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思考永远在路上——冯达文教授学术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冯达文 冯焕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F0002,共11页
冯达文先生是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也是国内外知名中国哲学史家。他将“在信仰中成长”与“在理性中求进”的人生经验化为“以学术研究来支持价值信仰,用价值信仰来引领学术研究”的学术宗旨,依此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不仅以理... 冯达文先生是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也是国内外知名中国哲学史家。他将“在信仰中成长”与“在理性中求进”的人生经验化为“以学术研究来支持价值信仰,用价值信仰来引领学术研究”的学术宗旨,依此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不仅以理性化、知识化的形式很好地诠释了古代中国哲学家以直觉方式建立的价值信仰,而且在中国哲学的起源、孔孟思想的阐发、老庄思想的定位、汉唐宇宙论的发掘、明代儒学情本论的表彰等方面独标新见,在中国哲学史界具有独特的影响。更为难得的是,其研究都本自亦归趣于对人类健康生存与发展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中国哲学 信仰与理性 平衡与张力
下载PDF
荀子的知识论与礼义观
2
作者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在儒学脉络里,荀子最早建构了系统的知识论,并取客观理性的视角审视人性的“恶”变,倡设礼法之治,很有特色。但是,知识理性可以营造价值追求吗?唯有回到孔子、孟子,重新唤醒与激励“亲亲之情”“仁民爱物之心”,人类社会才能走向和谐,... 在儒学脉络里,荀子最早建构了系统的知识论,并取客观理性的视角审视人性的“恶”变,倡设礼法之治,很有特色。但是,知识理性可以营造价值追求吗?唯有回到孔子、孟子,重新唤醒与激励“亲亲之情”“仁民爱物之心”,人类社会才能走向和谐,迎来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知识论 人性论 礼义观
下载PDF
广州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访学者冯达文
3
作者 李长虹 冯达文 《开放时代》 1989年第2期13-14,58,共3页
冯达文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论著有:《孔孟哲学的整体考察》、《论魏晋玄学的特质与价值》等,学术专著《中国哲学的探索与困惑》(即出)。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知识精英 广州人 商品经济 文化精英 平民 通俗文化 文化类型 学者
原文传递
农田精准平整过程中三维地形实时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汪沛 冯达文 +3 位作者 陈高隆 何杰 胡炼 彭靖怡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8,共8页
为提高农田平整作业过程中平后区域田面地形实时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农田精准平整过程中三维地形实时测量方法(Real-time 3D terrain measurement, Rt3DTM)。以安装有GNSS双天线和姿态传感器的支撑轮式旱地平地机为地形测量平台,利用... 为提高农田平整作业过程中平后区域田面地形实时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农田精准平整过程中三维地形实时测量方法(Real-time 3D terrain measurement, Rt3DTM)。以安装有GNSS双天线和姿态传感器的支撑轮式旱地平地机为地形测量平台,利用卡尔曼滤波器融合GNSS与加速度提高定位精度,通过建立平地铲运动学模型获得支撑轮底点的车体坐标,结合平地铲位姿信息对支撑轮底点进行世界坐标解算,并利用最邻近插值法生成地形图。静态试验表明,Rt3DTM方法能准确解算支撑轮底点坐标,平面测量均方根误差小于10 mm,高程测量均方根误差不大于20 mm。水泥路面试验结果表明,在3组不同车速下测量同一段水泥路面三维地形,与真值的高差均方根误差均小于30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Rt3DTM测量的高程均方根误差为16.5 mm,平整度为16 mm,小于30 mm的高差分布列为95.8%,相比机载GNSS测量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准确性提高29.5%,平整度准确性提高11.1%,高差分布列准确性提高9.5%。提出的Rt3DTM方法能实时准确地获取平整作业过程中平后区域的地形信息,为无人化农田平整实时路径规划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形 实时测量 农田平整 GNSS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庄子与郭象——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注谈起 被引量:9
5
作者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文章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象注释,探讨庄子与郭象思想的差别与联系。庄子以"小大之辨"指点人们从浅近的功利追求脱出,而成就"逍遥游"。此为"无我"的"天地境界"。其形上学为借宇宙论开出... 文章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象注释,探讨庄子与郭象思想的差别与联系。庄子以"小大之辨"指点人们从浅近的功利追求脱出,而成就"逍遥游"。此为"无我"的"天地境界"。其形上学为借宇宙论开出的"齐物"论与借认知反省建立的齐"物论"。郭象则通过破解"小大之辨"使人们回归每个个人之"自然性分",以"自得之乐"为"逍遥游"。此为"当下个我"的极度彰显。其形上建构为指认个体任何存在方式与变化样式具至当性的"万有独化"论。郭象在思想脉络上仍属庄学的进一步开展,其"有"论与裴頠的"崇有论"在学理与价值取向上有原则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郭象 裴頠 逍遥游 齐物论 崇有论
