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结、意义与超越:幼小衔接教育变革再审思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璇坤 黄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0,共6页
幼小衔接事关儿童学习与终身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当下,幼小衔接教育变革的持续推进虽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也存在观念认知不足、政策制定与实施有待完善、组织建设专业化培养体系乏力等多重症结。面... 幼小衔接事关儿童学习与终身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当下,幼小衔接教育变革的持续推进虽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也存在观念认知不足、政策制定与实施有待完善、组织建设专业化培养体系乏力等多重症结。面对困境,明确变革的意义是重要的,它能够为幼小衔接教育变革的持续推进实现价值澄清,揭示其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以及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作用。为了获得变革可持续发展动力,在审思症结和明晰意义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变革愿景,可从观念层面的“共享意义”构建、组织层面的“生态型学习共同体”建设、政策层面的“适应性变革”转向着手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入学准备 教育变革 学前教育
下载PDF
失落与纾解:论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 被引量:20
2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39,共4页
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公共生活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公共性需求日益凸显,公共精神正是公共性体现于个体思想层面的精神样态,包含公共理性、公共参与、公共关怀。乡村教师于之乡村公共生活中起到思想引导者和行为矫正者之效用。乡村教师作为乡... 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公共生活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公共性需求日益凸显,公共精神正是公共性体现于个体思想层面的精神样态,包含公共理性、公共参与、公共关怀。乡村教师于之乡村公共生活中起到思想引导者和行为矫正者之效用。乡村教师作为乡贤,是公共智者、公共事务与政治秩序的调衡者以及公共道德濡染者。乡村教师公共精神正面临着公共理性生发受阻、公共参与空间萎缩、公共关怀缺场的多重困境。涵养乡村教师公共精神应夯实乡村教师公共理性,实现公共参与空间延展,促进乡村公共情怀的返璞归真,从而为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奉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公共精神 乡贤文化 乡村公共智者 调衡者 濡染者
下载PDF
教师公共精神的意蕴、异态与涵养向度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54-56,共3页
公民培育需要教师们成为背携公共精神行囊在育人之途砥砺前行的"公共人"。教师公共精神作为面向学校公共生活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呈现出公共理性阙如、公共参与弱化和公共关怀异化的异态窘况。教师公共精神需... 公民培育需要教师们成为背携公共精神行囊在育人之途砥砺前行的"公共人"。教师公共精神作为面向学校公共生活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呈现出公共理性阙如、公共参与弱化和公共关怀异化的异态窘况。教师公共精神需要以身份确认、民主、情感作为涵养向度,具体落实于转化型知识分子认可、公共参与价值体认与教育爱的孕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公共精神 学校公共生活 公民教育 公共性
下载PDF
底线伦理视域下幼儿教师道德行为的失范与重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教育评论》 2018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底线伦理即社会基本道德与个人行为基本规范,是道德问题得以化解的重要伦理基础,具有普遍性、最低适度性、他律性。学前教育阶段屡禁不止的虐童事件正僭越底线伦理,部分幼儿教师道德失范,陷入道德"知情意行"的迷途。幼儿教师... 底线伦理即社会基本道德与个人行为基本规范,是道德问题得以化解的重要伦理基础,具有普遍性、最低适度性、他律性。学前教育阶段屡禁不止的虐童事件正僭越底线伦理,部分幼儿教师道德失范,陷入道德"知情意行"的迷途。幼儿教师道德行为可通过制度正义对底线伦理的规范、社会程序对底线伦理的维护、个人价值对底线伦理意识的唤醒这三大途径进行体系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伦理 幼儿教师 行为失范 师德
下载PDF
互联网+学前教育的必然、概念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9
5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第18期91-92,共2页
互联网+创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学前教育阶段的良好奠基。而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三者带来新的思路与启发,让教师和幼儿能够面向未来,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教。文章从互联网+学前教育的概念谈起,分析互联网+学前教育的三大发展路径... 互联网+创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学前教育阶段的良好奠基。而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三者带来新的思路与启发,让教师和幼儿能够面向未来,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教。文章从互联网+学前教育的概念谈起,分析互联网+学前教育的三大发展路径:智慧发展中的幼儿教育理念—智慧深化、幼儿园课程形态—智慧创新、幼儿德育—智慧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学前教育 智慧发展
下载PDF
