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的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冯素伟 李淦 +4 位作者 胡铁柱 姜小苓 李小军 董娜 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5-1059,共5页
为了明确影响小麦抗倒伏性的主要因素,选用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6个高产小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的倒伏指数较小,为0.432,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百农矮抗5... 为了明确影响小麦抗倒伏性的主要因素,选用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6个高产小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的倒伏指数较小,为0.432,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百农矮抗58的茎秆机械强度大、茎秆基部第二节短粗、秆壁较厚、次生根数量较多、株高和重心高度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第二节关系密切,第二节机械强度越大、壁越厚、干重越大、地下部根量越多,倒伏指数就越小,茎秆抗倒性就越强;适当降低株高可以降低植株的重心高度,增强植株抗倒能力。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茎秆抗倒性的直接因子为茎秆基部第二节机械强度、第二节干重、地下部根量及地上部鲜重,其中第二节机械强度对茎秆倒伏指数的直接作用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775,可用第二节机械强度的大小评价品种茎秆抗倒性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倒性 倒伏指数 机械强度 相关性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被引量:77
2
作者 冯素伟 胡铁柱 +4 位作者 李淦 董娜 李笑慧 茹振钢 程自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3-646,共4页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9个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主要是由快增期持续时间和灌...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9个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主要是由快增期持续时间和灌浆速度决定的,与整个灌浆持续期关系不明显。在小麦灌浆快增期,灌浆速度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干物质积累越多,粒重就越高。不同品种间籽粒灌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襄麦29和百农矮抗58-1籽粒灌浆速度较快,粒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特性 粒重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开花后植株抗倒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冯素伟 李小军 +3 位作者 丁位华 牛立元 宋欣密 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338,共5页
为了探讨小麦开花后茎秆抗倒性变化规律,选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用自制的作物抗倒伏强度电子测定仪测定了小麦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结果表明,6个小麦品种的单茎抗倒伏强度和群体抗倒伏强度在开花... 为了探讨小麦开花后茎秆抗倒性变化规律,选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用自制的作物抗倒伏强度电子测定仪测定了小麦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结果表明,6个小麦品种的单茎抗倒伏强度和群体抗倒伏强度在开花后均呈规律性变化。单茎抗倒伏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开花期,随着花后生育进程的推进呈明显递减趋势,成熟期茎秆抗倒性最弱。单茎抗倒强度与第二节间特性有密切关系。而群体抗倒伏强度在开花后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灌浆盛期较强。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用一元三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其决定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参试的6个品种中,矮抗58、周麦22、周麦18的整体抗倒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倒伏指数 生育期
下载PDF
基于一种新方法的小麦茎秆抗倒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素伟 姜小苓 +3 位作者 丁位华 牛立元 宋欣密 茹振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72,共4页
为了探讨小麦抗倒性测定的新方法,选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自制的作物抗倒伏强度电子测定仪测定了大田条件下的小麦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及其他与抗倒有关的因素,并与茎秆倒伏指数相比较。结果表明,小麦单茎抗倒伏... 为了探讨小麦抗倒性测定的新方法,选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自制的作物抗倒伏强度电子测定仪测定了大田条件下的小麦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及其他与抗倒有关的因素,并与茎秆倒伏指数相比较。结果表明,小麦单茎抗倒伏强度和群体抗倒伏强度在花后均呈较强规律性变化,单茎的最大抗倒伏强度出现在花期,群体最大抗倒伏强度出现在灌浆盛期;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与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倒伏指数反映的结果一致,证明用仪器便捷地测定小麦茎秆抗倒伏强度是可行的;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与花后发育天数的关系均可用3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96 4和0.968 4,生产中可依据抗倒性变化规律制定适时措施,降低倒伏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茎 群体 抗倒伏强度 倒伏指数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显微结构与抗倒强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冯素伟 姜小苓 +4 位作者 胡铁柱 牛立元 茹振钢 李笑慧 尹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6期57-62,共6页
为了研究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探讨茎秆抗倒性的微观结构及生理特性,试验采用田间与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以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常规小麦品种和有推广前途的杂交小麦为试材,从小麦的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等方面综合分析小麦茎秆的... 为了研究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探讨茎秆抗倒性的微观结构及生理特性,试验采用田间与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以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常规小麦品种和有推广前途的杂交小麦为试材,从小麦的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等方面综合分析小麦茎秆的抗倒伏性。结果发现,株高较低、茎秆重心高度下降、基部节间短粗的小麦品种倒伏指数较小,且秆壁较厚,茎秆截面积较大。通过显微观察可知,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茎秆内大维管束数量较多,分别为41.8个/茎和37.7个/茎,而小维管束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2.7个/茎和21.0个/茎。同时发现,茎秆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周麦1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灌浆后期茎秆活力较强,特别是矮秆品种‘百农矮抗58’,茎秆活力值达到了49.33mg/(g·h),且与其他品种相比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综合分析可知,‘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抗倒性较强,但茎秆活力与抗倒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秆强度 倒伏指数 显微结构 茎秆活力
