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1995-1997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6
1
作者 冯永驱 陈伟汉 +1 位作者 全洪 李灶新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24,97-98+1-2+1,共26页
1995~1997年,广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广州市中心的中山四路发掘了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揭露出石筑蓄水池和曲渠等人工园林水景,出土了大量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一批能明确遗址年代和性质的遗物和陶文、石刻。简报公布了1995、1996、199... 1995~1997年,广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广州市中心的中山四路发掘了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揭露出石筑蓄水池和曲渠等人工园林水景,出土了大量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一批能明确遗址年代和性质的遗物和陶文、石刻。简报公布了1995、1996、1997年三次发掘情况和出土资料,这些资料确立了汉初南越国都番禺城及其城内宫署遗址的坐标,为进一步探查番禺城及宫署的范围、布局及对今后的发掘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 遗址 发掘简报 考古发掘 建筑材料 广州市 蓄水池 园林水景 文化层 云纹瓦当
原文传递
深圳市大鹏咸头岭沙丘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2
作者 彭全民 黄文明 +1 位作者 黄小宏 冯永驱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1-11,82+98,共13页
咸头岭沙丘遗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县大鹏镇咸头岭村,距深圳市62公里。遗址坐落在背倚泻湖平原的海湾第三级沙丘上,西南至东北长120、西北至东南长110米,现存面积13200平方米。四周略低于中部,海拔高度8米。东南侧有几条东西流向的淡... 咸头岭沙丘遗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县大鹏镇咸头岭村,距深圳市62公里。遗址坐落在背倚泻湖平原的海湾第三级沙丘上,西南至东北长120、西北至东南长110米,现存面积13200平方米。四周略低于中部,海拔高度8米。东南侧有几条东西流向的淡水小溪。这里过去曾是船只的停泊之处。遗址北面紧靠高约500米的求水岭,东南较远处是连绵的龙头山,西南350米就是大鹏湾(图一)。1981年深圳市博物馆在考古普查中发现了这处遗址。1985年5月13日至6月21日,博物馆考古队在现存遗址东面进行第一次发掘,开探沟5条、探方12个,编号为T101~T117,发掘面积达450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深圳市 绳纹陶片 沙丘 口径 标本 橙黄色 发掘 博物馆 陶器
原文传递
世界上最早的木构水闸
3
作者 冯永驱 《文物天地》 2003年第5期57-59,共9页
关键词 水闸 遗迹 建筑 南越国 闸室 木构 乐构
全文增补中
赵佗与南越国——关于赵佗入越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南越史研究小组" 冯永驱 +11 位作者 朱海仁 张强禄 易西兵 全洪 王文建 吴凌云 陈伟汉 李灶新 麦英豪 程存洁 曾玲玲 王成兰 《广州文博》 2010年第1期1-23+390,共23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析、考究,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一、赵佗在秦始皇哪年率军攻越;二、秦使任嚣、赵佗一起率军攻越吗;三、赵佗的称王称帝问题;四、关于赵佗的'后人评说',并纠正了一些史书对...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析、考究,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一、赵佗在秦始皇哪年率军攻越;二、秦使任嚣、赵佗一起率军攻越吗;三、赵佗的称王称帝问题;四、关于赵佗的'后人评说',并纠正了一些史书对前朝史籍的误解,以及《南越国史》一书相关论述的不妥之处。经过史料的梳理、释读,进一步厘清了秦平南越和南越王赵佗一生所经历重大事件的史实,对赵佗开发岭南、对岭南人民做出的历史贡献做出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贡献 辨析 人民 岭南 问题 南越国 史料
原文传递
考古发现的“广州最早”例举(上)
5
作者 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南越史研究小组' 冯永驱 +12 位作者 朱海仁 张强禄 易西兵 全洪 王文健 吴凌云 陈伟汉 李灶新 麦英豪 程存洁 曾玲玲 王成兰 黄兆强 《广州文博》 2010年第1期24-35,共12页
本文主要利用建国60多年来广州考古发现有纪年铭文、年代准确的的实物,结合大量文献材料,论述考古发现的'广州最早'例举出的文物所见证的广州历史。本文作为上编,选取重要考古遗迹和实物,重点论述广州最早的地名——番禺和广州... 本文主要利用建国60多年来广州考古发现有纪年铭文、年代准确的的实物,结合大量文献材料,论述考古发现的'广州最早'例举出的文物所见证的广州历史。本文作为上编,选取重要考古遗迹和实物,重点论述广州最早的地名——番禺和广州最早的秦记年兵器,并对相关历史进行深入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秦记 纪年 历史 文献 广州 实物
原文传递
中山大学北校区砖室墓发掘简报
6
作者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张金国 冯永驱 《广州文博》 2015年第1期67-94,共28页
此次清理的一批东汉三国至东晋南朝时期的砖室墓,计14座。其中东汉三国墓4座,东晋南朝墓10座。本次发现东汉三国时期的墓葬,无论在墓室形制结构,还是墓葬随葬品组合方面基本延续了本地区自汉以来的丧葬传统。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旧文化传... 此次清理的一批东汉三国至东晋南朝时期的砖室墓,计14座。其中东汉三国墓4座,东晋南朝墓10座。本次发现东汉三国时期的墓葬,无论在墓室形制结构,还是墓葬随葬品组合方面基本延续了本地区自汉以来的丧葬传统。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旧文化传统中,我们依然能够发现一些新因素,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新时期的到来。在同一墓地中,东晋南朝时期的墓葬埋葬习俗却以全新的面貌示人,它完全背离了东汉三国墓以陶器或釉陶器为主的丧葬传统,其墓葬随葬品组合与吴晋腹心地区达到了高度一致。不难看出,东汉三国与东晋南朝墓在丧葬文化上的差异性似乎与时间的距离不成正比。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原因是,以东汉三国墓为代表的墓葬多少带有'滞后'的倾向,而东晋南朝墓的大量出现,基本完成了融合本土文化的历程,这是本墓地所特有的丧葬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室墓 随葬品 鸡首壶 假圈足 中山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