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CT数字体相关和有限元分析的股骨内部变形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家宁 符绩智 +2 位作者 冯文天 宋霏 杨海胜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9-14,42,共7页
目的验证基于临床CT的数字体相关(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方法在测量股骨内部变形场时的准确性,并通过DVC进一步测量股骨在跌倒情况下的内部变形,验证基于临床CT的有限元分析方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在计算股骨内部... 目的验证基于临床CT的数字体相关(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方法在测量股骨内部变形场时的准确性,并通过DVC进一步测量股骨在跌倒情况下的内部变形,验证基于临床CT的有限元分析方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在计算股骨内部变形场的准确性。方法使用猪股骨,模拟侧向跌倒姿态,进行分步力学加载实验,同步进行多次CT成像。通过重复扫描和虚拟位移验证DVC方法的准确性。DVC以子体积作为配准两组图像的研究对象,分别设置8、12、16和20 mm的子体积进行测试。量化误差指标包括位移系统误差-平均值(mean)、位移随机误差-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应变准确度-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R)和应变精确度-标准差误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error,SDER)。基于CT图像建立股骨有限元模型,模拟实验条件,计算股骨内部位移,与DVC测量的内部变形场对比验证。结果基于临床CT的DVC方法重复扫描位移偏差小于0.013 mm,MAER和SDER均小于200με;虚拟位移偏差小于0.098 mm,MAER为1093~1687με,SDER为604~1267με,远小于骨组织屈服应变。FEA计算的位移和DVC测量的位移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2)≥0.76,P<0.05)。结论基于临床CT的DVC方法可以准确测量股骨内部变形场,并且基于临床CT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计算股骨内部变形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有限元分析 数字体相关 骨质疏松 股骨骨折
下载PDF
评估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生物力学CT方法
2
作者 冯文天 宋霏 +2 位作者 高兴 程晓光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1-626,共6页
骨质疏松症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引发骨折,且以椎体骨折最为常见。早期精准评估骨折风险是鉴别高风险人群进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目前临床评估椎体骨折风险主要依靠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 骨质疏松症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引发骨折,且以椎体骨折最为常见。早期精准评估骨折风险是鉴别高风险人群进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目前临床评估椎体骨折风险主要依靠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或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检测骨密度,但其不能完全体现骨强度和抗骨折特性,存在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基于CT数字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CT(biomechanical CT,BCT)技术,以无创计算椎体骨强度为目标,架起了生物力学应用于临床评价骨折风险的桥梁。椎体离体力学实验已证实,BCT较骨密度可更准确地评估椎体骨折强度。临床研究也表明,BCT在鉴别既存骨折和预测新发骨折方面显著优于DXA骨密度。本文介绍BCT技术的实现流程,以及各环节中影响计算结果的关键参数,并总结BCT离体验证和在体评估椎体骨折风险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BCT技术在临床评估中国人椎体骨折风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生物力学CT 骨强度 骨密度
下载PDF
近物所量子多体动力学实验研究反应谱仪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新文 朱小龙 +4 位作者 刘惠萍 曹士娉 沙杉 钱东斌 冯文天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197-200,共4页
介绍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实验研究高电荷态离子与原子分子碰撞动力学的技术 ,讨论了实验测量反应末态全部离子和电子动量矢量 ,得到反应末态动量空间的全部信息 ,从而反演碰撞反应动力学过程的路线。描述了在近物所开展量子多体动力学... 介绍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实验研究高电荷态离子与原子分子碰撞动力学的技术 ,讨论了实验测量反应末态全部离子和电子动量矢量 ,得到反应末态动量空间的全部信息 ,从而反演碰撞反应动力学过程的路线。描述了在近物所开展量子多体动力学实验研究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显微谱仪 多体动力学 完全测量 多重微分截面
下载PDF
高压原子物理实验平台和物理研究规划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新文 宋明涛 +14 位作者 朱小龙 刘惠萍 孙良亭 肖国青 赵红卫 蔡晓红 王志光 李文健 刘振灏 高大庆 马力祯 满开弟 沙杉 冯文天 詹文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107-109,共3页
介绍了高压原子物理平台束流线的主要结构和特点 ,简要分析了利用高压平台真空原子分子物理研究需求 ,讨论了开展原子分子物理、表面物理、材料物理和生物物理相关的物理研究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压平台 多体动力学 材料改性 表面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微通道板的多击响应位置灵敏探测器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慎跃 马新文 +6 位作者 闫顺成 朱小龙 刘惠萍 张少锋 冯文天 李斌 孟令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与传统的四角延迟线阳极相比,三层延迟线阳极,即六角延迟线阳极具有很好的多击信号读出本领。它与微通道板结合,能够探测很短时间间隔内到达的多个粒子的时间和位置信息。文章介绍了基于微通道板的六角阳极探测器的结构及多击响应原理,... 与传统的四角延迟线阳极相比,三层延迟线阳极,即六角延迟线阳极具有很好的多击信号读出本领。它与微通道板结合,能够探测很短时间间隔内到达的多个粒子的时间和位置信息。文章介绍了基于微通道板的六角阳极探测器的结构及多击响应原理,报道了利用Puα源对该探测器及中心带孔的六角阳极探测器的测试结果,探测器位置分辨好于0.2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击响应 位置灵敏 六角延迟线阳极
