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冶赓博 陈功富 +8 位作者 崔紫烟 吴俊杰 黄登亮 尹凤娇 王志鑫 于文昊 孔繁玉 樊海宁 任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6-884,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及浓度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从60只造模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4只,应用7.0T MRI观察腹腔病灶生长情况;解剖造模小鼠,通过腹腔病灶提取原头节进行体外培养,超速离心法从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及浓度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从60只造模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4只,应用7.0T MRI观察腹腔病灶生长情况;解剖造模小鼠,通过腹腔病灶提取原头节进行体外培养,超速离心法从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外泌体表征。将未加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单独培养组设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多房棘球蚴来源外泌体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组设为实验组(10μg/mL组、50μg/mL组),分别共培养48 h和72 h,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极化状态。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7.0T MRI显示小鼠腹腔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病灶形成;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直径100 nm左右,呈杯型或茶托型,其表面标志物CD9、TSG101和CD63表达阳性。共培养后,实验组大部分细胞拉长,形态不规则,主要呈多角形;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共培养48 h,对照组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分别为(99.53±0.06)%、(90.27±0.21)%、(2.40±0.20)%;与对照组相比,除10μg/mL外泌体组CD369阳性率[(0.80±0.00)%]降低(P<0.05),其余组别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值均<0.0001);共培养72 h,对照组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分别为(99.67±0.06)%、(85.47±0.55)%、(6.60±0.20)%,实验组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ELISA结果示:共培养48 h,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58.53±15.52)pg/mL、(320.70±5.30)pg/mL,实验组外泌体浓度为50μg/mL时IL-6[(98.81±15.55)pg/mL]较对照组升高(P<0.05);共培养72 h,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76.22±9.68)pg/mL、(323.90±87.37)pg/mL,当外泌体浓度为10μg/mL时TNFα水平[(164.20±14.17)pg/m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当外泌体浓度为50μg/mL时IL-6水平[(99.52±8.35)pg/mL]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且在浓度为10μg/mL,共培养72 h后,可导致巨噬细胞M2样极化,具体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外泌体 巨噬细胞 小鼠 近交BALB C
下载PDF
分泌型磷酸蛋白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和参与免疫调控的潜在机制
2
作者 孟永昌 刘川川 +4 位作者 王志鑫 庞明泉 冶赓博 董明明 樊海宁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泌型磷酸蛋白2(SPP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和参与免疫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探究SPP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的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分别获得了肝细胞癌的RNA-Seq表达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泌型磷酸蛋白2(SPP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和参与免疫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探究SPP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的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分别获得了肝细胞癌的RNA-Seq表达数据和临床相关资料。此外,收集2015~2018年间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21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进行IHC、Western Blot检测,分析SPP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基于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法、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逻辑回归法分析SPP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究SPP2参与免疫调控的潜在机制的方法:基于TIMER数据库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法评估SPP2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来自TCGA和GEO队列的RNA-Seq数据显示,SPP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且SPP2高表达的患者有更好的临床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SPP2可以独立于其他临床因素,作为肝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IHC和Western Blot显示,SPP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且在高病理分期中的表达更低,与SPP2高表达的患者相比,低表达SPP2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短;免疫浸润分析显示,SPP2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Th2细胞的浸润程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SPP2可作为肝细胞癌的潜在不良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并有望成为监测肝细胞癌进展的特异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SPP2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的浸润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分泌型磷酸蛋白2 预后 免疫浸润
下载PDF
外泌体源性miRNA在不同寄生虫病中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冶赓博 崔紫烟 +5 位作者 吴俊杰 乜茹 于文昊 王志鑫 樊海宁 任利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105-108,共4页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外小体,其可携带多种微小RNA(miRNA)从供体细胞转移至受体细胞,干扰受体细胞基因表达,在调节细胞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在机体不同的周围环境影响下可产生表型和功能...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外小体,其可携带多种微小RNA(miRNA)从供体细胞转移至受体细胞,干扰受体细胞基因表达,在调节细胞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在机体不同的周围环境影响下可产生表型和功能的变化,称为巨噬细胞极化。在原虫病、蠕虫病等寄生虫病中,外泌体可携带miRNA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引起宿主免疫逃逸或免疫抑制。深入了解外泌体源性miRNA在寄生虫病中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机制,或可为制定新的寄生虫病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小RNA 寄生虫病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肝多房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尹凤娇 徐凯 +6 位作者 吴传玲 尹吉胜 冶赓博 乜茹 朱青 王海久 王志鑫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101-104,共4页
