处理,MTT法检测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AnnexinⅤ及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以确认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PC12细胞经过Aβ25-35处理后,细胞生存率下降,且呈现时间依赖性。电镜观察显示Aβ25-35可导致PC12细胞凋亡,使用葛根素后,模型细胞凋亡情况明显改善。流式细胞技术显示Aβ25-35损伤模型组凋亡率明显升高,使用葛根素后,细胞凋亡率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拮抗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β(25-35) 葛根素 凋亡
下载PDF
踝关节的横及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董炜疆 马兆龙 +5 位作者 杨月鲜 杨广夫 刘国强 宫惠琳 冯改丰 张峰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为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观测 15例干性胫、腓及距骨的关节面。②成年男尸右足标本 7例 ,先依骨性标志画线 ,新鲜 2例画线后 ,各行轴位CT、MRI扫描及冠状位MRI扫描后冻硬 ,再切制横断层 4例 ,冠状断层 ... 目的 :为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观测 15例干性胫、腓及距骨的关节面。②成年男尸右足标本 7例 ,先依骨性标志画线 ,新鲜 2例画线后 ,各行轴位CT、MRI扫描及冠状位MRI扫描后冻硬 ,再切制横断层 4例 ,冠状断层 3例。结果 :①距骨上关节面前、后宽为 3 0 .2、2 3 .5mm ;距骨内、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 3 0 .8、14 .9mm与 2 7.5、2 3 .7mm ;外踝关节面前缘至距骨颈后缘间距为 9.3mm。胫骨内踝与腓骨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 2 1.8、14 .7mm和 16.9、2 1.6mm。②观察了每一断层内关节及周围结构的形态、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 ,并匹配相应CT及MRI。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宽 3 2 .9mm ,距骨上、胫骨下关节面软骨厚 1.7mm与 1.8mm ,胫距关节、内踝处及腓距关节腔径值分别为 2 .4、2 .8、1.4mm ,骨间韧带长 1.8mm。结论 :踝关节的断层解剖 ,为影像学诊断及关节镜技术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横断层解剖 冠状断层解剖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优化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靳辉 冯改丰 +4 位作者 杨蓬勃 贾宁 杨维娜 钱亦华 王唯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旨在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细胞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分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差速黏附加摇床震荡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G... 目的旨在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细胞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分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差速黏附加摇床震荡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GFAP免疫荧光对获得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皮质细胞从3d开始迅速增殖,9-12d即可铺满瓶底,此时细胞呈明显的分层生长,星形胶质细胞位于底层,形态多样,阳性率为(67.2±7.1)%;经过1次传代后,GFAP阳性率有所提升(84.0±6.0)%,但不能完全去除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细胞仍呈分层生长;至第3次传代后,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的星形胶质细胞,其胞体较大、突起较短粗,一般2-3个,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GFAP染色呈强阳性,阳性率可达(97.6±2.4)%。结论通过差速黏附与摇床震荡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大脑皮质 细胞培养 大鼠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实验班解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董炜疆 冯改丰 +2 位作者 李月英 钱亦华 吕海侠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实验班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2013、2014级侯宗濂医学实验班(临床医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翻转课堂"组。传统组...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实验班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2013、2014级侯宗濂医学实验班(临床医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翻转课堂"组。传统组的4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翻转组"的40名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两组期末考核成绩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珚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翻转课堂"组与传统组比较,期末考试中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以及总成绩的分数均高于传统组,翻转组总成绩为(91.02±8.21),传统组为(85.23±11.2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翻转课堂"组满意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解剖学实验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 解剖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Gyl14]-Humanin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靳辉 胡海涛 +3 位作者 王唯析 冯改丰 李月英 杨维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保护肽[Gly14]-Humanin过表达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G-FLAG转入PC12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亚克隆细胞株,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Gly14]-Humanin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神经保护肽[Gly14]-Humanin过表达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G-FLAG转入PC12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亚克隆细胞株,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Gly14]-Humanin基因的表达。用25μmol/LAβ25-35作用细胞24h,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FCM)监测细胞凋亡,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改变。结果:建立了稳定过表达[Gly14]-Humanin的PC12细胞系。经25μmol/LAβ25-35作用后,稳定表达[Gly14]-Humanin的PC12细胞存活率较空质粒转染组明显提高(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Hoechst33258染色结果表明,空质粒转染组细胞核出现浓缩及断裂等凋亡形态,而过表达[Gly14]-Humanin组细胞核形态正常。结论:过表达[Gly14]-Humanin能够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Gly14]-Humanin 凋亡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7
18
作者 靳辉 计胜峰 +3 位作者 杨蓬勃 肖新莉 许杰华 冯改丰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分析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西安交通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2个班(共24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6个班为试验组(n=120),6个班为对照组(n=12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目的分析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西安交通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2个班(共24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6个班为试验组(n=120),6个班为对照组(n=12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系统解剖学期末成绩为(72.88±16.13)分,及格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5.40±14.81)分和及格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解剖学期末成绩为(75.37±17.11)分,及格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9.99±18.93)分和及格率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学生在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效率及多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更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本科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PBL 人体解剖学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3
19
作者 靳辉 杨蓬勃 +2 位作者 肖新莉 钱亦华 冯改丰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第6期691-694,共4页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文章结合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课程特点,分析了该门课程实行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神经传...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文章结合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课程特点,分析了该门课程实行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神经传导通路"的实验课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初步实践。结果证实,翻转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系统解剖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与HbcAg/MIR融合蛋白的免疫血清在AD转基因细胞模型中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朝晖 冯改丰 +2 位作者 李月英 马延兵 胡海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8-612,共5页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Aβ)与乙肝核心抗原主要免疫优势区(HbcAg/MIR)的融合蛋白(c-Aβ-c)在BL21/pET28原核表达体系的表达并进行腹腔内注射表达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免疫血清的免疫原性以及体外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Aβ)与乙肝核心抗原主要免疫优势区(HbcAg/MIR)的融合蛋白(c-Aβ-c)在BL21/pET28原核表达体系的表达并进行腹腔内注射表达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免疫血清的免疫原性以及体外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Aβ-c并进行c-Aβ-c融合基因在BL21菌的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c-Aβ-c融合蛋白腹腔注射免疫动物,ELASA检测其抗Aβ抗体效价,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它应用于Alzheimer’sdisease(AD)转基因细胞的生物效应。结果表达的c-Aβ-c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菌的沉淀中,表达水平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0%以上。免疫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效价达1∶16000,抗血清抑制了AD转基因细胞中Aβ的神经细胞毒性,明显降低了细胞凋亡的比率。结论c-Aβ-c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Aβ免疫原性,其动物免疫血清有效抑制Aβ肽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 主要免疫优势区 融合蛋白 免疫血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