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ppa角对近视屈光手术偏心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旺强 郑海华 蔡剑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研究近视国人Kappa角的分布特征,探讨国人Kappa角大小对近视屈光手术切削偏心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行近视激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连续病例200名,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地形图得到Kappa角及其在... 目的:研究近视国人Kappa角的分布特征,探讨国人Kappa角大小对近视屈光手术切削偏心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行近视激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连续病例200名,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地形图得到Kappa角及其在角膜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进行分组统计。取这些受试者中行近视屈光手术患者135例,测量其术后1个月随访时的角膜地形图,分析激光切削偏心量和Kappa角之间的关系。结果: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Kappa角水平偏移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为0.000),其中,低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最大,而高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最小。Kappa角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与术后激光切削偏心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高度相关(水平P=0.000;垂直P=0.000),Kappa角的角膜偏移量在术前术后并无明显变化(水平P=0.964,垂直P=0.861)。结论:总体而言,Kappa角在国人中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而减小。近视屈光手术的效果受Kappa角影响,尤其是低度近视患者的大Kappa角会造成较大的切削偏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KAPPA角 屈光手术 切削偏心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活体测量人眼球内容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冯旺强 陈燕 +1 位作者 周云新 施明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背景定量评估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容积改变与屈光度、眼轴长度之间的关系能够为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直接进行活体眼球容积测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目的应用MRI测量正视者及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内... 背景定量评估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容积改变与屈光度、眼轴长度之间的关系能够为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直接进行活体眼球容积测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目的应用MRI测量正视者及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内各部分空间容积,比较2组间眼球内各部分容积的差异并明确与眼球容积变化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MRI系统(1.5-T系统)对屈光度为-0.25~+0.50D的60例正常眼和〉-6.00D的60例高度近视眼进行眼前节、晶状体、玻璃体腔容积测量并进行定量比较,采用A型超声对眼轴长度进行测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容积及球内总容积随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结果高度近视组的平均屈光度为(-15.62±8.27)D,A型超声测得眼轴前后径均值为(28.68~2.68)mm,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2=0.830,P=0.000)。高度近视组的球内总容积(7.46±0.89)ml^3和玻璃体腔容积(6.90±0.89)ml^3明显大于正视组的球内总容积(6.00±0.35)ml^3和玻璃体腔容积(5.41±0.32)ml^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46,P=0.000;t=-12.100,P=0.000);而2组之间眼前节容积和晶状体容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0,P=0.220,t=-0.483,P=0.630)。高度近视组的玻璃体腔容积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20.750,P=0.000;R^2=0.850,P=0.000);高度近视组的球内总容积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0.754,P=0.000;R^2=0.841,P=0.000)。结论玻璃体腔容积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屈光度眼球内容积差异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眼的玻璃体腔容积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呈线性关系,对玻璃体手术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玻璃体腔容积/测量 磁共振成像 高度近视 眼轴长度 A型超声
下载PDF
洞头县老年居民翼状胬肉患病情况分析
3
作者 冯旺强 苏小夏 +1 位作者 王爱君 张加裕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3期103-104,共2页
目的调查温州市洞头县55岁以上居民翼状胬肉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洞头县乡镇随机选择9个调查点,受检总人数为1750人。采用手持式裂隙灯行眼部检查,明确翼状胬肉诊断及分期、分级。结果洞头县老年居民翼状胬肉的患病率... 目的调查温州市洞头县55岁以上居民翼状胬肉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洞头县乡镇随机选择9个调查点,受检总人数为1750人。采用手持式裂隙灯行眼部检查,明确翼状胬肉诊断及分期、分级。结果洞头县老年居民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为33.4%,男性患病率(38.7%)高于女性(28.5%),病变部位以鼻侧多见占93.4%,Ⅲ、Ⅳ级翼状胬肉多见,分别占41%和36%。结论洞头县老年居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翼状胬肉患病率存在差异。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可能与长期沿海户外劳动、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紫外线照射和海风侵袭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患病率 渔民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测量成人正视眼眼球容积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燕 施明光 +1 位作者 郑穗联 冯旺强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95-297,I0003,共4页
