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鹤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彩霞 王英姿 +4 位作者 段飞鹏 王晴 张秀婷 张春泥 冯艾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7-379,共3页
目的:优选仙鹤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仙鹤草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仙鹤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50%的乙醇,8倍量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 目的:优选仙鹤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仙鹤草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仙鹤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50%的乙醇,8倍量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结论:该提取工艺经济、合理、可行,可为仙鹤草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鹤草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清开灵注射液中金银花提取液的醇沉工艺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秀玉 王英姿 +3 位作者 乔延江 冯艾灵 段飞鹏 周海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目的:优化金银花提取液的醇沉工艺,规范清开灵注射液中金银花提取液的生产,减少批次间差异。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为指标,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处理数据,优化醇沉工艺中加醇时的药液温度、搅拌速度和加醇速度3... 目的:优化金银花提取液的醇沉工艺,规范清开灵注射液中金银花提取液的生产,减少批次间差异。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为指标,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处理数据,优化醇沉工艺中加醇时的药液温度、搅拌速度和加醇速度3个因素。结果:金银花提取液的最佳醇沉工艺为加醇时药液温度为20℃,搅拌速度240 rpm,加醇速度1倍生药量/min。结论:优化的醇沉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金银花 正交试验 醇沉工艺 绿原酸 木犀草苷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苷的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秀玉 王英姿 +2 位作者 贺葵邦 张胜海 冯艾灵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352-353,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栀子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默克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 nm,流速为1.0 mL/... 目的:建立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栀子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默克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栀子苷在4~280 n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100.37%,平均RSD 0.7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栀子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清开灵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中药学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英姿 杜守颖 冯艾灵 《全国商情》 2012年第07S期53-54,共2页
近年来,在国家对中医中药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对中药学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急需大量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 近年来,在国家对中医中药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对中药学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急需大量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是未来社会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指导、科研实践以及就业指导几个方面对中药学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为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创新 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下载PDF
P-糖蛋白与CYP450酶对千金子肠道毒性的影响
5
作者 段飞鹏 王英姿 +3 位作者 倪健 张超 孙秀梅 冯艾灵 《药学研究》 CAS 2013年第10期593-595,共3页
P-糖蛋白和细胞色素CYP450酶为体内重要的转运蛋白和代谢酶,参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千金子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以产生峻泻,本文将从P-糖蛋白和CYP450酶功能着手分析二者对千金子肠道毒性的影响,为千金子肠道毒性的研究提... P-糖蛋白和细胞色素CYP450酶为体内重要的转运蛋白和代谢酶,参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千金子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以产生峻泻,本文将从P-糖蛋白和CYP450酶功能着手分析二者对千金子肠道毒性的影响,为千金子肠道毒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糖蛋白 CYP450酶 千金子 肠道毒性
下载PDF
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艾灵 王英姿 +3 位作者 张胜海 孙秀玉 段飞鹏 李彩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28-2632,共5页
该实验主要考察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及体外透皮特性。制备苦参总碱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观察纳米乳的形态和测定粒径,并对苦参总碱纳米乳在低温(4℃)、常温... 该实验主要考察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及体外透皮特性。制备苦参总碱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观察纳米乳的形态和测定粒径,并对苦参总碱纳米乳在低温(4℃)、常温(25℃)以及高温(60℃)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最后采用Franz扩散池对纳米乳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实验制备的苦参总碱纳米乳外观圆整、均匀,平均粒径为(15.55±2.24)nm,粒径分布值0.161;在4,25,60℃条件下放置15 d,其外观、粒径及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稳态渗透速率J为4.564 1μg·cm-2·h-1;24h的累积渗透量为110.7μg·cm-2,是水溶液24 h累积渗透量(59.41μg·cm-2)的1.86倍。实验表明苦参总碱纳米乳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总碱 纳米乳 理化性质 体外透皮
原文传递
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胜海 王英姿 +3 位作者 段飞鹏 李彩霞 冯艾灵 孟繁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136-3140,共5页
目的考察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以柿叶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 目的考察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以柿叶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结果反应溶剂、柿叶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是磷脂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柿叶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1∶2,反应物质量浓度30 mg/mL,在30℃下反应1 h;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6.9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黄酮 磷脂复合物 制备工艺 X-射线衍射 差示扫描量热
