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耐力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冯智娟 韩玉明 +5 位作者 刘涛 刘磊 关林 李宁 宁波 张向阳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 对高温高湿环境下基层官兵进行5 km运动试验,研究探讨热耐力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名基层官兵为受试者,在户外热指数为46的环境中尽力跑步5 km,记录跑步成绩;然后在室内温度40℃,相对湿度40%,跑步机坡度2°,跑步速度... 目的 对高温高湿环境下基层官兵进行5 km运动试验,研究探讨热耐力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名基层官兵为受试者,在户外热指数为46的环境中尽力跑步5 km,记录跑步成绩;然后在室内温度40℃,相对湿度40%,跑步机坡度2°,跑步速度5 km/h的条件下跑步2 h。采用心率及核心温度计算生理应激指数(physiological stress index,PSI)。按PSI降序将30名受试者分为2组,前16名为试验组,后14名为对照组,比较其PSI差异。试验组连续7 d完成上述室内条件下的热习服训练,每天1次,对照组则不进行热习服训练。热习服训练结束后,2组再次检测PSI,比较2组PSI差异。最后在热指数为45的环境中再次尽力完成5 km跑步,比较2组训练成绩。结果 2组受试者开始试验前,试验组11人出现热耐受不良,对照组未出现热耐受不良表现。试验组经过室内热习服训练可以降低PSI(t=5.27,P<0.05)。试验组热习服训练前后饮水量及出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热习服训练后的5 km跑步成绩提升显著(t=2.69,P<0.05)。结论 热习服训练可以改善生理应激指数,进而提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耐力 热习服 运动成绩
下载PDF
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功能和NT-proB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冯智娟 陆成炜 李正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7期2624-2627,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持续性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持续性房颤的11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小...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持续性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持续性房颤的11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小剂量组(61例)和大剂量组(58例)。大剂量组选择口服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600mg/d,治疗1周后改为200mg/d,期间配合缬沙坦联合治疗,治疗时间为1年。小剂量组则在大剂量组的基础上于治疗后1个月将胺碘酮的剂量降至100mg/d。比较2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变化、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心功能状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大剂量组(P<0.05)。治疗后1、3、6、12个月,小剂量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大剂量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VSV)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心率水平未见显著变化。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显著低于大剂量组(15.52%)(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小剂量胺碘酮配合缬沙坦能有效提高窦性心律维持效果,降低NT-proBNP水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缬沙坦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持续性心房颤动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54例预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智娟 张元生 李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507-509,共3页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处于第1位,且绝对数还在继续上升^[1].肺癌的预后很差,其5年生存率只有10%~20%^[2].众多研究表明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其发生率为30%~70%^[3].本研究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处于第1位,且绝对数还在继续上升^[1].肺癌的预后很差,其5年生存率只有10%~20%^[2].众多研究表明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其发生率为30%~70%^[3].本研究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资料,探讨影响肺癌骨转移的临床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骨转移 预后分析 5年生存率 骨转移患者 恶性肿瘤 世界范围 预后因素 病死率
下载PDF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氧化应激及血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立秋 周忠彬 +2 位作者 刘树元 辛天宇 冯智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血乳酸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海军总医院急诊科EICU收治的127例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治疗组和大剂...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血乳酸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海军总医院急诊科EICU收治的127例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三组患者均按照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剂量组静脉注射乌司他丁30WU/dx5d;大剂量组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20WU/dx5d;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前租5d后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力、总抗氧化力(T—hOC)、丙二醛(MDA)含量和血乳酸,比较各组内干预前后以及各组间差别;同时比较三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T—SOD活力、T—AOC、MDA、血乳酸无统计学差异(P〉0.05);5d后两治疗组T—SOD活力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剂量组T—SOD活力和T—AOC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然而,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乳酸及28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会减轻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这一作用可能与剂量相关。