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冯朝毅 黄绍贤 +2 位作者 余斌 黎浩晖 张文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5期34-37,共4页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非保残重建ACL对ACL断裂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CL断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保残组(41例,行关节镜下非保残重建ACL进行治疗...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非保残重建ACL对ACL断裂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CL断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保残组(41例,行关节镜下非保残重建ACL进行治疗)、保残组(41例,行关节镜下保残重建ACL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术后1、18个月隧道扩张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6、12、18个月两组患者辛辛那提膝关节评分系统(CKRS)评分均升高,保残组均高于非保残组;与术前比,术后6、12、18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患侧被动重现角度均降低,且保残组均低于非保残组;与术后1个月比,术后18个月两组患者股骨隧道、胫骨隧道扩张度均升高,但保残组均低于非保残组(均P<0.05);随访18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保残重建ACL术治疗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减轻对骨隧道扩张度的影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关节镜 保残重建 非保残重建 膝关节 本体感觉功能
下载PDF
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与传统直孔骨水泥推注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
作者 黎树佳 黄绍贤 +2 位作者 陈志军 冯朝毅 丁小科 《大医生》 202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直孔骨水泥推注器与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PVP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传统直孔骨水泥推注器与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PVP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行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直孔骨水泥推注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骨水泥灌注量。分别在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周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骨密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椎和腰椎骨水泥灌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1周时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伤椎骨密度和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出现率高于对照组,邻椎骨折、伤椎塌陷/骨折及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VP术中采用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情况良好,且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降低邻椎骨折、伤椎塌陷/骨折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非典型急性阑尾炎29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可强 谈瑞芳 +2 位作者 谢广文 刘明建 冯朝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841-184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5月至2004年5月以来共收治的1916例阑尾炎当中的294例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术前诊断为腹痛查因,有129例误诊,...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5月至2004年5月以来共收治的1916例阑尾炎当中的294例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术前诊断为腹痛查因,有129例误诊,共294例术后才证实为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术后的病理结果为化脓性阑尾炎196例,坏疽性阑尾炎71例,单纯性阑尾炎10例;72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结论:对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手术特征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非典型急性阑尾炎应尽早手术,对于难于确诊又不能除外的急腹症,应尽早剖腹探查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急性阑尾炎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急腹症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志军 冯朝毅 +3 位作者 黄绍贤 丁小科 余斌 梁显球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8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6年6月共行经皮椎体成形术140例233个椎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7~52个月(平均28.4个月),观察经过处理后的并发症的预后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140例患者中,6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6年6月共行经皮椎体成形术140例233个椎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7~52个月(平均28.4个月),观察经过处理后的并发症的预后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140例患者中,6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3.6%。骨水泥漏45例,其中,12例骨水泥漏出现临床症状需要处理,疼痛加重10例,胸背部及下肢放射痛1例,给予消炎止痛药物口服后3~7d后消失,双下肢软瘫1例,CT提示椎管内骨水泥漏,急诊行椎板减压取出骨水泥,术后经过抗炎、脱水、激素、营养神经、针灸等处理,3个月后恢复行走能力,26个月后,仅仅遗留下肢无力症状;一过性低血压和意识障碍2例,经过补液、吸氧等处理后于术后30~60min恢复;呼吸困难、呛咳和胸部不适3例,拍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给予补液、吸氧、抗炎等处理后于3~5d消失;皮下血肿1例,于术后1周消失;术后1~12个月,相邻椎体新发骨折10例,分别进行保守治疗或再次行PVP手术而治愈。结论骨水泥漏是PVP最常见的并发症,严格把握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PVP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2例诊治回顾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可强 谢广文 +4 位作者 谈瑞芳 何启雄 江志远 梁亚明 冯朝毅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83-84,共2页
目的通过对42例腹部手术后而出现炎性肠梗阻病例资料回顾分析,从中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1995年—2004年间4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结... 目的通过对42例腹部手术后而出现炎性肠梗阻病例资料回顾分析,从中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1995年—2004年间4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结果4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足量使用抗生素、制酸药物、激素和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均在两周内大部分治愈。1例由于再次手术探查,术中分离粘连时损伤了肠管,术后一周出现了肠瘘,住院72天治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手术后两周以内,临床上有较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大多数是小肠炎性水肿、渗出、粘连和肠蠕动减慢而引起,在治疗上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炎性肠梗阻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及内固定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朝毅 伍志健 +2 位作者 余斌 黄绍贤 陈志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2期204-206,209,共4页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80例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80例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术治疗,分别记录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1)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者无明显差异。(2)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10.593,P=0.000);(3)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914,P〈0.05);(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000,P〈0.05)。结论严格按适应证对不稳定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有效,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早期下床进行部分负重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型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围手术期并发症