原文传递
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及其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贺葵邦 王英姿 +3 位作者 冯艾灵 段飞鹏 李彩霞 孙秀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23-2627,共5页
目的: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和纳米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将苦参总碱溶入油相IPM,加入表面活性剂EL35、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溶解混合为含药内相,恒温搅拌至均匀;将地龙提取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 目的: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和纳米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将苦参总碱溶入油相IPM,加入表面活性剂EL35、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溶解混合为含药内相,恒温搅拌至均匀;将地龙提取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到含药内相中,恒速搅拌至澄清透明,得苦参地龙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考察纳米乳的形态和粒径。以NP700为基质,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并采用Franz扩散池对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苦参地龙纳米乳为O/W型微乳,外观圆整、均匀,粒径20.6 nm,含量稳定。苦参地龙纳米乳、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苦参地龙水溶液、苦参地龙水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0.148 4,0.118 3,0.030 6,0.032 1 mg·cm-2·h-1。结论:苦参地龙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24 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均优于水溶液、水凝胶,可为苦参地龙药对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地龙 纳米乳凝胶 制备 透皮吸收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优选地龙水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9
作者 贺葵邦 王英姿 +2 位作者 张春泥 冯艾灵 张胜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优选地龙的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次黄嘌呤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优选地龙的水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水提取工艺的影... 目的:优选地龙的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次黄嘌呤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优选地龙的水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地龙药材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1 h。结论:优选的水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提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清开灵注射液中板兰根药材(R,S)-告依春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葵邦 王英姿 +2 位作者 孙秀玉 冯艾灵 张胜海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45-546,共2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所含板蓝根药材中(R,S)-告依春含量的方法,为板蓝根药材及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为Merck Lichrosphere Column(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所含板蓝根药材中(R,S)-告依春含量的方法,为板蓝根药材及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为Merck Lichrosphere Column(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液(7:93),UV检测波长24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R,S)-告依春在7.8~546.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9%,RSD%为0.71。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用于板蓝根药材及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R S)-告依春 板蓝根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千金子甾醇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飞鹏 王英姿 +9 位作者 李韶菁 文丽梅 王军玲 黄志英 李彩霞 张秀婷 王晴 冯艾灵 孙秀玉 张胜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136-3140,共5页
目的 研究千金子甾醇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方法 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千金子甾醇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抑制剂对千金子甾醇跨膜转运的影响.采用UPLC-MS/MS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表观... 目的 研究千金子甾醇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方法 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千金子甾醇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抑制剂对千金子甾醇跨膜转运的影响.采用UPLC-MS/MS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以及表观渗透率(PDR).结果 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过程中,不同浓度千金子甾醇的Papp值介于1×10-6^-1×10^-5,其累积转运量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10、30、50 μmol/L千金子甾醇的PDR分别为1.35、0.83、0.65.盐酸维拉帕米可以促进千金子甾醇由AP侧→BL侧的转运.结论 千金子甾醇在肠道中的吸收中等,以被动转运为主,可能存在肠道转运蛋白的外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 千金子甾醇 CACO-2 肠吸收 转运 外排
原文传递
生产工艺对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彩霞 王英姿 +4 位作者 周海燕 孙秀玉 冯艾灵 段飞鹏 张胜海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3年第5期46-48,共3页
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的同时,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本文在清开灵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工艺角度分析引发清开灵不良反应的潜在原因,并提出相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以期为保障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提... 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的同时,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本文在清开灵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工艺角度分析引发清开灵不良反应的潜在原因,并提出相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以期为保障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不良反应 生产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