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年来我国的宇宙线物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况浩怀 吴枚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2年第5期29-31,共3页
宇宙线发现已经有80年了,它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各种高能射线。宇宙线研究是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交叉学科,在没有加速器的时代,粒子物理实验就用宇审线作为高能粒子源。有了加速器之后,在高于加速器达到能区的实验还得在宇宙线中进行。由... 宇宙线发现已经有80年了,它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各种高能射线。宇宙线研究是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交叉学科,在没有加速器的时代,粒子物理实验就用宇审线作为高能粒子源。有了加速器之后,在高于加速器达到能区的实验还得在宇宙线中进行。由于我国长期没有高能加速器,因而当时在国内只能进行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实验。不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物理 高能物理
下载PDF
宇宙线天体物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宇倩 况浩怀 白新华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3-394,共12页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加速、传播机制及其所涉及的天体物理和宇宙学过程是宇宙线天体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并讨论其中几个涉及物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的重要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其中包括极高能...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加速、传播机制及其所涉及的天体物理和宇宙学过程是宇宙线天体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并讨论其中几个涉及物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的重要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其中包括极高能宇宙线的观测研究,太阳中微子能谱的实时测量,宇宙线中新粒子的搜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 极高能宇宙线 天体物理 中微子 Γ射线
下载PDF
探测太阳中微子的InP探测器地下探测阵列的蒙特卡洛模拟
3
作者 袁仁勇 况浩怀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了解决太阳中微子丢失之迷,根据 ̄(115)In的特性,提出化合物半导体操测器InP地下探测阵列方案,通过Monte-Carlo模拟计算,得到探测效率、本底的错误判选率和信噪比。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太阳中微子 半导体探测器 磷化铟
下载PDF
大气中电磁级联的蒙特卡洛模拟
4
作者 况浩怀 范桢子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A11期310-313,共4页
通过全蒙特卡洛(Mont-Carlo)模拟计算,我们发现电磁级联的主要特可以用一经验公式描述,在这经验公式中,所有参数都是簇射年龄的函数。因此,我们发展了一个计算电磁级联的模拟计算程序。
关键词 电磁级联 蒙特卡罗模拟 空气簇射
下载PDF
地下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实验
5
作者 况浩怀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1-24,31,共5页
80年代以来在地下进行了研究质子衰变、寻找磁单极子、研究无中微子双β衰变及寻找暗物质等实验,得到的都是负结果;但记录到SN1987A中微子暴事例。太阳中微子的探测实验也有很大的进展。
关键词 高能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地下实验
原文传递
羊八井50m^2RPC实验及初步测试结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卢红 沈培若 +12 位作者 何会海 丁林恺 谭有恒 况浩怀 孟烈 王辉 冯振勇 刘绍敏 余光策 单增罗布 孟宪茹 袁爱芳 贾焕玉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7-424,共8页
介绍了羊八井50m2电阻板室(RPC)地毯实验的结构、安装和对其性能的初步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RPC完全能够很好地在海拔4300m,气压594mbar的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正常地运行.
关键词 电阻板室 坪曲线 效率坪 宇宙线 粒子探测器
原文传递
我国的宇宙线物理研究六十年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宇蒨 况浩怀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为纪念宇宙线物理诞生100周年,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几位老一辈的物理学家在宇宙线和粒子物理研究中曾做出的卓越贡献,回顾了中国60年来,特别是最初阶段,新中国的宇宙线研究的发展历程,对研究的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举例做了介绍.
关键词 宇宙线 粒子物理
原文传递
产生多个大横动量成份的超高能核作用事例
8
作者 任敬儒 况浩怀 +10 位作者 霍安祥 陆穗苓 苏实 王殿臣 胡文君 范海昆 王承瑞 曹培园 李金玉 李光炬 刘建国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198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对甘巴拉山乳胶室得到的一个ΣE_λ(?)1300TeV的λ线族进行了分析,这个事例是发生在乳胶室上方的核作用,产生高度低于150m。事例的中心部分由5个集团组成。对此事例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乳胶室 高能物理 核物理 横动量 超高能 核乳胶 高能核作用 簇射 任敬儒 强子谱 甘巴拉
原文传递
同心双环形的超高能γ族事例
9
作者 任敬儒 况浩怀 +13 位作者 霍安祥 陆穗苓 苏实 王允信 王承瑞 张乃健 曹培园 李金玉 邹宝堂 王士智 李光炬 白光治 木钧 周文德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93-198,共6页
在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中,找到了簇射斑点分布呈同心双环形的超高能γ线族事例,两环半径分别为4mm和10mm,这个事例的某些特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大族事例,对环的某些特性作了分析和简短的讨论.