下载PDF
播量与追氮量对BNS型杂交小麦灌浆期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冯素伟 丁位华 +3 位作者 胡铁柱 李小军 张自阳 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4-1180,共7页
为了明确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形成机理,以3个不同类型的BNS型杂交小麦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量与追氮量下BNS型杂交小麦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品种相似,BNS型杂交小麦的冠层性状随生育期的... 为了明确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形成机理,以3个不同类型的BNS型杂交小麦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量与追氮量下BNS型杂交小麦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品种相似,BNS型杂交小麦的冠层性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规律性的变化。花后13d时,冠层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上升,至花后20d时达最大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时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而下部叶片急剧衰亡;冠层中上部叶面积指数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叶片功能期越长产量越高;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冠层透光率亦有所不同。冠层中上部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在灌浆中期随叶面积指数的下降而降低,灌浆后期透光率增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冠层结构及产量因素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不同,杂交小麦生育后期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较大。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杂交小麦高产的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量 追N量 杂交小麦 生育后期 冠层结构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百农矮抗58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冯素伟 李淦 +3 位作者 胡铁柱 茹振钢 李笑慧 赵书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46,共4页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其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显示:不同肥力水平下,百农矮抗58籽粒干物质积累基本呈直线上升,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成S形曲线增加,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与地上干物质积累速度成正相关。地上各部分干物质的移...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其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显示:不同肥力水平下,百农矮抗58籽粒干物质积累基本呈直线上升,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成S形曲线增加,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与地上干物质积累速度成正相关。地上各部分干物质的移动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不同,移动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叶、茎、鞘。运转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茎、叶、鞘。在高肥(A)、超高肥(C)水平条件下,降低氮肥施入能够增加各自籽粒干物质重量。在极高肥(C)条件下,籽粒干物质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于花后40d均明显下降,减施K肥影响干物质移动率和运转率。在高肥-超高肥力水平范围内,施肥对地上部分和籽粒干物质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干物质积累量随着肥力的升高而增多。超高肥标准施肥水平(C1)为充分挖掘百农矮抗58产量潜力的最优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百农矮抗58 干物质积累 分配
下载PDF
百农矮抗58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动态变化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冯素伟 胡铁柱 +3 位作者 李小军 丁位华 李笑慧 茹振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28,共4页
以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通过对其生育后期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株叶面积以及透光率进行研究,探讨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群体的自动调节能力强,播量弹性较大,基本苗在135万~270万苗/hm^2... 以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通过对其生育后期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株叶面积以及透光率进行研究,探讨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群体的自动调节能力强,播量弹性较大,基本苗在135万~270万苗/hm^2条件下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大;百农矮抗58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株绿叶面积和冠层透光率的变化动态呈现一定规律性,花后20d是冠层各测定指标变化的转折点,此时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达最大值,而下部叶片急剧衰亡、绿叶面积消失、透光率逐渐增大。冠层上部叶片功能期长,始终是光合主体,为后期籽粒灌浆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农矮抗58 播量 冠层结构 产量性状
下载PDF
灌水和非灌水条件下冬小麦水分的利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冯素伟 张保军 +1 位作者 谢惠民 赵喜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87,共4页
为了探讨灌水和非灌水条件下冬小麦对水分的利用特点,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与非灌水两种处理对冬小麦的耗水结构、土壤水分利用程度及水分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非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主要利用20~60 cm土层中的水分,冬小麦对土... 为了探讨灌水和非灌水条件下冬小麦对水分的利用特点,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与非灌水两种处理对冬小麦的耗水结构、土壤水分利用程度及水分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非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主要利用20~60 cm土层中的水分,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消耗量增加,平均多耗水96.84 mm;土壤水分利用程度提高,较灌水区提高26.8个百分点;耗水系数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增大;冬小麦的产量与0~100 cm土层的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土层内的含水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 水分利用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素伟 王光涛 +3 位作者 王玉泉 丁位华 文昭普 茹振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71,共7页