下载PDF
理性的界限——先秦两汉思想转型提供的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冯达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41,共8页
先秦两汉思想转型提供的启示 ,在我看来最重要、最值得玩味的在于 :从学术渊源看 ,自可以说两汉思想与先秦承传下来之“齐学”或“鲁学”有关 ,然而 ,它的宇宙论观念特别是带巫术色彩的信仰 ,却主要地是来自为先秦之知识精英所排斥的民... 先秦两汉思想转型提供的启示 ,在我看来最重要、最值得玩味的在于 :从学术渊源看 ,自可以说两汉思想与先秦承传下来之“齐学”或“鲁学”有关 ,然而 ,它的宇宙论观念特别是带巫术色彩的信仰 ,却主要地是来自为先秦之知识精英所排斥的民间传统 ;因而 ,在将法理体制直接下贯于每个个人、使每个个人直接面对国家的严刑峻法的秦王朝败亡之后 ,两汉思想家借民间信仰建构国家意识形态的努力 ,同时即蕴含有重建礼俗社会的问题 ;礼俗社会正好借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世界的互渗不分的融贯性 ,为人们以情感与信仰维系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西汉 东汉 理性 信仰 法理社会 礼俗社会
下载PDF
简论朱熹之“小学”教育理念 被引量:12
7
作者 冯达文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4期49-56,共8页
关键词 “小学” “成人”教育 教育理念 王阳明 蒙以养正 儒家学者 少年儿童 人性本善 经验知识 朱熹
下载PDF
老子哲学思想的双重品格 被引量:5
8
作者 冯达文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144-149,172,共7页
老子哲学形上学具有本体论与本源论(宇宙生成论)的双重品格。本体论是借理性化、形式化的思考与反省架构而成的。依此而给出的本体概念“道”以“无”为规定性,在知识的意义上纯为一逻辑预设,后人则借老子的“无”的本体论,开出了... 老子哲学形上学具有本体论与本源论(宇宙生成论)的双重品格。本体论是借理性化、形式化的思考与反省架构而成的。依此而给出的本体概念“道”以“无”为规定性,在知识的意义上纯为一逻辑预设,后人则借老子的“无”的本体论,开出了无执无滞、空灵洁净的境界论。然而,老子哲学又依然不乏本源论的色彩。本源论显示,老子的思想仍蕴含有前理性的、宗教信仰性的因素。后人便借老子哲学的本源论,成就了具有实存论意义的神仙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 形而上学 老子 本体论 本源论 境界论 实存论 哲学思想
下载PDF
作为人文教养的早期儒学——兼谈先秦社会历史演变中的贵族与平民 被引量:6
9
作者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4,共7页
以知识理性为标准衡量孔子与早期儒学,或让儒学承担开出科学民主的重任,乃至把孔子解释为革命的先行者,实都偏离了孔子创学的初衷。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初衷或本怀,为人文教养、贵族性的精神气质的培养。这种培养所致力于塑造的人的品格,... 以知识理性为标准衡量孔子与早期儒学,或让儒学承担开出科学民主的重任,乃至把孔子解释为革命的先行者,实都偏离了孔子创学的初衷。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初衷或本怀,为人文教养、贵族性的精神气质的培养。这种培养所致力于塑造的人的品格,一方面是理性的,由是得以不会迷失在宗教激情的狂迷之中;另一方面又仍然是信仰的,由是得以不致于坠入功利性计度的污浊里。孔学主礼乐兼重而以乐以情为“天”,表明孔子不是政治人物而为一重教养的性情中人。及至春秋战国的社会历史发生了由以贵族为主要构成至以平民为主要构成的演变,理性拒斥信仰而被工具化,才有职业政治家的出现;宗教拒斥理性而仅诉诸激情,才有一波又一波的革命。人文教养的崇高性与历史演变的正当性呈现出一种紧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早期儒学 人文教养 贵族 平民
下载PDF
“事”的本体论意义──兼论泰州学的哲学涵蕴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达文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2期37-41,共5页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以“道”、“理”、“气”、“心”为本原或本体的,随处可见,亦多为人们所看重与论究,而以“情”、以“事”为本体的,却少有人关切并予检讨。本文认为,泰州学为“情”本论。需要说明的是,“情”的本体论与“...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以“道”、“理”、“气”、“心”为本原或本体的,随处可见,亦多为人们所看重与论究,而以“情”、以“事”为本体的,却少有人关切并予检讨。本文认为,泰州学为“情”本论。需要说明的是,“情”的本体论与“事”的本体论是相通的,就像“事”与“情”之连通而成“事情”一样,“情”的本体论又可释为“事”的本体论。如果要作区别的话,那么大体上可以说,情与理的关系,主要涉及人的精神。心理结构与取向问题,“情”本论所要确认的,是情感之于理性更具本真性与至上性;事与理的关系,则涉及到存在界的结构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结构关系,“事”本论所要申明的,是事之于理更具本然性与先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中国哲学 本原 存在 本真性 先在性 至上性 区别 取向 情感
下载PDF
