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春天走进春天
- 1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晚霞》
2004年第12期33-34,共2页
-
文摘
人生四季春夏秋冬,有时春季里有秋意,秋季里有冬寒,冬天里也会有春暖。我们几个老朋友从人生的春天走过来,非常庆幸又走进了冬天里的春天,消解了人生冬季里的霜雪,时时感受着明媚的春光。
-
关键词
《从春天走进春天》
冯永祺
散文
文学作品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阅读之惑
- 2
-
-
作者
冯永祺
曾循
-
出处
《晚霞》
2004年第11期32-33,共2页
-
文摘
天真蓝,水真清,春风轻拂,垂柳依依,风光多美,人多美。我的邻居82岁的他和78岁的她。一对苍苍白发的伴侣,相偕相携在院里散步。据说他当年曾一表人材,经不起岁月沧桑,如今已腰弯背驼,右手执杖,左臂有她挽着。她,小他几岁,那一脸的沟渠刻记着悲苦,此时却漾着笑意,挽着他是为扶持他但又如小鸟依人贴近他,依傍他,爱护他,眼里透露的是一种幸福。
-
关键词
人生经历
生活经历
婚姻
爱情
-
分类号
C913.1
[经济管理]
-
-
题名回眸来路
- 3
-
-
作者
冯永祺
-
机构
中国作家协会
-
出处
《大家》
1996年第6期110-113,共4页
-
文摘
过去几十年,我很少回头去看身后走过的路,总急着把今天摆在面前的路走好,还有明天该走的路也等着去走,哪里还顾得去看昨天那条长长的路。这样朝前走了好多个今天和明天之后,虽然还有今天和明天要走下去,心里可有数多了。
-
关键词
母亲
父亲
新女性
眼泪
听众
包二奶
成都
人生
宣布
眼睛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女人三章
- 4
-
-
作者
冯永祺
-
机构
中国作家协会
-
出处
《边疆文学》
2003年第11期20-24,共5页
-
文摘
男人说女人,像品酒。女人说女人,像照镜子,镜子里的不只是一张脸,是心智,是人生……一二十年前的文友大约还记得,编辑部有个美丽而有风度的女主编,女主编爱写散文,爱低低地唱那些温暖又忧伤的外国民歌。当然也说女人,但总是欲言又止,也许她知道,这镜子如深井照见的水影,你似乎看见了,但谁能说得透影儿下的井水有多深呢?岁月如风,风在女人的身心上刻下了时间之痕。如今的永祺老师再说女人,畅然而淋漓,有照见井底的通透,通透中荡漾着人性的悲悯。《女人三章》中,最值得一读的是首篇,这是可以当作小说读的散文。
-
关键词
相依相伴
-
分类号
I218.7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倾听小河淌水
- 5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边疆文学》
2000年第1期39-40,共2页
-
文摘
你看,人生竟是这样摆脱不了许多'偶然';一个'偶然'和当时的主观、客观等各种因素碰撞了就进出重要一步。想想遇到的一些事,常常'偶然'是'必然'发生发展的契机。'偶然'好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种机遇。多少年后,灯下读书,由此及彼,想到往事,想到自己是怎么来云南的,在种种原因中赫然迸出《小河淌水》悠扬动情的旋律。想到50年代北京那个严冬之夜:一个川妹子在当时西南行政委员会属下一个赫赫的部门当一名最小的干部,几年之后在一个很大的题目下:'大区撤销',出川进京。民众轮是那时长江的一艘大船。川妹子小时候学会背诵一些唐诗,第一次坐大船出川,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精彩,心里高兴,从朝至晚,总扒在船舷边看风景;很想高声朗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不知道李白这个唐朝诗人的诗能不能朗诵,此时是1954年底,川妹子经过4年革命锻炼,比较懂得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
关键词
散文
当代
冯永祺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马桑部落的第三代女人——佤族青年女作者董秀英评介
- 6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1986年第2期78-79,共2页
-
文摘
1981年,在云南民族文坛上,佤族的董秀英敲响了她的第一声木鼓,发表了散文《木鼓声声》,绽放了出自佤族女作者之手的第一朵文学之花。那年,她三十岁,比起许多作者,她创作起步较晚,但是,这却是难能可贵的起步。在中国,只有云南有30万佤族人。这是一个古老、勤劳、纯真、吃苦耐劳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在云南西部贫穷荒凉的高山上。原始闭锁的生活,民族歧视与压迫,使他们世世代代与山生死相伴。
-
关键词
马桑
部落
佤族
作者
青年
云南西部
云南民族
民族歧视
散文
第一声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美丽的西双版纳
- 7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版纳》
2008年第2期17-19,共3页
-
文摘
大寒是全年24个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冷的节气。巧在大寒这天动身从昆明向西双版纳走去,这是走向美丽,走向温暖,走向温情。路经大象谷,两旁是热带雨林,看不透的树林,看不尽的绿色;没有进入观景台去看望大象,因为几年前已经与象相识,在观景台上久久地面面相觑,听他们或引吭独唱或以组合形式演唱,清晰的景象仍在眼前。
-
关键词
植物王国
泼水
喃喃低语
永远年轻
如水
如满
三代人
故乡人
才美
一江春水
-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挥去阴影
- 8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滇池》
