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1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即身德育 藏礼于器 身道如一
下载PDF
西方德性教化思想中“身体”的演进脉络探析
2
作者 冯昊青 朱哲成 贺凯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5,共11页
因循理性主义的逻辑演化,西方德性教化视域下的身体长期被贬作道德实现的障碍,德性教化也因此被异化为祛身化的智性学习。在近代身体现象学思潮的激荡下,身心二分的教化模式遭到了质疑与挑战。尼采、梅洛-庞蒂等学者将主体重构为灵肉圆... 因循理性主义的逻辑演化,西方德性教化视域下的身体长期被贬作道德实现的障碍,德性教化也因此被异化为祛身化的智性学习。在近代身体现象学思潮的激荡下,身心二分的教化模式遭到了质疑与挑战。尼采、梅洛-庞蒂等学者将主体重构为灵肉圆融的身体主体,逐渐形成了“身体—世界”的具身认知结构。随着“具身”概念渗入教化领域,“具身德育”逐渐成为学界的焦点话题。从道德学习是全身心的、交互性的、生成性的角度,具身德育强调德性教化必须根植于此身经验与在世处境,以期构建道德与身体的圆融关系。而在现代伦理学的视域下,德性教化中的身体转向将道德澄明为面向德性的根身性实践,从而为贬身尊心、知行不一等既有教化问题提供了可鉴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身化 身体主体 具身德育
下载PDF
核伦理学论纲 被引量:6
3
作者 冯昊青 李建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3,共6页
核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及其深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为核伦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和需要,而传统核伦理学局限在核武器相关伦理的研究,其理论体系及构成内容已不能满足和反映核开发利用的现实和需要。因此,拓宽核伦理的研究领域,构建一门... 核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及其深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为核伦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和需要,而传统核伦理学局限在核武器相关伦理的研究,其理论体系及构成内容已不能满足和反映核开发利用的现实和需要。因此,拓宽核伦理的研究领域,构建一门囊括核开发利用领域道德现象的新的核伦理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在提出核资源、核威慑、核毁灭、核开发、核利用、核伦理、人道、和平等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核伦理学的立论依据、研究价值、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开发利用 核伦理学 论纲
下载PDF
基于发展核电的生态经济价值及其伦理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昊青 李建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发展核电、开发利用核能充满复杂而多层次的价值矛盾,在巨大的生态与经济利益和风险之间,核电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安全的威胁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价值难题和伦理争论,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关键。核电的安全、可持续发... 发展核电、开发利用核能充满复杂而多层次的价值矛盾,在巨大的生态与经济利益和风险之间,核电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安全的威胁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价值难题和伦理争论,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关键。核电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一系列的伦理问题,要保证核电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且不损害人类利益,不能犯“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必须辅之以伦理之轨。伦理之轨通过深入核电发展链的各个环节,对核电发展进行伦理价值观的批判和引导,参与战略选择使之得以规约,并保障核电发展有益于人类合的目的性价值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发展 安全 人因事故 伦理思考
下载PDF
核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5
作者 冯昊青 李建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74,共6页
传统核伦理学伴随着核武器产生而出现,重点是研究核威慑战略理论的伦理问题。随着民用核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以及核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现代核伦理的研究重点转向了核安全伦理问题。核伦理学研究虽然出现过两次"浪潮",但研究... 传统核伦理学伴随着核武器产生而出现,重点是研究核威慑战略理论的伦理问题。随着民用核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以及核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现代核伦理的研究重点转向了核安全伦理问题。核伦理学研究虽然出现过两次"浪潮",但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已远远落后于核实践的现实需要。随着人类核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核伦理问题倍受关注,亟待研究。未来核伦理研究将在核实践的正当性、安全性、公平性三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实践 核伦理 核安全
下载PDF
安全伦理观念是安全文化的灵魂——以核安全文化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昊青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核安全事故的主因不是技术而是人因,人既是安全的维护者也是安全事故的制造者,因而人因控制问题是安全文化的中心问题,而影响人之行为的核心因素是安全价值观念,特别是安全伦理观念,且安全问题与利益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安全问题不是个简... 核安全事故的主因不是技术而是人因,人既是安全的维护者也是安全事故的制造者,因而人因控制问题是安全文化的中心问题,而影响人之行为的核心因素是安全价值观念,特别是安全伦理观念,且安全问题与利益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安全问题不是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本质上是个伦理问题,所以安全伦理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安全文化应倡导有利于培养安全素质和安全责任的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文化 人因 安全事故 利益 安全伦理
下载PDF
安全之为科技伦理的首要原则及其意义——基于人类安全观和风险社会视角 被引量:8
7
作者 冯昊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1,共6页
从人类安全观和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看,安全不仅因具有重大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而成为道德范畴和伦理原则,而且是我们思考现代科技伦理问题之源,也是评判科技活动善恶的价值标准之一,是现代科技活动所应秉持和遵循的首要伦理原则。安全... 从人类安全观和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看,安全不仅因具有重大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而成为道德范畴和伦理原则,而且是我们思考现代科技伦理问题之源,也是评判科技活动善恶的价值标准之一,是现代科技活动所应秉持和遵循的首要伦理原则。安全伦理价值的凸显是风险社会的必然结果,是科技活动对人类安全的消极影响和侵害的必然结果。在中国语境中强调安全作为科技伦理的首要原则,是具有非凡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人类安全 安全伦理原则 科技伦理 风险社会
下载PDF