下载PDF
高电荷态离子引发氮气分子的解离和碎裂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小龙 马新文 +8 位作者 魏宝仁 刘惠萍 汪正林 沙杉 冯文天 曹士娉 钱东斌 李斌 陈兰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1-594,共4页
利用时间和位置灵敏相关的符合装置,实验研究了高电荷态Xeq+(q=15-21)离子与N2分子慢碰撞过程的多电子转移过程、N2+离子的解离以及N2q+(1<q≤5)离子的库仑爆炸过程.实验鉴别了N2离子的解离和库仑爆炸反应道.从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得... 利用时间和位置灵敏相关的符合装置,实验研究了高电荷态Xeq+(q=15-21)离子与N2分子慢碰撞过程的多电子转移过程、N2+离子的解离以及N2q+(1<q≤5)离子的库仑爆炸过程.实验鉴别了N2离子的解离和库仑爆炸反应道.从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得到氮气分子离子的库仑爆炸释放的动能(KER),并与库仑爆炸模型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俘获 分子离子 库仑爆炸 KER
下载PDF
低能Ar^(3+)+Ar碰撞反应过程实验研究
7
作者 李斌 马新文 +9 位作者 朱小龙 刘惠萍 许慎跃 张少峰 冯文天 沙杉 钱东斌 陈兰芳 曹士娉 魏宝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1-635,共5页
测量了入射离子能量为27 keV、45 keV和66 keV时Ar3++Ar碰撞反应各子过程的分截面,通过将其归一化到Bliman,Dousson等人所测量的截面值,获得了绝对截面.结果表明,该能区电子俘获过程仍占主导地位,但转移电离过程已不能忽略.结果还表明,... 测量了入射离子能量为27 keV、45 keV和66 keV时Ar3++Ar碰撞反应各子过程的分截面,通过将其归一化到Bliman,Dousson等人所测量的截面值,获得了绝对截面.结果表明,该能区电子俘获过程仍占主导地位,但转移电离过程已不能忽略.结果还表明,各子过程反应截面基本不随能量变化.与考虑自电离的MCBM(Molecular Coulombic overBarrier Model)模型比较发现,模型所给截面普遍高于实验测量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归一化时带来的系统误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单电子和双电子俘获截面符合的比较好,但三电子俘获截面却相差一个数量级.对于实验观测到的转移电离过程,模型却预言并没有此过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反应 截面 转移电离 MCBM模型
下载PDF
中能Ne^(4+)离子诱导的羰基硫分子三体碎裂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申丽丽 闫顺成 +9 位作者 马新文 朱小龙 张少锋 冯文天 张鹏举 郭大龙 高永 海帮 张敏 赵冬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67,共7页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开展了56 keV/u的Ne^(4+)离子与羰基硫(OCS)气体的交叉碰撞实验,研究了Ne^(4+)离子诱导的OCS^(3+)的碎裂动力学.通过符合探测三个末态离子,重构了OCS^(3+)离子三体碎裂对应的牛顿图和Dalitz图,并明确区分了直接解...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开展了56 keV/u的Ne^(4+)离子与羰基硫(OCS)气体的交叉碰撞实验,研究了Ne^(4+)离子诱导的OCS^(3+)的碎裂动力学.通过符合探测三个末态离子,重构了OCS^(3+)离子三体碎裂对应的牛顿图和Dalitz图,并明确区分了直接解离和次序解离两种碎裂过程.重构了OCS^(3+)离子解离过程的动能释放(KER)分布,发现其峰值在25 eV处,同时在18 eV处有肩膀结构的存在,其中25 eV左右的峰来源于直接解离过程,18 eV处的肩膀结构来源于次序解离和非次序解离两种过程.通过分析不同能量和不同电荷态下重离子碰撞实验所得到的KER谱,发现微扰强度不是影响态布居的主要因素.OCS^(3+)次序解离中的第二步KER的峰值在6.2 eV处.结合以往的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多电离态的分子发生次序碎裂的根源在于二价离子碎片存在亚稳态,而重构得到的第二步KER可以反映亚稳态离子的电子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硫 碎裂机制 次序解离 动能释放
下载PDF
态选择电荷交换实验测量以及对天体物理软X射线发射模型的检验
9
作者 徐佳伟 许传喜 +9 位作者 张瑞田 朱小龙 冯文天 赵冬梅 梁贵云 郭大龙 高永 张少锋 苏茂根 马新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27,共8页
在高温天体等离子体环境中,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中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电荷交换是天体物理环境中软X射线发射的重要机制之一.电荷交换软X射线发射相关的天体物理建模需要大量的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数据,目前这类数... 在高温天体等离子体环境中,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中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电荷交换是天体物理环境中软X射线发射的重要机制之一.电荷交换软X射线发射相关的天体物理建模需要大量的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数据,目前这类数据主要来自于经典或者半经典的原子碰撞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系统测量了炮弹能量为1.6—20.0 keV/u Ne~(8+)与He的单电子俘获n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将测得的相对态选择截面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以及分子库仑过垒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在弱反应通道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结合天体物理中常用的l分布模型,计算了1.6和2.4 keV/u Ne~(8+)与He之间电荷交换中的软X射线发射谱,通过与近期实验测量的X射线谱比较,发现计算的软X射线谱强度明显偏离已有的测量值.