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辩证法意蕴
1
作者 冯显婷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内蕴在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中,在历史与现实、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中能够更好地澄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作为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在世界交往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内蕴在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中,在历史与现实、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中能够更好地澄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作为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在世界交往与发展的实践中推进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进一步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和普遍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世界发展的理想蓝图,不仅是一个应然状态,还是一个“变革现存世界”的现实运动,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映照中辩证把握主权国家与社会制度的矛盾关系,在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 辩证思维 共同价值 社会制度
下载PDF
《资本论》起点的科学内涵:作为“物”的商品
2
作者 冯显婷 《理论研究》 2023年第4期57-64,共8页
《资本论》逻辑起点从价值到商品的演变是确立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过程,也是理论视角转变的过程,潜含着唯物史观的不断成熟。对《资本论》起点性质的探讨关键在于对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异质性的把握。作为认识对象,商品是《资本论》的... 《资本论》逻辑起点从价值到商品的演变是确立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过程,也是理论视角转变的过程,潜含着唯物史观的不断成熟。对《资本论》起点性质的探讨关键在于对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异质性的把握。作为认识对象,商品是《资本论》的叙述起点,从抽象上升至具体的叙述方法决定了起点商品的逻辑抽象性。而作为现实对象,商品是一种现实物,既是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具体实在,又是一种关系物,蕴含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关系的萌芽。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相互割裂,叙述起点的抽象性与作为“关系物”存在的现实商品统一于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起点 商品 关系物
下载PDF
商品与“纯有”: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改造
3
作者 冯显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纯有”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从抽象的“纯存在”过渡到具体的“定在”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逻辑运演过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共同构筑了结构相似的黑格尔哲学体系与《资本论》,“纯有”作为概念辩证法的起点是思辨抽象的结果,最... “纯有”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从抽象的“纯存在”过渡到具体的“定在”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逻辑运演过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共同构筑了结构相似的黑格尔哲学体系与《资本论》,“纯有”作为概念辩证法的起点是思辨抽象的结果,最终又回归抽象概念。而商品作为《资本论》的起点具有一般的抽象规定性,它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科学抽象,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以商品为《资本论》的起点超越了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开端的“纯有”,在本质上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 纯有 《资本论》 黑格尔 逻辑起点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基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视域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显婷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超越,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出发点。作为世界社会主义最新发展阶段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新视野和新角度...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超越,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出发点。作为世界社会主义最新发展阶段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新视野和新角度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条迥异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现代化路径,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从而成为人类社会走向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性批判 科学社会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梦:作为“现实的运动”何以可能?
5
作者 冯显婷 鲍金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5期34-40,共7页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现实状况提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目标,是集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于一体的梦想,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指导思想,中国梦不是抽象的观念,而应该是现实的运动;中国梦不...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现实状况提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目标,是集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于一体的梦想,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指导思想,中国梦不是抽象的观念,而应该是现实的运动;中国梦不是在观念和等待中实现的,而应该是在每一个人的实践中实现的;中国梦不是静止的,而应该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动态过程。马克思关于现实的运动的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其方法论指导人们在认识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中国梦转化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运动 中国梦 实践
下载PDF
自媒体异化问题研究——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视域
6
作者 冯显婷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2-76,共5页
随着新型交往方式的普遍化,自媒体逐渐成为生活、工作、娱乐多位一体的交往平台,自媒体交往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交往方式。一方面,自媒体给人们的交往提供了自由空间,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个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自媒体影响下的传统... 随着新型交往方式的普遍化,自媒体逐渐成为生活、工作、娱乐多位一体的交往平台,自媒体交往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交往方式。一方面,自媒体给人们的交往提供了自由空间,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个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自媒体影响下的传统交往方式的嬗变,冲击了现实社会交往,交往主体逐渐依赖、沉迷于虚拟的自媒体交往社会,致使现实的社会化过程受到了阻碍,自媒体交往空间弥漫的商业化、娱乐化、低俗化的氛围也导致人们的认知出现偏差。因此,原为解放人类、促进人类自由发展的自媒体,通过对交往社会的影响,正逐渐使人处于一种不自觉且不自由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异化 交往 自由
下载PDF
《资本论》何以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
7
作者 冯显婷 《理论界》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资本论》理论定位的前提在于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整体性问题。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资本论》在叙述上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辩证结构,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艺术整体。物与形式规定结合的二重性阐释路径在资本具体运作过程中揭示了资本本... 《资本论》理论定位的前提在于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整体性问题。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资本论》在叙述上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辩证结构,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艺术整体。物与形式规定结合的二重性阐释路径在资本具体运作过程中揭示了资本本质,也更证实了《资本论》并不是以物的客体逻辑为核心,而是在批判资本逻辑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整体统一。在方法论上,不同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结合使《资本论》成为科学再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艺术整体。整体的理论内容中蕴含着科学批判与价值批判的统一,蕴含着在揭示现实世界客观规律中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的革命和批判精神。因而,《资本论》是科学性、批判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艺术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艺术整体 方法论 二重性
原文传递
资本逻辑的本质、作用机制及其存在样态——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文本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郝立新 冯显婷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2,F0003,共9页
资本逻辑不是纯粹客观的“物”的逻辑,过于强调资本逻辑的增殖原则易造成资本逻辑解读的泛化,这一阐释路径不仅缺乏从资本作为社会关系维度的历史性分析,还缺乏从资本自我否定维度的矛盾性分析。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内在... 资本逻辑不是纯粹客观的“物”的逻辑,过于强调资本逻辑的增殖原则易造成资本逻辑解读的泛化,这一阐释路径不仅缺乏从资本作为社会关系维度的历史性分析,还缺乏从资本自我否定维度的矛盾性分析。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与资本的本质概念相统一。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内在矛盾的运动过程中得以发展,是资本确立自身界限与超越自身界限的矛盾展开过程,具体表现为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之间,以及资本生产与生产力自身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不断产生与扬弃的过程进一步凸显了资本逻辑的作用边界,这种矛盾在资本生产过程中最终造成剩余价值实现的困难与利润率下降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典型样态的资本逻辑蕴含着自身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资本所造成的社会化生产趋势与资本占有形式的矛盾运动表现为资本逻辑自身的扬弃过程。而当资本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限制时这一矛盾则表现为一种有限的资本逻辑,生产过程的矛盾已经不是资本生产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制度性矛盾,而是一种外在矛盾。这也就意味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发展模式超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典型样态的资本逻辑,生产关系的调节将生产与生产条件的内在矛盾转化为一种可限制或可解决的外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资本逻辑 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作为意识形态之要件的灌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灌输论向一般性意识形态灌输论的扩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鲍金 冯显婷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9年第6期44-50,共7页
意识形态的灌输问题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领域被焦点化的。灌输问题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焦点,根本原因是向无产阶级群众灌输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理论批判和理性推理而非经验实证的方式予以理解。灌输的必要性和... 意识形态的灌输问题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领域被焦点化的。灌输问题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焦点,根本原因是向无产阶级群众灌输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理论批判和理性推理而非经验实证的方式予以理解。灌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源于被灌输主体的经验性与所灌输理论的抽象性之间的张力,而意识形态总是致力于将各具特殊利益、天然具有经验眼光的社会民众融入某种普遍性、抽象性的思想形式中,因此灌输就成为意识形态得以可能的一般性要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我们应当通过具有内在合理性的意识形态灌输方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灌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