理性经济人的道德辨析及逻辑演进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昊青 李建华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第11期62-65,共4页
该文在理清理性经济人理论的发展演进脉络和分析、归纳、总结现有理性经济人的伦理研究和论争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前提、内在规定性、经济责任的角度,以及道德等因素对偏好和偏好驱策下的效用选择影响等方面论证... 该文在理清理性经济人理论的发展演进脉络和分析、归纳、总结现有理性经济人的伦理研究和论争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前提、内在规定性、经济责任的角度,以及道德等因素对偏好和偏好驱策下的效用选择影响等方面论证了理性经济人不是非道德主义者。同时指出遵循市场和交易规则的伦理要求是理性经济人的合理边界,超出这一边界理论便成谬误,因而理性经济人是在资源和一般道德双重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效用)“最大化”的道德人,互利双赢是其道德本质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经济人 自利 偏好 道德辨析
下载PDF
论培养教师信用素质的意义及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冯昊青 荣石泉 《医学教育探索》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用素质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而教师的信用素质是关键 ,但目前教师的信用素质不容乐观。因此 ,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信用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信用素质 ,要将教育引导与制度控制结合起来 ,...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用素质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而教师的信用素质是关键 ,但目前教师的信用素质不容乐观。因此 ,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信用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信用素质 ,要将教育引导与制度控制结合起来 ,建立集教育引导、监控督促、评议奖惩等措施于一体的行之有效的培养系统 ,才能收到好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素质 教师队伍 培养系统 高教 教育引导 大学生 实效 乐观 奖惩 对策
下载PDF
马克思“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命题的思想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昊青 郑祥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11,118+160,共8页
"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的命题是符合马克思理论的内在逻辑的,因而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这一必然结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独立性,它受制于现实社会存在。因此道德问题得以产生... "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的命题是符合马克思理论的内在逻辑的,因而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这一必然结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独立性,它受制于现实社会存在。因此道德问题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现实社会存在的冲突。故以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的方式不能彻底解决道德问题,彻底解决道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变革其根源,即现实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变革的可能限度又最终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彻底解决道德问题的最终途径要靠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道德问题会随着社会冲突的消失而彻底解决,因此不再需要提出道德要求与道德说教。但命题的证成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及其理论是"非道德主义"的,也不意味着对道德说教和规训的否弃,相反,马克思有自己的道德理论,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训亦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道德 历史唯物主义 思想逻辑
下载PDF
基于发展核电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昊青 张多来 刘镇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16,25,共4页
核能的开发利用无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然而发展核电开发利用核能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核安全问题也给人类带来巨大风险,核电及其相关联的安全问题倍受世人关注,特别是当今人因已成为核安全事故的主因,核电的安全... 核能的开发利用无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然而发展核电开发利用核能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核安全问题也给人类带来巨大风险,核电及其相关联的安全问题倍受世人关注,特别是当今人因已成为核安全事故的主因,核电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一系列的道德伦理问题。要保证核电安全与发展造福人类而不戕害人类,不能犯“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必须辅之以伦理之轨。伦理之轨通过深入核电发展链的各个环节,对核电发展进行伦理价值观的规约、引导、批判,并参与核战略的选择得以保障核电和核开发利用的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发展 安全 人因事故 伦理思考
下载PDF
困境囚徒与光明使者——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昊青 胡祎赟 《红河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3-15,23,共4页
柏拉图“洞穴喻”形象地说明了世界有可感领域和可知领域两个部分。可感领域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可知领域是“善的理念”的世界。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内涵表现在:要达到对“善的理念”的把握,灵魂要发生一系列转向,最终回到它的本... 柏拉图“洞穴喻”形象地说明了世界有可感领域和可知领域两个部分。可感领域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可知领域是“善的理念”的世界。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内涵表现在:要达到对“善的理念”的把握,灵魂要发生一系列转向,最终回到它的本真状态。柏拉图“洞穴喻”给我们的伦理启示:真正能够达到对理念把握的人是很少的,这不仅需要伟大的心灵智慧,更需要承担人类责任的巨大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洞穴喻" 灵魂转向 理念论
下载PDF
金融危机的发生逻辑、根源与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昊青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8-82,共5页