目的通过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探讨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测量眼球容积中的应用。方法对60位20~25岁正视眼受试者进行眼球总容积及其他各组成部分容积的MRI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眼科测量正常值”... 目的通过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探讨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测量眼球容积中的应用。方法对60位20~25岁正视眼受试者进行眼球总容积及其他各组成部分容积的MRI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结果所测的容积值:玻璃体腔容积:(4.514±0.323)mm^3,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球内总容积、眼房水容积、晶状体容积分别为(5.146±0.352)mm^3、(0.244±0.385)mm^3、(0.223±0.222)mm^3,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MRI可较好的应用于活体眼球容积的测量。所测玻璃体腔容积与“眼科测量正常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球内总容积小于“眼科测量正常值”;眼前房及晶状体稍大于“眼科测量正常值”。(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95—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成年人 眼球容积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查屹 林达 +4 位作者 冯旺强 韩晓辉 杨顺海 郑海华 蔡剑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661-3663,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高度近视关联的位点.揭示与高度近视相关的发病环节。方法:本研究采取病例一对照关联分析,随机选取200名高度近视(要求近视度数≤-6.00D),及200名无相关的对照正视眼样本(要求双眼屈光...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高度近视关联的位点.揭示与高度近视相关的发病环节。方法:本研究采取病例一对照关联分析,随机选取200名高度近视(要求近视度数≤-6.00D),及200名无相关的对照正视眼样本(要求双眼屈光不正在+/-0.50D之间),提取全血DNA样本。选取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SNP rs9928731进行基因型的检测。根据样本所得SNP基因型,计算其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频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病例-对照组之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高度近视组rs9928731基因型(TT,TC,CC)的频率分别为46%,21.5%,32.5%,而对照组正视眼等位基因(TT,TC,CC)的频率则为48%,21.5%,30.5%。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疾病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提示,低频等位基因(C)可能会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OR=0.921,C/=0.696~1.220)。结论:MMP2 SNP rs9928731与高度近视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关联分析
下载PDF
OrbscanⅡ辅助无病史Double K法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准确性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旺强 张艳玲 +1 位作者 张加裕 蔡剑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2035-203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Orbscan Ⅱ辅助无病史Double K法人工晶状体( 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香港养和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20例患者,采用Orbscan ... 目的:初步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Orbscan Ⅱ辅助无病史Double K法人工晶状体( 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香港养和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20例患者,采用Orbscan Ⅱ测量患者角膜7~10 mm 区后表面曲率半径,利用角膜前后表面比率推算角膜屈光手术前角膜屈光力;根据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植入的IOL度数、白内障术前检查的屈光状态、IOL-Master数据,应用SRK-T公式联合Double K法计算术眼的预留屈光度(无病史法)。同样应用临床病史法SRK-T公式联合Double K法计算本研究中20只眼预留屈光度。比较预期屈光值与术后实际残留屈光值的差值绝对值,即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结果(1)无病史法:MAE在0.5 D之内11只眼(55%),MAE在1.0 D之内15只眼(75%),MAE在2.0 D之内20只眼(100%);(2)临床病史法:MAE在0.5 D之内10只眼(50%), MAE在1.0 D之内14只眼(70%),MAE在2.0 D之内20只眼(100%);(3)无病史法与临床病史法比较:无病史法MAE(0.61±0.59)D,临床病史法MAE(0.68±0.55)D,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48,P=0.227)。结论 Orbscan Ⅱ辅助的无病史Double K法可较准确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IOL度数,在无法使用临床病史法时可以用其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角膜地形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度数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Crawford泪道置管术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旺强 查屹 +1 位作者 韩晓晖 郑海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Crawford泪道置管术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15例因外伤致泪小管断裂的1.5~12.0岁儿童,采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Crawford双路全程泪道置管术治疗,术后3个月拔管。结果15例均...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Crawford泪道置管术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15例因外伤致泪小管断裂的1.5~12.0岁儿童,采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Crawford双路全程泪道置管术治疗,术后3个月拔管。结果15例均一次性吻合成功,3个月拔管后经2—4个月随访,根据患儿泪道冲洗情况、溢泪症状程度评定,13例患眼无溢泪症状,泪道冲洗通畅,1例患眼轻度溢泪,泪道冲洗通而不畅,1例患儿因死亡失访。