理想·遮蔽·澄明:数字时代下留守儿童网络游戏现象的三重审视 被引量:9
6
作者 冯璇坤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100,共10页
儿童与游戏两个概念紧密相连,理想的游戏理应能够留存儿童的本真并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时代化融入。但在数字时代,留守儿童的成长正陷入网络游戏之中,渐趋背离主体价值。但是现存游戏工业生产的目标发生偏离,留守儿童网络游戏辨识能力阙... 儿童与游戏两个概念紧密相连,理想的游戏理应能够留存儿童的本真并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时代化融入。但在数字时代,留守儿童的成长正陷入网络游戏之中,渐趋背离主体价值。但是现存游戏工业生产的目标发生偏离,留守儿童网络游戏辨识能力阙如,宏观制度背景多重乏力,乡村成长空间活力衰减,亲情支持空间萎缩的多维遮蔽正异化着留守儿童的成长理路,加剧了代际的延伸与发展。为了拂清留守儿童网络游戏现象的遮蔽,应从游戏工业生产公共精神确立,留守儿童游戏素养培育,宏观制度有效规约,成长空间的活力焕发,家庭亲情的交融纾解五个方面出发建立多层面体系以望澄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留守儿童 网络游戏
下载PDF
学前教育专业对口升学在读男生的职业认同个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璇坤 李雪艳 陈思慧 《求知导刊》 2018年第24期28-29,共2页
利用非结构式访谈,研究者选取一名在读学前教育对口升学男学生对其职业认同感进行现状分析,结果显示L 同学职业认同感处于较高水平,职业期待感强,专业兴趣浓厚,但有部分课程适应和专业知识学习存在困惑.文章对此进一步提出了增强自我认... 利用非结构式访谈,研究者选取一名在读学前教育对口升学男学生对其职业认同感进行现状分析,结果显示L 同学职业认同感处于较高水平,职业期待感强,专业兴趣浓厚,但有部分课程适应和专业知识学习存在困惑.文章对此进一步提出了增强自我认同、调整课程和师资、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和给予宽松的政策倾斜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升学 学前教育 职业认同
下载PDF
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与规训理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璇坤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和福柯的空间规训理论出发,就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表现为经济生产、权力生产、意识生产三大形式,呈现出了当代消费社会中童年消逝的现况。对此... 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和福柯的空间规训理论出发,就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表现为经济生产、权力生产、意识生产三大形式,呈现出了当代消费社会中童年消逝的现况。对此,可尝试从建立完善的监视机制、制定刚性法律法规制度、确立童年赋权的“反意识锁链”三大途径构建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规训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空间 童年资本化 空间生产 空间规训
下载PDF
高校寝室空间:大学生公共精神型塑新域——基于群体动力学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大学生公共精神是"准公共人"公民特质的高级思想意识形态。大学生需要提升其公共理性、公共关怀、公共参与能力。寝室是大学生在校公共空间的典型场域,大学生公共精神型塑困厄受个人意识膨胀、外部环境及自媒体行业发展、传... 大学生公共精神是"准公共人"公民特质的高级思想意识形态。大学生需要提升其公共理性、公共关怀、公共参与能力。寝室是大学生在校公共空间的典型场域,大学生公共精神型塑困厄受个人意识膨胀、外部环境及自媒体行业发展、传统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影响。群体动力学注重整体环境各因素的互促关系形成,寝室空间内的领导核心力量确立、沟通机制形成、群体目标笃定、群体规范坚守和空间环境质量提升有效促成空间领导力、寝室活力、群体目标、群体规范、空间认同感生成,助力于大学生公共精神型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寝室空间 大学生 公共精神 群体动力学 公共性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合作关系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璇坤 李雪艳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年第10期47-50,共4页
哈贝马斯主张交往是主体间基于价值理性和语言媒介的行为,具有真实、有效、生动的特点。它注重个体间的异质性和主体间性的确立、维持。幼儿教师合作可借鉴交往理论构建新型模式,克服当前工具理性趋向和生活世界压迫,建立幼儿教师主体间... 哈贝马斯主张交往是主体间基于价值理性和语言媒介的行为,具有真实、有效、生动的特点。它注重个体间的异质性和主体间性的确立、维持。幼儿教师合作可借鉴交往理论构建新型模式,克服当前工具理性趋向和生活世界压迫,建立幼儿教师主体间性,有利于幼儿园合作文化建设与幼儿教育的良好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动理论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生活世界 幼儿教师合作
下载PDF
和与异——安吉游戏与瑞吉欧教育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9-22,48,共5页
幼儿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亘古不变的教育话题,有着历久弥新的特质,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衍生、发展、完善、成熟。安吉游戏与瑞吉欧教育萌生于不同的时代与背景之中,坚持"一切为了儿童"的信念,但二者的共性之中又个性凸显。安吉游... 幼儿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亘古不变的教育话题,有着历久弥新的特质,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衍生、发展、完善、成熟。安吉游戏与瑞吉欧教育萌生于不同的时代与背景之中,坚持"一切为了儿童"的信念,但二者的共性之中又个性凸显。安吉游戏的教师与瑞吉欧教育的教师同样尊重儿童,但又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二者注重环境的作用但又对园所选址和建设理念上和而不同;在教学方案设计与内容实施上,尊重与生成是二者秉持的原则,但生成的决定主体和最终实施拓展的内容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游戏 瑞吉欧教育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算法”风险及其规避 被引量:28