社会消费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而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却又必然消解社会消费能力,这是导致包括此次金融危机在内的经济危机的根源。西方社会在"市场正义"价值观的主导下,不通过"分配正义"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以... 社会消费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而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却又必然消解社会消费能力,这是导致包括此次金融危机在内的经济危机的根源。西方社会在"市场正义"价值观的主导下,不通过"分配正义"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以化解危机,而是通过"消费道德"和"信用过度"鼓动和放纵无节制的超前消费来创造和提高"虚拟消费能力"以缓解矛盾,这既是导致战后以来自由市场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秘密,也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该文认为,秉持"分配正义"、适度消费观和恰当监管是化解市场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能力 分配正义 道德风险
下载PDF
论社会发展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昊青 李建华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0-24,共5页
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一种手段,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现实目的是实现幸福生活,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问题,需要伦理价值的支撑和控制。因此,对社会发展进行伦理审视是合理的、必要的。社会发展的伦理审视通过对社会发展进行伦... 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一种手段,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现实目的是实现幸福生活,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问题,需要伦理价值的支撑和控制。因此,对社会发展进行伦理审视是合理的、必要的。社会发展的伦理审视通过对社会发展进行伦理价值观的批判、引导、战略选择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伦理道德 审视
下载PDF
至善:德性与幸福的合题——论康德伦理学中的德福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昊青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从西方伦理思想史看,德福问题一直是伦理学家讨论的话题。康德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人的理性,即人的德性。康德认为,幸福不是道德的根源,幸福不能作为道德的动机,伦理学不是“幸福学”,不是怎样谋求幸福的学说,而是教人怎样配享幸福的学... 从西方伦理思想史看,德福问题一直是伦理学家讨论的话题。康德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人的理性,即人的德性。康德认为,幸福不是道德的根源,幸福不能作为道德的动机,伦理学不是“幸福学”,不是怎样谋求幸福的学说,而是教人怎样配享幸福的学说。康德认为只有与德性相匹配的幸福才是有价值的,有德性的人才配享幸福,德性是幸福的条件。最高的善是善良意志,是其他善的条件,但不是完全的善———至善,德福的完美匹配才是至善。透过他的德福观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德性论与幸福论论争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德性 幸福 至善
下载PDF
论组织管理信用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昊青 荣石泉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5-48,共4页
管理信用能造就组织内部的合理化状态 ,易于组织成员确定预期 ,促进相互信任和团结 ,进而提高组织效能。提高管理者的信用素质 ,强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现管理信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管理信用 组织信任
下载PDF
网络虚拟社会道德构建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昊青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虚拟性,虚拟的本质是数字化和符号化。因而,网络道德与实在道德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征:自由性、开放性和多元性、非人性化。与此相适应,网络伦理问题也呈现出上述基本特点。网络虚拟社会的基础在于实在社会。因而,...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虚拟性,虚拟的本质是数字化和符号化。因而,网络道德与实在道德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征:自由性、开放性和多元性、非人性化。与此相适应,网络伦理问题也呈现出上述基本特点。网络虚拟社会的基础在于实在社会。因而,网络道德的存在和建构不仅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网络道德的建构必须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考虑,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 网络伦理 道德构建
下载PDF
民众增收的关键:政府公共职能的回归与担当——以替代性减支促进民众增收的新思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昊青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1,共5页
如何增加民众收入,是解决当前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或焦点。主流的观点是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增加劳动收入。然而,面对庞大的就业人口和全球化竞争的客观现实,却很难奏效而且可能适得其反。该文认为,根据动态的收入与支... 如何增加民众收入,是解决当前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或焦点。主流的观点是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增加劳动收入。然而,面对庞大的就业人口和全球化竞争的客观现实,却很难奏效而且可能适得其反。该文认为,根据动态的收入与支出逆向互动规律,结合政府职能错位是导致民众支出过大、收入较低的客观原因,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政府应回归社会公共角色,担负起公共职能,扩大公共产品与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维护社会正义,避免与民争利,以"替代性减支"的新思路促进民众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收 减支 替代 政府公共职能
下载PDF
论现代信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昊青 刘期彪 《零陵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51-153,共3页
信用是历史的、社会的现象,属于关系范畴,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关系,是社会交往关系不确定性的产物。现代信用具有道德的、法律的、经济的内涵,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信用的健康发展要靠道德、法律、制度来维护和保障。
关键词 信用内涵 信用特点 信用功能 信用维护
下载PDF
论政府信用的价值及建设对策
20
作者 冯昊青 荣石泉 《云梦学刊》 2005年第2期57-59,共3页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决定了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是造就社会信用的基础和保障。建设信用社会,首先应强化政府信用建设,强化政府信用建设,要通过强化教育和制度安排,构建一个有引导、自律、他律、环境熏陶等因素共同参与...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决定了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是造就社会信用的基础和保障。建设信用社会,首先应强化政府信用建设,强化政府信用建设,要通过强化教育和制度安排,构建一个有引导、自律、他律、环境熏陶等因素共同参与发挥作用的信用建设机制,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用 社会信用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