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惠梅 周南 +4 位作者 包瑛 李志娟 冯粉玲 高飞飞 唐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8期943-945,共3页
目的研究婴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近5年来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并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的9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泌尿系感染患儿中,1岁以下的婴儿和1岁以上患儿的男女构... 目的研究婴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近5年来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并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的9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泌尿系感染患儿中,1岁以下的婴儿和1岁以上患儿的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1,P<0.01),婴儿泌尿系感染中男62例(占64.58%),女34例(占35.42%)。起病形式以发热及肉眼血尿起病最多见,27例(28.13%)均提示泌尿系畸形,其中包括重复肾、肾积水、肾结石、肾发育不良及膀胱输尿管返流等。32例尿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3.33%),其中革兰阴性菌20例(62.50%),大肠埃希菌12例(37.50%),肺炎克雷伯杆菌7例(21.88%),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12例(37.50%)。所有患儿积极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自动出院失访外,其余患儿均预后良好。结论婴儿泌尿系感染以男孩多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合并泌尿系畸形,对婴儿泌尿系感染应常规行泌尿系超声以排除泌尿系畸形。在治疗中应重视寻求病因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泌尿系感染 临床特点 病原菌
下载PDF
小儿泌尿系感染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惠梅 张小鸽 +1 位作者 史艳萍 冯粉玲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7期5723-5723,共1页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特点及致病菌分布情况。方法:对7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儿中4例有肾脏积水,3例合并有泌尿系结石,2例患儿有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为重复肾畸形,1例示单侧肾脏发育不良并输尿...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特点及致病菌分布情况。方法:对7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儿中4例有肾脏积水,3例合并有泌尿系结石,2例患儿有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为重复肾畸形,1例示单侧肾脏发育不良并输尿管移行处扩张,1例合并有高钙尿症。45例尿培养阳性中大肠埃希菌31例(68.89%),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4例(8.89%)。经验性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变化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患儿基本上痊愈。结论:小儿泌尿系感染常临床表现不典型,应注意寻找可能存在的泌尿系畸形、结石等潜在病因。大肠埃希菌仍为小儿泌尿系感染主要致病菌。肠球菌感染则呈上升趋势,因此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小儿 尿培养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冯粉玲 黄惠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9X期223-224,共2页
目的:观察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7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更昔洛韦治... 目的:观察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7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不良反应5例,总有效率为74.3%,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白细胞(WBC)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观察组减少幅度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白细胞数目,缩短热程,改善咽峡炎的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利巴韦林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水痘疗效及对患儿PCT、CR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方万红 刘杨 冯粉玲 《陕西中医》 2019年第11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对水痘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水痘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减...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对水痘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水痘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CT、CRP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两组患者治疗前PCT、CRP水平无差别,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CT、CRP水平分别为(5.13±1.14)mg/L、(4.14±1.3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结痂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1±0.58)d、(4.12±0.82)d、(9.68±1.14)d,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无明显差别(χ^2=0.213,P=0.644)。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对水痘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PCT、CRP水平和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五味消毒饮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冯粉玲 黄惠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9期59-60,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及西安市儿童医院呢治疗小儿川崎病的40例患者,将这4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 目的:通过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及西安市儿童医院呢治疗小儿川崎病的40例患者,将这4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而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阿司匹林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要小于对照组,病症消退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法,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治疗效果明显,是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川崎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