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市南山和北山3种乔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魏晨 张小平 +5 位作者 罗子渝 曹建军 冯明铭 赵慧君 李空明 李光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60-2470,共11页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是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窗口,也是认识植物的生长状况及生态适应性的关键,研究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进一步优化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兰州市南北两山主要绿化树种侧柏、圆柏和云杉环境适应性的异...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是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窗口,也是认识植物的生长状况及生态适应性的关键,研究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进一步优化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兰州市南北两山主要绿化树种侧柏、圆柏和云杉环境适应性的异同,对其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云杉、圆柏叶片C含量(496.02、497.64 g/kg)显著高于侧柏叶片(484.12 g/kg),侧柏叶片N、P含量(17.70、1.66 g/kg)均显著高于圆柏(14.04、1.42 g/kg)和云杉(15.62、1.40 g/kg)。C、N、P的变异系数均为圆柏<侧柏<云杉;云杉、圆柏叶片C∶N (33.32、35.42)、C∶P (389.57、360.52)显著高于侧柏叶片(28.17、306.07),云杉叶片N∶P (11.88)显著高于圆柏叶片(10.20)和侧柏叶片(10.98)。C∶N、C∶P、N∶P的变异系数均为圆柏<侧柏<云杉;侧柏和云杉叶片N含量与P含量正相关、与C∶N、C∶P负相关,而3种乔木叶片P含量与C∶P、N∶P负相关(且C∶P与N∶P正相关)。圆柏叶片C含量与N含量正相关,侧柏叶片C含量与N含量负相关但与叶片C∶N、C∶P正相关,侧柏和云杉叶片C∶N与C∶P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SOC∶STN是影响3种乔木叶片化学计量的主导因子,圆柏叶片C、侧柏叶片P与SOC正相关,3种乔木叶片N都与SOC、SOC∶STN和SOC∶STP正相关;云杉叶片N,侧柏、云杉叶片P和STP负相关,而STP与侧柏叶片C∶P、N∶P及云杉叶片C∶N正相关;3种乔木叶片C∶N与SOC∶STN、SOC∶STP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面对养分贫瘠的土壤环境,3种乔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适应策略有所不同,其中云杉和圆柏采取防御策略,而侧柏采取竞争倾向策略。虽然云杉是兰州市较适宜的造林树种,但其生长与其他两种乔木一样,都受N元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柏 侧柏 云杉 叶片化学计量 干旱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视域的长白山发展探究
2
作者 冯明铭 崔莹 朱洪波 《科技资讯》 2017年第26期98-99,共2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视域的长白山发展探究,通过实地考察认识问题,全景拍摄技术记录问题,取样实验分析问题,ENVI和地理系统软件Arc GIS 10.3处理数据。得出植被破坏情况,进行趋势分析,其中水土流失,土壤结构破坏等环境问题突出的...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视域的长白山发展探究,通过实地考察认识问题,全景拍摄技术记录问题,取样实验分析问题,ENVI和地理系统软件Arc GIS 10.3处理数据。得出植被破坏情况,进行趋势分析,其中水土流失,土壤结构破坏等环境问题突出的反应了长白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的缺失。为实现生态系统内部各服务功能的权衡,本研究最后了提出经济作物带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 可持续发展 经济作物带
下载PDF
“清乡委员会”:汪伪政权结构之“异化”
3
作者 冯明铭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86-95,142,143,共12页
在汪伪政权的结构中,“清乡委员会”是一个“异化”之存在。基于各自利益考量,日、汪双方在所谓“确立治安,改善民生”的共同目标下决定进行“清乡”,并决定在汪伪“中央”设立“清乡委员会”。伴随“清乡”地区的扩展,“清乡委员会”... 在汪伪政权的结构中,“清乡委员会”是一个“异化”之存在。基于各自利益考量,日、汪双方在所谓“确立治安,改善民生”的共同目标下决定进行“清乡”,并决定在汪伪“中央”设立“清乡委员会”。伴随“清乡”地区的扩展,“清乡委员会”之下又相继设立“驻苏办事处”“驻嘉办事处”“驻浙办事处”“浙东办事处”及“驻皖办事处”等一系列地域性“清乡”机构。进而,以“清乡委员会”为代表的“清乡”机构在运行中呈现出地位特殊、二元机构并存、李士群一定程度上左右“清乡”事宜及沦为利益与权力争斗工具之四大“异化”特点。应该说,日本是导致“清乡委员会”等汪伪政权结构“异化”的最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乡委员会” 李士群 政权结构 “异化”
下载PDF
“十四年抗战”之再探讨——兼谈与“八年抗战”的论争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明铭 《“九一八”研究》 2018年第1期387-394,共8页
2017年1月,有关'十四年抗战'的教育部司局函件,使十四年与八年的抗战争论再起波澜。1945年抗战胜利后,'八年抗战'一直都是主流认识。随着20世纪50年代日本史学界'十五年战争'理论观点的提出,经过专家学者30多... 2017年1月,有关'十四年抗战'的教育部司局函件,使十四年与八年的抗战争论再起波澜。1945年抗战胜利后,'八年抗战'一直都是主流认识。随着20世纪50年代日本史学界'十五年战争'理论观点的提出,经过专家学者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十四年抗战'概念便后来居上,成为学界主流观点。然而,站在史学的角度,对'八年抗战'及其与'十四年抗战'的论争焦点也应有客观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年抗战 八年抗战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论争焦点
原文传递
“制令线”:1937年日本向南京用兵的“止”与“行”
5
作者 冯明铭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130,共12页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内部在侵华战略及具体策略上存在多重分歧。1937年11月7日,日本考虑到淞沪会战中上海派遣军的疲劳现状、限制第十军激进的用兵意向以及用较小代价实现"城下之盟"战略目标等要素,由陆军参谋本部在编组华中方...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内部在侵华战略及具体策略上存在多重分歧。1937年11月7日,日本考虑到淞沪会战中上海派遣军的疲劳现状、限制第十军激进的用兵意向以及用较小代价实现"城下之盟"战略目标等要素,由陆军参谋本部在编组华中方面军的同时出台"制令线",以限定该军的作战区域。然而为歼灭西撤的中国军队,以第十军为代表的华中现地日军争相突破"制令线",并相当程度地影响参谋本部先后作出废除"制令线"、进攻南京的决策。至12月1日,"制令线"经历了颁布、突破、废除及荡然无存之过程,这些过程既浓缩了日本在对华问题上的多重分歧,也预示着其向南京用兵的战术收效与战略失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制令线” 参谋本部 松井石根 第十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