2008年第7期95-96,共2页
-
文摘
童年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人生,也就根本不会去想什么人生短促;青年时候往前看来日方长,也许根本就没有去想长短;中年时候肩挑重担,一步一步辛苦地走着,无暇前瞻后顾,偶尔也许会感叹一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进入老年,公事私事都少了许多,有闲回首往事,不免深知去日多多来日不多。一生辛勤耕耘,艰苦营造,尽力贡献之后,人生已所留无几。
-
关键词
不知道
前瞻后顾
年过古稀
独自一人
对我说
老来
打麻将
演讲者
思乡之情
没精打彩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再感谢自己——感谢系列之二
- 9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滇池》
2007年第3期86-88,2,共4页
-
文摘
戴着癌症"帽子",我一样地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回到家里,坐在书桌前,一篇一篇地写散文,最后如约完成了散文集《多情草》的出版。(选自冯永祺《再感谢自己》)
-
关键词
热爱生活
多情草
对我说
永祺
告诉我
胆总管
车如流水
检查单
顾左右而言他
活着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布朗山情深深
- 10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版纳》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
文摘
在我年轻的时候,中年的时候无数次到西双版纳,总在景洪坝子、在大勐龙、在橄榄坝走来走去,看来看去;到傣家竹楼做客,听章哈歌唱,到处赶摆,参加泼水节,看傣族妇女挑着竹箩在田埂上一排排地走着时那婷婷袅袅的美姿,读傣族著名章哈康朗甩的长诗《傣家人之歌》、康朗英的长诗《流沙河之歌》、波玉温的长诗《彩虹》
-
关键词
康朗英
康朗甩
布朗山
章哈
橄榄坝
傣家竹楼
景洪
赶摆
小孙女
在阳台上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住在美国硅谷(散文)
- 11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滇池》
2006年第4期64-68,共5页
-
文摘
相敬如宾这是我第二次到美国,前一次住在美国十五个州中最小的罗德州岛,离波士顿很近,这次住在美国五十个州中最大的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世界闻名的高科技集中之地。硅谷位于加州旧金山湾区,太平洋就在身边,有习习海风滋润,一年四季百花轮流绽红吐黄,水清叶绿。在华盛顿,在纽约可见高楼大厦林立,但在更多的地方却少见这种景观;总见幢幢房屋不高不低,彼此绝非摩肩接踵,间隔之间不是草坪就是绿树,不见哪里有裸露的地皮。无论走到哪里,感觉有风拂过时却不觉有尘土轻扬。
-
关键词
美国硅谷
加利福尼亚州
旧金山湾区
寂静无声
世界闻名
罗德
在美国
游来游去
湖上
对我说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西双版纳,您好
- 12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版纳》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
文摘
我怀念许多地方,比如怀念故乡成都,怀念近年一去再去的北海和三亚,但是怀念最深最重的是西双版纳。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工作7年,兵团总部设在思茅,这里与西双版纳毗邻,相隔一条有几十道弯的山路,我一次又一次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次由思茅去西双版纳。7年的大好时光主要是和西双版纳共度。我怀念西双版纳的绿色,那里四季皆绿,满眼皆绿,绿不尽,绿无涯;绿是青春色,朝气色。
-
关键词
我在
思茅
生产建设兵团
十道
身材高挑
我爱
景洪
傣族泼水节
丑三
西又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丁玲和康朗甩
- 13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版纳》
2005年第3期4-8,共5页
-
文摘
丁玲走过魍魉世界,走过风雪人间,"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文坛驰骋又戎马倥偬。人生之路走了好多年,黑发走白,双膝走僵,走成"丁老",还无倦怠,还走,走出一个人生四季,冬天里的春天,长长无尽的春天。1982年,她76岁,满头白发,身有重病,她继续走。
-
关键词
康朗甩
章哈
继续走
人生之路
中国作家协会
长案
永远年轻
云南边疆
年过古稀
缅桂花
-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西双版纳,您好
- 14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滇池》
2004年第7期44-46,共3页
-
文摘
我怀念许多地方,比如怀念故乡成都,怀念近年一去再去的北海和三亚,但是怀念最深、最重的是西双版纳。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工作7年, 兵团总部设在思茅,这里与西双版纳毗邻,相隔一条有几十道弯的山路。我一次又一次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次由思茅去西双版纳。7年的大好时光主要是和西双版纳共度。我怀念西双版纳的绿色,那里四季皆绿,满眼皆绿,绿不尽,绿无涯;绿是青春色,朝气色,身在绿中,绿在眼中,人就清爽了,清新了,清纯了。我爱故乡青山上的青松,任霜打雪浇,依旧挺拔威严,绿色不改,生命不老。但我更爱西双版纳亚热带环境中的绿树,这里温暖滋润。