这些研究表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分子库仑过垒模型以及l分布模型在定量描述电荷交换态选择截面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将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天体物理的X射线背景研究中,可能导致对天体等离子体参数的描述不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电荷交换 态选择俘获 软X射线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CT”方法的椎体楔形骨折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文天 李光辉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85-485,共1页
目的楔形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通常认为与前屈受力有关。临床骨密度(BMD)检测不能准确评估楔形骨折风险,基于CT影像和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CT(BCT)方法较BMD更能准确地评估椎体骨强度,但其局限于评估椎体在均匀压缩载荷下... 目的楔形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通常认为与前屈受力有关。临床骨密度(BMD)检测不能准确评估楔形骨折风险,基于CT影像和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CT(BCT)方法较BMD更能准确地评估椎体骨强度,但其局限于评估椎体在均匀压缩载荷下的强度和骨折风险。建立1个可准确评估中国人椎体前屈强度的BC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生物力学 骨折风险 体前屈 压缩载荷 骨强度 CT影像 椎体
下载PDF
Average Energy Loss Measured in Single and Double Electron Capture Collisions of He^2+ on Ar at Low Velocities *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斌 马新文 +8 位作者 朱小龙 刘惠萍 张少峰 钱东斌 陈兰芳 冯文天 曹士娉 沙杉 张大成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452-1455,共4页
Employing the recoil ion momentum spectroscopy we investigate the collision between He^2+ and argon atoms. By measuring the recoil longitudinal momentum the energy losses of projectile are deduced for capture reactio... Employing the recoil ion momentum spectroscopy we investigate the collision between He^2+ and argon atoms. By measuring the recoil longitudinal momentum the energy losses of projectile are deduced for capture reaction channels. It is found that in most cases for single- and double-electron capture, the inner electron in the target atom is removed, the recoil ion is in singly or multiply excited states (hollow ion is formed), which indicates that electron corre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The captured electrons prefer the ground states of the projectile. It 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average energy losse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charge transfer and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MOMENTUM SPECTROSCOPY HIGHLY-CHARGED IONS RECOIL
下载PDF
State-Selective Electron Capture for keV He^2+ Ions on Helium Collisions Studied by Recoil Momentum Spectroscopy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小龙 马新文 +5 位作者 李斌 刘惠萍 冯文天 曹士娉 沙杉 张大成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87-590,共4页
State-selective single elec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s are measured by recoil ion momentum spectroscopy technique for He^2+ on He at 30keV incident energy. The cross sections for capture into ground and excited state... State-selective single elec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s are measured by recoil ion momentum spectroscopy technique for He^2+ on He at 30keV incident energy. The cross sections for capture into ground and excited states a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to classical model calculations as well as to the quantum mechanical calcula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quantum mechan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Y-CHARGED IONS ATOMS
下载PDF
Signature of Single Binary Encounter in Intermediate Energy He^(2+)-Ar Collisions
13
