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59
1
作者 冯治宽 王恒亮 杨宁 《陕西中医》 2017年第7期857-858,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辅助使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3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稳... 目的:探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辅助使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3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室激动时间明显延长,hs-CRP水平、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持续时间、室早次数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的心室激动时间大于对照组,hs-CRP水平、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持续时间、室早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疗法 @稳心颗粒 @胺碘酮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治宽 《青岛医药卫生》 201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的9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双日期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的9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双日期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添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流变指标、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既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血瘀证 冠心病 心绞痛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治宽 《北方药学》 2017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均为8个月。分析比较两...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均为8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情况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CHF的同时加用瑞舒伐他汀能够进一步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对CHF的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慢性心力衰竭 炎性因子 心功能
下载PDF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治宽 余细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一种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现在HPLC己成为中药研究领域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HPLC按操作方式和目的可分为分析型和制备型两类。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酮类化合物 制备 分离纯化技术 HPLC 分离分析 中药研究
下载PDF
AngⅡ通过AP-1调控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治宽 单志新 +6 位作者 林秋雄 朱杰宁 麦丽萍 谭虹虹 邓春玉 邝素娟 余细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明确介导AngⅡ调控人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的转录因子。方法构建长度依次递减的MIF基因5’调控区的荧光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利用双荧光基因报... 目的明确介导AngⅡ调控人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的转录因子。方法构建长度依次递减的MIF基因5’调控区的荧光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利用双荧光基因报告系统检测AngⅡ诱导后MIF基因5’调控区不同区段的转录活性。通过突变转录活性高的MIF5’调控区序列,初步确定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序列。设计针对可能的转录因子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并构建其表达载体,分别检测候选转录因子沉默的HEAY926中MIF的转录活性和表达水平。结果双荧光基因报告检测显示,AngⅡ调控MIF表达的高转录活性区段位于-507至-188之间。序列突变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MIF基因5’调控区-350至-339间的AP-1结合序列决定了MIF基因的转录活性。AP-1沉默后的HEAY926中AngⅡ调控的MIF转录活性显著降低(P<0.05),MIF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AngⅡ通过转录因子AP-1调控内皮细胞中MI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AngⅡ 克隆 分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