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的离子束辅助淀积 被引量:1
1
作者 凌世德 梁晓 周鹏飞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适用于离子辅助淀积薄膜的宽束离子源。描述了离子束轰击对TiO_2/SiO_2、ZnS/MgF_2两种介质滤光膜以及Al-SiO_2、单层Cu两种反射膜的性能的变化。研究了离子辅助淀积对薄膜的牢固度、附着性、抗蚀性和稳定性等性能的改善和... 本文介绍了一适用于离子辅助淀积薄膜的宽束离子源。描述了离子束轰击对TiO_2/SiO_2、ZnS/MgF_2两种介质滤光膜以及Al-SiO_2、单层Cu两种反射膜的性能的变化。研究了离子辅助淀积对薄膜的牢固度、附着性、抗蚀性和稳定性等性能的改善和提高。结果表明,离子辅助淀积对金属膜性能的改善与对介质膜性能的改善一样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积 介质膜 离子源 金属膜 附着性 热蒸发 抗蚀性 滤光膜 牢固度 波长漂移
下载PDF
在地建筑:建筑的介入与锚固——以厦门沙坡尾避风坞传统商业空间再生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凌世德 孙佳 潘永询 《中外建筑》 2014年第6期95-99,共5页
本文提出在地建筑的理念,通过对厦门沙坡尾避风坞传统商业空间再生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地域建筑要突破传统形式上的地域传承,找到土地特殊性,介入并锚固其中,产生真正的认同感。强调在地建筑应根植于所在环境并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 地域建筑文化 在地建筑 场地 特殊 性介入 锚固
下载PDF
空间·事件·漫游 被引量:3
3
作者 凌世德 郑爽 周卫东 《中外建筑》 2013年第4期65-66,共2页
研究空间、事件和漫游的关系,旨在研究构建氛围和事件对建筑的活力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关于"空间与知觉"的探索脉络,追溯了屈米、库哈斯等建筑师的理论根源。从艺术家对"空间与主观感知"的探索,到建筑流派对"... 研究空间、事件和漫游的关系,旨在研究构建氛围和事件对建筑的活力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关于"空间与知觉"的探索脉络,追溯了屈米、库哈斯等建筑师的理论根源。从艺术家对"空间与主观感知"的探索,到建筑流派对"空间与事件之间相互依存"的声明,发展到部分"用激发事件可能性来塑造空间"的解构主义手法,这一系列探索承前启后,都是针对现代主义理性控制的反抗和回应,也是事件空间作为主观倾向设计思路开始崭露头角的一方面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空间 感知 漫游 解构
下载PDF
发挥优势 培育特色 强化创新——厦门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凌世德 《高等理科教育》 CSSCI 2002年第6期86-88,92,共4页
本文在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教育的"学制梯级化、教学互动化、评价过程化"等特色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创新与综合能力、分值与素质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建筑教育的现状和差距,进而从"开放的教学体系、多元... 本文在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教育的"学制梯级化、教学互动化、评价过程化"等特色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创新与综合能力、分值与素质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建筑教育的现状和差距,进而从"开放的教学体系、多元化教学模式、过程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厦门大学建筑学专业"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和强化创新"的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建筑学专业 教育体系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古树新枝”──厦门大学建筑系办学思路与特色 被引量:1
5
作者 凌世德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9,共2页
分析并总结了厦门大学建筑系10余年办学历程与“重综合素质教育,强化基础、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提倡因材施教、鼓励多向发展”的办学特色,进而从系统化、特色化方面简述其教学改革的内容、设想与成效。
关键词 厦门大学 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办学特色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截取无所不在的光——浅析光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凌世德 李茂 《中外建筑》 2017年第12期49-53,共5页
"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这是英国建筑师Richard George Rogers的名言。实际上,不仅光需要建筑以展示自身,空间的存在与感知也必须得到光的造访。本文将试图从光的直射... "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这是英国建筑师Richard George Rogers的名言。实际上,不仅光需要建筑以展示自身,空间的存在与感知也必须得到光的造访。本文将试图从光的直射、反射、透射等物理面向,光的时间面向,光的空间面向以及光与影的关系等种种角度出发,论述光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以及不同运用方法所造成空间氛围的差异,以此来思考如何通过光的运用启发当下的建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射 反射 透射 时间 空间 光与影 建筑设计
下载PDF
时间—存在:建筑叙事的建构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凌世德 陈志聪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在当今多元的建筑思潮中,建筑设计的思路已经不仅仅停留于对功能、形式、空间等的探索,当我们试着放下那些惯性的理性逻辑操作,会发现建筑已经蔓延到许多其他学科,包括叙事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叙事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的一种手法。本文利用... 在当今多元的建筑思潮中,建筑设计的思路已经不仅仅停留于对功能、形式、空间等的探索,当我们试着放下那些惯性的理性逻辑操作,会发现建筑已经蔓延到许多其他学科,包括叙事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叙事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的一种手法。本文利用"时间"与"存在"对叙事建筑进行解构,分为"时间"——整体叙事结构的构建和"存在"——个体叙事空间的营造,结合不同的建筑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建筑叙事的基本结构及其空间建构,对叙事建筑的设计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叙事 时间与存在 叙事结构 空间营造