本研究并未观察到乌司他丁对血乳酸水平的影响,也未能改善28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氧化应激 乳酸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智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4期3041-3045,共5页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该院的100例AKI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该院的100例AK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透析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联合组采用CVVHDF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透析组采用单独CVVHDF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GAL、IL-1、IL-6水平,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GAL、IL-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GAL、IL-1、IL-6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水平明显低于透析组,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水平明显低于透析组,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DF联合托拉塞米治疗AKI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降低患者NGAL、IL-1、IL-6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托拉塞米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心肺复苏术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冯智娟 刘树元 辛大宇 《微循环学杂志》 2022年第2期58-60,66,共4页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术(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CPR患者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1-01间,我院经CPR且自主循环恢复的住院患者资料290例,根据出院结局分为成活组(n=132...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术(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CPR患者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1-01间,我院经CPR且自主循环恢复的住院患者资料290例,根据出院结局分为成活组(n=132)和死亡组(n=158),回顾性单中心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CPR后24h内以及CPR后48-72h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动态变化。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CPR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预测价值并计算出最佳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应性。结果:CPR后24h内,死亡组PLR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CPR后48-72h内,死亡组NLR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CPR后24h内和CPR后48-72h内,死亡组机械通气使用率分别为98.73%、100%,高于存活组58.33%、51.5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R后48-72h内NLR水平升高(OR=1.209,95%CI:1.019-1.462)是CPR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PR后48-72h内NLR对CPR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最佳截断值为2.37×10^(9)/L、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89.9%。结论:CPR后48-72h内NLR水平升高为CPR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对CPR且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术 NLR PLR 预测因子
下载PDF
中暑降温策略与降温技术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树元 汪茜 +6 位作者 陶冶 毛汉丁 冯智娟 赵金宝 辛天宇 宁波 宋青 《空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中暑是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热损伤因素不仅可以直接损伤组织细胞,还可进一步诱发复杂的级联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他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引起广泛的器官损伤。由于临床上缺乏针对高热损伤的特异性干预措施,及... 中暑是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热损伤因素不仅可以直接损伤组织细胞,还可进一步诱发复杂的级联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他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引起广泛的器官损伤。由于临床上缺乏针对高热损伤的特异性干预措施,及时、有效、快速、持续的降温仍是目前减少重度中暑患者病理损伤和死亡的关键。笔者旨在对中暑的降温策略、降温技术与降温目标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核心温度 降温 治疗
下载PDF
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不仅仅是感冒
8
作者 冯智娟 《医师在线》 2018年第21期23-23,共1页
临床上,很多患者不慎着凉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时,往往自以为感冒,不以为然,也不及时就诊.直到病情迁延不愈,自己感觉扛不住了才会到医院就诊,结果可能造成病情延误,甚至危及生命.下面我以一个病例来进行说明.
关键词 首发症状 咳嗽 发热 感冒 病情延误 不及时就诊 迁延不愈 医院就诊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陆成炜 冯智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8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痰结核菌阴转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3.3%(P<0.01);观察组结核活动性病灶吸收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耐多药肺结核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岗前培训效果调查及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宇洁 刘涛 +2 位作者 刘磊 冯智娟 张云水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1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对在重症医学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岗前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讨改进策略,为进一步修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岗前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重症医学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出科前... 目的对在重症医学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岗前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讨改进策略,为进一步修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岗前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重症医学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出科前进行理论测试,同时采用电子问卷方式调查重症医学科岗前培训效果。结果调查120名住院医师,结果显示:100%被调查者认为重症医学非常有必要进行岗前培训。对于培训内容满意度占前三位的分别是重症医学思维(92%),危重患者病情评估(89%)和感染控制(82%)。关于培训模式最喜欢的三种模式分别是情景式教学(85%),规范操作示范教学(80%)和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的结合理论讲解(78%)。对于在重症医学科最想学习的内容前三位是基本急救技能(95%),基本抢救药物(85%),呼吸机基础基础知识(80%)。结论针对重症医学科专业特点,对住院医师进行科室岗前培训非常必要,培训内容应以重症医学思维为基础,使住院医师对重症患者具备基本评估能力,建立感染控制理念,辅以急救基本技能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岗前培训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