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后病理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李汝锐 曾辉 +2 位作者 冯结映 赖文佳 陈卫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术后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例的MRI特征,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术后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例的MRI特征,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经超声引导下CNB诊断的乳腺DCIS(含微浸润)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MRI检查,对比分析术后未升级DCIS和术后升级为IDC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强化特征等。结果术前CNB诊断为DCIS 104例,手术后仍为DCIS(含微浸润)64例,病理升级为IDC 40例,升级比例(病理学低估)约为38.5%。未升级DCIS组肿块病变18例,非肿块病变46例,升级为IDC组肿块病变19例,非肿块病变21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特征方面,病灶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主要表现为段样分布,不均质强化;术后升级为IDC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布,集簇强化。病灶表现为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组边缘清晰,术后升级IDC组多为边缘毛刺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上,术后未升级DCIS主要为平台型,其次为渐增型,而术后升级为IDC则主要为流出型,其次为平台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成像对于CNB证实的DCIS是否存在手术后病理学升级具有潜在价值,有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病理升级 空芯针穿刺活检 动态增强磁共振
下载PDF
单发脑转移瘤边缘MRI征象分析
2
作者 叶华景 胡海菁 +3 位作者 冯结映 谢振鹰 黄玉书 姚日花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6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T1WI挤压征及肿瘤边缘强化(PRS征)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或手术病理确诊的单发脑转移瘤(SBM)56例,高级别胶质瘤(HGG)20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SBM及HGG的边缘征象,并计算其敏感性和特... 目的:探讨T1WI挤压征及肿瘤边缘强化(PRS征)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或手术病理确诊的单发脑转移瘤(SBM)56例,高级别胶质瘤(HGG)20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SBM及HGG的边缘征象,并计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76例中,45例出现T1WI挤压征,其中41例为SBM,4例为HGG,挤压征诊断SBM的敏感性为73.21%,特异性80%;43例出现PRS征,其中38例为SBM,5例为HGG,PRS征诊断SBM的敏感性为67.85%,特异性为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11.02,P<0.05)。29例SBM及2例HGG同时见挤压征和PRS征,SBM出现其中一种或以上征象的几率为89.28%。结论:挤压征及PRS征是SBM较特异的MRI征象,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SBM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当肿瘤同时出现这两种征象时,高度提示SBM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高级别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下载PDF
迭代重建算法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3
作者 黎佩君 黄飚 +3 位作者 梁长虹 朱文珍 冯结映 钟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1-885,890,共6页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血管节段),使用256层螺旋CT进行头颅CT平扫、迭代算法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和常规头颅CTA检查。每个病例均分析11个节段的脑动脉,以常规CTA结果为标准,评估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CT灌注扫描有效剂量为2.12 mSv。CTA未见狭窄或狭窄程度<30%的580个节段血管中,PCTA仅1个节段血管显示与CTA不符;CTA提示狭窄程度≥30%但达闭塞的19个节段血管中,12个节段血管PCTA与CTA结果一致,PCTA夸大了另外7个节段血管的狭窄程度;CTA发现闭塞的6个节段血管与PCTA显示结果一致。PCTA与CTA对脑内动脉血管显示一致性检验的Kw值均>0.75。结论迭代算法的头颅CT灌注扫描辐射剂量明显减低,而且从CT灌注的容积数据重组的动脉图像与CTA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下载PDF
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奕昭 黄晓健 +3 位作者 胡海菁 冯结映 梁德志 陈伟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11-14,F0002,共5页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8例中,动脉瘤138例159个,动静脉畸型4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MSCT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45%、93.75%、86.36%。结论 MSCTA是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结映 黄飚 +1 位作者 钟小玲 杨万群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1期1105-1108,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PS)则是一种以迅速进展的帕金森样症状和其它帕金森病以外的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分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多系统萎缩(MSA)、皮...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PS)则是一种以迅速进展的帕金森样症状和其它帕金森病以外的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分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多系统萎缩(MSA)、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等。常规MRI检查对于鉴别帕金森病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部分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可有特征性表现,了解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特征性征象有助于能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肝淋巴瘤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冯结映 胡海菁 +3 位作者 黄飚 陈忠 杨万群 靳仓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HL的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PHL,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4例,弥漫型1例。