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交互主体视角看儒家对世界伦理的贡献
1
作者 冯骏豪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3,共8页
现代学者尝试反思西方主流的追求普遍规则的伦理学理论,以着重社会与家庭角色的关系互动的方法诠释儒家的道德哲学与伦理观,并认为这是儒家能够贡献未来世界伦理的所在。儒家通过家庭与社会以及前人与后人的关系网络,以实践与示范作为... 现代学者尝试反思西方主流的追求普遍规则的伦理学理论,以着重社会与家庭角色的关系互动的方法诠释儒家的道德哲学与伦理观,并认为这是儒家能够贡献未来世界伦理的所在。儒家通过家庭与社会以及前人与后人的关系网络,以实践与示范作为传播方式,尝试建构其伦理价值的传播体系。以朋友关系作为突破点,则说明了儒家跨文化的价值传播的可能。在儒家的框架下,未来的世界伦理并不是发现绝对普遍的规则,而是通过文化之间的关系互动,双方相互学习对方有效成素,不断地示范、实践与探索,从而追求道德价值在当下的场景中最适当的实践。这个框架便是对未来世界伦理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交互主体性 世界伦理
下载PDF
柔性铰链支撑式动镜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骏豪 曾立波 +1 位作者 吴琼水 许贤泽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39,共5页
柔性铰链支撑式动镜系统广泛应用于便携式、工程在线测量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而在运动过程中,柔性铰链与动镜的微弱形变会给动镜引入不同程度的误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调制度与初相位来分析系统存在的误差。结果表明:动... 柔性铰链支撑式动镜系统广泛应用于便携式、工程在线测量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而在运动过程中,柔性铰链与动镜的微弱形变会给动镜引入不同程度的误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调制度与初相位来分析系统存在的误差。结果表明:动镜的动态垂直度误差会严重影响信号干涉的质量,动镜行程、速度是其影响因素。可通过设计上的优化来减小其影响,对动镜的制作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动镜 立体角镜 柔性铰链 动态垂直度误差
下载PDF
超越“中西”——劳思光的中西哲学沟通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冯骏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从一开始的"逆格义"到新儒学"融通"中西哲学系统的尝试,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沟通从晚清以来一直是中国哲学学科重要的课题。在新儒学之后,劳思光提出"开放哲学"的概念作为对哲学学科的理解方法,把中国... 从一开始的"逆格义"到新儒学"融通"中西哲学系统的尝试,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沟通从晚清以来一直是中国哲学学科重要的课题。在新儒学之后,劳思光提出"开放哲学"的概念作为对哲学学科的理解方法,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平等地安顿在世界哲学的框架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成素分析"的中西哲学沟通和发展方法。分析劳思光的"成素分析"理论,不但可以看到中西哲学沟通的演变,同时对于思考中国哲学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哲学沟通 后设哲学语言 开放哲学 成素分析
下载PDF
从一元到多元:劳思光与唐君毅文化观比较
4
作者 冯骏豪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4期23-30,共8页
劳思光与唐君毅对于文化的概念以及文化发展的方法均有不同的理解。唐君毅认为文化是人类实现内心理想的客观化成果,不同文化的发展是为了往同一个理想目标迈进,达至“天下国家”的理想境界。劳思光则认为文化领域与客观中立的自然领域... 劳思光与唐君毅对于文化的概念以及文化发展的方法均有不同的理解。唐君毅认为文化是人类实现内心理想的客观化成果,不同文化的发展是为了往同一个理想目标迈进,达至“天下国家”的理想境界。劳思光则认为文化领域与客观中立的自然领域是两层独立的结构,不同文化之间的发展目标并不一致,但依然具有形式的定向性。同时劳思光对于文化的发展除了唐君毅所提及的文化成长之外,还有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的变迁维度。比较二人的文化观,可以发现劳思光已经走出了“五四”以来以形上学的绝对语言解释文化概念与文化发展的模式,同时“成长”与“变迁”的双重发展维度相对唐君毅的理论更具解释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唐君毅 文化 文化发展
下载PDF
王夫之的宇宙论及天人关系与传统宇宙论困难
5
作者 冯骏豪 《船山学刊》 2019年第3期42-47,共6页
王夫之乾坤并建的宇宙论,以阴阳二气的消长隐显说明宇宙万物的变化。当中,人能够以其"天地之心"统合天的"知"与地的"能",以统合和应用此天地之用,具有其主体性的力量。王夫之认为,人通过"继"... 王夫之乾坤并建的宇宙论,以阴阳二气的消长隐显说明宇宙万物的变化。当中,人能够以其"天地之心"统合天的"知"与地的"能",以统合和应用此天地之用,具有其主体性的力量。王夫之认为,人通过"继"人性而"继"天道以实践"善",把"善"落在人对于天道的"继"之中。通过把善落在"继"之上,王夫之的心性论和宇宙论的混合系统则可以避免传统宇宙论中人的主体性以及为恶的可能无所着落的问题,而把生活世界中的"生灭"解释为"隐显",则可以解决"生"与"灭"的背反问题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宇宙论 天人关系 继善成性
下载PDF
劳思光与牟宗三、唐君毅的科学观比较
6
作者 冯骏豪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的价值一直被高举,认为引入科学需要打倒中国传统文化。以牟宗三、唐君毅为核心的港台新儒家以及劳思光均在此背景之下,对于科学的价值与定位进行了讨论。从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对社会科学的理解以...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的价值一直被高举,认为引入科学需要打倒中国传统文化。以牟宗三、唐君毅为核心的港台新儒家以及劳思光均在此背景之下,对于科学的价值与定位进行了讨论。从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对社会科学的理解以及对科学的理论效力的理解入手,比较牟宗三、唐君毅与劳思光的科学观,则可以发现劳思光已经走出港台新儒家的形上学思维以及守护传统文化的语境,不再认为道德的价值高于科学,或者以道德赋予科学意义。劳思光也走出了"五四"以来对科学的高度崇拜,不再视科学为绝对的真理,能够重新审视科学的理论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牟宗三 唐君毅 科学 理论效力
原文传递
“主体与工夫”--陈来、劳思光“知行合一”诠释比较
7
作者 冯骏豪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年第1期86-90,共5页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其重要理论,直到现在仍然不乏学者研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具有两个层次的意涵,一方面为心性论的理论说明,而另一方面则为工夫论的实践。现代学者陈来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诠释进...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其重要理论,直到现在仍然不乏学者研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具有两个层次的意涵,一方面为心性论的理论说明,而另一方面则为工夫论的实践。现代学者陈来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诠释进路着重于前者,而劳思光的诠释进路则着重于后者,二人的诠释进路分别展示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不同面向。相对于劳思光,陈来对于"知行合一"的"知"与"行"的理解较为宽泛,能够包含"知行合一"的两个层次,更贴合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陈来 劳思光 工夫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