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东南伊春一带早中生代花岗岩与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3 位作者 李娟娟 冷昌恩 吕军 李文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87,共14页
小兴安岭东南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具有岩浆混合成因MME型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中基性脉岩群等,反映出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而正长-碱长花岗岩具铝质A2型花岗岩的特征,两者的岩相学、主微量及同位... 小兴安岭东南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具有岩浆混合成因MME型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中基性脉岩群等,反映出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而正长-碱长花岗岩具铝质A2型花岗岩的特征,两者的岩相学、主微量及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形成均与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大陆碰撞向碰撞后转变的伸展崩塌构造环境下的底侵作用有关。两者形成时代、成因及物质来源和成矿构造背景等特征上的相似性,也反映在矿床成矿系列的相似性上,二长花岗岩表现出Mo-Pb-Zn-Fe-Au-Ag矿床成矿系列,并以Mo、Pb成矿作用强烈为特征,而正长-碱长花岗岩矿床成矿系列表现为Zn-Pb-Cu-Mo-W-Fe,其成矿作用较弱且分散,同时也说明了成矿系列中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壳幔混合程度不同有关;早中生代花岗岩有关成矿特征、矿床类型、矿化强度、矿化类型等矿床成矿系列上的差异,说明该地区仍具有巨大的多金属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矿系列 早中生代 碰撞后 底侵作用 伊春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13号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硕 冷昌恩 贺战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5-1103,共9页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13号矿体以含金石英钾长石脉为主,金大部分以包体金形式存在,少数存在于黄铁矿间隙中。金的颗粒大小为0.05~0.25 mm。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中Au与Ag、Bi、Pb等亲硫元素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显示金的成矿与多金属硫化物联系...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13号矿体以含金石英钾长石脉为主,金大部分以包体金形式存在,少数存在于黄铁矿间隙中。金的颗粒大小为0.05~0.25 mm。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中Au与Ag、Bi、Pb等亲硫元素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显示金的成矿与多金属硫化物联系很密切。通过数据分析,绘制了元素空间分布图,并建立了原生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Au-Pb-(Ni-Co-Ag-Zn-As-Hg)-Cu-W-Bi-Sb-Mo。由于成矿多期叠加特点导致Ag、Sb、As等元素异常同时存在和部分轴向分带序列分带特征不明显。与典型金矿分带序列对比发现,前缘晕元素Sb出现在分带序列的下部,地球化学参数在矿体下方(标高658 m附近)发生转折,这些都暗示深部有隐伏矿体存在,通过后续实际生产实践也验证了本文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分带 原生晕 矿化异常 成矿预测 哈达门沟金矿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