病灶CT表现为平扫低密度,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HL的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PHL,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4例,弥漫型1例。病灶CT表现为平扫低密度,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度强化或环形强化,门脉期强化轻度上升;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肝组织。7例(58.3%)病灶可见“血管漂浮征”。MRI显示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信号尚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强化表现与CT强化模式相似。结论:PHL CT、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血管漂浮征”是较为特异性征象,对诊断PHL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脑桥面积测量在鉴别C型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钟小玲 黄飚 +4 位作者 杨万群 张玉虎 王丽娟 王丽敏 冯结映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1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探讨MRI测量脑桥面积在鉴别小脑型多系统萎缩(MSA-C)与帕金森病(PD)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拟诊的MSA-C患者(MSA-C组)、21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PD患者(PD组)和21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行头颅常规MRI扫描。在横轴面T2WI上对... 目的:探讨MRI测量脑桥面积在鉴别小脑型多系统萎缩(MSA-C)与帕金森病(PD)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拟诊的MSA-C患者(MSA-C组)、21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PD患者(PD组)和21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行头颅常规MRI扫描。在横轴面T2WI上对"十字征"进行评分,在矢状面测量所有受试对象的脑桥面积,分析"十字征"评分与脑桥面积的相关性。结果:MSA-C组常规MR T2WI"十字征"评分:0分(1例),1分(6例),2分(7例),3分(7例)。PD组出现1例脑桥"十字征"信号,而正常对照组未出现脑桥"十字征"信号。MR T2WI测量MSA-C组脑桥面积均小于PD组和正常对照组脑桥面积。T2WI"十字征"评分与脑桥萎缩程度之间呈现一致相关性(r=-0.49,P<0.05),即脑桥萎缩程度越严重,MSA-C"十字征"越明显。当脑桥面积阈值为448mm2时,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100%。脑桥面积越小,越倾向于诊断MSA-C。结论:磁共振成像测量脑桥面积大小对MSA-C与PD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对诊断MSA-C及评估MSA-C脑桥萎缩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脑桥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结映 黄飚 +2 位作者 钟小玲 杨万群 麦发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4-847,共4页
目的:研究在静息状态下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变化特点,探讨PD的可能中枢病理生理改变。方法: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收集35例PD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组(NC组)的BOLD数据,采用Reho的数据后处理方法进... 目的:研究在静息状态下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变化特点,探讨PD的可能中枢病理生理改变。方法: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收集35例PD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组(NC组)的BOLD数据,采用Reho的数据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将PD组与NC组比较,获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脑区。结果:排除一些伪影、头动较大、配准不佳的被试,最后入组PD组29例,NC组20例: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与NC组相比,PD组Reho增高的脑区包括右侧楔前叶、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额内侧回、左侧小脑后叶;PD组Reho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小脑后叶、右侧舌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枕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壳核、左侧枕中回(P<0.05,K>29,AlphaSim校正)。结论:P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存在广泛异常,主要表现为PD患者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相关脑区、默认网络关键节点、辅助运动区等部位神经元活动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静息态fMRI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结映 黄飚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年第6期517-519,共3页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而PD伴发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也逐渐提高。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快速发展,提示PD病人认知障碍可能与神经网络破坏有关。应用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可能会进一步深入揭示PD病人认知...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而PD伴发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也逐渐提高。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快速发展,提示PD病人认知障碍可能与神经网络破坏有关。应用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可能会进一步深入揭示PD病人认知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与认知回路损伤之间的关系。PD病人认知障碍的静息态fMRI研究能为该病的预防、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痴呆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下载PDF
