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冯辉珍 喻其霞 +1 位作者 丁嫦英 朱云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1986-1988,共3页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外科收治的105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和35例乳腺脓肿患者资料,整理患者年龄、妊娠史、流产史、乳腺疾病/外伤史、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婴儿吸乳方式、每次哺乳...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外科收治的105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和35例乳腺脓肿患者资料,整理患者年龄、妊娠史、流产史、乳腺疾病/外伤史、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婴儿吸乳方式、每次哺乳时间、哺乳后是否清洁乳头、乳头(或乳晕)是否发病、抗生素使用、非医护人员按摩史、睡眠姿势、不良情绪14个方面的信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乳腺疾病史/外伤史、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哺乳后清洁乳头、乳头(或乳晕)是否发病、非医护人员按摩史、睡眠姿势7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乳腺有疾病史/外伤史、哺乳后未清洁乳头、有非医护人员按摩史和睡眠姿势为平躺是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23、2.625、1.754和1.252。结论乳腺有疾病史/外伤史、哺乳后未清洁乳头、有非医护人员按摩史、睡眠姿势为平躺可增加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脓肿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温通法合外治法在乳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冯辉珍 楼丽华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6-17,共2页
楼丽华教授认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真寒假热,治疗以中药温通为主,配合穿刺抽脓及热敷按摩疏通乳汁,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乳痈 温通法 外治法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糖类抗原153和异常糖链糖蛋白水平变化及与复发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丁嫦英 朱云 +1 位作者 冯辉珍 喻其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2期2146-2149,共4页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糖类抗原153(CA153)、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水平变化及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另选取于嘉兴市中医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为健康组。检...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糖类抗原153(CA153)、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水平变化及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另选取于嘉兴市中医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为健康组。检测两组CA153、TAP水平。乳腺癌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复查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及CA153、TAP对乳腺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健康组CA153、TAP水平分别为(17.03±2.78)U/ml、(74.23±9.82)μm^(2);乳腺癌组CA153、TAP水平分别为(38.79±4.01)U/ml、(165.79±20.37)μm^(2)。与健康组相比,乳腺癌组CA153、TAP水平均较高(t=41.768,37.166,均P<0.05)。乳腺癌组治疗前后CA153、TAP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未复发100例,复发1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放疗、化疗、腋窝淋巴结转移、CA153、TAP是影响乳腺癌复发的主要因素(均P<0.05)。与CA153、TAP单项检测相比,两项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的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均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治疗后CA153、TAP水平下降,肿瘤直径、TNM分期、放疗、化疗、腋窝淋巴结转移、CA153、TAP均为乳腺癌复发的影响因素,CA153、TAP联合检测对乳腺癌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糖类抗原153 异常糖链糖蛋白 复发
原文传递
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乳房疼痛的影响
4
作者 丁嫦英 冯辉珍 余秋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781-785,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乳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地塞米... 目的观察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乳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地塞米松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地塞米松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肝清热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体征、症状积分、免疫指标、炎症细胞因子、不良反应、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肿块大小、乳房疼痛及皮肤红肿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块大小、皮肤红肿及乳房疼痛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患者[(1.27±0.49)分、(0.97±0.31)分及(0.82±0.37)分]均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2.33±0.71)分、(2.15±0.76)分及(1.95±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9、10.170及10.680,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M、IgA及IgG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患者[(1.26±0.30)g/L、(1.73±0.46)g/L及(6.74±1.31)g/L]下降幅度大于地塞米松组[(2.03±0.51)g/L、(2.73±0.70)g/L及(10.53±2.0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02、16.880及10.900,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患者[(8.56±2.60)mg/L、(1.73±0.59)ng/L及(53.82±11.26)μg/L]降低幅度大于地塞米松组[(18.68±3.48)mg/L、(5.37±1.10)ng/L及(76.14±15.3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70、20.620及8.30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vs.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4,P>0.05);联合组较地塞米松组患者的复发率(34.00%vs.10.0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2,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2.00%vs.96.00%)高于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5)。结论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减轻乳房疼痛感,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加快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疏肝清热化瘀方 地塞米松 炎症细胞因子 乳房疼痛
原文传递
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治疗瘀滞期乳痈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丁嫦英 冯辉珍 余秋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治疗瘀滞期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60例瘀滞期乳痈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采取抗生素给予诊治,研究组患者选... 目的分析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治疗瘀滞期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60例瘀滞期乳痈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采取抗生素给予诊治,研究组患者选用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口服中药通乳方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治疗时长、各项症状缓和时长、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液白细胞计数(WBC)、乳房胀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状况及临床疗效的情况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时长[(11.59±2.13)d vs.(4.63±1.36)d]、乳房红肿改善时长[(6.26±1.52)d vs.(2.64±0.63)d]、正常体温恢复时长[(3.25±1.02)d vs.(1.38±0.46)d]、正常排乳恢复时间[(7.22±1.23)d vs.(3.30±0.72)d]、乳房肿块改善时长[(5.53±1.76)d vs.(2.60±1.04)d]、并发症发生率(12.50%vs.3.75%)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66.31±4.30)%vs.(51.54±3.15)%]、WBC[(7.09±1.85)×10^(9)/L vs.(5.11±1.07)×10^(9)/L]、CRP[(6.89±2.01)mg/L vs.(3.31±1.40)mg/L]、乳房胀痛评分[(4.29±1.02)分vs.(2.68±0.81)分]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96.25%)水平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口服中药通乳方对瘀滞期乳痈患者施以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炎症指标改善,避免并发症状的发生,加快病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数思维 辨位通乳法 瘀滞期乳痈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系统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辉珍 喻其霞 +1 位作者 丁嫦英 朱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5期418-423,共6页
哺乳期乳腺炎是产妇哺乳期内的一种常患急症,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母乳喂养,对产妇身心造成较大伤害[1]。西医针对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菌、回乳治疗,对于已形成乳腺脓肿的患者多采用乳腺穿刺或切开引流,以达到通畅引流、彻底治疗... 哺乳期乳腺炎是产妇哺乳期内的一种常患急症,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母乳喂养,对产妇身心造成较大伤害[1]。西医针对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菌、回乳治疗,对于已形成乳腺脓肿的患者多采用乳腺穿刺或切开引流,以达到通畅引流、彻底治疗的目的。然而上述方法存在诸多缺点,如抗菌治疗虽能有效控制炎症发展,但对于乳管疏通、乳汁排空无明显作用,易导致硬结形成;切开引流则存在切口愈合不佳、乳房留疤、换药频繁、疼痛加剧等问题。哺乳期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是由外邪内侵、脉络郁阻、乳汁淤积、气滞热郁导致[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西医联合 哺乳期乳腺炎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