作者 高永 朱小龙 +10 位作者 张少锋 张瑞田 冯文天 郭大龙 李斌 赵冬梅 汪寒冰 黄忠魁 闫顺成 钱东斌 马新文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63-67,共5页
We experimentally observe the signature of electron emission resulting from a single binary encounter mechanism in the intermediate collision energy regime of 30 keV/u He2+ on argon. Electron emission spectra in the ... We experimentally observe the signature of electron emission resulting from a single binary encounter mechanism in the intermediate collision energy regime of 30 keV/u He2+ on argon. Electron emission spectra in the transfer ionization a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classical calculations from a two-step model considering the initial electron velocity and re-scattering of the binary encounter electron in the recoil potential. Although the present reaction is actually a four-body problem, the model starting from a binary encounter gives out surprising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ur studies show that orbital velocities of the electron affect the emission patterns of ionized electrons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on in Signature of Single Binary Encounter in Intermediate Energy He Ar Collisions that is from
下载PDF
Geometric structure of N_(2)O^(q+)(q=5,6)studied by Ne^(8+)ion-induced Coulomb explosion imaging
14
作者 赵曦 单旭 +11 位作者 朱小龙 陈磊 沈镇捷 冯文天 郭大龙 赵冬梅 张瑞田 高永 黄忠魁 张少锋 马新文 陈向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09-317,共9页
We report the study on the complete three-body Coulomb explosion(CE)of N_(2)O^(q+)(q=5,6)induced by 56-keV/u Ne8+ion collision with N2O gaseous molecule.Six CE channels for N_(2)O^(5+)and seven for N_(2)O^(6+)are iden... We report the study on the complete three-body Coulomb explosion(CE)of N_(2)O^(q+)(q=5,6)induced by 56-keV/u Ne8+ion collision with N2O gaseous molecule.Six CE channels for N_(2)O^(5+)and seven for N_(2)O^(6+)are identified by measuring three ionic fragments and the charge-changed projectile in quadruple coincidence.Correspondingly the kinetic energy release(KER)and momentum correlation angle(MCA)distributions of three ionic fragments for each of the CE channels are also deduced.Numerical computation is presented to reconstruct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N_(2)O^(q+0prior to dissociat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KER and MCA.The N–N and N–O bond lengths and the N–N–O bond angles of N_(2)O^(q+)for each of the channels ar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lomb explosion kinetic energy release molecular geometry ion collision nitrous oxide(N_(2)O)
下载PDF
张力线磁场测量系统的平台搭建与相关测试实验研究
15
作者 杨颜冰 杨文杰 +9 位作者 吴巍 冯文天 欧贤金 李大为 杨静 张翔 陈广全 张旭 姚庆高 马力祯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7-384,共8页
张力线法作为一种优质的磁场测量方法,具有定位精度高、测量快捷、可测量小孔径磁体等优势,被许多国外实验室所采用并广泛应用于加速器磁场测量领域当中。本工作研究了张力线测量方法的相关理论,搭建了一套张力线磁场测量平台;并对一台... 张力线法作为一种优质的磁场测量方法,具有定位精度高、测量快捷、可测量小孔径磁体等优势,被许多国外实验室所采用并广泛应用于加速器磁场测量领域当中。本工作研究了张力线测量方法的相关理论,搭建了一套张力线磁场测量平台;并对一台常规四极铁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实验,研究了信号处理方法并验证了测量精度。结果表明,该张力线系统的磁中心测量重复性精度好于±6μm,满足大部分加速器工程的测试需求。未来该系统还将继续完善并广泛应用于相关装置的磁场测量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线 磁场测量 磁中心偏差 积分梯度
原文传递
电子成像均匀约束磁场的产生及测试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文天 马新文 +3 位作者 刘惠萍 陈兰芳 李斌 曹士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637-3641,共5页
为增加离子与原子碰撞成像系统中探测电子的立体角,设计了一约束电子的复合型亥姆霍兹线圈装置.对复合型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并对制作的复合型亥姆赫兹线圈产生的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出磁场的均匀性好于±... 为增加离子与原子碰撞成像系统中探测电子的立体角,设计了一约束电子的复合型亥姆霍兹线圈装置.对复合型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并对制作的复合型亥姆赫兹线圈产生的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出磁场的均匀性好于±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亥姆霍兹线圈 磁场分布 磁场均匀性
