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因素对成都平原夏季大气氮、磷连续性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邓欧平 张春龙 +4 位作者 唐锐 周正斌 刘怡 冯香荣 张世熔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目的】探明气象要素对成都平原夏季大气氮、磷沉降的影响。【方法】于2016-07-01~2016-07-31、2017-06-06~2017-08-08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温江校区大气监测站采集干、湿连续性沉降样品,进行氮、磷干湿沉降各组分的通量变异特征监测及... 【目的】探明气象要素对成都平原夏季大气氮、磷沉降的影响。【方法】于2016-07-01~2016-07-31、2017-06-06~2017-08-08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温江校区大气监测站采集干、湿连续性沉降样品,进行氮、磷干湿沉降各组分的通量变异特征监测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成都平原夏季大气氮沉降以湿沉降为主(77.2%)、磷沉降以干沉降为主(55.8%)。氮、磷湿沉降通量与降雨量、日均温、降雨时长均呈正相关,与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QI)和PM2.5呈负相关。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大气氮湿沉降通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0.05);当降雨量为52.17 mm时,大气氮湿沉降达理论最大值。大气磷湿沉降则表现为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NH_4^+-N干沉降通量与采样时长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他氮组分则相反。全氮及其组分的干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呈负相关、与AQI、PM2.5呈正相关;而全磷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多元回归方程(R^2=0.343~0.972)能较好地描述研究区内夏季大气氮、磷沉降变异特征。【结论】成都平原的大气沉降具有明显的元素、形态、强度和变异特征,其影响因素亦不相同,在将来的大气沉降预防中应根据防治对象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大气磷沉降 时间变异 夏季 气象因素
下载PDF
基于兴趣度调查的“分目标,多元素”教学模式探索——以土地整治学为例
2
作者 邓欧平 邓良基 +1 位作者 冯香荣 魏雅丽 《高教学刊》 2017年第16期84-86,89,共4页
"分目标,多元素"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翻转课堂"教学的一种过渡,是现阶段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手段。文章以"土地整治学"为例,在学生兴趣度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 "分目标,多元素"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翻转课堂"教学的一种过渡,是现阶段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手段。文章以"土地整治学"为例,在学生兴趣度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目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为应用性专业多元化教学体系和过程考核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实际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目标 多元素” 土地整治 翻转课堂 兴趣度
下载PDF
成都平原不同类型沟渠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冯香荣 邓欧平 +3 位作者 邓良基 吴铭 姚昆 杨泽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344-5351,共8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沟渠CH_4、CO_2和N_2O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以每月一次的频率,采用静态浮箱法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沟渠、农业生活复合沟渠、生活沟渠的CH_4、CO_2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受人为活... 为研究不同类型沟渠CH_4、CO_2和N_2O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以每月一次的频率,采用静态浮箱法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沟渠、农业生活复合沟渠、生活沟渠的CH_4、CO_2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域中3种类型的沟渠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2.26~1 504.40mg·(m^2·h)^(-1)、0.69~40.00 mg·(m^2·h)^(-1)、-2.27~70.35μg·(m^2·h)^(-1),且均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2)农业生活复合沟渠CO_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农业沟渠和生活沟渠(P<0.05),生活沟渠CH_4和N_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农业生活复合沟渠和农业沟渠(P<0.05).(3)水温和降雨量是影响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溶解氧(dissolved oxgen,DO)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是影响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主要水质参数;铵态氮(ammonium nitrogen,NH_4^+-N)与DO是影响CH_4排放通量的主要水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不同类型沟渠 水-气界面通量 静态漂浮箱法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