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新型抗凝药物预防脑梗死患者的脑微出血进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贤慧 周亦 +3 位作者 刘晓蓉 冷翠花 王凯悦 何晓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索新型抗凝药物预防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住院的新发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6例,收集基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行利伐沙班抗凝预防脑梗死并随访2年。对基线... 目的 探索新型抗凝药物预防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住院的新发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6例,收集基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行利伐沙班抗凝预防脑梗死并随访2年。对基线及2年后磁敏感序列微出血进行计数,根据脑微出血数有无增多分为进展组(39例)及非进展组(68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微出血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及基线脑微出血数≥5个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年龄(OR=1.058,95%CI:1.002~1.118)、高血压(OR=4.113,95%CI:1.074~15.744)及脑微出血数≥5个(OR=6.461,95%CI:1.766~23.641)为脑微出血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年龄、高血压及脑微出血数联合预测脑微出血进展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732(P<0.01)。结论 基线年龄、高血压及脑微出血数与应用新型抗凝药物预防脑梗死患者的脑微出血进展风险显著相关,对脑微出血进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 脑梗死 脑出血 利伐沙班 高血压
下载PDF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发生和短期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丹 刘翠梅 +2 位作者 徐志强 冷翠花 杨玲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5期2847-285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患者颅内大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和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MRA、颅脑CTA及DSA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颅内大动脉分为血管狭...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患者颅内大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和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MRA、颅脑CTA及DSA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颅内大动脉分为血管狭窄组(n=146)和非狭窄组(n=79),并将狭窄组按狭窄程度分为1-6组,每组代表一个等级。在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甲功、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出院时或发病后14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结果:颅内大动脉血管狭窄组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1)。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优势比(odds ratio,OR)1.0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1.005);P<0.05]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升高与短期转归不良有关(P<0.01),但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丧失统计学意义(OR:0.998,95%CI:0.993~1.002;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血管狭窄组狭窄程度及短期转归无关短期转归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颅内大动脉脉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