肝多房棘球蚴病(HAE)是中间宿主误食多房棘球绦虫虫卵后幼虫发育于肝脏而引发的严重寄生虫病,在我国高发,病死率较高。HAE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防止其进展的关键。临床医生可通过HAE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血清学特... 肝多房棘球蚴病(HAE)是中间宿主误食多房棘球绦虫虫卵后幼虫发育于肝脏而引发的严重寄生虫病,在我国高发,病死率较高。HAE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防止其进展的关键。临床医生可通过HAE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血清学特征性表现进行诊断,但该病在辅助检查与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与肝脓肿、肝内胆管癌(ICC)、肝血管瘤等混淆,因此需与多种辅助检查联合来确诊。目前,HAE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肝移植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姑息手术、根治性肝切除术等外科治疗方式及以苯并咪唑类药物为代表的西药、中西医联合用药等内科治疗方式。对HA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HA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降低该病的病死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多房棘球蚴病 临床诊断 治疗 鉴别诊断 影像学 血清学 苯并咪唑
下载PDF
阿苯达唑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崔紫烟 冶赓博 +3 位作者 于文昊 王志鑫 孔繁玉 任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阿苯达唑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之一,具有强大的杀灭寄生虫作用,且驱虫谱较广。对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或身体状态差而无法耐受手术的多房棘球蚴病患者... 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阿苯达唑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之一,具有强大的杀灭寄生虫作用,且驱虫谱较广。对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或身体状态差而无法耐受手术的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使用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展。近年来,多房棘球蚴病相关实验研究取得大量成果。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并对阿苯达唑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增加对阿苯达唑治疗多房棘球蚴病效果的认识,为未来用于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病 阿苯达唑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小鼠肝多房棘球蚴感染模型中细胞焦亡NLRP3/Caspase-1通路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乜茹 刘川川 +5 位作者 李文登 庞明泉 尹凤娇 冶赓博 王志鑫 樊海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66-673,共8页
目的观察小鼠肝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感染模型中细胞焦亡NLRP3/Caspase-1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5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以0.2 mL原头节悬液(含原头节3000... 目的观察小鼠肝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感染模型中细胞焦亡NLRP3/Caspase-1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5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以0.2 mL原头节悬液(含原头节3000个)注射于肝脏被膜下,建立肝Em感染模型,对照组不予处理,常规饲养。分别于模型建模后1、2、3及5个月处死小鼠,摘取肝脏,观察肝脏大体形态,行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行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焦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测定细胞焦亡下游因子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肝组织表面囊性病灶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并凸出于肝脏表面;HE染色可见肝脏病灶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增生等多种病理改变。Em感染2个月组透射电镜观察可看到肝细胞的细胞膜断裂、不连续,符合细胞焦亡的“打孔”现象。ELISA检测结果显示Em感染1、2、3和5个月后小鼠肝脏组织匀浆中IL-1β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1和NLRP3在Em感染1、2、3及5个月的小鼠肝脏中阳性细胞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6,P<0.05;F=85.89,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和NLRP3蛋白在感染组小鼠肝脏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其中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于感染1个月时升至最高,NLRP3的表达于感染2个月时升至最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时相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各时相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切开皮肤经腹壁肌层肝穿刺法”建立小鼠Em感染模型是可行的;小鼠肝Em感染后存在细胞焦亡现象,可能通过细胞焦亡NLRP3/Caspase-1通路发挥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病 肝脏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细胞焦亡在人体寄生虫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乜茹 李文登 +4 位作者 冶赓博 尹凤娇 庞明泉 王志鑫 樊海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0-785,791,共7页
细胞焦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活化后的caspase以剪切消皮素(GSDM)蛋白家族为途径,使细胞膜发生破裂,同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及其内容物,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其发生、形态学特征及调控... 细胞焦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活化后的caspase以剪切消皮素(GSDM)蛋白家族为途径,使细胞膜发生破裂,同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及其内容物,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其发生、形态学特征及调控机制与凋亡、坏死、自噬、铁死亡等细胞死亡方式有明显不同。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可分为经典途径、非经典途径和其他途径。目前大量研究证实,细胞焦亡参与寄生虫病的发展历程。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定义、不同途径机制及其在多种人体寄生虫病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开拓细胞焦亡与寄生虫疾病之间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消皮素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Nod样受体蛋白3 人体寄生虫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