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混剂对二氧化碳在稠油中的溶解度和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
1
作者 于田田 刘廷峰 +5 位作者 冯海顺 廖毅 盖平原 林吉生 高海杰 杨子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稠油体系与CO_(2)难混相,最小混相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的问题,对CO_(2)与原油的混合体系进行了分子模拟,考察了降混剂种类和加量、温度、压力的影响。由径向分布函数得到混相过程中CO_(2)分子及沥青质分子的聚集...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稠油体系与CO_(2)难混相,最小混相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的问题,对CO_(2)与原油的混合体系进行了分子模拟,考察了降混剂种类和加量、温度、压力的影响。由径向分布函数得到混相过程中CO_(2)分子及沥青质分子的聚集程度,进而明确各类分子的分散状态,分析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温高压PVT相态实验,测定CO_(2)与原油混合体系中添加不同降混剂后的体积膨胀系数和CO_(2)溶解度,对分子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柠檬酸三甲酯、苯甲醇、苯甲酸乙酯3种降混剂进行优选,得到最优复配配方,并通过细管实验评价其降混性能。分子模拟结果表明,柠檬酸三甲酯的降混效果最为显著,可有效增大CO_(2)分子间的聚集程度,降低沥青质分子间的聚集程度;在高压(6.90 MPa)低温(308.15 K)的条件下,降混剂更能发挥其作用。PVT相态实验结果表明,0.23%柠檬酸三甲酯的增溶与增膨作用最佳,与分子模拟结果一致。降混剂最优复配配方为80%柠檬酸三甲酯+20%苯甲酸乙酯。在原油-CO_(2)体系中加入0.23%复配降混剂,最小混相压力降幅为21.47%,CO_(2)溶解度和原油采收率提高。降混剂含有亲油的烃类基团和亲CO_(2)的酯基,不仅能与原油体系中的极性分子结合,拆散各沥青分子的聚集体,同时在双亲性能作用下,能吸附在原油与CO_(2)的界面上,降低原油与CO_(2)的界面张力,进而降低最小混相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稠油 溶解度 最小混相压力 降混剂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大位移定向井录井方法分析
2
作者 冯海顺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受地下构造或是地面环境的影响,常规钻探技术的应用受到制约,合理开展大位移定向井的施工工作,能够改善油气层开发的效果,提升油气田资源开发水平。通过分析大位移定向井,提出录井方法策略,旨... 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受地下构造或是地面环境的影响,常规钻探技术的应用受到制约,合理开展大位移定向井的施工工作,能够改善油气层开发的效果,提升油气田资源开发水平。通过分析大位移定向井,提出录井方法策略,旨在为改善大位移定向井的录井工作效果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定向井 录井 方法
下载PDF
稠油油藏化学降黏驱全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3
作者 徐宏光 束青林 +4 位作者 曹嫣镔 于田田 郑万刚 冯海顺 王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201-14210,共10页
化学降黏驱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新方法,现有的数值模拟方法不能准确描述降黏驱过程中各组分、相间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结合油水两相控制方程、降黏剂浓度传质方程及辅助方程,构建了浓度场-渗流场全耦合化学降黏驱替数学模型,获得了乳液... 化学降黏驱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新方法,现有的数值模拟方法不能准确描述降黏驱过程中各组分、相间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结合油水两相控制方程、降黏剂浓度传质方程及辅助方程,构建了浓度场-渗流场全耦合化学降黏驱替数学模型,获得了乳液黏度-含水率、降黏剂溶液黏度-浓度及降黏剂溶液与原油界面张力的辅助方程,采用具有有界性的高阶迎风格式克服了一阶迎风格式的不足,提高了浓度散度的计算精度,优选有限体积方法提高了解的准确性,并对降黏驱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降黏驱数值化实验,优化了降黏驱的注采参数。研究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表征降黏剂的控黏效果;随着降黏剂注入浓度、注入量和注入速度的增加,采出程度逐渐增加,但采收程度增长率逐渐减小;0.4%浓度的降黏剂采收程度提高幅度最大;合理注入量介于0.2~0.6 PV,PV(pore volume)表示孔隙体积;推荐选用段塞较大、段塞中降黏剂浓度较高的方案;合理的注入速度应根据油田自身产能设计。该研究为稠油油藏降黏驱开发方式优化与调整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化学降黏驱 有限体积法 全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清洁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1
4
