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媒体艺术让非遗传承焕发新生机
1
作者 于沛琦 申子嫣 冯祖光 《中国外资》 2024年第11期84-88,共5页
数字媒体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结合能够丰富非遗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展现新活力。未来,如何创新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场景和表达方式,让非遗传承焕发新生机,成为摆在广大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媒体艺术 新生机 非遗传承 创新结合 文化展现 表现形式 应用场景
下载PDF
聚能焕新——浅谈产业新城公共艺术发展的创新路径
2
作者 冯祖光 郭青 《工业工程设计》 2023年第2期58-64,共7页
产业新城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标志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是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在产业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最能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形式,既发挥着公共文化体... 产业新城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标志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是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在产业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最能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形式,既发挥着公共文化体系中基础设施的作用,也从不同维度见证着区域特色文化的形成乃至成熟。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新城的发展特征,梳理分析公共艺术建设的价值指向和目标构成,提出依靠公共艺术聚合新城文化品牌发展势能,优化提升“城市信息场域”的发展理念,并结合典型案例从项目类型、载体形式、运行机制、传播效能等方面,梳理分析公共艺术赋能产业和文化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产城融合 信息场域 城市品牌
下载PDF
面向视障群体的人性化助行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焦欣宇 冯祖光 申子嫣 《设计》 2023年第16期104-106,共3页
为解决视障群体出行问题,研究人性化助行产品的设计途径。分析视障群体现状及生理、心理特点,从研究视障群体的多方面设计需求出发,剖析目前市面上的视障群体助行产品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引入到助行产品设计中。从形态... 为解决视障群体出行问题,研究人性化助行产品的设计途径。分析视障群体现状及生理、心理特点,从研究视障群体的多方面设计需求出发,剖析目前市面上的视障群体助行产品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引入到助行产品设计中。从形态、功能、材料三个方面提出面向视力障碍人群的助行产品设计策略和方法。为视障群体出行提供人性化帮助,并为此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障群体 人性化 助行产品 设计理念 用户需求
下载PDF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农业实况
4
作者 冯祖光 《世界农业》 1981年第3期45-49,共5页
美国农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任何范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的提高——每个投资单位的产量上升了,每人每小时的产值在继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获得增长。1950年,一个农业劳动力提供的农产品,除供给他本人外,可供养15... 美国农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任何范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的提高——每个投资单位的产量上升了,每人每小时的产值在继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获得增长。1950年,一个农业劳动力提供的农产品,除供给他本人外,可供养15个人,目前除他自己外,还可供养50个人以上。与1950年比较农场的产量增加了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劳动力 单位面积产量 产量增加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农产品 农场 每小时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生产
下载PDF
转型期间对数学教育改革的研究
5
作者 谢洪莉 冯祖光 《教师》 2014年第27期67-68,共2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中学数学教育方式逐渐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在教育方式转变过程中,有不少学校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同时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中学数学教育方式逐渐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在教育方式转变过程中,有不少学校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同时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导致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 现代教育 应试教育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与我国科普工作开展的路径
6
作者 吉雅喆 冯祖光 申子嫣 《天津科技》 2022年第12期69-73,共5页
公众的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量的53%,让公众了解碳中和的相关知识才能充分认识到我国完成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性。科普对于提高公众的碳中和意识能够起到有效的宣传作用。通过对我国科普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合碳中和科普中存... 公众的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量的53%,让公众了解碳中和的相关知识才能充分认识到我国完成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性。科普对于提高公众的碳中和意识能够起到有效的宣传作用。通过对我国科普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合碳中和科普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在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科普工作开展的路径,提出建立多部门的一体化模式、打造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展示途径、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推动科普范围延伸这3种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科普 科普模式
下载PDF
周长为定值的三角形面积的极值
7
作者 冯永威 冯祖光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06年第11期47-,44,共2页
定理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某一定值l,则当该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时,它的面积最大,为(3^(1/2)/36)l^2.证明如图,设△ABC的周长为l,以AB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关键词 三角形面积 等边三角形
下载PDF
基于韧性城市的防灾科普艺术装置设计