原文传递
低能He^(2+)入射He原子转移电离实验中出射电子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文天 马新文 +9 位作者 朱小龙 张少峰 刘惠萍 许慎跃 钱东斌 李斌 闫顺成 张大成 孟令杰 张鹏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471-8477,共7页
利用反应显微谱仪对70keV He2+-He转移电离过程中的出射电子进行了成像,研究了出射电子的空间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电子主要集中在散射平面内;在散射平面内,电子速度分布介于零与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即前向出射)且在散射离子和靶核核... 利用反应显微谱仪对70keV He2+-He转移电离过程中的出射电子进行了成像,研究了出射电子的空间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电子主要集中在散射平面内;在散射平面内,电子速度分布介于零与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即前向出射)且在散射离子和靶核核间轴处有一极小值,呈现出典型的双峰结构.出射电子的上述分布特征可由出射电子波函数σ振幅和π振幅的干涉进行定性解释,σ振幅和π振幅对出射电子波函数的贡献与碰撞参数相关.在小碰撞参数下,π振幅的贡献更加明显;而在大碰撞参数下,σ振幅的贡献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显微谱仪 转移电离 电子速度分布 σ振幅和π振幅干涉
原文传递
低能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出射电子能谱研究
18
作者 冯文天 马新文 +4 位作者 朱小龙 张少峰 刘惠萍 李斌 闫顺成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0-504,共5页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对70和100keV 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TI)过程中不同出射角度的电子能谱进行了测量,观测到出射电子能谱具有如下分布特征:出射电子速度分布介于0和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在不同出射角度电子能谱分布均有一极大值存...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对70和100keV 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TI)过程中不同出射角度的电子能谱进行了测量,观测到出射电子能谱具有如下分布特征:出射电子速度分布介于0和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在不同出射角度电子能谱分布均有一极大值存在,随着出射角度的增大,能谱分布极大值逐渐减小;当电子出射角度等于45°时,多数电子集中在0eV附近。上述特征可由低能离子-原子碰撞"准分子"模型进行定性解释。在100keV He2+-He转移电离出射电子能谱中有靶电子被俘获至散射离子连续态(electron capture to continuum,简称ECC)电子的贡献,这可看做是动力学两步过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显微谱仪 转移电离 ECC电子 “准分子”模型
原文传递
低能He^(2+)-He碰撞体系转移电离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小龙 马新文 +5 位作者 李斌 冯文天 张少锋 刘惠萍 钱东斌 张大成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0-624,共5页
利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对低能He2+-He碰撞反应中产生的反冲靶离子和炮弹离子进行了符合测量,根据反冲靶离子的动量,研究了转移电离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20—40keV能量范围内,靶原子上的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基... 利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对低能He2+-He碰撞反应中产生的反冲靶离子和炮弹离子进行了符合测量,根据反冲靶离子的动量,研究了转移电离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20—40keV能量范围内,靶原子上的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基态,另一个电子直接发射到靶的连续态的直接电离及另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连续态的过程(ECC)是最主要的转移电离机理,且ECC过程主要发生在大碰撞参数条件下;炮弹离子俘获两个电子处在双激发态的自电离过程的贡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 转移电离机理 离子原子碰撞
原文传递
离子与原子碰撞多体动力学过程成像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新文 朱小龙 +5 位作者 刘惠萍 李斌 张少锋 曹士娉 冯文天 许慎跃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分析了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的成像原理,较详细地讨论了成像探测器技术、反冲离子和电子飞行时间谱仪、超声气体装置和均匀约束磁场等技术的要求和特点,介绍了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ECR离子源原子物理束流线上建造的反冲离子动量成像谱... 分析了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的成像原理,较详细地讨论了成像探测器技术、反冲离子和电子飞行时间谱仪、超声气体装置和均匀约束磁场等技术的要求和特点,介绍了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ECR离子源原子物理束流线上建造的反冲离子动量成像谱仪.给出了在该谱仪上首次实验测量的部分结果,得到了30keVHe2+离子与He原子碰撞反应中单电子俘获的末态分布截面,发现在本实验能区,单电子俘获到第一激发态是主要反应道;测量到的角微分截面结果表明,基态电子俘获发生在大碰撞参数,激发态单电子俘获主要发生在小碰撞参数的情况下;这些结果是由亚飞秒碰撞过程成像技术取得的.最后讨论了反应成像谱仪在其他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冲离子动量成像 碰撞动力学 态选择截面 角微分截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