下载PDF
四肢创伤性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封闭负压吸引的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志军 冯朝毅 +4 位作者 练惠宜 伍志健 黄绍贤 余斌 梁显球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4期88-89,共2页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吸引(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外伤致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67例,自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的患者32例分为传统治疗组,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5例为VSD治疗组。VS...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吸引(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外伤致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67例,自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的患者32例分为传统治疗组,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5例为VSD治疗组。VSD治疗组急诊行"清创术加VSD覆盖术",术后行抗破伤风、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植皮。传统治疗组行常规清创、包扎、换药、抗感染、抗感染、抗破伤风治疗,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植皮。比较VSD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住院时间、创面微生物生长情况、植皮所需时间、植皮存活率,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VSD能有效保护创面,减少细菌感染,缩短植皮所需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植皮存活率高,结论 VSD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吸引 大面积皮肤缺损 植皮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和肱骨近端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朝毅 陈志军 余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4期25-26,29,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肱骨近端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肱骨近端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通过对比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骨不连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锁定钢板 骨折并发症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对恢复脊柱高度及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朝毅 余斌 +2 位作者 陈志军 黄绍贤 梁显球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3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对恢复脊柱高度及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收诊的47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对恢复脊柱高度及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收诊的47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高度丢失率、复位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为(116.83±17.92)ml,手术时间为(83.83±15.92)min,受伤脊椎椎体复位率为(85.62±11.04)%,对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6.83±7.92)%;术后神经恢复情况评估:A级0例,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32例。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以很好地恢复脊柱高度和功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脊柱高度 脊椎功能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斌 陈志军 +3 位作者 伍志健 冯朝毅 梁显球 黄绍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究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治疗,观察组给予腓骨上段截骨联合... 目的:探究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治疗,观察组给予腓骨上段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在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半年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患者疼痛轻,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腓骨上段截骨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1.5T磁共振头颈线圈成像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志斌 张丽丽 +4 位作者 罗国明 谢雷 冯阳宁 冯朝毅 黎树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应用1.5T磁共振头颈线圈成像检测方法,探讨其诊断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30例,是我院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7月—2020年3月。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关节线圈检测方法和头颈部16通道正交... 目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应用1.5T磁共振头颈线圈成像检测方法,探讨其诊断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30例,是我院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7月—2020年3月。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关节线圈检测方法和头颈部16通道正交线圈检测方法。比较观察两组对踝距间隙损伤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相比于关节线圈检测方法,正交线圈检测踝距间隙损伤的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5T磁共振头颈线圈成像检测方法观察踝关节损伤隐匿性骨折情况,图像质量高,扫描技术要求低,便于主治医生掌握丰富的疾病信息,利于患者后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1.5T磁共振 关节线圈 头颈部线圈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朝毅 余斌 +2 位作者 陈志军 黄绍贤 梁显球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8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5年月~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69)和治疗组(n=69),观察组患者给予传统前内、...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5年月~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69)和治疗组(n=69),观察组患者给予传统前内、外侧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组患者给予前内、外和后内侧入路结合重建后交叉韧带,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手术满意度VAS评分为指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手术满意度VAS评分均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可以明显提高术后膝关节的前后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效果良好,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内侧入路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重建
下载PDF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13