下载PDF
不同功能类型导向下城市老旧街道改造策略研究——以厦门市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凌世德 朱俊柳 《中外建筑》 2019年第12期93-95,共3页
街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功能、空间、交通和景观等各方面的问题。借助设计手段解决老旧街道的实用性问题,充分发挥街道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构建理想型人居环境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基于老旧街道的功能类... 街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功能、空间、交通和景观等各方面的问题。借助设计手段解决老旧街道的实用性问题,充分发挥街道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构建理想型人居环境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基于老旧街道的功能类型对于城市内部道路进行梳理归类,并选取厦门老城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三条老旧街道,分析其改造策略,提岀改进意见,探寻和总结出针对不同功能类型下的老旧街道的改造经验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类型 老旧街道 改造策略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漳州“竹竿厝”民居空间设计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凌世德 林恬韵 田亮 《中外建筑》 2013年第8期75-77,共3页
"竹竿厝"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地区工商业较发达城镇,与商业店铺相结合的民居形式。本文首先对"竹竿厝"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及发展变迁三个方面依次进行介绍,进而从建筑学和城市学的角度分析"竹竿厝"... "竹竿厝"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地区工商业较发达城镇,与商业店铺相结合的民居形式。本文首先对"竹竿厝"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及发展变迁三个方面依次进行介绍,进而从建筑学和城市学的角度分析"竹竿厝"的空间组织特征及城市发展的贡献。最终在漳州固有的红砖文化氛围中探寻独特的"竹竿厝"街巷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竿厝” 漳州 建筑学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小型建筑结构——空间——形式整合设计探讨——游客活动装置设计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世德 赖星宇 《中外建筑》 2017年第8期160-163,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三个优秀的小型建筑的分析,理解并总结出了它们"实体结构即对应建筑的形象外观,而相补的剩余部分即为建筑空间"的"结构-空间-形式整合设计"的设计思路,为笔者在一次游客活动装置的设计中提供了可借鉴的... 本文通过对三个优秀的小型建筑的分析,理解并总结出了它们"实体结构即对应建筑的形象外观,而相补的剩余部分即为建筑空间"的"结构-空间-形式整合设计"的设计思路,为笔者在一次游客活动装置的设计中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在确定内部空间流线之后,由相似的思路出发,本文讨论了以结构形式塑造装置形象、以结构构件围合空间的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构材料对构件尺度、空间效果和造型的影响,并最终提出了其中一种可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建筑装置 实验性 整体结构
下载PDF
浅析台湾国民小学闲置空间活化利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凌世德 汪莉莉 《中外建筑》 2019年第3期48-51,共4页
台湾少子化现象日趋严峻,通过对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活化再利用的研究,说明校园闲置空间活化的重要性。实地调研了解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类型及活化方式,鉴于此对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活化设计进行了案例分析与探讨。最后,汲取台湾小... 台湾少子化现象日趋严峻,通过对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活化再利用的研究,说明校园闲置空间活化的重要性。实地调研了解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类型及活化方式,鉴于此对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活化设计进行了案例分析与探讨。最后,汲取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活化设计为大陆乡村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子化 小学校园 闲置空间 活化设计
下载PDF
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浅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凌世德 《时代建筑》 1992年第4期18-21,共4页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方法历来倍受重视。而要使建筑学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则迫切要求其教学方法不断革新。近几年来,我们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改革作了些尝试,勿忙之中总结于此与同行们...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方法历来倍受重视。而要使建筑学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则迫切要求其教学方法不断革新。近几年来,我们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改革作了些尝试,勿忙之中总结于此与同行们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教学方法 建筑学
