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剑飞 沙也夫.木沙德林 +2 位作者 冯胜初 孔凡华 徐任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018-1022,共5页
从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的种子中分离到十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斑鸠菊黄烷苷-对羟苯甲酯(p-Hydroxy benzoyl-Vemovan)(1)、斑鸠菊黄烷苷(Vernovan)(2),为未见文献报道新化合物.并发现斑鸠菊大苦素(V... 从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的种子中分离到十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斑鸠菊黄烷苷-对羟苯甲酯(p-Hydroxy benzoyl-Vemovan)(1)、斑鸠菊黄烷苷(Vernovan)(2),为未见文献报道新化合物.并发现斑鸠菊大苦素(Vernadalin)(3)、斑鸠菊醇(Vernodalol)(4),对 P_(388)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5、6、7、8及10为该属植物中首次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化学成分 中草药
下载PDF
锈毛野桐化学成分的研究——Ⅲ.玫瑰烷型二萜成分的分离与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益平 唐宗俭 +3 位作者 冯胜初 徐任生 钟琼芯 钟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从海南特有植物锈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 Meer et Chun的地上部分又分得三个新的对映-玫瑰烷(rosane)型三环二萜类成分:锈毛醇酮(1),异锈毛醇酮(2),锈毛双醇酮(3)。根据其理化数据和核磁共振NOE及二维谱技术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关键词 锈毛野桐 玫瑰烷型二萜 分离 结构
下载PDF
细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雪芬 韦荣芳 +5 位作者 卢文杰 吴练中 朱大元 宋国强 冯胜初 徐任生 《中草药》 CAS 1984年第3期6-6,共1页
本文报道自细叶香茶菜[Rabdosia ternifolia(D.Don)Hara]全草的乙醇提取物分得两个二萜成分,经鉴定甲素为sodoponin,乙素为新化合物6α-acetylsodoponin,命名为ternifolin。
关键词 细叶香茶菜 细叶香茶菜甲素 细叶香茶菜乙素 二萜类
下载PDF
大麻药皂甙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冯胜初 徐任生 韩国强 《中草药》 CAS 1985年第1期47-47,共1页
大麻药又名山豆根,野饭豆,系豆科藊豆属植物Dolicbos falcata Klein,药用其根,贵州民间用于接骨、止痛及麻醉等。田成国等曾报道其所含皂甙粗提物对小白鼠几种移植性肿瘤组织的细胞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进而经水解后分得大麻药皂甙元,mp... 大麻药又名山豆根,野饭豆,系豆科藊豆属植物Dolicbos falcata Klein,药用其根,贵州民间用于接骨、止痛及麻醉等。田成国等曾报道其所含皂甙粗提物对小白鼠几种移植性肿瘤组织的细胞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进而经水解后分得大麻药皂甙元,mp340~342℃,[α]D+69.7°(MeOH),经光谱分析认为很可能与苜蓿酸(medicagenic acid)为同一化合物,但迄今未见报道皂甙的结构研究。我们从中分得大麻药皂甙C36H56O11,mp272~274℃,[α]D22+54.5°(C0.24,EtOH),经光谱学鉴定为苜蓿酸-3-O-β-D-葡萄吡喃糖甙。大麻药甙:500g大麻药根茎粉用8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滤清,放置即析出结品,甲醇-丙酮重结晶得白色聚针状结晶,得率0.14%。无明显熔点,灼烧火焰显紫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药 重结晶
下载PDF
绣毛野桐化学成分的研究 Ⅰ.野桐酮的化学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宗俭 宋纯清 +4 位作者 冯胜初 杨益平 徐任生 钟琼芯 钟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705-708,共4页
从海南岛产大戟科植物特有种绣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 Meer et Chun)中,分得两个结晶,其一为ent-Kaurene型新二萜野桐酮(anomaluone,1).另-结晶为已知物橙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
关键词 绣毛野桐 野桐酮 抗癌活性 结构
下载PDF
IMMUNOPOTENTIATING POLYSACCHARIDES OF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ET MAXIM.) HARMS
6
作者 徐任生 冯胜初 +3 位作者 范芝芸 叶淳渠 翟世康 沈美玲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3年第6期835-837,共3页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or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Maxim (Araliaceae) is a small tree 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 area of our country. The roots of this plant are commonly use...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or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Maxim (Araliaceae) is a small tree 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 area of our country. The roots of this plant are commonly us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tonics as well as sedative agent and was named Ci Wu Jia. It is described in Chinese classical pharmacopeia Ben-Cao-Gnag-Mu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weakness. Soviet scientists have reported the isolation of several gly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LIACEAE ACANTHOPANAX WEAKNESS isolation northeast glyco roots residues removed separat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