为探讨小麦籽粒灌浆后的脱水特性,选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5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9、温麦6号和周麦18),研究了不同年际间不同品种小麦的籽粒脱水速率,以及其与籽粒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成熟期的脱水... 为探讨小麦籽粒灌浆后的脱水特性,选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5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9、温麦6号和周麦18),研究了不同年际间不同品种小麦的籽粒脱水速率,以及其与籽粒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成熟期的脱水特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年际间受温度条件的影响,籽粒脱水速率亦存在较大差异。百农4199籽粒脱水速率较快,各年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百农418籽粒平均脱水速率显著低于百农4199,但高于其他品种,矮抗58、温麦6号和周麦18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无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籽粒的脱水速率与0~21 d籽粒灌浆速率呈正相关,其中与7~14 d灌浆速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与21 d以后的灌浆速率呈负相关;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又是影响千粒质量的重要因素(R^2=0.99,P<0.01)。小麦品种百农418具有相对较高的平均籽粒灌浆速率,千粒质量较大;百农4199后期籽粒脱水速率较快,年际间籽粒质量稳定。由此得出,小麦籽粒脱水特性除受到灌浆期温度条件的影响外,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生产中选用灌浆前中期(0~21 d)籽粒灌浆快与后期籽粒脱水速率相对较快的品种,是提高籽粒质量、稳定产量的关键,5个品种中百农4199和百农418为本次试验的优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脱水 灌浆速率 千粒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冯素伟 姜小苓 +3 位作者 胡铁柱 丁位华 茹振钢 王科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和新近育成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产量性状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差异,杂交小麦品种的公顷穗数较常规品种多,多穗品种杂麦4号的公顷穗...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和新近育成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产量性状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差异,杂交小麦品种的公顷穗数较常规品种多,多穗品种杂麦4号的公顷穗数达到了854.25万,与其他品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大穗小麦品种兰考198、杂麦3号、周麦27、周麦23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穗数与穗粒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相关性分析可知,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穗数对高产品种的产量贡献最大,其次为千粒重,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小麦品种聚为不同类别,依次为超高产、高产、中产小麦品种,穗粒数和千粒重聚类为大穗类型、中穗类型和小穗类型.因此,不同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实现高产的途径亦有所差异,根据产量性状的有关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产量性状 增产途径 通径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畦田补灌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素伟 刘朝阳 +3 位作者 胡铁柱 丁位华 王光涛 茹振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为明确畦灌条件下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于2018—2019年,2019—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设置4个补灌处理:出苗后整个生育期间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开花水(W2)、返青水+拔节水+开花水(W3)... 为明确畦灌条件下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于2018—2019年,2019—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设置4个补灌处理:出苗后整个生育期间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开花水(W2)、返青水+拔节水+开花水(W3)。结果表明,在播种期水分管理一致的条件下,2个年度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均随着补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千粒质量年度间差异较大,且与花前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呈显著正相关。2018—2019年,W3处理的籽粒产量达到了10100.05 kg/hm^(2),与W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9—2020年,W3处理的籽粒产量为9604.0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补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效益则显著低于其他补灌处理。W1与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及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小麦生育期灌水时期和次数应结合播种期的土壤墒情和关键生育时期的降水量综合考虑,在播种期足墒条件下,补灌拔节水和开花水可实现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畦灌 产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素伟 李淦 +3 位作者 姜小苓 张自阳 茹振钢 石瑞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10,共4页
以河南省新近育成的或大面积推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特征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变化均呈下降趋势,相同时期不同品种间的叶面积指数有一定差异;小麦新品种百农898... 以河南省新近育成的或大面积推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特征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变化均呈下降趋势,相同时期不同品种间的叶面积指数有一定差异;小麦新品种百农898孕穗期的叶面积指数最高,达到10.03,其次为百农矮抗58与周麦22,分别达到了9.91与9.82,开花后平稳下降.不同品种间的产量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百农高光3709的理论产量最高,达到了622.86 kg/667 m2;产量与开花前的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但开花后叶面积指数过高或居高不下,会导致产量降低.因此,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变化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后期 叶面积指数 产量 相关性
下载PDF
作物栽培专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素伟 陈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120-3121,共2页
简述了作物栽培专家系统的内涵及演化发展状况,分析了作物栽培专家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与农业的关系,指出了目前该系统在应用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 作物栽培专家系统 栽培管理 生态农业
下载PDF
