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际理解》教材框架体系的开发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冯华
冯艺远
何妮妮
陈红
-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6-70,共5页
-
文摘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强。而由各国的利益及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化解以及和平解决这些冲突需要国际理解教育。各个国家、民族文化之间无处不在的差异性和其内在的相通性(或统一性),构成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两个核心概念,也因此成为国际理解教育框架的基石。
-
关键词
国际理解
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的统一性
-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理解:开始与终结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冯艺远
-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12,共7页
-
文摘
哲学解释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可以被看作对理解和解释进行研究的三种不同方式,它们分别关注理解本身、理解的对象和理解的方式。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理解开始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心理需求和增进交往的实践需要。当我们把一种陌生的文化现象作为司空见惯的东西包容在我们的知识信念系统中,或者把这种文化现象作为我们的知识信念的一个逻辑蕴涵,我们就达成了对这个现象的理解。第一种理解会导致对文化多样性的承认,第二种理解实际上倚赖于某种维系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共性。但是理解有其限度,在理解的尽头,人类需要宽容和用来约束交往的规则。
-
关键词
理解
解释
多辑性
文化
-
Keywords
understanding
explanation
diversity
culture
-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预言的句法结构
- 3
-
-
作者
冯艺远
-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0-35,共6页
-
文摘
借助某些科学的、神学的或者哲学的理论,我们可以对自然事件和人类的未来做出预言,一个好的、诚实的预言必须对未来事件的时间和状态做出明确的承诺。人类对于世界的解释经历了神话的、自然主义的和非决定论的三种传统,每一种知识论的传统都影响到预言的可能性。根据非决定论的传统,由于预言所借助的理论知识的归纳特征,任何对于未来状态的断言都只是一种猜测;另一方面,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导致我们实际上无法对未来事件做出精确的预言。人类身处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对于安全性和确定性的渴望似乎是我们这个物种无法摆脱的迷梦。
-
关键词
预言
句法结构
不确定性
检验
-
Keywords
predictions
syntactic structure
uncertainty
test
-
分类号
B017.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这个春天,国际理解教育蓓蕾初绽
- 4
-
-
作者
刘耘
冯艺远
-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6年第4期47-48,共2页
-
-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
春天
“三个面向”
面向世界
面向现代化
邓小平同志
中国人
面向未来
教育发展
教育改革
-
分类号
G63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