12
作者 赵旺来 闫旭蕾 冯璇坤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4,112,共8页
人工智能与生物科学技术的结合似乎将要颠覆人类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价值,教育只有在算法逻辑的操作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人被称为"可算度的人",教育也被称为"可算度的教育"。当各种现象与问... 人工智能与生物科学技术的结合似乎将要颠覆人类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价值,教育只有在算法逻辑的操作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人被称为"可算度的人",教育也被称为"可算度的教育"。当各种现象与问题逐渐成为一种算法的时候,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教育风险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度思考,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人文价值蜕化;数据"算法"的确定性与教育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矛盾;智能技术滋生新的政治与伦理议题,人类可能陷入被边缘化的危险,等等。因此,未来的教育学应该遵循人的主体性价值取向,复兴教育的文化传统,在这个意义上打破"算法"的确定性操控,转而走向一种弱式的教育立场,以此引导人们对新的政治与道德议题展开闲暇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算度的人 计算主义 主体性价值 人文传统 闲暇教育学 计算教育学
下载PDF
“3+4”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3
作者 冯璇坤 李雪艳 《求知导刊》 2018年第25期142-143,共2页
“3+4”学前教育中职和本科分段衔接培养机制是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产物,可以有力促进大国工匠精神的实践.但此类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行与实践阶段存在生源质量不高、选拔机制连接不畅、分段式培养专业课程设... “3+4”学前教育中职和本科分段衔接培养机制是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产物,可以有力促进大国工匠精神的实践.但此类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行与实践阶段存在生源质量不高、选拔机制连接不畅、分段式培养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欠缺、学生培养考核与管理方式缺乏适宜性的问题.通过优化生源质量,建立有效人才衔接选拔机制,完善“3+4”七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创新考核与管理方式,可以确保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3+4”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下载PDF
幼儿父亲角色意识类型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
14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杨雪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1期43-45,共3页
文章从幼儿父亲角色意识的分类着手,分析溺爱、接纳、逃避的角色意识下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出的负责,逃避等行为,揭示父亲角色类型对子女性别意识的正负向作用。并从社会环境构建,个人行为意识,家庭氛围营造三方面对父亲角色意识的扭... 文章从幼儿父亲角色意识的分类着手,分析溺爱、接纳、逃避的角色意识下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出的负责,逃避等行为,揭示父亲角色类型对子女性别意识的正负向作用。并从社会环境构建,个人行为意识,家庭氛围营造三方面对父亲角色意识的扭转与构建提出了相关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学前儿童 父亲角色意识 儿童发展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空间正义之维
15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第4期18-24,共7页
空间正义是乡村学前教育良善发展的理想状态,以空间正义的理论内涵审视传统城镇化进程,能够发现乡村学前教育的非正义痼疾主要体现在:乡村学前教育空间属性上工具张扬,遮蔽主体;空间权利上“利”“力”博弈,质量隐忧;空间状态上协调乏力... 空间正义是乡村学前教育良善发展的理想状态,以空间正义的理论内涵审视传统城镇化进程,能够发现乡村学前教育的非正义痼疾主要体现在:乡村学前教育空间属性上工具张扬,遮蔽主体;空间权利上“利”“力”博弈,质量隐忧;空间状态上协调乏力,剥夺隔离;空间功能上城乡同质,弱化异质。为了达成其空间正义之态,可从四个层面予以改善:空间属性上人本浸蕴,主体澄明;空间权利上利益调和,均衡优质;空间状态上普惠正义,开放共享;空间功能上同异联结,异质凸显。依循以上途径,有助于全面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均衡优质普惠的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之空间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学前教育 空间正义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价值、运用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雪 刘春雷 冯璇坤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32-34,共3页
