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藻酸双酯钠佐治新生儿硬肿症67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冯茂霭 陈兴活 《医学文选》 2000年第2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藻酸双酯钠 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小娟 冯茂霭 梁煜潮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4-785,789,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足月儿30例为正常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足月儿30例为正常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PO 200 IU/(kg·d),皮下注射,每周3次,连用10 d;GM1 20 mg/次,1次/d,静脉滴注,连用10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0.125g/d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连用10 d。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头颅CT检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以及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NBNA、MDI、PDI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CT治疗后变化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遗症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EPO联合GM1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肯定,安全性好,能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下载PDF
在儿童发热性疾病期间应用地西泮以预防热性惊厥复发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伟波 冯茂霭 车树金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探讨地西泮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对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共纳入406例患儿(平均年龄24个月),进行随机、双盲的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患儿均至少发生1次热性惊厥,在所有发热性疾病期间,参与者每8 h口服地西泮0.33 mg/kg体重... 目的探讨地西泮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对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共纳入406例患儿(平均年龄24个月),进行随机、双盲的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患儿均至少发生1次热性惊厥,在所有发热性疾病期间,参与者每8 h口服地西泮0.33 mg/kg体重或安慰剂。结果在平均1.9年的随访期间(90%的患儿出现热性惊厥复发),服用地西泮后每人每年热性惊厥的风险降低了44%(RR=0.56,95%CI 0.38~0.81,P=0.002)。对首次复发的热性惊厥的时间长度的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但是在调整协变量后,发现地西泮对减少热性惊厥复发具有益处(P=0.027)。对热性惊厥发作时接受研究药物的患儿(地西泮组7例,安慰剂组29例)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地西泮后热性惊厥的风险降低82%(RR=0.18,95%CI0.09~0.37,P<0.001)。在至少服用1次地西泮的153例患儿中,39%出现运动失调、嗜睡或易怒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儿童仅在发热时口服地西泮是安全的,可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热性惊厥 儿童 发热
下载PDF
运德素、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4
作者 冯茂霭 冯宁益 +1 位作者 钟和悦 谢晶萍 《医学文选》 200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 评价运德素、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42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运德素、思密达联合治疗组 7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68例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 5 0例 ( 67.6% ) ... 目的 评价运德素、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42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运德素、思密达联合治疗组 7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68例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 5 0例 ( 67.6% ) ,有效 1 7例 ( 2 3 .0 % ) ,无效 7例 ( 9.4% ) ,总有效率为 90 .6% ;对照组依次为 2 9( 42 .6% ) ,1(2 3 .5 % ) ,2 3 ( 3 3 .8% )和 67.2 %。疗效以观察组为优 ( χ2 =1 2 .6,P<0 .0 1 )。结论 运德素、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德素 思密达 婴幼儿 病毒性腹泻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茵栀黄、强力宁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9例
5
作者 冯茂霭 陈兴活 《医学文选》 2000年第4期525-525,共1页
关键词 茵栀黄 强力宁 治疗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小娟 冯茂霭 冯惠蓝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487-489,共3页
目的:通过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联合检测肌酸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c Tn T)、血浆脑钠肽(BNP)和心电图等,探讨其对窒息后心肌损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检查和记... 目的:通过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联合检测肌酸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c Tn T)、血浆脑钠肽(BNP)和心电图等,探讨其对窒息后心肌损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检查和记录出生时的临床表现,同时根据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组28例,轻度窒息组58例和同期收治的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入院2 h和7 d分别抽血做CK-MB、c Tn T、BNP及心电图等检查,检查数据进行相关比较分析。结果:临床表现:重度窒息组周围循环不良、心律失常、心音低钝、呼吸异常等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2 h抽血检测CK-MB、c Tn T、BNP水平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7 d时检测CK-MB、c Tn T、BNP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70例,异常者52例(74.3%),其中重度组23例(82.1%),轻度组29例(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重视临床表现和联合检测CK-MB、c Tn T、BNP和心电图检查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诊断及损害程度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害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T 脑钠肽 心电图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车树金 冯茂霭 郑飞燕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究喜炎平注射液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将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入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40例。对照组单纯阿奇霉素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喜炎平注射液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将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入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40例。对照组单纯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IgG指标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IgG水平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对照组为15.00%,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十分理想,显著改善患儿机体内的炎症水平,同时快速缓解患儿咳嗽等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喜炎平注射液 阿奇霉素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伟波 冯茂霭 冯奕良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恩平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恩平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评定两组治疗效果,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热、疱疹、呕吐、惊颤、神经系统受累等主要体征与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1.89%)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呕吐消除时间、惊颤控制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能迅速改善症状,加快恢复,改善预后,对降低危重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小儿手足口病 病毒性脑炎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