“曾点气象”异说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达文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曾点气象” 儒家 《论语·先进篇》 孔子
下载PDF
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达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151,共8页
老庄道家对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社会-国家的纷争和道术的分裂,怀有一大悲情。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源于"人耳人耳"的一种力图挣脱自然本根的"主体性"追求。随着这种追求的越加强烈,人背离天地宇宙越远,人越加丧失... 老庄道家对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社会-国家的纷争和道术的分裂,怀有一大悲情。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源于"人耳人耳"的一种力图挣脱自然本根的"主体性"追求。随着这种追求的越加强烈,人背离天地宇宙越远,人越加丧失自己生存的依据。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又从心智的开启、工具的发明开始。心智的开启、工具的发明,出自功利的追求并强化着这种追求。由之,人不仅与天地宇宙分隔与对立,个人与他人和社会也陷于分隔与对立。人被迫陷入双重的对立与冲突之中,再也无法摆脱。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带来的是悲剧性的运命!老子从宇宙论支撑了他对进步与文明的批判,建构起"回归自然"的社会理想;庄子则从对人类认知可靠性的深刻反思,引出了"荒诞意识"与"艺术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道家 文明批判 宇宙论 荒诞意识 艺术人生
下载PDF
王弼哲学的本体论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7-83,共7页
从王弼重新诠释老子哲学的个案说明 :在中国传统哲学形上学中 ,有本源论与本体论之区分。本源论的特点 ,是通过揭示由终极本源到万物的生成过程 ,来说明万物的现存状况与变化规则。本源与万物的关系 ,为实存物之间的关系 ,本源之化生万... 从王弼重新诠释老子哲学的个案说明 :在中国传统哲学形上学中 ,有本源论与本体论之区分。本源论的特点 ,是通过揭示由终极本源到万物的生成过程 ,来说明万物的现存状况与变化规则。本源与万物的关系 ,为实存物之间的关系 ,本源之化生万物 ,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本体论则是追寻万物得以存在与发生作用的终极性统一依据的理论。本体与末用的区分 ,是借逻辑认知得以成立的。末用被视为可以认知的相对有限的经验世界 ,本体则是被逻辑置定的具有超越意义的绝对无限存在。至于王弼哲学本体论之强调“以无为本” ,则表现了他对经验世界与经验知识的独特看法 ,和对现存社会政治文化的批判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哲学 形上学 本源论 本体论
下载PDF
中国儒学传统的特质及其在当代改革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达文 《现代哲学》 1986年第1期77-80,共4页
中国以儒学为主体形成的传统的认知方式和观念形态,在当代改革中正面临着严重挑战。这种传统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呢?它在认识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上有什么价值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它又将起到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已逐渐成为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 中国传统 群体关系 相互关系 社会性 社会制度 思想意识 人与人 正当性 儒学传统 等级关系
下载PDF
固且成智,更且成人——中国哲学史课程内容改革目标谈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2期98-100,共3页
固且成智,更且成人——中国哲学史课程内容改革目标谈⒇冯达文(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510275)一门课上得好不好,学生欢迎不欢迎,涉及的因素很多。譬如,有没有一套完整的概念系统,有没有一种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表达方式,在教... 固且成智,更且成人——中国哲学史课程内容改革目标谈⒇冯达文(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510275)一门课上得好不好,学生欢迎不欢迎,涉及的因素很多。譬如,有没有一套完整的概念系统,有没有一种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表达方式,在教材与讲稿之间是不是保持了一定距离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课程内容 改革目标 思维方式 哲学思潮 认知方式 最高概念 教学内容 知识论 价值哲学
下载PDF
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的哲学含蕴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达文 《中国哲学史》 1992年第1期86-91,共6页