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一期显微镜下行Crawford双路全泪道置管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方法简便、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wford泪道置管 儿童 泪小管断裂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球空间参数的MRI测量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冯旺强 周云新 施明光 《眼科》 CAS 2008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方法测量高度近视眼和正视眼的球内空间参数,了解高度近视眼球形态学改变特征,探讨眼球扩张模式。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32例正视者(60眼)和33例高度近视者(60眼),未发现眼部器质性疾病及外伤手术史。方法...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方法测量高度近视眼和正视眼的球内空间参数,了解高度近视眼球形态学改变特征,探讨眼球扩张模式。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32例正视者(60眼)和33例高度近视者(60眼),未发现眼部器质性疾病及外伤手术史。方法高度近视和正视眼各60眼,采用MRI(1.5T,PHILLIS)测量眼球前后径、水平径、垂直径、眼球内容积、球内各部分容积。主要指标眼球各径线值和各部分容积。结果高度近视眼的前后径(28.16±2.80 mm)、水平径(22.87±1.23 mm)、垂直径(23.40±0.99mm)均较正视眼明显增大(P均=0.000),其中前后径变化最大(5.38 mm);眼球内前后径与屈光度呈高度正相关.(0 36mm/D,r^2=0.88,P=0.000);高度近视眼球内容积(7.46±0.89)ml、玻璃体腔容积(6.90±0.80)ml,较正视眼明显增大(P均= 0.000);眼前节容积和晶状体容积保持相对稳定(P=0.220,P=0.630)。结论高度近视眼球径线较正视眼均增大;高度近视眼玻璃体腔容积的增加导致了眼球总容积的增加;高度近视眼球扩张可能存在球形和轴性扩张两种模式,屈光度越高,轴性扩张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眼球径线 眼球容积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8~10岁矫正视力正常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环宇 冯旺强 +1 位作者 查屹 郑海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66-670,共5页
目的 测量8~10岁矫正视力正常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75例(150眼)8~10岁矫正视力正常儿童志愿者,根据不同的屈光度分为远视组、正视组和近视组;采用三分位法根据眼轴长度分为20.35~22.4... 目的 测量8~10岁矫正视力正常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75例(150眼)8~10岁矫正视力正常儿童志愿者,根据不同的屈光度分为远视组、正视组和近视组;采用三分位法根据眼轴长度分为20.35~22.42 mm组(D1组),>22.42~24.49 mm组(D2组),>24.49~26.56 mm组(D3组);运用EDI SD-OCT对受检者后极部黄斑中心凹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扫描;收集黄斑中心凹下(SF)距中心凹1 mm和3 mm处鼻侧(N)颞侧(T)上方(S)下方(Ⅰ)的CT值,分别记为SF、N1、T1、S1、I1,N3、T3、S3、I3.分析受检者不同方位及性别、眼别、屈光度组、眼轴组CT值变化情况,运用直线相关分析影响因素与CT值的相关性.结果 受检者SFCT值为(297.44±55.32)μm,各方位中仅N1、N3、I3与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受检者SFCT值高于男性(t=-3.00,P<0.01).女性远视组与正视、近视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近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近视、正视、远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所有受检者屈光度与SFCT值呈正相关(r=0.435,P<0.05),眼轴与SFCT值呈负相关(r=-0.542,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检者SFCT值随眼轴增长而下降,眼轴每增加1 mm,SFCT值下降23.58 μm(Y=848.82-23.58X).结论 8~10岁视力正常儿童SFCT值为(297.44±55.32)μm,眼轴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黄斑 屈光不正 儿童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轴
原文传递
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晓晖 冯旺强 董志章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8-409,共2页
目的 探讨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置入治疗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效果. 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以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为载体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端吻合40例(40眼),术后保留支撑管3个月后拔管,随访观察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 术中40例全... 目的 探讨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置入治疗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效果. 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以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为载体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端吻合40例(40眼),术后保留支撑管3个月后拔管,随访观察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 术中40例全部成功吻合.留置的支撑管无意外脱落现象.术后3个月拔管时,35例(87.5%)治愈;4例(10.0%)好转,轻度溢泪,泪道不畅;1例(2.5%)未愈,下睑外翻,溢泪泪道不通.拔管3个月后,38例排泪正常,治愈率为95%;其中1例(2.5%)好转,轻度溢泪,泪道不畅;1例(2.5%)未愈,皮肤瘢痕和下睑外翻,明显溢泪症状,泪道不通. 结论 利用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治疗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一个可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管 泪道 泪小管断裂 外伤性 儿童
原文传递
高度晶状体性散光二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应靖璐 冯旺强 施明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6-156,共1页
2008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晶状体性散光2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晶状体性散光 报告 白内障 眼科学
原文传递
超高度近视屈光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探讨
12
