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舶天然气供给气化调压系统试验
1
作者 胡兴雷 龚胜华 +2 位作者 金圻烨 朱向利 冯泳程 《柴油机》 2024年第6期46-51,共6页
搭建船舶天然气供气系统(fuel gas supply system,FGSS)样机,通过台架试验,探究FGSS在稳态及非稳态工况下的气化调压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稳态工况下,供气压力稳定性随着系统负荷的降低而变差,当负荷低于25%时,压力波动可达±4%,... 搭建船舶天然气供气系统(fuel gas supply system,FGSS)样机,通过台架试验,探究FGSS在稳态及非稳态工况下的气化调压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稳态工况下,供气压力稳定性随着系统负荷的降低而变差,当负荷低于25%时,压力波动可达±4%,波动周期为10 s;供气温度在任意负荷下不呈现周期性波动,保持在25~35℃;系统供气压力和温度满足主流双燃料发动机的供气要求。在非稳态工况下,当负荷突增时,压力波动最大可达32%,弛豫时间为30 s;负荷突减时,压力波动最大为18.5%,弛豫时间为18 s。在兼顾经济性和系统紧凑性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大缓冲罐容积和提高调节阀背压来减小压力波动;供气温度对负荷突变响应弱,弛豫时间达到2 m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供气系统 气化 调压
下载PDF
准东高铁煤与稻草秆热解NO_x前驱物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泳程 梁鹏飞 +1 位作者 郁鸿凌 张瑞璞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551,共7页
氨(NH_3)和氰氢酸(HCN)是燃料热解过程中的主要含氮化合物,也是燃烧过程中重要的NO_x前驱物,因此研究热解过程中HCN/NH_3的释放规律与转化机制,对降低NO_x排放意义重大。借助热重-质谱联用(TG-MS)系统开展实验研究,探讨了准东高铁煤与... 氨(NH_3)和氰氢酸(HCN)是燃料热解过程中的主要含氮化合物,也是燃烧过程中重要的NO_x前驱物,因此研究热解过程中HCN/NH_3的释放规律与转化机制,对降低NO_x排放意义重大。借助热重-质谱联用(TG-MS)系统开展实验研究,探讨了准东高铁煤与稻草秆热解过程中NO_x前驱物的释放规律。研究表明:准东高铁煤与稻草秆的热解产物中,NH_3是主要的NO_x前驱物;NH_3与HNCO、HCN与CH_3CN的释放规律趋同;同等实验条件下,稻草秆热解的NO_x前驱物释放量明显高于准东高铁煤的;准东高铁煤与稻草秆混合热解时,当稻草杆掺混质量百分比从10%增加至40%时,NO_x前驱物的释放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NO_x前驱物释放量最低时的掺混比为30%,说明稻草秆与准东高铁煤共热解时,二者对NO_x前驱物的释放具有一定的协同耦合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高铁煤 稻草秆 热解 NOx前驱物
下载PDF
我国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泳程 郁鸿凌 +1 位作者 桂萌溪 施文琦 《节能》 2018年第12期14-18,共5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开发并利用秸秆发电对我国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了我国秸秆的资源量及主要分布情况,从环保节能的角度阐述了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发展的必要性。结合... 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开发并利用秸秆发电对我国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了我国秸秆的资源量及主要分布情况,从环保节能的角度阐述了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发展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秸秆直燃发电项目的发展现状,总结国内投产的主要秸秆直燃发电机组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燃烧 发电技术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工艺螺杆压缩机撬体螺栓强度校核
4
作者 陶军 袁玮玮 +2 位作者 冯泳程 刘释杰 袁龙健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9年第4期42-46,共5页
针对工艺螺杆压缩机撬体设计中地脚螺栓的选型,分析了机组振动、风载、地震对撬体地脚螺栓造成的载荷,推导了在上述载荷下螺栓强度的校核公式,并对螺栓的受力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此校核公式的适用范围,为工艺螺杆压缩机撬体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艺螺杆压缩机 螺栓强度 撬体
下载PDF
电石热回收技术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郝世超 梁鹏飞 +1 位作者 冯泳程 武超 《上海节能》 202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传统电石生产工艺中,电石产品出炉后仍具有大量余热,但难以有效回收,而且冷却过程长时间占用场地。在国内此余热回收利用的研究很少,项目应用几乎空白。从行业总体规模出发,评估国内电石热可利用的总量,归纳电石产品降温过程特性,总结... 传统电石生产工艺中,电石产品出炉后仍具有大量余热,但难以有效回收,而且冷却过程长时间占用场地。在国内此余热回收利用的研究很少,项目应用几乎空白。从行业总体规模出发,评估国内电石热可利用的总量,归纳电石产品降温过程特性,总结余热回收的技术难点。综合已有文献和专利分析,归纳余热回收的技术路线并予以评价,提出了一种加快取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 余热 冷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