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q缺失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冯杰彬 郝建锁 +9 位作者 陈亦阳 黎凡 韩瑾 李茹 张永玲 雷婷缨 陈斐斐 郭乔丽 廖灿 王洪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分析18q缺失综合征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选取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18q缺失的胎儿样本2例及患儿样本6例,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CytoScanTM ...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分析18q缺失综合征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选取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18q缺失的胎儿样本2例及患儿样本6例,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CytoScanTM 750K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样本DNA进行CMA分析,并用计算机软件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CMA在8例样本中均检测到染色体18q的DNA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s,CNVs),缺失片段长度介于6.612Mb到22.973Mb之间,涉及多个疾病易感基因,其中NFATC1、MBP、GALR1、MBP、SALL3和TSHZ1基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以及腭裂的可疑致病基因。结论CMA技术能精确定位18q缺失的断裂点,有助于识别可疑致病基因并确定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为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q缺失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生长发育迟缓 腭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 数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