作者 陈志军 冯朝毅 +4 位作者 练惠宜 伍志健 余斌 黄绍贤 梁显球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5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究内固定技术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优越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48例。按照Letournel分型,其中后壁骨折8例,横形骨折7例,横行加后壁骨折10例,T型骨折7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 目的探究内固定技术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优越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48例。按照Letournel分型,其中后壁骨折8例,横形骨折7例,横行加后壁骨折10例,T型骨折7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6例,后柱后壁骨折3例。单纯应用拉力螺钉11例,单纯应用重建钢板21例,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16例。结果 48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达到解剖复位30例,满意复位18例。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方法最终结果优26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4%。结论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双股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疗效分析
14
作者 冯朝毅 余斌 +2 位作者 陈志军 伍志健 黄绍贤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 对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双股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度为3级的患者。通过自体腘绳肌腱双股骨隧道和单胫骨隧道的方法对PCL重建。术前... 目的 对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双股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度为3级的患者。通过自体腘绳肌腱双股骨隧道和单胫骨隧道的方法对PCL重建。术前屈膝活动度为(120.5±3.8)°。患者随访18~30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手术后患者屈膝的活动度为(117.3±2.7)°,相比于术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出现伸膝受限,且侧扳试验结果都是阴性。患者术后的后抽屉试验结果为(1.3±0.5)°,Lysholm的术前评分为(50.6±7.2)分,术后评分为(93.2±2.8)分,Tegner术前评分为(1.3±0.6)分,术后评分为(6.2±0.8)分。胫骨后移术前为(11.7±1.7)mm,术后为(2.7±1.3)m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侧膝关节前后方向的松弛情况通过KT-1000进行测量,平均为(2.4±1.2)mm,15例患者〈3mm,3例患者〉5mm。结论通过自体的腘绳肌腱经双股骨隧道对PCL的后交叉韧带进行重建, PCL的前外束及后内束均得以重建,与PCL的生理解剖结构相符,可以使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腘绳肌腱 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黎浩晖 黄绍贤 +3 位作者 余斌 陈志军 冯朝毅 邓征智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7期953-954,共2页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研究组采用氨甲环酸,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研究组采用氨甲环酸,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凝血指标与失血输血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研究组的凝血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 d、 3 d,研究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失血情况和输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能够降低患者的失血量和输血量,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微创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黎树佳 梁显球 +4 位作者 冯朝毅 丁小科 邓征智 陈玉芳 黄思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8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微创下喙锁韧带带袢钢板(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植入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研究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微创下喙锁韧带带袢钢板(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植入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植入内固定治疗,微创组采用微创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对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虽然手术时间略微延长,但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术后恢复情况更佳,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Endobutton带袢钢板 喙锁韧带 内固定 肩锁关节脱位
下载PDF
PFNA联合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金财 黄绍贤 +2 位作者 冯朝毅 邓征智 丁小科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临床以PFNA、抗骨质疏松药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人数为30...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临床以PFNA、抗骨质疏松药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人数为30例.其中对照组行PFNA固定治疗,观察组加用抗骨质疏松药,对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半年患者髋关节功能、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髋关节评分高,观察组骨折愈合、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临床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者治疗时,选择PFNA、抗骨质疏松药联合治疗,患者预后好,骨密度、髋关节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PFNA 疗效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小科 黄绍贤 +4 位作者 梁显球 伍志健 冯朝毅 郑金财 黎树佳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3期10-12,共3页
目的: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5例,其中双膝9例,男性1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9.3岁,收集手术前后患者患膝... 目的: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5例,其中双膝9例,男性1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9.3岁,收集手术前后患者患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上述患者住院时间7-12天,中位数10天.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术后2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需2期清创及抗生素治疗,最终愈合良好,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4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表现,应用营养神经及针灸治疗后症状消失.根据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优20例,良14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75.6%,根据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优25例,良8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结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早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理想等特点,可以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腓骨上段截骨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原文传递
桡骨小头骨折空心钉内固定与铆钉内固定的对照研究
19
作者 吕杰锋 冯朝毅 黎浩晖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探究桡骨小头骨折空心钉内固定与铆钉内固定的对照研究。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的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总计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铆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 目的:探究桡骨小头骨折空心钉内固定与铆钉内固定的对照研究。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的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总计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铆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Broberg and Morrey评分高于对照组,肘关节屈曲角度、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8.12%,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取空心钉内固定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偏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小头骨折 空心钉内固定 铆钉内固定 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