-
关键词
我在
生产建设兵团
思茅
十道
缅桂花
我爱
告诉我
身材高挑
向往之情
景洪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歌会
- 15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边疆文学》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
文摘
苍山十八溪,整日潺潺如歌;洱海清清,白帆点点,渔歌唱晚也唱早。许多白族民居就在苍山洱海之间与稻菽为伴。山光水色滋养出好多的歌和唱歌的人。也许白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
-
关键词
石宝山歌会
白族民居
情歌
翻译
洱海
剑川
小路
三弦
民族
自然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小保姆之惑
- 16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边疆文学》
1998年第6期33-34,共2页
-
文摘
这院里老人多,子女们另有小巢,双休日的某一天才回来"度假"。只要看见老人们大包小包提了吃的东西往家里走,谁也明白:儿孙们要回来了。他们毕竟属于年老体衰之辈,"家政"需要帮手。不寄希望于上班的儿女们,"找个小保姆",对于许多老人,不管乐意不乐意,只能如此。院里也有院舆论,小保姆正是热点之一。农村姑娘结婚早,订婚更早,罕见订了婚或结了婚才进城干保姆这一行的,所以年在十六、七或至多十七、八的居多,于是通称小保姆。初听人称小保姆,她们倒不反感,何况不叫小保姆叫什么,不可能叫小姐、女士、同志,那就任人叫小保姆吧!久了,她们觉得这称呼刺耳也刺心。彼此嘀咕:扫地、煮饭又要带孩子,保姆谁呀。这些年不少下岗女工再就业转向"家政",同样是扫地、煮饭、干家务,却要冠以"政",显然以示尊重,"同行"罢了,农村来的小姑娘怎么就不是"家政服务员"。一声小保姆,她们感到被轻贱。小保姆走进各家各户,户主都是爷爷、奶奶辈。
-
关键词
下岗女工再就业
家政
舆论
农村
服务员
双休日
老人
民工
煮饭
上下级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巴布什卡”声明
- 17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边疆文学》
1997年第10期35-36,共2页
-
文摘
正是8亿中国人民看8个样板戏的时候。10万知识青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昆明上山下乡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当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兵团战士。可是他们习惯"男生"、"女生"地叫。"兵团"担负着建设祖国第二个橡胶基地的任务;橡胶是祖国建设的四大原料之一,军需民用不可或缺。男生女生们由原农场的各级领导,即场长队长们因建制改变而改称师长、连长的"头儿"们带着到云南那些最边远的地方去建新连,创新业,种橡胶。《智取威虎山》中有个地方叫夹皮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是兵团有了许多夹皮沟。闭塞,荒凉,孤寂。只有8个样板戏在夹皮沟里"歌声嘹亮";
-
关键词
夹皮沟
样板戏
布什
生产建设兵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
女生
男生
上山下乡
军分区
云南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今天和昨天的对话
- 18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边疆文学》
1996年第Z1期89-91,共3页
-
文摘
1.感谢我的祖上不知在何时有了大大的一楼藏书;更不知从何时起那些书已"藏"而不读,束之高阁。我好奇,上楼去看了几本如《镜花缘》等古典小说,如此而已,算不上有"底子"。我母亲毕业于成都师范艺术专科,因为婚姻不安全,进而被"喜新厌旧"所害,竞万念俱灰,吸食鸦片成瘾,但又极爱面子,怕被亲友邻里发觉。
-
关键词
对话
编辑部
文学
古典小说
鸦片
镜花缘
人生
工作
被领导
婚姻
-
分类号
I218.7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我们四川人
- 19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边疆文学》
1995年第8期54-54,共1页
-
文摘
我们四川是1亿多人的大省,我们四川又叫天府之国,是得天独厚的福地.人说四川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不知出了多少享誉四海、流芳千古的名人、伟人;人说川菜是中华民族四大菜系之一,驰名中外。在外,"老外"们对中国了解甚少,但无人不知中国菜值得一尝。在内,中国之大,无论天南海北,处处皆有正宗川味候客。人说四川人又聪明,又勤快,又能干,苦得累得。于是,我们四川人有了籍贯优越感。四川人和四川人在异地他乡摆起龙门阵,少不了要说到川菜和如何做川菜,在津津乐道,滔滔不绝之中,那怕给一根莴笋配凉拌佐料,其可口也是天下无可超越的样子。
-
关键词
四川
云南
川菜
中华民族
中国菜
龙门阵
优越感
籍贯
菜系
川军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歌,我的良师益友
- 20
-
-
作者
冯永祺
-
出处
《边疆文学》
2008年第7期52-55,共4页
-
文摘
歌的定义是什么,我没有深究,歌律随我几十年,我能说的是体会.
歌对我最早的影响是座右铭.……
-
关键词
抗战歌曲
景山公园
烈士陵园
音乐老师
音乐课
-
分类号
I218.74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