作者 严志虎 戴彩丽 +3 位作者 赵明伟 冯海顺 高波 李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5,150,共6页
介绍了清洁压裂液的组成和增黏破胶机理,对国内外清洁压裂液的理论基础、体系组成、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通过总结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清洁压裂液的发展趋势,即在确保清洁压裂液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清洁压裂... 介绍了清洁压裂液的组成和增黏破胶机理,对国内外清洁压裂液的理论基础、体系组成、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通过总结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清洁压裂液的发展趋势,即在确保清洁压裂液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清洁压裂液的耐温能力,控制成本,降低滤失,改善破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压裂液 黏弹性 表面活性剂 进展 发展趋势 综述
下载PDF
耐高温冻胶泡沫选择性堵水剂——适用于东海气田高温气藏堵水稳产 被引量:17
5
作者 戴彩丽 冯海顺 +4 位作者 简家斌 赵明伟 何秀萍 赵健慧 严志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7,共8页
针对东海气田产水严重的开发现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研制了适用于其气藏条件的冻胶泡沫堵水体系。该体系由质量分数为0.4%的CAB-35耐高温起泡剂和0.4%LF聚合物+0.4%REL&MNE交联剂冻胶稳泡剂复配而成,并优化了冻胶泡沫的注入方式、... 针对东海气田产水严重的开发现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研制了适用于其气藏条件的冻胶泡沫堵水体系。该体系由质量分数为0.4%的CAB-35耐高温起泡剂和0.4%LF聚合物+0.4%REL&MNE交联剂冻胶稳泡剂复配而成,并优化了冻胶泡沫的注入方式、气液比和注气速度等施工参数,评价了冻胶泡沫的性能,形成了适用于东海气藏条件的耐高温冻胶泡沫堵水技术。评价结果表明:LF聚合物冻胶体系作为耐高温冻胶泡沫的稳泡体系,具有较好的稳泡效果,能大幅度提高泡沫的半衰期;冻胶泡沫堵水体系在气液混注、气液比1:1、注气速度为0.5 mL/min时性能最佳,易注入且封堵能力强。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当地层情况相同时,冻胶泡沫堵剂封堵水的能力大干封堵气的能力,且堵剂对水的封堵率随着地层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强;当地层存在渗透率差异时,堵剂具有较好的地层非均质选择性能,堵剂优先封堵高渗透水流通道,而低渗透产气通道未被堵死。因此通过地层渗透率差异能够实现选择性堵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胶泡沫 耐高温 封堵率 注入方式 气液比 注入速度 非均质选择性 东海气田
下载PDF
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严志虎 戴彩丽 +2 位作者 赵明伟 冯海顺 李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448,共5页
分析了压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国内外压裂返排液主流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通过总结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压裂 返排液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低效稠油CO_(2)复合吞吐参数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海顺 张绍东 +3 位作者 王涛 徐宏光 翟勇 林吉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060-6065,共6页
针对部分埋藏深、渗透率低、高温高盐等无法热采或化学驱的稠油油藏,部分油田采用了“CO_(2)+增溶剂”的复合吞吐生产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关于CO_(2)吞吐方面的物模模拟实验无法满足复合吞吐的研究需要。建立了一套基于吞吐补... 针对部分埋藏深、渗透率低、高温高盐等无法热采或化学驱的稠油油藏,部分油田采用了“CO_(2)+增溶剂”的复合吞吐生产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关于CO_(2)吞吐方面的物模模拟实验无法满足复合吞吐的研究需要。建立了一套基于吞吐补偿系统的CO_(2)复合吞吐的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室内CO_(2)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增溶剂注入量、CO_(2)注入量、注入方式等因素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现场试验并进行了跟踪评价。结果表明:增溶剂注入浓度为5%~10%、CO_(2)与化学剂注入质量比为1∶2.5~1∶5、采用两段塞注入方式,提高采出程度最高。该方法有效地模拟了复合吞吐过程中的注入、焖井和产出过程,完全满足CO_(2)复合吞吐的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稠油 CO_(2)复合吞吐 参数优化 物理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