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引起教育方面的变革,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学前教育活动增添新意。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而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比较匮乏。文章将从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类型入手,分... 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引起教育方面的变革,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学前教育活动增添新意。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而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比较匮乏。文章将从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类型入手,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与幼儿园区域活动融合的价值,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幼儿园常见区域的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 区域活动
下载PDF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农村幼儿教师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雪 刘春雷 冯璇坤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与农村教育愈加重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要关注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状况,以造就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要优化农村幼儿教师发展,必须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完善教师体制编制,改善教...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与农村教育愈加重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要关注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状况,以造就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要优化农村幼儿教师发展,必须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完善教师体制编制,改善教师文化环境,明确教师身份地位,引导教师意识理念,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确保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农村幼儿教师 教师发展
下载PDF
从“U-K”到“U-G-K”:幼儿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变革与重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雪艳 冯璇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7-9,18,共4页
U-K的合作模式一直是高校学生提升实践性、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契合当前社会应用型人才的总体需求。但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以促进合作顺畅进行。构筑U-G-K幼儿教师协同培养体系,政府中介性介入能够从中协调监管... U-K的合作模式一直是高校学生提升实践性、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契合当前社会应用型人才的总体需求。但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以促进合作顺畅进行。构筑U-G-K幼儿教师协同培养体系,政府中介性介入能够从中协调监管合作体正常运转以及自身状态调整,同时协调两者共生发掘多种合作沟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K U-G-K 协同 合作体
下载PDF
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节奏与目的——复归“童年期幸福” 被引量:22
19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67,共7页
素有过程哲学之父之称的怀特海先生注重教育的节奏,秉持教育的浪漫、精确、综合运用规律,并明确教育目的是培养智慧、创造、自由的个体,教育的主题是丰富的生活。当前幼小衔接存在心态失衡、课程异化、主体错位、准备不足之藩篱。幼小... 素有过程哲学之父之称的怀特海先生注重教育的节奏,秉持教育的浪漫、精确、综合运用规律,并明确教育目的是培养智慧、创造、自由的个体,教育的主题是丰富的生活。当前幼小衔接存在心态失衡、课程异化、主体错位、准备不足之藩篱。幼小衔接的"童年期幸福"复归可依从谱动悦耳"教育节奏"、放手探寻斑斓生活、夯实科学的课程体系、启迪幼儿主体价值四大途径进行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特海 教育节奏 教育目的 幼小衔接 童年期幸福
原文传递
防拐的关键在于严密保护
20
作者 冯璇坤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第9期7-7,共1页
3~6岁儿童认知能力不足,难以在行动之外进行过多的思考,易受玩具、食物等的诱惑。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除了反复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结合多种感官的防拐教育活动,尽力提升其防拐意识外,主要的防拐措施还是在于家庭和幼儿园双... 3~6岁儿童认知能力不足,难以在行动之外进行过多的思考,易受玩具、食物等的诱惑。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除了反复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结合多种感官的防拐教育活动,尽力提升其防拐意识外,主要的防拐措施还是在于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严密保护。尤其是家长,要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并有实际的保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 安全责任意识 儿童认知能力 教育活动 年龄段 幼儿园 孩子 家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