8
作者 杨钰萍 申子嫣 冯祖光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年第7期57-60,共4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系统脆弱,加之民众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因此做好防灾科普工作、提高城市韧性,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从韧性城市概念出发,总结出当前防灾科普设施的现状,提出韧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系统脆弱,加之民众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因此做好防灾科普工作、提高城市韧性,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从韧性城市概念出发,总结出当前防灾科普设施的现状,提出韧性城市视角下防灾科普艺术装置的设计策略并进行设计实践。创新多元化的防灾科普工作形式,丰富艺术装置的文化内容,扩大防灾科普多维影响力,适应新形势下韧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防灾科普 艺术装置
原文传递
神道夕阳——明代神道石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祖光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1年第5X期287-288,共2页
中国古代陵墓艺术的发展在明代最终完结,其形制为清代所沿用。明代神道石刻源于唐宋却又别出机杼,无论题材内容还是造型风格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进程和文化潜变的脉络。文章从雕塑本体、建筑格局和历史背景三个方面分析明... 中国古代陵墓艺术的发展在明代最终完结,其形制为清代所沿用。明代神道石刻源于唐宋却又别出机杼,无论题材内容还是造型风格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进程和文化潜变的脉络。文章从雕塑本体、建筑格局和历史背景三个方面分析明代帝陵神道石刻的发展过程和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神道石刻 仪式性 符号化
原文传递
一脉相承的恢弘图史,与时俱进的文艺华章--评“人民为中心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
10
作者 冯祖光 郭青 《艺术评论》 2022年第10期90-98,共9页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人民为中心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此次展览以创新的策展理念和展示方式...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人民为中心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此次展览以创新的策展理念和展示方式构建了人民文艺发展的立体图史,展现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文艺高擎“以人民为中心”旗帜,阔步迈向新征程的恢弘气象。本文基于展览的叙事结构、空间场域和体验形式等要素、成果展开分析,并从“构建可视化的文艺思想谱系、突出展示文艺成就、锚定文艺发展的精神航向”等方面,研究梳理此次展览的多维度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主题展 文艺思想 立体图史
原文传递
浅谈公共艺术专业教学内容的构成
11
作者 冯祖光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7期172-173,共2页
公共艺术是一个新兴专业,针对公共艺术教学模块的构成和规划,各个高校都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大多数开设公共艺术专业的高校基本上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偏向纯艺术教学。笔者认为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现实应该给予公共艺术专业学生更宽... 公共艺术是一个新兴专业,针对公共艺术教学模块的构成和规划,各个高校都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大多数开设公共艺术专业的高校基本上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偏向纯艺术教学。笔者认为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现实应该给予公共艺术专业学生更宽的基础和更广阔的视野。文章分析整理出四个方面的学科基础,作为公共艺术的教学模块,并分析该构成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教学模块 学科基础
原文传递
构建多维的对话 记“承传的力量——马心伯师生作品展”
12
作者 冯祖光 马一鹏 《雕塑》 2016年第6期16-17,共2页
对话,在不同场域、不同语境中,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选择。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之外,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人与物,即与自然、时间、空间的对话,在整体的宇宙观中,对话物我,以致和合。如今在司空见惯的艺术展览中,如何使展览真正... 对话,在不同场域、不同语境中,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选择。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之外,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人与物,即与自然、时间、空间的对话,在整体的宇宙观中,对话物我,以致和合。如今在司空见惯的艺术展览中,如何使展览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关注度的认知和传播平台,为作者、作品以及不同的观众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伯 艺术展览 中国传统文化 观众群体 参展艺术家 中国现代美术 美术工作者 美术形式 当代社会文化 教育理念
原文传递
重构在地性创新协作:伯明翰公共艺术战略
13
作者 冯祖光 《公共艺术》 2020年第4期14-20,共7页
英国的公共艺术建设起步较早,公共艺术体系较为成熟。受城市建设整体预算缩减的影响,近年来英国的公共艺术发展相对缓慢。在此背景下,伯明翰议会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基于在地性创新协作提出了新的公共艺术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英国的公共艺术建设起步较早,公共艺术体系较为成熟。受城市建设整体预算缩减的影响,近年来英国的公共艺术发展相对缓慢。在此背景下,伯明翰议会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基于在地性创新协作提出了新的公共艺术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伯明翰公共艺术战略,梳理其内在逻辑和特点,介绍该战略针对在地性创新协作推行的相关措施,探讨较成熟的公共艺术体系管理机制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性 创新协作 公共艺术战略
原文传递
多元语境下的公共艺术新视野
14
作者 冯祖光 《公共艺术》 2018年第3期42-44,共3页
2017年上海美术学院发起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工作营,以"大栅栏公共艺术在地性研究"作为开营调研课题。本文将工作营的结构模式以及中外专家在多元语境中所呈现出的"状态"作为观察对象,思考总结其中的特点,结合中外公... 2017年上海美术学院发起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工作营,以"大栅栏公共艺术在地性研究"作为开营调研课题。本文将工作营的结构模式以及中外专家在多元语境中所呈现出的"状态"作为观察对象,思考总结其中的特点,结合中外公共艺术研究的相关特征,寻找内在的规律和要素。通过梳理分析此次调研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内容、角度、边界等不同层面呈现出的差异,探讨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工作营在课题研究成果之外更为重要的模式意义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语境 公共艺术研究 模式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