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反应性和血管危险因素与帕金森病临床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冯轶荣 赵航 +1 位作者 热孜瓦古丽·玉素甫 季巧玲张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04-0107,共4页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帕金森病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和血管危险因素特征,并对帕金森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主体,将其纳入观察组,通过改良版Hoehn-Yahr(H-Y)量表...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帕金森病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和血管危险因素特征,并对帕金森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主体,将其纳入观察组,通过改良版Hoehn-Yahr(H-Y)量表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以评估,并分为两组,即早期组(H-Y分级≤2.5期,n=34)与中晚期组(H-Y分级>2.5期,n=26),另取同期到院体检的60例为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通过颈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TCD检查,进行屏气试验,记录其右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BHI),对血管危险因素加以调查,对比三组以上临床资料;通过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及帕金森病自主神经评定量表(SCOPA-AUT)对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比较观察组不同亚组之间的差异。最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BHI、血管危险因素与帕金森病不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脑卒中史占比、Hcy、DBP、SBP、PI及BHI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早期组及中晚期组脑卒中史占比及Hcy比对照组高,中晚期组PI比对照组高,中晚期组BHI低于早期组,早期组BHI低于对照组;中晚期组收缩压、舒张压比对照组低,而中晚期组收缩压比早期组低(P<0.05);中晚期组UPDRS-Ⅲ及SCOPA-AUT评分均高于早期组(P<0.05);Logtisic回归分析显示,BHI降低、UPDRS-Ⅲ与SCOPA-AUT评分升高是帕金森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随着帕金森病情的进行性发展,患者BHI下降,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可见帕金森病进展与脑血管反应性受损、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反应性 血管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
下载PDF
急性小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林玉 管生 +2 位作者 韩坤强 李振东 冯轶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9期2121-2127,共7页
目的小卒中与短期内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试图评估小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8-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 834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恶化与未化组,恶... 目的小卒中与短期内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试图评估小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8-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 834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恶化与未化组,恶化被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增长≥2分。以调查问卷形式登记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恶化被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增长≥2分。结果共374例患者(7.47%)出现临床恶化。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运动症状、严重高血压、新发房颤、感染、血管事件和卒中病因成为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结论运动症状、严重高血压、新发房颤、感染、血管事件是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分型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高血压 血管事件
下载PDF
神经介入疗法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分析
3
作者 李剑春 雷欢 +2 位作者 赵航 路少男 冯轶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9-10,共2页
掌握脑血管疾病治疗期间神经介入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主体,均于2020年1月-2020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患者均匀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 掌握脑血管疾病治疗期间神经介入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主体,均于2020年1月-2020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患者均匀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选用治疗方式则为神经介入法,对比临床治疗效果,以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疼痛评分、血管再通率作为具体评价标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所得数值远远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所得数值远远较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疼痛评分,所得结果为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观察组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神经介入手术具有确切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早恢复,值得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疗法 脑血管疾病 应用方法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