大脑脚脚间角对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结映 黄飚 +1 位作者 黄少飞 胡海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MRI大脑脚脚间角测量在诊断低颅压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诊断的43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3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主要MRI表现(包括有无硬脑膜增厚及/或强化、脑下垂... 目的:探讨MRI大脑脚脚间角测量在诊断低颅压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诊断的43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3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主要MRI表现(包括有无硬脑膜增厚及/或强化、脑下垂、静脉窦扩张、硬膜下积液等)及大脑脚脚间角的差异。结果:低颅压组大脑脚脚间角为47.41°±2.30°,显著低于对照组(67.1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P<0.001)。ROC曲线显示以大脑脚脚间角<53.98°作为诊断低颅压综合征的阈值,敏感度为74.40%、特异度为97.7%。大脑脚脚间角与脑下垂征象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脑脊液压力呈正相关(P=0.005)。结论:基于MR图像定量测量大脑脚脚间角对低颅压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颅压综合征 大脑脚脚间角 磁共振成像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MRI表现及可能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冯结映 黄飚 +3 位作者 谭婉嫦 王金花 张奕昭 胡海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MRI表现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通过MRI评价其病灶形态、信号特点;同时选取6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均进行中文版简易...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MRI表现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通过MRI评价其病灶形态、信号特点;同时选取6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均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按性别分层,研究高血压与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关系。结果:所有病灶集中于双侧壳核、豆状核,且呈双侧对称性、筛孔状分布;病灶在T_2WI上呈高信号,T_1WI及FLAIR T_2WI上呈低信号,无明确壁或胶质增生表现,扩散未见明确受限表现。病例组的MMSE总评分[(26.00±1.95)分]较对照组[(28.44±1.15)分]低,且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15,P<0.001)。分层χ2检验结果提示两性高血压与筛孔状态均存在相关性(χ_M^2=19.19,P_M<0.001;χ_F^2=13.60,P_F=0.001)。结论: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是一种病理改变,与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有一定关系,高血压可能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基底 筛孔状态 磁共振成像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认知障碍
下载PDF
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丽云 王金花 +2 位作者 冯结映 胡海菁 刘海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3.0 T MRI的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确诊为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常规TSE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与S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SWI在急性期弥漫... 目的 :探讨3.0 T MRI的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确诊为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常规TSE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与S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5例共检出病灶302个,单发2例,多发33例。常规T1WI检出病灶114个,其中单纯水肿灶93个,水肿伴出血灶21个;T2WI检出231个,其中单纯水肿灶182个,水肿伴出血灶49个;FLAIR序列检出268个,其中单纯水肿灶203个,水肿伴出血灶65个;SWI检出病灶302个,其中单纯水肿灶40个,水肿伴出血灶262个。SWI对出血灶检出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T1WI、T2WI及FLAIR序列(P<0.05)。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急性期DAI患者脑内微出血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降低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丽云 冯结映 +2 位作者 靳仓正 董志兴 钟思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低心率患者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中减少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患者90例,心率<65次/min、心率变异<5次/min。随机分为A、B 2组:A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低心率患者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中减少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患者90例,心率<65次/min、心率变异<5次/min。随机分为A、B 2组:A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2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P=0.38);B组平均辐射剂量及曝光时间均低于A组(t=16.16,P<0.001;Z=-8.26,P<0.001)。结论 :对于心率<65次/min且心律相对平稳患者,128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痛三联成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仍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门控技术 胸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的效果和符合率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志兴 孙学斌 +1 位作者 冯结映 靳仓正 《新疆医学》 2022年第1期77-79,共3页
探讨核磁共振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价值。目的分析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的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日-2019年5月20日接诊的76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先后实施核磁共振... 探讨核磁共振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价值。目的分析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的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日-2019年5月20日接诊的76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先后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关节镜检查,将关节镜手术探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相比较,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性较高,P<0.05,且漏诊率与误诊率较低,但是数据无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具有诊断价值,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率,临床诊断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时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 效果 符合率