关键词 同心双环形 簇射斑 线族 宇宙线
原文传递
太阳核心中~7Be电子俘获几率的计算(英文)
10
作者 叶子飘 胡宝坚 况浩怀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在太阳核心的条件下 ,7Be原子被完全电离 .所以 ,重新计算的7Be和8B太阳中微子流强分别约为 4 0 0× 1 0 9cm- 2 ·s- 1和 6 1 8× 1 0 6 cm- 2 ·s- 1,而标准太阳模型预言的7Be和8B太阳中微子流强则分别是 4 80×... 在太阳核心的条件下 ,7Be原子被完全电离 .所以 ,重新计算的7Be和8B太阳中微子流强分别约为 4 0 0× 1 0 9cm- 2 ·s- 1和 6 1 8× 1 0 6 cm- 2 ·s- 1,而标准太阳模型预言的7Be和8B太阳中微子流强则分别是 4 80× 1 0 9cm- 2 ·s- 1和 5 1 5×1 0 6 cm- 2 ·s- 1.这将进一步增大在SuperKamiokande太阳中微子实验上中微子流强的实验测量值与理论预计值之间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俘获几率 中微子 标准太阳模型 复合速率系数 复合截面 太阳核心 铍原子 ^Be 电离 计算 流强
原文传递
Kolar金矿反常双芯事例的再解释
11
作者 丁林恺 马基茂 +14 位作者 毛成生 过雅南 况浩怀 朱清棋 沈长栓 陈和生 经才骝 祝玉灿 郁忠强 盛华义 霍安祥 戴长江 庆承瑞 何祚庥 高崇寿 《中国科学(A辑)》 CSCD 1996年第12期1144-1147,共4页
指出1979年Kolar金矿地下实验室记录到的反常双芯事例不能如作者所提出的是由中微子或缪子所产生的,更像是由宇宙线中一个重中性粒子所产生的。
关键词 宇宙线 重粒子 Kolar事例
原文传递
Kolar事例及其可能的解释
12
作者 丁林恺 马基茂 +14 位作者 毛成生 过雅南 况浩怀 朱清棋 沈长栓 陈和生 经才骝 祝玉灿 郁忠强 盛华义 霍安祥 戴长江 庆承瑞 何祚庥 高崇寿 《中国科学(A辑)》 CSCD 1996年第12期1138-1143,共6页
对1965~1975年Kolar金矿地下实验室记录到的6个奇特事例,进行了再讨论并与云南事例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两个不同结果之间的一个有趣的相似性。
关键词 宇宙线 重粒子 Kolar事例
原文传递
太阳大耀斑期间甚高能粒子流强增加的一种机制
13
作者 霍安祥 况浩怀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近年来,在太阳大耀班期间,由地面中子记录装置及地下不同深度μ子记录器记录到宇宙线粒子的短期增长(GLE)现象,其能量范围已达几百GeV,甚至可达TeV能区.本文讨论了TeV能区的增长现象可能是银河宇宙线部分粒子获得再... 近年来,在太阳大耀班期间,由地面中子记录装置及地下不同深度μ子记录器记录到宇宙线粒子的短期增长(GLE)现象,其能量范围已达几百GeV,甚至可达TeV能区.本文讨论了TeV能区的增长现象可能是银河宇宙线部分粒子获得再加速,由于宇宙线粒子能谱很陡,几百GeV的再加速能量能使TeV以上能区宇宙线流强有明显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宇宙线 粒子流强
原文传递
Kolar events and their possible interpretation
14
作者 丁林恺 马基茂 +14 位作者 毛成生 过雅南 况浩怀 朱清祺 沈长铨 陈和生 经才骝 祝玉灿 郁忠强 盛华义 霍安祥 戴长江 庆承瑞 何祚麻 高崇寿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1996年第10期1077-1083,共7页
The six exotic events, recorded during 1965- 1975 at the underground laboratory in Kolar gold mine field, known as the Kolar events, are re-discussed and compared to Yunnan event. An interesting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he six exotic events, recorded during 1965- 1975 at the underground laboratory in Kolar gold mine field, known as the Kolar events, are re-discussed and compared to Yunnan event. An interesting similarity between these two different result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 RAYS EXOTIC event.
原文传递
Reinterpretation of unusual double-core event obtained in Kolar gold mine field (KGF)
15
作者 丁林恺 马基茂 +14 位作者 毛成生 过雅南 况浩怀 朱清祺 沈长铨 陈和生 经才骝 祝玉灿 郁忠强 盛华义 霍安祥 戴长江 庆承瑞 何祚麻 高崇寿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1996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The unusual event with double cores reported by KGF in 1979 cannot be, as suggested by the authors, produced by either neutrinos or muons, but is rather likely to be produced by a heavy and neutral particle C" fr... The unusual event with double cores reported by KGF in 1979 cannot be, as suggested by the authors, produced by either neutrinos or muons, but is rather likely to be produced by a heavy and neutral particle C" from the cosmic r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 RAYS EXOTIC event.
原文传递
Result of search for low velocity exotic particles
16
作者 马欣华 丁林恺 +10 位作者 过雅南 何祚庥 霍安祥 经才骝 况浩怀 马宇倩 庆承瑞 沈长铨 郁忠强 张超 朱清棋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8期603-608,共6页
The L3+C experiment,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L3 muon magnetic spectrometer, measured the spatial tracks of charged cosmic ray particles to obtain rigidity as well as velocity. One possible low velocity exotic particl... The L3+C experiment,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L3 muon magnetic spectrometer, measured the spatial tracks of charged cosmic ray particles to obtain rigidity as well as velocity. One possible low velocity exotic particle is observed. The existing uncertainti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flux upper limit of the low velocity exotic particles from this observation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a null observation. The result is 6.2×10^-10 cm^-2·s^-1·sr^-1 at 90% confidence level in the velocity range from 0.04c to 0.5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tic particle cosmic ray L3+C
原文传递
Search for exotic events from the L3+C data
17
作者 丁林恺 何祚庥 +14 位作者 霍安祥 经才骝 况浩怀 雷宇 李立 马欣华 马宇倩 庆承瑞 王瑞光 姚志国 郁忠强 张超 张峰 张静 朱清棋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729-736,共8页
An effort to search for Kolar-like events within the data set of the L3+C experiment is reported. From a total of 0.89×10^10 triggered events there are no reliable two-prong Kolar-like events observed. The corre... An effort to search for Kolar-like events within the data set of the L3+C experiment is reported. From a total of 0.89×10^10 triggered events there are no reliable two-prong Kolar-like events observed. The corresponding event flux upper limit 7.1 × 10^-13 cm^-2. s^-1 . sr^-1 at 90% confidence level is deduced based on some reasonable assum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tic event L3+C Kolar even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