下载PDF
传统建筑元素的当代演绎——浅析柱在当代建筑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世德 沈英滢 谢育宸 《城市建筑》 2014年第6期5-6,共2页
柱子这一建筑元素历来被人们所熟知,从古典到现代,柱子伴随着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本文对当代建筑中柱子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类,探讨了柱子对于空间塑造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习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在设计实践中。
关键词 柱子 异规 消隐 外向性空间 内向性空间
下载PDF
光线在光纤中传播的径迹分析
14
作者 凌世德 程实平 +1 位作者 梁晓 程维明 《光学仪器》 1990年第2期9-16,共8页
本文从圆形光纤中的光线波矢量方程出发,分析了光线在阶梯折射率和梯度折射率光纤中传的四种基本模式形成的初始条件,对各种传播情形作了大量光线轨迹曲线。
关键词 光纤 光线传播 径迹分析 纤维光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的肢解与再现
15
作者 凌世德 郑爽 林恬韵 《中外建筑》 2013年第7期56-59,共4页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层次丰富且富有禅意,但当代对其借鉴多局限于造园手法的模仿和具象元素的复制,而忽略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是对抽象和意境的追求。本文旨在将古典造园方法纳入现代体系,将传统园林的空间特色应用到现代公共休闲空间中,...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层次丰富且富有禅意,但当代对其借鉴多局限于造园手法的模仿和具象元素的复制,而忽略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是对抽象和意境的追求。本文旨在将古典造园方法纳入现代体系,将传统园林的空间特色应用到现代公共休闲空间中,并尝试用现代语言和现代设计方式重新演绎传统园林的"移步易景"、"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等,并构建物理空间之外的禅思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现代 抽象
下载PDF
朴中求真——华喦艺术陈列馆创作过程的思考
16
作者 凌世德 《华中建筑》 2002年第6期14-17,共4页
结合华喦艺术际列馆设计,总结了运用建筑现象学和符号学理论和万法,从设计理念、空间形态、建筑语言和功能组构四方面,对画与人、自然环境与民俗传统等的分析、研究和自身的创作体验。力求表述建筑创作之过程思考的重要性。
关键词 华喦艺术陈列馆 建筑创作 民俗建筑 绘画艺术 空间形态 建筑语言
下载PDF
莆田涵江近现代民居初探
17
作者 凌世德 蔡心怡 郭文乐 《城市建筑》 2015年第20期173-173,共1页
涵江区位于莆田东部沿海,20世纪30年代海运商贸繁荣,受海外建筑文化的冲击,那时的民居中西合璧,层高升至二、三层.本文阐述了涵江近现代民居的平面布局、细部构造,并介绍了其亲切安全的街巷和邻里空间.
关键词 莆田涵江民居 近现代 街巷空间 邻里空间
下载PDF
脉络的延续——华东师范大学理科综合楼投标方案创作随笔
18
作者 凌世德 《华中建筑》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该文结合投标方案,从关照并延续已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肌理和脉络特征入手,分析了创作构思的过程,进而结合方案平面功能布局、形体与界面的处理等方面,介绍了方案“平和与个性”共存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 华东师范大学 理科综合楼 投标方案 建筑创作
下载PDF
整合与超越——探求地域个性化的多元创作之路
19
作者 凌世德 《安徽建筑》 1996年第Z1期39-47,14,共10页
影响我们建筑创作的一大弊端是赶潮流:大到一种思潮、小至一种手法,一旦可取则勿需政府下令,也不用学界鼓动,全国各地竞相效尤。令人困惑的是,在我们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地上,现如今似在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潮流”,这“潮流”所至,似... 影响我们建筑创作的一大弊端是赶潮流:大到一种思潮、小至一种手法,一旦可取则勿需政府下令,也不用学界鼓动,全国各地竞相效尤。令人困惑的是,在我们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地上,现如今似在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潮流”,这“潮流”所至,似如“标准模具”下的产品,虽自我推出“特色”云云,然却留下了诸多“血亲缘近”的“新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建筑 个性化 建筑创作 地域传统 宏观层次 建筑环境 地域特色 心理需求 新建筑 机场航站楼
下载PDF
适度摆脱理性——建筑批判性反思
20
作者 凌世德 陈志聪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8期167-170,共4页
建筑是作为艺术存在还是作为非艺术存在的?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是以什么样的逻辑方式去设计作品的,是理性还是感性,又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批判地继承"是建筑师都应具有的创新精神,即对&qu... 建筑是作为艺术存在还是作为非艺术存在的?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是以什么样的逻辑方式去设计作品的,是理性还是感性,又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批判地继承"是建筑师都应具有的创新精神,即对"既定的事物"不断地进行反思与重构。如今的城市处于快速建设中,设计师的理性设计逻辑已经"囚禁"了当代的建筑,在表象的功能及情感的影响下,他们设计出的建筑与艺术已渐行渐远,其个人潜意识与感性思想陷入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理性认知 感性认知 心理无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