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炎症微环境与肝癌发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冯歆夏 田德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80-82,共3页
肝细胞癌(HCC)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病因复杂、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个步骤的复杂过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癌 慢性炎症 细胞因子 信号途径
下载PDF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方式选择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琴 曹丽 +4 位作者 冯歆夏 谢华平 陈利 郭巧珍 刘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内镜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诊治的119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预后。结果:119例GI-NENs患者,病灶分布以直肠最多见(83...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内镜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诊治的119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预后。结果:119例GI-NENs患者,病灶分布以直肠最多见(83例,69.75%),其次为胃(13例,10.92%)和十二指肠(12例,10.08%)。病灶直径≤1 cm者54例,1~2 cm者49例,≥2 cm者16例。119例中G1级65例,G2级54例。80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治疗,包括73例G1级和7例G2级患者;39例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包括28例G1级和11例G2级患者。2组完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75%vs 94.87%,P>0.05),内镜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外科手术组[(11.26±5.93)d vs(20.00±13.44)d,P<0.05],且并发症更少、更轻。随访5~77个月,内镜治疗组有1例术后1年局部复发;外科手术组有2例分别出现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内镜切除治疗GI-NENs疗效好、住院时间短、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少且轻。对于直径<2 cm且不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的GI-NENs,内镜切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切除 外科手术 对照分析研究
下载PDF
聚乙醇酸网片联合口服激素对巨大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作用
3
作者 田伟 冯歆夏 +1 位作者 吾格兰木·乌斯曼 刘梅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0-573,共4页
为了评估聚乙醇酸网片(polyglycolic acid sheet,PGA)联合口服激素用于巨大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食管狭窄的预防作用,收集2013年1月至2024年3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为了评估聚乙醇酸网片(polyglycolic acid sheet,PGA)联合口服激素用于巨大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食管狭窄的预防作用,收集2013年1月至2024年3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ESD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术后缺损≥3/4食管管周,采用单纯口服激素(单纯口服激素组,n=27)或PGA联合口服激素(PGA联合口服激素组,n=18)预防术后食管狭窄的45例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发现:PGA联合口服激素组术后食管狭窄率明显低于单纯口服激素组[44.4%(8/18)比74.1%(20/27),χ2=4.034,P=0.043],且≥3/4管周的非环周型食管缺损病例中,PGA联合口服激素组仅有1例[9.1%(1/11)]发生术后食管狭窄,而单纯口服激素组有10例[62.5%(10/16)]发生术后食管狭窄;在随访过程中,未观察到激素使用的严重并发症,也未观察到与PGA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以上结果初步说明,PGA联合口服激素预防巨大早期食管癌ESD术后食管狭窄安全、有效,且预防效果优于单纯口服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聚乙醇酸网片 激素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食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马瑾 冯歆夏 刘梅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026-1031,共6页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化内镜,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内镜图像、识别病灶和处理大数据集,辅助提高低年资内镜医师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人工智能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研究重点包括病灶识别、预测病变浸润深度及病理诊...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化内镜,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内镜图像、识别病灶和处理大数据集,辅助提高低年资内镜医师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人工智能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研究重点包括病灶识别、预测病变浸润深度及病理诊断等。在本综述中,纳入食管疾病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及临床应用,并探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食管疾病 消化内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