下载PDF
肺类癌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婉嫦 冯结映 +1 位作者 赖文佳 靳仓正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肺类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8例病理确诊为肺类癌患者的CT征象。结果:8例肺类癌均为单发病灶。4例中央型肺类癌中,4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结节灶、结节长轴与支气管长轴平行呈"平行征&q... 目的:探讨肺类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8例病理确诊为肺类癌患者的CT征象。结果:8例肺类癌均为单发病灶。4例中央型肺类癌中,4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结节灶、结节长轴与支气管长轴平行呈"平行征"改变,4例密度均匀,2例见分叶征,4例伴阻塞性炎症,3例伴阻塞性不张,2例伴阻塞以远黏液栓,2例伴少量胸腔积液。4例周围型肺类癌中,2例密度不均匀,2例见浅分叶征,1例见短毛刺征,3例见胸膜增厚,1例见斑点状钙化,未见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炎症、阻塞性不张及胸腔积液等征象。所有病例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未见远处转移。进行增强扫描的5例病灶均表现为中度-明显程度强化。结论:肺类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掌握其特征性改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类癌 CT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硬化斑块强化特征的高分辨 MRI 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万群 黄飚 +4 位作者 梁长虹 刘新通 朱文珍 黎佩君 冯结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供血动脉硬化斑块的强化特征,分析责任血管斑块强化程度与时间推移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来院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81例颅内责任血管的管壁特... 目的: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供血动脉硬化斑块的强化特征,分析责任血管斑块强化程度与时间推移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来院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81例颅内责任血管的管壁特征。所有患者均进行3.0 T MR常规卒中方案扫描及斑块高分辨率MRI( HR-MRI)。根据卒中症状发生至HR-MRI检查间隔,分为早期组58例(间隔<4周)、中期组13例(间隔为4~12周)、晚期组10例(间隔>12周)。分析责任血管的管壁特征、斑块强化程度,测量血清hs-CRP的浓度。采用多组秩和检验( 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间斑块强化程度及血清hs-CRP差别,血清hs-CRP浓度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症状发生后时间及hs-CRP与强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81例患者中,55例硬化性斑块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26例位于基底动脉。早期组斑块明显强化29例、轻度强化25例、未见强化4例;中期组对应的例数分别为4、6、3例;晚期组对应的例数分别为0、4、6例;3组间斑块强化程度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H=16.934,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化的发生率及程度减低,二者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r=-0.792, P <0.01)。早期、中期及晚期3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7.0(3.0,13.0)、2.3(1.0,3.0)及1.9(0.5,4.0)mg/L,3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H=14.345, P <0.01)。血清 hs-CRP 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二者呈负相关( r =-0.357,P<0.01),与斑块强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526,P<0.01)。结论 HR-MRI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硬化斑块的强化,可作为颅内动脉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对斑块破裂及继发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原文传递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中脑形态的MRI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结映 黄飚 +2 位作者 杨万群 王丽敏 张玉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中脑形态测量在诊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方法经临床确诊的PSP患者18例,分析其MRI的中脑形态影像学特征;并与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18例PD患者和18名正常人对比。结果 18例PSP患者中1... 目的探讨MRI中脑形态测量在诊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方法经临床确诊的PSP患者18例,分析其MRI的中脑形态影像学特征;并与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18例PD患者和18名正常人对比。结果 18例PSP患者中14例可见"蜂鸟征"、10例见"牵牛花征";PSP组中有17例表现为中脑平直或内凹,而PD组中仅有3例呈内凹型。PSP组的中脑/桥脑面积低于PD组和对照组;中脑/桥脑面积之比<0.18提示PSP诊断。结论观察中脑萎缩对PS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能与PD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岩尖疝并发空蝶鞍的MRI和CT表现及可能的发生机制
18
作者 冯结映 黄飚 +2 位作者 杨万群 钟小玲 戎黛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岩尖疝并发空蝶鞍的MRI和CT表现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岩尖疝患者的MRI和CT表现,主要评价病灶最大横径、信号或密度、与岩尖及Meckel腔的关系以及是否合并空蝶鞍。结果 1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空蝶鞍。5例为单侧... 目的探讨岩尖疝并发空蝶鞍的MRI和CT表现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岩尖疝患者的MRI和CT表现,主要评价病灶最大横径、信号或密度、与岩尖及Meckel腔的关系以及是否合并空蝶鞍。结果 1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空蝶鞍。5例为单侧岩尖疝;余8例为双侧,其中5例病灶不对称,一侧较大;病灶均发生在Meckel腔的外侧壁,与Meckel腔相连,累及岩尖,使岩尖扩大变形。病灶内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T1WI和T2-FLAIR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CT表现为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与脑脊液密度一致。结论岩尖疝和空蝶鞍有相似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由蛛网膜下腔疝入岩尖或蝶鞍所致。岩尖疝与空蝶鞍伴随,提示颅内脑脊液压力平衡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尖疝 空蝶鞍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