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性声音的文学想象——中西通俗小说中的“留声机” |
冯樨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2
|
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声音景观 |
冯樨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3
|
语言 身份 欲望——论《家庭与世界》的主体对话性与私人语言 |
冯樨
张箭飞
|
《长江学术》
|
2013 |
1
|
|
4
|
从想象到影像——《金陵十三钗》的文本变异与价值取向 |
冯樨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5
|
论文学中的声音景观与声音叙述 |
冯樨
|
《写作》
|
2020 |
3
|
|
6
|
比较《恶之花》和《野草》中的时间意识 |
冯樨
黄海燕
|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7
|
走向寂灭之路——论《河湾》中的熵叙事 |
冯樨
|
《普洱学院学报》
|
2013 |
0 |
|
8
|
论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神秘主义思想 |
冯樨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3 |
0 |
|
9
|
启蒙与审美:当代西方思潮史——《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的左与右》评论 |
冯樨
|
《写作》
|
2013 |
0 |
|
10
|
从央视“走转改”节目看传统媒体话语和网络话语的互动——以“你幸福吗?”和“我的父亲母亲”为例 |
黄海燕
冯樨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1
|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实践与教学展望 |
冯樨
|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2017 |
1
|
|
12
|
“乐”与“诗”孰伪——《管锥编》中的“乐”、“诗”作伪问题 |
冯樨
黄海燕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3
|
《金陵十三钗》的版本变迁与主题生成 |
冯樨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4
|
省属师范院校中文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初探——以外国文学史课程思政教学为例 |
冯樨
|
《读写月报》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