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情感与约束:本土社会地位等级形成的ABM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泽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6-224,共9页
遵循地位等级形成的“尊重”研究传统,将人们的地位等级视为一种基于尊重交换的社会过程的突现性后果,通过引入主体模型(ABM)方法,构建了具有宏观组织化约束环境与“身份-情感启发式”特征的关系型本土人工社会(MBF),并在该人工社会中... 遵循地位等级形成的“尊重”研究传统,将人们的地位等级视为一种基于尊重交换的社会过程的突现性后果,通过引入主体模型(ABM)方法,构建了具有宏观组织化约束环境与“身份-情感启发式”特征的关系型本土人工社会(MBF),并在该人工社会中实现了整体层面的地位等级形成与演化。结果表明,相比于缺少宏观组织化约束且不考虑主体间“关系”的人工社会,具有一定宏观组织化约束的关系型人工社会有着更强的地位流动性,但更强的地位流动性却有着阶层差异。相比于非关系人工社会中的主体,处于本土人工社会中的中层主体有着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同时,这种关系型人工社会虽然具有更高的地位不平等程度,但也不会发展成为一个赢者通吃的社会。这种基于主体模拟的研究,为后续研究者认识现实中国社会地位等级形成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提供了一种具有微观基础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位等级 ABM 宏观组织化约束 身份-情感启发式
下载PDF
阶层结构变革与国家治理体系创新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路路 冯泽鲲 唐丽娜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1,共9页
国家治理可以被归结为国家通过建立、引导、支持一系列制度-规范,使得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能够被整合起来,而这种利益整合一般都是以某种组织化的形式实现的,这种组织化模式在深层次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社会结构... 国家治理可以被归结为国家通过建立、引导、支持一系列制度-规范,使得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能够被整合起来,而这种利益整合一般都是以某种组织化的形式实现的,这种组织化模式在深层次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社会结构。中国体制转型过程中的阶层结构分化和市场化导致原有的以"单位-公社"体制为核心的组织化体系解体。包括社区建设在内,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的组织化体系愈来愈难以覆盖整个社会。因此,国家治理的组织化体系的创新应该由过去主要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化机制为主转变为自上而下的组织化与新社会阶层(包括民间社会)的"自组织"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的组织化体系 “单位-公社体制” 市场化 阶层分化 自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