陈白沙与湛甘泉书称:“发来书甚好。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也。”(《陈献章集》卷二,《与湛民泽》)黄宗羲称:“先生(指湛甘泉——本文作者)与阳明分主教事,阳明宗旨致良知,先生宗旨随处体认天理。学者遂以王、... 陈白沙与湛甘泉书称:“发来书甚好。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也。”(《陈献章集》卷二,《与湛民泽》)黄宗羲称:“先生(指湛甘泉——本文作者)与阳明分主教事,阳明宗旨致良知,先生宗旨随处体认天理。学者遂以王、湛之学各立门户。”(《明儒学案》卷三十七,《甘泉学案》)依比,显见湛甘泉是以“随处体认天理”说,与陈白沙的“主静”说和王阳明的“致良知”说相区别和相发明的。那么,湛甘泉这一学说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它在心学与理学的抗争以及心学的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史 主静 王阳明 体认 天理 陈白沙 致良知 圣人 宇宙 意念
下载PDF
宏大的画面 精细的刻划——读《中国辩证法史稿》(第一卷)
17
作者 冯达文 冯巽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3-95,共3页
中外哲学史界公认,中国是一个辩证法思想最丰富的文明古国。可是,恰恰在中国哲学的这一最丰富的领域最缺乏详尽、系统与深入的辨析和研究。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谈到由肖萐父任总编的多卷本《中国辩证法史稿》(以下简称《史稿》)的第一卷(... 中外哲学史界公认,中国是一个辩证法思想最丰富的文明古国。可是,恰恰在中国哲学的这一最丰富的领域最缺乏详尽、系统与深入的辨析和研究。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谈到由肖萐父任总编的多卷本《中国辩证法史稿》(以下简称《史稿》)的第一卷(本卷由李德永教授任主编),这不能不感到特别高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辩证法 中国哲学史 辩证法思想 古代辩证法 否定之否定 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 形而上学 诡辩论
下载PDF
重评中国古典哲学的宇宙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达文 Chi Zhen 《孔学堂》 2015年第4期68-77,208-220,共23页
本文致力于重新探索宇宙论的发生、发展及其评价,特别关注宇宙论作为追踪大自然的变迁节律的一套学问,它所体现的"类归性"的认知方式,所开启的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政治哲学,及从"赞天地之化育"的大气象... 本文致力于重新探索宇宙论的发生、发展及其评价,特别关注宇宙论作为追踪大自然的变迁节律的一套学问,它所体现的"类归性"的认知方式,所开启的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政治哲学,及从"赞天地之化育"的大气象中得以证成的价值体系,其含蕴、其呈显的,至今仍然有极其值得品味、值得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论 黄老思潮 淮南子 董仲舒
下载PDF
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
19
作者 冯达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2-44,共3页
去年,我们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主体道德价值”为题作了一个系列研讨。今年,我们开辟本栏,其实是它的继续和扩展。采用“新时期道德建设”这个命题,无非为着包容更广些, 目标更鲜明些。在本栏开设之初,我们先就儒学与新时期道德建设... 去年,我们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主体道德价值”为题作了一个系列研讨。今年,我们开辟本栏,其实是它的继续和扩展。采用“新时期道德建设”这个命题,无非为着包容更广些, 目标更鲜明些。在本栏开设之初,我们先就儒学与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关系,进行研讨。儒学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学派,它对于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影响至深且广。进行新时期道德建设,有必要认真下一番功夫去清理这一笔民族文化遗产,批判扬弃,转化融通,加以吸收。近一个世纪以来,尤其“五四”以来对儒学所采取的基本否定,其偏颇今天已为不少人所认识。如何重新评价儒学,使之为今所用,学界争议正酣。这一期发表的三篇文章,各抒己见,绝不雷同,人们读后,当可从中感到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道德 现代文明 精神追求 农业文明 商业文明 道德理念
下载PDF
禅道汇通的观念建构与境界追求
20
作者 冯达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169,共9页
回顾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变迁史,僧肇及其心仪之般若学,以"缘起"说"空",必使"空"与"有"都处于一种对待关系中,以至"空"为"不真空","有"亦非"真有",在... 回顾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变迁史,僧肇及其心仪之般若学,以"缘起"说"空",必使"空"与"有"都处于一种对待关系中,以至"空"为"不真空","有"亦非"真有",在践行上难有落脚处。及来到禅宗顿教,借得了"道"的本体论,直指"道体"为不依赖于"缘起有"之"真空"、"真无";此"真空"、"真无"之"体"既不先行地预定什么、给定什么,则依自然—本然行事便具正当性;未经理性分别筛选过(不动心起念)的见闻觉知及见闻觉知直接感受的生命存在与生活世界才是最自然、最本然的,也即是最本真的。因之,回归到现世当下的生命存在与生活世界便具终极追求的意义。这是由"真空"成全"妙有",由"妙有"证得"真空"。如来藏学所谓"真空妙有"说,至禅宗顿教才得以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禅宗顿教 道家 真空妙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