作者 蔡剑秋 杨顺海 +2 位作者 冯旺强 郑海华 韩真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总结报告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等效球镜均大于-10.00D的超高度近视28例(51眼)(... 目的 总结报告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等效球镜均大于-10.00D的超高度近视28例(51眼)(-18.50D~-31.50D),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4例(31眼)(-15.50D~-30.00D)行phakic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8例(65眼)(-10.50D~-16.50D)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屈光状态、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 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CLE组与PACLs组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或等于术前最好矫正视力,LASIK组实际最佳矫正视力与预期最佳矫正视力符合率达90.8%.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原文传递
PKCα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行作用的影响
13
作者 查屹 冯旺强 郑海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269-275,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蛋白激酶Cd(PKCα)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培养正常人PKCα RPE细胞,将实验分为Control组、Thymeleatoxin(PKCa激动剂)组、siRNA-PKCα(PKCα抑制剂)组和Nonsilencing si...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蛋白激酶Cd(PKCα)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培养正常人PKCα RPE细胞,将实验分为Control组、Thymeleatoxin(PKCa激动剂)组、siRNA-PKCα(PKCα抑制剂)组和Nonsilencing siRNA(Non-siRNA)组,应用RT—PCR检测RPE细胞内PKCα mRNA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观察RPE细胞的移行速度,Transwell实验观察RPE细胞的跨膜细胞数,活细胞动态实验观察RPE细胞的细胞活力。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通过光镜和免疫荧光方法计数成功培养获得RPE细胞。Thymeleatoxin组的RPE细胞内PKCα mRNA的含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t=3.712,P=-0.034),siRNA-PKCα组的PKCOtmRNA的含量明显低于Non—siRNA组(t=3.274,P=0.031)。Thymeleatoxin组RPE细胞的移行速度、跨膜细胞数、细胞活力等均明显优于Control组(t=9.743、5.616、2.300,均P〈0.05),siRNA—PKCα组的移行速度、跨膜细胞数、细胞活力等均明显弱于Non—siRNA组(t=3.643,P〈0.001;t=7.202,P=-0.002;t=2.418,P=-0.042)。结论PKCoL对人RPE细胞的移行有上调作用,提示PKCα可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Α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移行
原文传递
双通道双焦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研制及其准确性和重复性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璇 杨顺海 +2 位作者 冯旺强 查屹 郑海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725-729,共5页
目的运用自主研发的一套双通道双焦点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人全眼成像.并检验该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横断面自身对照研究。随机抽样选取21例(39眼)健康志愿者.第1天依次运用双通道双焦点OCT和IOLMaster测量前房深... 目的运用自主研发的一套双通道双焦点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人全眼成像.并检验该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横断面自身对照研究。随机抽样选取21例(39眼)健康志愿者.第1天依次运用双通道双焦点OCT和IOLMaster测量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第2天运用双通道双焦点OCT再次测量。比较2种仪器的测量值及第1天和第2天OCT的测量值。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结果运用双通道双焦点OCT可实时获得全眼图像,测得实际前房深度为(3.09±0.20)mm,眼轴长度为(25.34±0.64)mm。第l天和第2天OCT实际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8、1.129,P〉0.05)。IOLMaster测得前房深度为(3.58±0.21)mm,眼轴长度为(25.24±0.65)mm。OCT测得前房深度为(3.64±0.20)mm。2种仪器在测量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42、8.984,P〈0.05)。两者测量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和0.997。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测量的95%LoA分别为(0.001,0.119)mm及(-0.018,0.178)mm。结论自主研制的双通道双焦点OCT可实时获得全眼图像,是一种重复性较好的全眼参数的测量仪器,它具有操作方便、非接触性及实时获得高分辨率眼前节图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IOLMASTER 眼参数
原文传递
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建波 韩晓晖 冯旺强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置入治疗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采用全身麻醉,以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为载体手术显微镜下吻合新鲜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40例(40眼),术后保留支撑管3个月,拔管后再随访3个月。结果术中40例... 目的评价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置入治疗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采用全身麻醉,以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为载体手术显微镜下吻合新鲜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40例(40眼),术后保留支撑管3个月,拔管后再随访3个月。结果术中40例全部成功吻合。留置的支撑管无意外脱落现象。术后3个月拔管时,35例(87.5%)治愈;4例(10.0%)好转,轻度溢泪,泪道不畅;1例(2.5%)未愈,下睑外翻,溢泪泪道不通。拔管3个月后,38例排泪正常,治愈率为95%;其中1例(2.5%)好转,轻度溢泪,泪道不畅;1例(2.5%)未愈,皮肤瘢痕和下睑外翻,明显溢泪症状,泪道不通。结论利用新型隐匿性泪道支撑管治疗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一个可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管 泪道 隐匿性 泪小管断裂 外伤性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