小麦不同光合器官对千粒重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素伟 董娜 +3 位作者 姜小苓 茹振钢 李笑慧 程振普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以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进行穗遮光、套透明袋、剪旗叶、剪倒二叶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不同品种千粒重的影响,以分析不同光合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品种千粒重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3个处理对百农高光3709... 以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进行穗遮光、套透明袋、剪旗叶、剪倒二叶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不同品种千粒重的影响,以分析不同光合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品种千粒重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3个处理对百农高光3709的千粒重影响均较大,尤其是穗光合对千粒重的贡献最大;不同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基本一致;各光合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大小表现为:穗器官>旗叶>倒二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 光合器官 光合贡献
下载PDF
追N量及播量对BNS型杂交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素伟 李小军 +3 位作者 姜小苓 陈向东 茹振钢 贾茵茵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为探讨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配套技术,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BNS型杂交小麦的N肥追施量与播量对产量及成产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的产量及成产因素有极显著差异,对越冬期的追N量也较为敏感,但品种与施N量互作对产量的... 为探讨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配套技术,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BNS型杂交小麦的N肥追施量与播量对产量及成产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的产量及成产因素有极显著差异,对越冬期的追N量也较为敏感,但品种与施N量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不大.BNS型杂交小麦对播量的反应不敏感,说明其播量弹性较大,基本苗在9万。21万/666.7m2范围内,其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方差分析可知,BNS型杂交小麦的最佳组合分别为:杂麦4号产量最高的组合为A1B4C4,即选择越冬期追施5.5kg纯N,保证18万基本苗;杂麦3号产量最高的组合为A2B2C4,即在18万基本苗的条件下越冬期追施2.5kg纯N;杂交小麦百杂1001产量最高的组合为A3B42C1,苗期仅需9万基本苗,追施2.5kg的纯N即可取得最好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肥 播量 杂交小麦 产量
下载PDF
小麦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比较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素伟 胡铁柱 +3 位作者 姜小苓 张自阳 李小军 茹振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为了探讨小麦高产新品种的结构特征,为高产栽培及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7个高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的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动态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单株次生根... 为了探讨小麦高产新品种的结构特征,为高产栽培及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7个高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的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动态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单株次生根生长动态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返青前动态增长较为缓慢,返青后增长迅速.半冬性品种百农矮抗58成熟期群体达到了720.00万/hm2,但分蘖成穗率居中,而弱春性品种平安6号、豫麦18、郑麦9023的分蘖成穗率较高.经产量分析,不同品种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且越冬期的群体和干物质积累量与拔节期的群体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小麦管理中应加强越冬前和返青后的管理,促使形成足够的群体和较大干物质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品种 群体动态 个体动态 叶面积指数 产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抗低温能力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素伟 董娜 +3 位作者 胡铁柱 李淦 李笑慧 茹振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7,共4页
选择基因型不同的14个小麦品种进行超低温处理,观察植株地上部的受冻级别及幼穗受冻情况,比较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抗低温能力,探讨小麦品种的整体抗寒性以及评定抗寒性的标准.试验表明:品种类型不同,其抗低温能力有很大差异.越冬期幼穗... 选择基因型不同的14个小麦品种进行超低温处理,观察植株地上部的受冻级别及幼穗受冻情况,比较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抗低温能力,探讨小麦品种的整体抗寒性以及评定抗寒性的标准.试验表明:品种类型不同,其抗低温能力有很大差异.越冬期幼穗分化在二楞期前不易受冻,一般偏春性品种冬前幼穗分化状态在二楞期后,冬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在当地以单楞状态越冬.试验中忍耐低温较强的品种有:非黑土地24、邯郸6172、淮麦0454和百农矮抗58.地上部冻害级别结合观察越冬期幼穗分化时期及幼穗冻害级别,不仅能准确评定新品系的抗寒性,而且还可鉴定新品系的冬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寒性 冻害级别 幼穗分化 评定标准
下载PDF
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茎秆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素伟 李笑慧 +3 位作者 董娜 胡铁柱 李淦 茹振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通过不同播期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研究百农矮抗58茎秆特性及茎杆倒伏指数.结果表明:播期也是影响百农矮抗58抗倒性的一个因素,早播有利于提高其抗到性能;播期对百农矮抗58的各节间长度、粗度以及第二节间壁厚均有影响;第... 通过不同播期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研究百农矮抗58茎秆特性及茎杆倒伏指数.结果表明:播期也是影响百农矮抗58抗倒性的一个因素,早播有利于提高其抗到性能;播期对百农矮抗58的各节间长度、粗度以及第二节间壁厚均有影响;第二节间较短、较粗、茎秆壁较厚,则茎秆抗倒能力较强;灌浆后期茎秆弹性较强,承压能力增大,倒伏系数降低.总之,影响茎秆特性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农矮抗58 茎秆特性 抗倒性
下载PDF
不同行距配比对百农矮抗58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素伟 李淦 +2 位作者 胡铁柱 茹振钢 张立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7,共3页
研究了不同行距配比对百农矮抗58产量的影响,设5种行距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配比中,随行距增大,单株成穗数相对增加,但产量表现下降的趋势.正常行距、宽窄行、3密1稀3种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窄行和宽行间产量达到了显著差异... 研究了不同行距配比对百农矮抗58产量的影响,设5种行距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配比中,随行距增大,单株成穗数相对增加,但产量表现下降的趋势.正常行距、宽窄行、3密1稀3种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窄行和宽行间产量达到了显著差异,说明百农矮抗58在实际生产中播种方式比较灵活,推广地区可根据不同的栽培需要灵活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农矮抗58 行距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